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翟婉丽  原雨欣  刘树文 《食品科学》2018,39(20):226-232
目的:通过比较杨凌地区‘媚丽’葡萄不同采收期的果实香气、葡萄酒香气和葡萄酒颜色指标,确定出该地区‘媚丽’葡萄酿造红葡萄酒的最适采收时间。方法:进入转色期后对‘媚丽’果实进行定期采样,测定其理化成熟、酚成熟和果实香气变化;选取最佳理化成熟时间和酚成熟时间采收的‘媚丽’葡萄进行酿酒实验,测定香气成分和颜色指标。结果:8月24日,细胞成熟指数为0.061,种子成熟指数为0.521,为最佳酚成熟时间,该时间采收的葡萄酿造的葡萄酒香气最丰富,共检测到41?种香气化合物,总量为471.75?mg/L,且葡萄酒颜色亮度和红色色调也最符合干红葡萄酒的要求;最佳理化成熟时间相比酚成熟晚4?d,但其葡萄酒香气和颜色指标相比8月24日都较差。结论:杨凌地区‘媚丽’葡萄在达到酚成熟时所酿造的葡萄酒香气和颜色最佳。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桃红葡萄酒的品质及其在储运期间的稳定性,以“媚丽”葡萄为原料,采用低温浸渍发酵工艺和“放血”法酿制桃红葡萄酒,通过对酒样进行理化指标分析和感官评价,探究浸渍发酵处理对桃红葡萄酒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浸渍发酵程度的加强,新酿酒样的色调降低,而色度、酚类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显著升高;然而,当浸渍发酵到一定程度时,上述指标变化很小,表现在感官特性方面,酒样颜色由粉红色向浅宝石红色转变,品种香气浓度下降,酸涩感不断增强。酒窖中储存4个月,浸渍发酵168 h所得“媚丽”桃红葡萄酒最为稳定,且具有优良的感官品质:颜色呈深桃红色,香气以玫瑰花、柑橘、荔枝等花香果香为主,且酒体平衡。低温浸渍发酵工艺为酿制优质“媚丽”桃红葡萄酒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搅拌棒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媚丽’桃红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媚丽’桃红葡萄酒中共检测到55种香气成分,包括26种酯类物质、4种酸类物质、9种醇类物质、6种萜烯类物质、3种C13-降异戊二烯等。通过计算香气活性值发现,其中12种香气成分对‘媚丽’桃红葡萄酒的香气有重要贡献。这些物质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异丁酸乙酯、异戊酸乙酯、异戊醇、2-苯乙醇、里哪醇、β-大马士酮和β-紫罗兰酮。感官分析结果表明:‘媚丽’桃红葡萄酒具有玫瑰香、苹果、草莓、菠萝等香气。  相似文献   

4.
以烟台产区的蛇龙珠葡萄为原料,采用放汁法同时酿造干红和桃红葡萄酒,对其发酵进程进行了检测,对陈酿后的葡萄酒进行主要理化指标和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桃红和干红葡萄酒均能正常发酵。放汁量不同,其葡萄酒的主要理化指标和抗氧化活性也不同,其中各组之间的干浸出物和总酚含量及还原力均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葡萄酒的抗氧化活性不仅与酚类物质含量有关,还与干浸出物、蛋白质、酒石酸、总糖和还原糖含量等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通过因子分析提取了2 个公因子,综合因子得分排名首位的是放汁量30%的干红葡萄酒,其品评得分同样排在首位,总体评价为口感醇厚,酒体丰满,具有明显的单宁结构感;品评得分排名第二的是桃红葡萄酒,其色泽淡雅,香气浓郁,口感清新。放汁法同时酿造干红和桃红葡萄酒值得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搅拌棒萃取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媚丽’桃红葡萄酒中的香气成分进行定量检测。结果表 明:‘媚丽’桃红葡萄酒中共检测到55 种香气成分,包括26 种酯类物质、4 种酸类物质、9 种醇类物质、6 种萜烯 类物质、3 种C13-降异戊二烯等。通过计算香气活性值发现,其中12 种香气成分对‘媚丽’桃红葡萄酒的香气有重 要贡献。这些物质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己酸乙酯、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异丁酸乙酯、异戊酸乙酯、异戊 醇、2-苯乙醇、里哪醇、β-大马士酮和β-紫罗兰酮。感官分析结果表明:‘媚丽’桃红葡萄酒具有玫瑰香、苹果、 草莓、菠萝等香气。  相似文献   

6.
为挖掘云南地方酿酒葡萄品种‘法国野’的酿酒潜力,筛选适合该品种的葡萄酒生产类型和基本工艺。采用4种工艺酿制2个类型葡萄酒:浸渍发酵法(maceration-fermentation,MF)酿制干红葡萄酒、冷浸渍+放血法(cold pre-fermentation maceration&saignée,CMS)酿制桃红葡萄酒、冷浸渍+放血+浸渍发酵法(cold pre-fermentation maceration,saignée and maceration-fermentation,CMS-MF)酿制干红葡萄酒,直接压榨法(direct press,DP)酿制桃红葡萄酒,其中2款干红葡萄酒均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陈酿3个月后,对4款葡萄酒进行理化指标分析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与DP和MF相比,CMS和CMS-MF可分别显著提高桃红和干红葡萄酒的单宁、花色苷、总浸出物含量及色度;且CMS和DP桃红葡萄酒的香气、口感和总评得分均显著高于MF和CMS-MF干红葡萄酒,但同类型葡萄酒间的感官质量并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感官评价总评得分与酒精度和可滴定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花色苷、单宁和总浸出物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这证明了MF和MLF工艺均不利于改善‘法国野’葡萄酒的感官质量。此外,与CMS相比,DP可显著提高葡萄汁的还原糖含量和最终葡萄酒的酒精度,并显著降低对单宁的浸提,且保持相当的感官质量。因此,酿酒葡萄‘法国野’更适合于酿造桃红葡萄酒,可将DP作为首选工艺,因其在确保葡萄酒感官质量的同时,又可减少工序、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7.
在现代葡萄酒酿造工艺中冷浸渍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该技术可显著提高葡萄酒中一类香气的浓度。本试验选择不同的浸渍温度和时间,以完善适于桃红酒的最佳酿造工艺。结果表明,采用10℃浸渍24~28 h的冷浸渍工艺酿造的小味儿多桃红葡萄酒具有适宜的花色苷、单宁和色度值,颜色悦人、果香浓郁、口感清爽,感官评价良好。  相似文献   

8.
以当地优质葡萄品种媚丽为对照,调查酿酒葡萄品种增芳德的物候期与抗病性,并在果实转色后进行成熟度监控,采收后测定基本理化指标。按照小容器酿造规范酿造增芳德干红葡萄酒,测定果皮及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并对葡萄酒进行感官分析。结果表明,增芳德在杨凌地区的物候期比媚丽早一周左右,抗霜霉病和炭疽病能力弱于后者。理化指标结果表明,除总黄烷醇外,增芳德葡萄酒中各酚类含量均显著高于媚丽(P<0.05)。感官评价结果表明,增芳德葡萄酒的口感和香气比媚丽葡萄酒更浓郁、复杂,且香气主要以红果和植物味为主。增芳德在杨凌地区的栽培适应性中等,且葡萄酒感官品质优于媚丽。  相似文献   

9.
以无核紫葡萄为原料酿造干性桃红葡萄酒,对比直接酿造法和冷冻破碎法两种工艺得到的干性桃红葡萄酒的品质,以及装瓶陈列一年后葡萄酒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无核紫很适合于酿造干性桃红葡萄酒,冷冻破碎法酿造的葡萄酒香气优于直接酿造法,但是颜色稳定方面略低于直接酿造法。  相似文献   

10.
研究媚丽葡萄酒中品种香气成分的气味贡献,揭示葡萄酒典型香气特征的形成机制。媚丽葡萄采自陕西杨凌,采用干红葡萄酒工艺酿造葡萄酒样品,酒中品种香气成分的含量经发酵前不同冷冻处理调整,酿造次年5月进行葡萄酒品种香气成分与香气特征的分析。香气成分采用搅拌棒吸附萃取-气质联用仪进行定量分析。香气特征由20名经过"葡萄酒标准香气物质"培训的品尝员分析量化,量化数据综合香气术语的使用频率和强度分值。品种香气成分采用气味活性值评价,它们对典型香气特征的气味贡献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程中的系数表示。结果显示,在媚丽葡萄酒中共检测出19种品种香气成分,其中包括6种萜烯醇、3种去甲类异戊二烯化合物、2种C6化合物,其他8种苯衍生物、酚酸和肉桂酸系列化合物。采用活性香气成分构建典型香气特征的回归模型显示:媚丽葡萄酒中品种香气成分对花香、甜水果、温带水果和植物味等4类香气类型的回归效果很好。回归模型中香气成分的系数表明:一组香气成分共同作用产生一种香气特征,某一香气成分可能对几个香气特征有贡献。  相似文献   

11.
以赤霞珠葡萄酿制的桃红葡萄酒为基酒,经浸泡粉玫瑰花干花蕾,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测定各处理中多酚、黄酮、单宁的含量,并经过品尝鉴定,以确定最佳玫瑰花桃红葡萄酒的工艺。通过实验测定玫瑰花桃红葡萄酒的最佳工艺为玫瑰花添加量为3 g/L,浸泡时间为11 d,以花瓣形式浸泡。玫瑰花桃红葡萄酒具有玫瑰花特有的玫瑰花香,并且玫瑰花桃红葡萄酒中多酚和黄酮含量都有明显增加,桃红葡萄酒的色度也明显变深。  相似文献   

12.
选取浸渍温度、酒精发酵温度以及是否进行苹果酸乳酸发酵(malolactic fermentation,MLF)3个因素,每个因素设计2水平,检测所酿成的‘媚丽’桃红葡萄酒各项常规理化指标和生理活性指标,并对各酒样进行了感官评定。采用方差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媚丽’桃红葡萄酒整体质量进行评估,确定‘媚丽’桃红葡萄酒酿造的优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酒样的基本理化指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酒样5的生理活性指标综合得分最高;酒样1和5的感官评定得分显著高于其他酒样(P0.05),前者感官得分最高,后者次之。‘媚丽’桃红葡萄酒的整体质量受到工艺参数的影响较大,研究得到其工艺优化方案为:低温浸渍、常温酒精发酵且不进行乳酸发酵。  相似文献   

13.
《中国酒》1998,(3)
葡萄酒是用葡萄酿制而成的一种酒,因酿酒的原料——葡萄的颜色不同,而分成红葡萄酒、桃红葡萄酒、白葡萄酒三类。白葡萄酒色泽一般有:淡、黄、绿、棕四类,我国的长城、王朝干白均微带有绿色,红葡萄酒一般是深红色至中等红色,著名的“赤霞珠干红”为类似紫或紫红色的“深宝石红色”,桃红葡萄酒则较红葡萄酒颜色稍浅,一般呈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玫瑰花桃红葡萄酒及桃红葡萄酒基酒香气成分的差异,采用大孔吸附树脂萃取方法提取玫瑰花桃红葡萄酒及桃红葡萄酒基酒的香气成分,再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鉴定其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玫瑰花桃红葡萄酒中共检测到香气成分48种,桃红葡萄酒基酒中共检测到香气成分41种,主要为酯类物质、有机酸、醇类、莽草酸衍生物、羰基类、烷烃类和萜烯类物质,其中检测到的酯类物质含量最多,玫瑰花桃红葡萄酒及桃红葡萄基酒中酯类物质分别占总香气成分的60.22%、64.89%。玫瑰花桃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与桃红葡萄酒基酒相比,增加了3种酯类物质、1种有机酸、2种莽草酸衍生物和2种烷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二氧化碳浸渍对佳美葡萄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佳美葡萄,采用二氧化碳浸渍法酿造桃红葡萄酒与采用传统工艺作比较,进行理化及感官指标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用二氧化碳浸渍法酿造出的桃红葡萄酒色泽鲜艳,香气更加浓郁,口味丰满柔和,爽口怡人,风格突出。传统工艺酿造的红葡萄酒为深红色,略带苦涩味。  相似文献   

16.
热浸渍处理对赤霞珠干红葡萄酒香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热浸渍处理对葡萄酒香气的影响,采用溶剂萃取法提取了经3个不同工艺酿造的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香气成分,并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机分析。结果表明:发酵前对葡萄原料进行热浸渍处理,可以显著提高葡萄酒中1-戊醇含量;3-羟基丁酸乙酯、癸酸乙酯和丁二酸二乙酯极有可能是构成60℃浸渍24h处理所得赤霞珠干红葡萄酒的特殊香味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研究优选胶红酵母与酿酒酵母不同混合发酵方案对季风性气候区干红葡萄酒的香气质量、多酚及颜色的影响,优化增香酿造技术方案。实验以陕西合阳梅鹿辄葡萄为试材,设计2 种菌株不同比例同时接种和顺序接种策略酿造干红葡萄酒。酿造完成后,对葡萄酒样品的香气成分进行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定性定量分析,香气特征通过感官量化品评法描述,采用光谱法量化分析酒样的13 个颜色与多酚相关指标。结果表明,高比例同时接种显著增加了品种香气成分的含量,尤其是C6化合物和硫醇,而顺序接种更利于释放萜烯类和β-大马酮香气成分;发酵香气中高级醇、C6~C12脂肪酸及其酯类的含量随优选酵母接种比例的升高而增加,顺序接种在提高乙酸酯和苯乙基类化合物含量上有明显优势。较高比例(4∶1)同时接种和顺序接种处理明显增加了酒样中总花色苷、黄酮醇、酒石酸酯的含量,显著提高了辅色花色苷比例。感官分析表明,高比例同时接种处理显著增强供试酒样果香和花香的同时,也增强了生青和动物味,而顺序接种处理适度增强果香和花香的同时却能降低不良气味。综上,优选胶红酵母与酿酒酵母不同接种处理的混合发酵干红葡萄酒具有差异明显的色泽风味质量特征,顺序接种适度增香的同时没有生成不良气味的风险,并且有利于改善色泽质量。  相似文献   

18.
干型桃红葡萄酒是色泽和风味介于干红葡萄酒与干白葡萄酒之间的一种酒,多年来,我国有不少葡萄酒企业对此进行了开发生产,其酿造的主要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是将干红葡萄原酒用净化软水稀释色泽,并加酒精、柠檬酸等来进行调配;二是将红、白葡萄品种进行混合发酵,或将干红、干白葡萄酒进行直接调配。上述两种方式酿造的干型桃红葡萄酒生产时间一般为2—3年,周期较长,不利于企业的资金周转,为此,本文介绍一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即能酿造出干型桃红葡萄酒的新工艺,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19.
张会宁  苑伟  祁新春  毕玉杰 《酿酒》2012,39(5):47-49
摘要:实验选用四种不同类型的酵母多糖,分别添加到桃红葡萄酒中进行陈酿,陈酿后葡萄酒的香气成分通过静态顶空气质联用仪定性,乙醇含量的百分比定量,来确定适合该款桃红葡萄酒陈酿的酵母多糖。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四种酵母多糖的桃红葡萄酒香气成分是有所差别、种类均有明显增加,但对香气浓郁度的贡献则表现不一。最终得出1号酵母多糖既能明显增加桃红葡萄酒的香气复杂性又能提升其浓郁度,适合作为桃红葡萄酒陈酿的酵母多糖。  相似文献   

20.
以山葡萄品种公主白(白色)和北冰红(红色)晚采果实为原料,利用混酿法分别压榨进行清汁低温发酵,原酒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经澄清、稳定酿造桃红山葡萄酒,旨在丰富山葡萄酒产品结构、拓宽桃红葡萄酒酿造思路,建立新的完善的桃红葡萄酒生产工艺路线。结果表明,温度控制在11℃~12℃,酒精发酵可平稳进行;原酒混合以北冰红加入公主白进行色度调整,加入了在8%~12%之间,色度为1.22~1.698时感官指标达到最优,感官品评总分为94.6分。结论:混酿法酿造桃红葡萄酒香气的优雅度和复杂性可明显增加,色度更容易控制,操作更便捷、更灵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