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改进烤鸭的包装方式,延长其货架期,以气调包装(MAP)为对照,探究牛至精油和茶树精油分别协同MAP(30%CO_2/70%N_2)对烤鸭保鲜效果的影响。以肉色(L~*,a~*,b~*)、脂肪氧化值(TBARS)、微生物(菌落总数、乳酸菌及肠杆菌科)及感官品质等为评价指标,同时对比不同包装方式下贮藏期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处理组均可维持烤鸭贮藏期间(14 d)的肉色稳定性,减缓脂质氧化进程(0.11~0.60 MDA mg/kg),同时保持其良好的感官特性。相较于对照组,牛至和茶树精油处理抑制脂质氧化(0.11~0.36 MDA mg/kg)和微生物增殖的效果更佳(P 0.05),可分别延长货架期4 d和7d。微生物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贮藏期间4种包装方式下存在不同的菌群演替规律,均以弧菌属、发光杆菌属和索丝菌属为主要优势菌群,表明精油处理可能通过对以上多种优势微生物的抑制,实现延长气调包装烤鸭货架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气调包装对冷却牛肉货架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冷却肉的货架期直接影响着其销售情况。本文用不同的气调成分:0.5%CO/60.4%CO2/39.1%N2(CO组)、62.8%CO2/37.2%N2(无氧组)、69.9%O2/30.1%CO2(高氧组)和真空(真空组)包装冷却牛肉,并在1±1℃下贮藏。结果显示,CO组在贮藏28d时在保持鲜红颜色的同时,鲜度仍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高氧组第一周可以保持颜色鲜红,但第二周已有较强的脂肪氧化异味,且颜色开始褐变;无氧组和真空组处理的冷却肉在28d时虽然可保持鲜度在国标范围内,但此两组处理的色泽在28d时呈灰褐色或暗紫色,不是消费者所喜爱的鲜红色。 相似文献
3.
《食品工业科技》2003,(06):71-73
冷却肉的货架期直接影响着其销售情况。本文用不同的气调成分:0.5%CO/60.4%CO2/39.1%N2(CO组)、62.8%CO2/37.2%N2(无氧组)、69.9%O2/30.1%CO2(高氧组)和真空(真空组)包装冷却牛肉,并在1±1℃下贮藏。结果显示,CO组在贮藏28d时在保持鲜红颜色的同时,鲜度仍在国标规定的范围内;高氧组第一周可以保持颜色鲜红,但第二周已有较强的脂肪氧化异味,且颜色开始褐变;无氧组和真空组处理的冷却肉在28d时虽然可保持鲜度在国标范围内,但此两组处理的色泽在28d时呈灰褐色或暗紫色,不是消费者所喜爱的鲜红色。 相似文献
4.
据美国科学家试验,对芒果采用气调包装可延长其货架期。该试验是将芒果剥皮、切块、将样品分别采用氧气包装、混合气(氮气86%、二氧化碳气10%、氧气4%)包装及真空包装,结果以混合气包装的芒果货架期最长。在贮存期间, 相似文献
5.
6.
为延长鲜切白菜的货架期,本文采用不同透气率和不同面积的气调窗与包装袋相结合进行试验,通过对鲜切白菜包装袋内感官品质、气体成分进行统计和分析,筛选和优化出鲜切白菜最适宜的气调包装。结果表明:自发气调包装可有效改善鲜切白菜贮藏品质,鲜切白菜适宜选用O2和CO2透过速率分别为4×105和1.6×106 cm3/m2?d?atm,透气比为1:4气调窗,所需要气调窗的面积为1~2 cm2/kg,在4 ℃条件下至少可延长货架期4 d;综合计算气调窗和薄膜的透气量可知,适于鲜切白菜包装袋O2和CO2的透过量应分别为1.85×103~2.08×103 和8.59×103~9.51×103 cm3/kg?d?atm,达到鲜切白菜的适宜气体浓度,O2为3.63%~5.10%,CO2为7.77%~8.07%。研制的自发气调包装袋可使鲜切白菜处于适宜的气体状态,可很好地解决包装袋内由于无氧呼吸产生的异味问题,且保留原有的鲜切白菜气味,延长其货架期,为鲜切企业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不同阻隔性包装材料对烤鸭品质影响的差异性,本研究采用3 种不同类型高阻隔包装材料(镀氧化硅类、乙烯醇聚合物、聚偏二氯乙烯)对烤鸭进行真空包装,以聚乙烯/尼龙包装为对照,然后在4 ℃下分别贮藏21 d,检测此期间烤鸭的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ic nitrogen,TVB-N)含量、肉色、微生物(菌落总数、乳酸菌和肠杆菌数),并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观察了不同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镀氧化硅包装可以有效抑制TVB-N的产生,在贮藏第21天时其含量最低,且低于20 mg/kg,并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观察了不同样品的微生物多样性变化,贮藏时间和包装材料对烤鸭的微生物菌落结构有明显影响,在贮藏过程中,乳酸菌菌属与魏斯氏菌属是镀氧化硅材料包装烤鸭样品的优势菌群;乳酸菌属、魏斯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类香味菌属、肉食杆菌属是乙烯醇聚合物材料包装烤鸭的优势菌群;乳酸菌属、魏斯氏菌属、热杀索丝菌属、弧菌属是聚偏二氯乙烯材料包装烤鸭的优势菌群。对比发现,镀氧化硅类材料对假单胞菌、类香味菌属、热杀索丝菌等的抑制是其有效保持烤鸭的品质、延长其货架期的主要原因。综上,镀氧化硅类高阻隔真空包装材料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保持烤鸭的品质。 相似文献
8.
9.
10.
为研究不同包装方式对冷鲜鸡肉贮藏期间菌群组成的影响,本文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了不同包装方式下的微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在4℃冷藏期间,MAP,VP和N2包装能显著降低微生物数量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高通量测序表明冷鲜鸡肉贮藏初期菌种丰富度高,贮藏后期优势菌属逐渐演变为假单胞菌属、环丝菌属、不动杆菌属和希瓦氏菌属,说明它们能耐受较低的温度。与PP组相比,MAP组假单胞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的丰度分别降低14.8%和9.2%,而N2组不动杆菌属和希瓦氏菌属的丰度分别降低9.6%和7.4%。VP组不动杆菌属、环丝菌属丰度下降8%和5.6%。不同包装方式对冷鲜鸡肉中的菌群影响较大,三种包装均能抑制不动杆菌属的生长,气调包装对假单胞菌属抑制效果较好,而充氮包装和真空包装对希瓦氏菌属和环丝菌属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本研究也为未来冷鲜鸡肉所采用的包装方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12.
不同包装方式下冷鲜青虾的菌群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青虾采用两种包装方式:托盘包装和气调包装(体积分数50% CO2+50% N2),在4?℃条件下贮藏6?d,测定菌落总数和挥发性盐基氮含量,确定不同包装方式下青虾的货架期;随后利用16S?rDNA扩增子测序对两种包装方式下青虾微生物多样性进行研究,比较其菌相变化,确定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托盘包装组和气调包装组的货架期分别为2?d和4?d;且两种包装方式下变质青虾的菌群结构有较大差异,在托盘包装方式下,优势菌群主要以不动杆菌、黄杆菌和希瓦氏菌为主,是普通低温贮藏时造成青虾腐败的主要菌群;采用气调包装后,黄杆菌和希瓦氏菌数量大大降低,假单胞菌成为主要优势菌群;体积分数50%?CO2+50%?N2气调包装能抑制托盘包装时优势腐败菌的增殖,从而延长货架期;而假单胞菌有较强的耐受力,成为新的优势腐败菌。研究结果为保障青虾的质量安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14.
Su LI;Bing ZHAO;Shunliang ZHANG;Xiaoqian PAN;Huimin ZHOU;Wenhua CHEN;Chao QU;Jiapeng LI 《肉类研究》2016,30(11):16-21
为了提高冷鲜肉贮藏品质,延长其货架期并拓宽气调包装食品市场,实验以真空包装冷鲜猪肉为对照,通过对冷鲜猪肉气调包装方式在贮藏期间菌落总数、色泽、pH值、系水力、挥发性盐基氮值、感官评价及电子鼻测定的气味等指标的检测,研究CO2及高氧气调包装对冷鲜肉贮藏品质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适宜的气调包装可以有效地抑制微生物生长,高氧气调包装可以有效保持冷鲜肉色泽及其持水能力,气调包装中O2/CO2/N2气体比例为7∶2∶1时冷鲜猪肉获得较好的色泽、较高的系水能力,且挥发性盐基氮值相对较低,并经电子鼻风味测试,在贮藏后期仍保持较良好气味,获得相对较高的综合评价,在4 ℃条件下贮藏至11 d仍有较好食用品质。 相似文献
15.
气调包装酱卤鸭翅贮藏过程中菌群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传统细菌平板培养和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脉方法研究气调包装酱卤鸭翅15 ℃贮藏过程中微生物菌群结构变化。细菌总数计数结果表明,产品生产的卫生条件较好,细菌初始污染菌数较低(小于2(lg(CFU/g))),至贮藏第9天左右产品细菌总数超过4(lg(CFU/g))。变性梯度凝胶电脉指纹图谱结果表明,贮藏初期产品的初始污染菌主要为不动杆菌属,至贮藏末期,产品中的主要菌群有嗜冷杆菌、莫拉氏菌、链球菌等,其中嗜冷杆菌属成为产品贮藏末期的优势菌。 相似文献
16.
Jichao Huang Yuchen Guo Qin Hou Ming Huang Xinghu Zhou 《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20,85(4):1231-1239
17.
18.
Preeti Singh Horst‐Christian Langowski Ali Abas Wani Sven Saengerlaub 《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2010,90(9):1393-1402
Postharvest browning of Agaricus mushrooms is a severe problem that reduces the shelf life of harvested mushrooms because of their continued respiration and biochemical activity. There are no simple answers and no single treatment is known to limit overall quality deterioration. However, there are several strategies that are being implement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ate of respiration for mushrooms. Packaging technology is the common denominator that allows us to implement these strategies and thus is key to quality preservation. In this review, first, the major factors involved in postharvest quality deterioration are discussed and then technological advances/methods used to counteract these hurdles are presented. Copyright © 2010 Society of Chemical Industr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