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2 毫秒
1.
白洋淀湿地入淀水量演变归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白洋淀水文数据为基础,采用敏感系数法,分析了气候变化、人工取用水及蒸渗过程改变对入淀水量变化的影响。在研究时段内,湿地入淀水量、流域降水量及潜在蒸散发量都呈下降趋势,其中入淀水量下降尤为明显。气候变化、人工取用水及蒸渗过程改变对入淀水量变化的影响分别为25.1%、57.53%和17.4%,而人类活动整体对入淀水量影响达到了74.9%,因此人类活动是入淀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受入淀水量锐减和水域污染严重等因素影响,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生命受到巨大威胁。分析认为白洋淀对维持流域防洪保安和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本流域、跨流域调水的白洋淀水量供给保障系统和白洋淀水污染防治体系,使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始终保持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3.
白洋淀蒸发渗漏与补水量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洋淀蓄水资源不足,多次出现干淀.1988年之后为保白洋淀不干淀,各级政府共组织15次白洋淀补水工作.在水资源紧缺的条件下,对白洋淀蒸发、渗漏与补水量进行测算和预测.概述了蒸发、渗漏与补水量计算方法,对指导补淀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华北平原著名的淡水浅湖型湿地白洋淀,素有"华北明珠"之美誉。但是近年来,受入淀水量锐减和水域污染严重等因素影响,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生命受到巨大威胁。笔者分析认为,白洋淀对维持流域防洪保安和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本流域、跨流域调水的白洋淀水量供给保障系统和白洋淀水污染防治体系,使白洋淀湿地生态系统始终保持健康生命。  相似文献   

5.
<正>白洋淀是华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浅湖型湿地。几十年来,由于水源不足,白洋淀干淀现象多次发生。为维系白洋淀脆弱的生态环境,河北省在1997~2003年,先后从上游的西大洋、王快、安各庄水库13次向白洋淀补水,入淀水量5.2亿m3。2004年在本河系无水可引的情况下,组织实施了跨河系补水——引岳济淀,入淀水量1.6亿m3。2006年以后,又先后5次实施引黄补淀应急调水,入淀水量5.08亿m3,为缓解白洋淀水生态危机起到了重要作用。1.引水线路引黄补淀线路从山东聊城黄河位  相似文献   

6.
刘国强 《中国水利》2013,(Z2):62-63
近年,白洋淀多次面临干淀危机,"引黄济淀"等应急工程措施进行人为补水已经成为现实且运行多年。本文以出、入淀水量为零为前提,依据充分的水文资料和文献成果,采用水量平衡法动态地进行逐月分析计算,得到白洋淀枯水期的理论退水水位过程,从而取得枯季任一时间的最低补水水位,以此作为调水决策依据。选取典型代表年的部分月份实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并指出了该演算结果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由于连年干旱,白洋淀流域水源严重匮乏,入淀水量逐年减少。1983~1987年连续5年淀干,1988年重新蓄上水,使沉睡了5年的白洋淀又有了生机,但1992年以来又面临着再次干淀的危机。水是白洋淀兴废的主要因素,有水则兴,无水则废,能否给淀补水,是白洋淀生存兴衰的决定因素。笔者根据1993年汛期雨情、水情和水库蓄水情况,结合淀内水位变化,对白洋淀补水水量做了初步分析,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但愿各方一致努力,抓住机遇补水,尽量避免再次干淀。  相似文献   

8.
引岳济淀工程从2003年12月28日开工,到今年2月16日完成。从3月1日起,从岳城水库引水入白洋淀。目前,白洋淀累计入淀水量超过1亿多m3,水域面积由3个月前的31km2扩大到100km2,水位从原来的不足5.8m上升到7m以上,超过了生态水位,动植物资源开始恢复,渔业、旅游业逐渐升温。这是华北地区首次进行生态调水,也是白洋淀首次跨水系调水。据水质监测部门监测,入淀水质达到Ⅲ类水标准。这对白洋淀降低污染程度,发挥生态功能起到重要作用。目前,淀区植被繁茂,凫飞鱼跃,生机重现。“五一”黄金周期间,白洋淀景区共接待游客11万人次。引岳入淀使白洋淀水…  相似文献   

9.
1992年汛后,在白洋淀面临再次干涸的情况下(当时淀水位6.50m),河北省政府决定由王快、西大洋、安各庄三座大型水库向白洋淀输水,并明确指示输水沿途一律不准引用,由各级水利行政部门抽调专职干部包段监督实施,力争把水全部送入淀内。 在这项工作中,我局承担了入淀水量的测报任务,在各入淀口都布设了测量断面,搜集到了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并进行了准确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白洋淀天然入淀水量在长期的时间序列上有着丰、枯水期交替演化的规律,灰色波形模型适用于这一规律发展趋势的研究。通过遗传算法(GA)对灰色一阶模型(GM(1,1))的迭代基值α与背景值系数β进行优化,利用遗传算法收敛效率高,选择范围广的优点,建立了以GA-GM(1,1)群为基础的GA-灰色波形模型,对白洋淀天然入淀水量趋势进行研究。最终得出结论:GA-灰色波形模型不仅在信息序列的拟合上明显优于传统灰色波形模型,且GA-灰色波形模型能更好的抓住信息序列发展特点,更为准确的预测白洋淀天然入淀水量演化规律。说明用GA-灰色波形模型进行白洋淀天然入淀水量研究是可行的,也为研究湖泊水资源量变化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大海波水库来水及用水的变化情况,选取楚雄站蒸发(1953年-2001年)、降水(1953年-2009年)、气温等气象资料,以及大海波水库(1990年-2009年)来水量资料,采用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及Spearman趋势检测法对楚雄站点的气象要素进行趋势检测,并计算了水库下游参考作物需水量。结果表明:大海波水库的来水量呈减少趋势,下游参考作物需水量呈下降趋势;在未来气候情景下,楚雄年平均气温将升高2.56℃,年降水变化率为5.9%,气温升高时,下游参考作物需水量增加,对大海波水库的供水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论及枝叶截蓄,蒸散发和界面水分效应三个了模型。采用递减指数方程模拟林冠截蓄比随降水量的变化过程,导出时段截蓄量计算方程。采用分散式的三层蒸散发模型和水分传递方程,模拟流域蒸散发过程。本流域水文模型中,沿林床垂向剖面设置地表界面、浅尾界面、深层界面和下界面四个水分效应界面,以入渗方程为基础,计算降水产流量、各水源分量。至于各水源分量的河网总入流,则用线性蓄泄方程模拟。  相似文献   

13.
Lake Qinghai, the largest saline lake with an area of 4,260 km2 (2000) and average depth of 21 m (1985) in West China, has experienced severe decline in water level in recent decades.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water balance of the lake and identify the causes for the decline in lake level. There was a 3.35-m decline in water level with an average decreasing rate of 8.0 cm year−1 between 1959 and 2000. The lake water balance showed that 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 between 1959 and 2000 over the lake was 357 ± 10 mm, evaporation was 924 ± 10 mm, surface runoff water inflow was 348 ± 21 mm, groundwater inflow was 138 mm ± 9 and the change in lake level was −80 ± 31 mm. The variation of lake level was high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to surface runoff and precipitation and negatively to evaporatio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were 0.89, 0.81 and −0.66, respectively. Water consumption by human activities accounts for 1% of the evaporation loss of the lake, implying that water consumption by human activities has little effect on lake level decline. Most dramatic decline in lake level occurred in the warm and dry years, and moderate decline in the cold and dry years, and relatively slight decline in the warm and wet years, therefore, the trend of cold/warm and dry climate in recent decades may be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decline in lake level.  相似文献   

14.
水是维系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目前,扎龙湿地人工补水、调水缺乏基础资料支撑.扎龙湿地由于其为丹顶鹤和其他鸟类提供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成为亚洲著名湿地之一.笔者自2005年在扎龙湿地做水资源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位和水量的变化以及降水、蒸发等水文气象要素.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湿地水资源分流受到严重威胁,如水利工程的建设割裂了区内水资源系统的自流格局与自然分配机制;同时,区域性的干旱,加剧了保护区水资源的短缺矛盾.通过2005-2008年共4 a的水文监测,初步摸清了湿地来水的传播路径,掌握了来水、退水过程和湿地核心区水位变化.  相似文献   

15.
水是维系湿地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之一。目前,扎龙湿地人工补水、调水缺乏基础资料支撑。扎龙湿地由于其为丹顶鹤和其他鸟类提供繁殖地和迁徙停歇地成为亚洲著名湿地之一。笔者自2005年在扎龙湿地做水资源监测,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位和水量的变化以及降水、蒸发等水文气象要素。由于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湿地水资源分流受到严重威胁,如水利工程的建设割裂了区内水资源系统的自流格局与自然分配机制;同时,区域性的干旱,加剧了保护区水资源的短缺矛盾。通过2005-2008年共4a的水文监测,初步摸清了湿地来水的传播路径,掌握了来水、退水过程和湿地核心区水位变化。  相似文献   

16.
汉江上游降水与径流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Mann-Kendall法和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汉江上游降水及丹江口水库天然入库径流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均表明汉江上游降水和丹江口水库天然入库径流在1991年发生突变,1991年后汉江水量由丰变枯;但年降水与径流的长期变化趋势均不显著,即汉江流域20世纪90年代持续枯水事件只是其径流丰枯交替的一个枯水期。依据预测的2030水平年汉江上游地区耗水量,分析了丹江口水库入库径流,结果表明,丹江口水库2030水平年入库径流为356.3亿m3 ,仍有向外供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研究景泰川灌区变化环境下水资源形成及水循环演化规律,实现高扬程引黄灌区水资源高效合理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选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和非参数Mann-Kendall突变检测法对景泰川灌区1960-2008年的降水量、蒸发量等水循环要素进行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灌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85. 49mm,49 a中,多年降水量的正负距平幅度大致相同,降水偏多与偏少期呈周期性交替出现;蒸发量多年平均值为2 554. 25 mm,其中有31a蒸发量低于此值;灌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57. 4%,为四季最大,其次是秋季、春季,冬季的降水量为最小;夏春两季蒸发量分别占全年蒸发量的40%和33%,为主要蒸发集中时间,秋季的蒸发量次之,冬季蒸发量仅占全年的8%,为全年最少;在研究时段内,灌区年降水量没有发生突变现象;年蒸发量1972年出现降低的突变,1974年开始剧降,下降幅度大约为481. 4 mm。  相似文献   

18.
结合佛山市的来水条件,以佛山市降水量、马口和三水过境水量作为衡量佛山市来水的指标,通过云模型综合评价佛山市近30 a的来水状况.结果表明:佛山市来水情况总体上来说较为丰沛,但各年来水状况差异较大.在过去的33 a中,来水情况多的年份仅3 a,占9.1%.若以2011年作为现状年,则佛山市来水条件不太乐观,这不仅与佛山市当年降水量较少相关,且与马口、三水的过境水量较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选取南四湖流域鱼城、孙庄等8个监测站点,利用其1952-2015年的实测水文数据,采用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Morlet小波变换等分析方法,分析了流域降水、径流、蒸发等水循环要素变化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1)流域降水量呈现增加趋势,径流量和蒸发量呈减少趋势;各水循环要素的年际变化周期都有多种时间尺度相互嵌套,降水量和蒸发量的主周期为25a,径流量的主周期为31a;水循环要素的年内分配不均匀,降水量集中在6月-8月,径流量的峰值较降水量滞后1个月,蒸发量的最大值出现在6月份;(2)空间分布不均匀,表现为降水由东南向西北方向递减趋势,径流深的空间分布格局吻合于降水;湖东区域水循环要素的变化大于湖西区域;(3)流域水循环要素的时空变化特征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20.
于桥水库入库水量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桥水库多年入库水量进行分析计算,得出入库水量有减少的趋势,从流域降水量、用水量及下垫面条件的变化3个方面进行入库水量减少的原因分析,得出入库水量减少的影响程度。最后,为如何增加入库水量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