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深度学习已成为图像识别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与传统图像识别方法不同,深度学习从大量数据中自动学习特征,并且具有强大的自学习能力和高效的特征表达能力。但在小样本条件下,传统的深度学习方法如卷积神经网络难以学习到有效的特征,造成图像识别的准确率较低。因此,提出一种新的小样本条件下的图像识别算法用于解决SAR图像的分类识别。该算法以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结合自编码器,形成深度卷积自编码网络结构。首先对图像进行预处理,使用2D Gabor滤波增强图像,在此基础上对模型进行训练,最后构建图像分类模型。该算法设计的网络结构能自动学习并提取小样本图像中的有效特征,进而提高识别准确率。在MSTAR数据集的10类目标分类中,选择训练集数据中10%的样本作为新的训练数据,其余数据为验证数据,并且,测试数据在卷积神经网络中的识别准确率为76.38%,而在提出的卷积自编码结构中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88.09%。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在小样本图像识别中比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针对用于SAR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目标识别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结构的优化设计难题,在分析卷积核宽度对分类性能影响基础上,设计了一种适用于SAR目标识别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结构。方法 首先基于二维随机卷积特征和具有单个隐层的神经网络模型-超限学习机分析了卷积核宽度对SAR图像目标分类性能的影响;然后,基于上述分析结果,在实现空间特征提取的卷积层中采用多个具有不同宽度的卷积核提取目标的多尺度局部特征,设计了一种适用于SAR图像目标识别的深度模型结构;最后,在对MSTAR (moving and stationary target acquisition and recognition) 数据集中的训练样本进行样本扩充基础上,设定了深度模型训练的超参数,进行了深度模型参数训练与分类性能验证。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具有较强相干斑噪声的SAR图像而言,采用宽度更大的卷积核能够提取目标的局部特征,提出的模型因能从输入图像提取目标的多尺度局部特征,对于10类目标的分类结果(包含非变形目标和变形目标两种情况)接近或优于已知文献的最优分类结果,目标总体分类精度分别达到了98.39%和97.69%,验证了提出模型结构的有效性。结论 对于SAR图像目标识别,由于与可见光图像具有不同的成像机理,应采用更大的卷积核来提取目标的空间特征用于分类,通过对深度模型进行优化设计能够提高SAR图像目标识别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SAR图像目标识别主要针对桥梁、机场等战略军事目标以及飞机、坦克、汽车等战术目标,进行精确的识别分类及定位,是SAR图像解译的重要一环。首先,构建C6678的卷积神经网络主要处理层,然后结合C6678的处理及存储特性,对卷积层和网络调度进行优化设计,完成了YOLOv3-TINY目标识别网络在C6678上的设计实现方法。该方法能够对常用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进行重构及修改,解决了C6678等多核DSP处理平台运行深度学习网络的难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检测性能上与GPU一致,考虑到机载SAR的实时图像帧率,虽然该方法在C6678的实时性能相对GPU还有较大差距,但其能够满足机载SAR实时处理需求。  相似文献   

4.
SAR图像较大难以实时运行且船只目标较小难以被识别,为此一种压缩级联深层神经网络算法被提出以实现对众多船只目标的分割定位识别。构建3个不同的卷积神经网络实现特征提取,引入级联结构融合不同网络输出的特征图实现网络的轻量化,融合后的特征输入金字塔池化模块实现特征细化,分类并解析。在Google Earth图像数据集中的实验结果表明,多分支网络的级联有助于大尺寸图像中目标特征的分散提取,分级的模型压缩有助于提升识别速度。  相似文献   

5.
任东东  李金宝 《软件学报》2019,30(S1):94-104
现有的低光照图像目标识别方法通常将图像恢复与目标识别任务分开处理,且在图像恢复质量和计算时间上无法满足目标识别任务的要求.针对这些问题,首先,提出一种高效的图像恢复卷积神经网络架构,通过融合不同尺度的特征图来聚合多级上下文特征信息,减少卷积层的信息冗余,提高图像恢复任务的实时性.并且设计了一个局部-全局注意力模块,通过校准各特征图的局部信息和特征通道之间的关系,提高恢复网络对噪声和图像内容的区分能力.其次,提出了一种图像恢复和目标识别任务协同处理的方法.利用目标识别的高级语义信息指导图像恢复网络学习,从而突出目标的结构和纹理等特征,使恢复结果更加适应目标识别任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图像恢复质量、计算时间和目标识别率上明显优于已有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了快速有效地从热像仪采集的温度数据中识别出电机的运行故障,本文根据随机失活、非线性小波变换系数增强(NLWTCE)和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相结合对电机图像进行识别.首先根据热像仪采集的数据建立电机的图像数据集,通过非线性小波变换(NLWT)将数据进行图像增强,然后构建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ICNN)模型,将提取的特征作为最终的识别特征来进行图像识别,最后根据与正常电机图像作比较,识别出故障的电机图像,实现了有效、准确的识别故障电机图像与正常电机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不仅具有较高的识别准确率,也进一步简化了提取图像特征的复杂过程.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得到了验证,并适用于工程运用中.  相似文献   

7.
对样本进行稀疏描述,可获得充分描述样本特征且具备区分能力的稀疏向量.提出一种基于稀疏描述的SAR目标型号识别算法.首先,对目标SAR图像进行特征提取,以抑制斑点噪声的影响.然后,利用全体训练样本构造字典矩阵,将测试样本在字典矩阵上进行投影得到其稀疏向量.最后,根据拥有相同标号且方位角最接近的样本之间差异最小的特点,构造单个样本重构误差最小准则,实现SAR目标的型号识别.在MSTAR数据上的实验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SAR图像车辆目标识别是极具挑战性的前沿研究领域,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YOLOv5架构的大幅面SAR图像车辆目标识别方法。以卷积神经网络YOLOv5作为大幅面SAR图像车辆目标识别的基本模型,采用迁移学习方法获得模型的初始参数,有效减少了训练样本数量同时提高了模型收敛速度。为了测试算法性能,构建了一个含车辆目标的大幅面SAR图像数据集。在该数据集上进行了仿真实验,并与一些经典的深度学习网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大幅面SAR图像车辆目标识别算法识别精度更高、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9.
针对水面漂浮物识别中图像数据量少、噪声影响多,导致识别精度低的问题,采用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小样本水面漂浮物识别方法进行水面常见污染物塑料袋与塑料瓶的识别。采用现有大型数据集中的普通塑料袋与塑料瓶图像构建并训练卷积神经网络模型AlexNet;采用梯度下降法对模型进行微调,并用融合的光照矫正法处理待识别图像;将网络识别结果与传统的HOG特征提取方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相较于传统的提取特征方法,对于水面漂浮物的识别率提高近15%。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决目标跟踪过程中复杂场景下精度不高以及网络训练时正负样本不平衡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注意力机制和特征金字塔的孪生卷积神经网络目标跟踪算法。该算法采用孪生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图像特征,并在特征提取过程中引入通道注意力机制,提升卷积特征的表征能力;利用特征金字塔模型对高低层卷积特征进行融合,将融合后的特征进行相似性学习;通过使用focal loss函数,来解决训练正负样本不平衡的问题。在OTB100和VOT2015数据集上对该算法进行实验验证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算法精度和成功率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可以有效提高合成孔径雷达数据的利用效率。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滤波处理耗时长、识别精度不高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方法 首先,针对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点设计特征提取部分的网络结构;其次,代价函数中引入L2范数提高模型的抗噪性能和泛化性;再次,全连接层使用Dropout减小网络的运算量并提高泛化性;最后研究了滤波对于网络模型的收敛速度和准确率的影响。结果 实验使用美国运动和静止目标获取与识别数据库,10类目标识别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卷积神经网络整体识别率(包含变体)由93.76%提升至98.10%。通过设置4组对比实验说明网络结构的改进和优化的有效性。卷积神经网络噪声抑制实验验证了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提取过程对于SAR图像相干斑噪声有抑制作用,可以省去耗时的滤波处理。结论 本文提出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提高了网络的准确率、泛化性,无需耗时的滤波处理,是一种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基于深度协同稀疏编码网络的海洋浮筏SAR图像目标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浮筏养殖广泛存在于我国近海海域, 可见光遥感图像无法完全准确地获取养殖目标, 而基于主动成像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遥感图像能够得到养殖目标, 因此采用SAR图像进行海洋浮筏养殖目标识别. 然而, 海洋遥感SAR图像包含大量相干斑噪声, 并且SAR图像特征单一, 使得目标识别难度较大. 为解决这些问题, 提出一种深度协同稀疏编码网络(Deep collaborative sparse coding network, DCSCN)进行海洋浮筏识别. 本文方法对预处理后的图像先提取纹理特征和轮廓特征, 再进行超像素分割并将同一个超像素块特征组输入该网络进行协同表示, 最后得到有效特征并分类识别. 通过人工SAR图像和北戴河海域浮筏养殖SAR图像的实验验证所提模型的有效性. 该网络不仅具有优异的特征表示能力, 能够获得更适合分类器的特征, 而且通过近邻协同约束, 有效抑制相干斑噪声影响, 所以提高了SAR图像目标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深度学习已经大量应用于合成孔径宽达(SAR)图像目标识别领域,但大多数工作是基于MSTAR数据集的标准操作条件展开研究。当将深度学习应用于同类含变体目标时,例如T72子类,由于目标间差异小,所以仍存在着较大的挑战。本文从极大限度地保留SAR图像输入特征出发,设计一种适用于SAR变体目标识别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结构。方法 设计网络主要由多尺度空间特征提取模块和DenseNet中的稠密块、转移层构成。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置于网络底层,通过使用尺寸分别为1×1、3×3、5×5、7×7、9×9的卷积核,提取丰富空间特征的同时保留输入图像信息。为使输入图像信息更加有效地向后传递,基于DenseNet中的稠密块和转移层进行后续网络层设计。在对训练样本进行样本扩充基础上,分析了输入图像分辨率及目标存在平移和不同噪声水平等情况对模型识别精度的影响,与用于SAR图像目标识别的深度模型识别精度在标准操作条件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对T72 8类变体目标进行分类,设计的模型能够取得95.48%的识别精度,在存在目标平移和不同噪声水平情况下,平均识别精度分别达到了94.61%和86.36%。对10类目标(包括不含变体和含变体情况)在进行数据增强的情况下进行模型训练与测试,分别达到了99.38%和98.81%的识别精度,略优于其他对比模型结构识别精度。结论 提出的模型可以充分利用输入图像以及各卷积层输出的特征,学习目标图像的细节差异,不仅适用于SAR图像变体目标的识别任务,同时在标准操作条件下的识别任务也取得了较高的识别结果。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 images are inevitably contaminated by speckle noise due to its coherent imaging mechanism. Speckle noise obscures the intrinsic radar cross section (RCS) information in SAR images. This article proposes a novel deep neural network architecture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despeckling purpose. It uses a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to extract image features and reconstruct a discrete RCS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 (PDF). It is trained by a hybrid loss function which measure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actual SAR image intensity PDF and the estimated one which is derived from convolution between the reconstructed RCS PDF and prior speckle PDF. The network can be trained by either purely simulated image patches or real SAR images. Experiment results on both simulated SAR images and real NASA/JPL AIRSAR images are used to test the performance, and the results show the efficacy of the proposed despeckling neural network compared with three state-of-the-art filters.  相似文献   

15.
基于ICA和SVM的SAR图像特征提取与目标识别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宦若虹  杨汝良 《计算机工程》2008,34(13):24-25,2
提出一种利用独立分量分析和支持向量机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提取与目标识别方法。对图像小波分解后提取低频子带图像,对低频子带图像进行独立分量分析提取特征向量,利用支持向量机对特征向量分类完成目标识别。将该方法用于MSTAR数据中的3类目标识别,识别率最高可达96.92%。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有效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特征提取与目标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16.
曹娜  王永利  孙建红  赵宁  宫小泽 《自动化学报》2020,46(12):2638-2646
提出了一种基于字典学习和拓展联合动态稀疏表示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SAR)图像的目标自动识别(Automatic target recognition, ATR)方法.首先, 在图像预处理时, 分割出目标区域和目标遮挡地面形成的阴影区域, 将这两个区域的信息结合起来能更好地表示图像.其次, 将字典学习方法LC-KSVD (Label consistent k-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引入到训练阶段中, 分别学习目标区域和阴影区域的特征字典, 而不是直接将所有训练样本作为固定字典.最后, 在测试阶段提出了拓展联合动态稀疏表示算法, 使图像数据中的两个特征共享相似但不完全相同的稀疏模式, 还可处理图像噪声遮挡损坏问题.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 该方法使不同类别更具区分性, 有效地提高了SAR图像的目标识别准确度.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飞机识别方法受模糊、遮挡、噪声以及光照等多种因素的干扰时会降低识别率,且卷积神经网络主要依赖局部特征,却丢失了轮廓特征等重要的全局结构化特征,从而导致算法对于受干扰飞机图像识别效果不佳。因此,基于密集卷积神经网络提出一种结合局部与全局特征的联合监督识别方法,以密集卷积神经网络为基础得到图像特征,通过结合局部特征(卷积神经网络特征)与全局特征(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进行分类,分类器目标函数使用softmax损失和中心损失联合监督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局部特征与全局特征的结合使算法更加智能化,且损失函数联合监督方法能够实现图像深层特征的类内聚合、类间分散,该算法能有效解决卷积神经网络对受到多种干扰的遥感图像识别率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有效的SAR图像中自动目标识别的方法。首先采取双阈值CFAR目标分割算法对SAR图像进行目标分割。通过对SAR图像的空间局部特征和PCA全局特征的提取,在参数学习的基础上,结合了遗传算法进行迭代优化获取分类器,实现SAR图像的自动目标识别。该方法可以直接对原始图像进行计算,避免了基于数据特征计算所带来的问题。实验结果显示,这种基于遗传算法的自动目标识别方法对T-72和BMP2坦克进行识别,获得了较好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