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酶法制备天然奶味香精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味香精是一种具有奶香香气的添加剂.目前酶法是生产天然奶味香精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天然奶味香精的化学成分以及酶法生产天然奶味香精的原料、生产方法、反应机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复合蛋白酶ProTamEx1.17L和脂肪酶CR双酶结合可控酶解技术对稀奶油进行酶解,利用GC-MS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法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ProTamEx1.17L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0.04%,温度45℃,pH6.0,时间3.5h;脂肪酶CR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0.06%,温度45℃,时间18h,pH6.0。酶解物经GC-MS分析检测,与酶解前相比,短链及中链脂肪酸,如癸酸、辛酸、丁酸等相对含量增加;同时甲基酮类和内酯类物质相比之下含量减少。经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氨基酸总量达23.80mg/g,相比酶解前增长了约12倍。其中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9.13%。  相似文献   

3.
采用复合蛋白酶ProTamEx1.17L和脂肪酶CR双酶结合可控酶解技术对稀奶油进行酶解,利用GC-MS法和氨基酸自动分析法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复合蛋白酶ProTamEx1.17L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0.04%,温度45℃,pH6.0,时间3.5h;脂肪酶CR最佳酶解条件为加酶量0.06%,温度45℃,时间18h,pH6.0。酶解物经GC-MS分析检测,与酶解前相比,短链及中链脂肪酸,如癸酸、辛酸、丁酸等相对含量增加;同时甲基酮类和内酯类物质相比之下含量减少。经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检测,氨基酸总量达23.80mg/g,相比酶解前增长了约12倍。其中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含量占总氨基酸含量的59.13%。   相似文献   

4.
酶法水解奶油制备奶味香精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选取了脂肪酶对不同类型的奶油、奶酪和牛奶等进行酶解。在非水介质下水解,得到了奶香浓郁,赋香效果明显的奶味香精。水解时以乙醇或丙酮为溶剂,在pH7.0、50℃下解4h,酶用量为1%~1.5%时得到的奶味香精香气最浓郁。经过感官评定认为此产品香气自然、柔和,可作为调配奶味香精的香基。  相似文献   

5.
酶促奶油水解制备天然奶味香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脂肪酶lipaseAY水解奶油制备天然奶味香精。在奶油与乳清粉的质量比为14:1,脂肪酶量为奶油质量的0.2%,反应温度为45℃时,其香气评分最佳。GC-MS分析结果显示:产物中脂肪酸约占80%,内酯和酯类约为20%。所制备的天然奶味香精具有浓郁的干酪风味,带有淡淡的甜奶香味,香气醇厚,口感细腻。另外,适量添加乳清粉有利于改善产物口感。  相似文献   

6.
《粮食与油脂》2017,(10):9-11
奶味香精是食品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香精之一,对奶味香精制备的4种方法(合成香原料调配、加酶水解法、微生物发酵法和微生物发酵与酶水解结合法)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天然奶味香精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天然肉味香精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研究了以猪骨素为主要原料制备天然肉味香精的新工艺,实验结果表明:(1)美拉德反应中温度在100-140℃范围时,反应产物的香气特征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配比有密切关系;(2)在香精调配过程中,辛香和酱香对肉味香精的品质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微生物发酵与酶法结合制备天然奶味香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选用具有丁二酮合成能力的乳酸乳球菌NRRL B-2356发酵全脂乳与脂肪酶结合制备天然奶味香基。乳酸乳球菌NRRL B-2356发酵全脂乳丁二酮、3-羟基丁酮产量在27h时达最大(52.95μg/mL),与德氏乳杆菌混合发酵,两者接种量比值为5:1时,丁二酮、3-羟基丁酮含量达60.1μg/mL,香气评分最高。利用脂肪酶palatase2000L对发酵液进行酶解修饰以提高香气强度,酸值为6.73mgKOH/g时香气评分最高。同时蒸馏萃取装置与GC-MS结合对奶味香基中挥发性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游离脂肪酸为98.586%,酮类1.219%,内酯类0.142%。研究制备的奶味香基香气纯正浓郁,可用于调配高档奶味香精。  相似文献   

9.
奶味香精,是一种具有奶香香气的新型食品添加剂.文章综述了奶味香精中主要风味化合物的来源以及生物法制备奶味香精的途径,并对奶味香精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两种天然奶味香精中的致香成分进行了分析鉴定,结合计算机质谱图库,确定两种香精中的主要致香成分为内酯类、中短链脂肪酸、酯类、噻唑类等化合物.两种香精的香气不同,各化合物之间的组成及含量不同,但含量最高的都为δ-癸内酯.利用确定的GC-MS条件对无水奶油的酶解物进行了分析,鉴定了贡献较大的脂肪酸组成及微量物质.  相似文献   

11.
天然肉味香精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综述了肉味前体物质,导致肉挥发性香气产生的反应,肉香气的成分分类,天然肉味香精的生产等方面,着重叙述了肉味前体物质,Mailard反应和分别以HVP、肉蛋白质酶水解物为基料的天然肉味香精的生产,并对天然肉味香精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酶法水解植物蛋白制备肉味香精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研究了酶法水解植物蛋白制备肉味香精的工艺条件,其最佳条件是:将豆粕粉用2%复合胰酶水解后,添加6%葡萄糖、0.8%L-半胱氨酸和0.4%DL-蛋氨酸,在115℃下反应60min。此条件下,反应液产生了香气强烈而协调的肉味香精。  相似文献   

13.
酶法水解羊肉制备肉味香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Flavourzyme复合风味蛋白酶和Protamex复合蛋白酶对羊肉的酶促水解,以及水解液通过Maillard反应合成肉味香精.研究表明:Flavourzyme和Protamex的最佳配比为1:1,最佳水解条件为45℃,pH 7.0,底物浓度30%,组合酶浓度0.8%(E/S);以组合酶最佳水解条件下所得羊肉水解液作为Maillard反应基料,采用羊肉酶解液50g植物水解蛋白fHVP)8.0g葡萄糖2.0g木糖1.0g、丙氨酸0.6 g、I+G0.8 g、羊脂4.0 g、L-半胱氨酸盐酸盐0.5 g、酵母膏5.0 g、VB 10.5 g,在110℃反应30 rain,得到具有酱羊肉风味的香精.  相似文献   

14.
《食品工业科技》2003,(03):53-55
研究了酶法水解植物蛋白制备肉味香精的工艺条件,其最佳条件是:将豆粕粉用2%复合胰酶水解后,添加6%葡萄糖、0.8%L-半胱氨酸和0.4%DL-蛋氨酸,在115℃下反应60min。此条件下,反应液产生了香气强烈而协调的肉味香精。   相似文献   

15.
苏龙 《广西轻工业》2006,22(4):10-12
主要研究了以猪肉为主要原料,采用酶解技术与美拉德反应技术相结合制备天然肉味香料香精的新工艺,实验结果表明:(1)在美拉德反应前先对鲜肉进行酶解,可以克服反应时间过长的缺点;(2)经过酶解的产品,风味增强,对人体感官能够形成较强的刺激;(3)美拉德反应中温度控制在100~104℃时,反应产物的香气特征更逼真。  相似文献   

16.
乳制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物,而我国乳制品存在风味不突出等问题,因此奶味香精是目前香精领域的研究热点.乳制品主要风味物质大致分为脂肪酸类、酯类、醛类、酮类、醇类等.本文总结了现有的制备技术(化学合成法、微生物发酵法、酶法水解法以及复配法)以及专利情况,分析了目前奶味香精产业中存在的问题,为奶味香精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用酶水解牛肉和大豆蛋白粉制成牛肉水解蛋白和大豆水解蛋白,再添加葡萄糖和半胱氨酸等辅料,利用美拉德反应制备牛肉味香精的主香体,再对其进行调香,确定能产生逼真、浓郁牛肉香味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8.
酶法制备肉味香精及其风味调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梁  马雅鸽 《食品科技》2006,31(9):171-174
主要研究用酶水解牛肉和大豆蛋白粉制成牛肉水解蛋白和大豆水解蛋白,再添加葡萄糖和半胱氨酸等辅料,利用Maillard反应制备牛肉味香精的主香体,再对其进行调香,确定能产生逼真、浓郁牛肉香味的最佳配方。  相似文献   

19.
奶味香精香气成分的分离与分析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奶味香精分析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系统的论述了奶味香精的分析技术,并对其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奶味香精是食品工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香精之一,一般奶味香精的香味成分有内酯类物质、中短链脂肪酸、酯类、噻唑类、乙基香兰素、乙偶姻、双乙酰、δ-癸内酯等化合物.但由于奶味香精中风味物质组成复杂,而且含量极少,所以,奶味香精香气成分的分离与分析既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奶味香精分析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的改进与完善.本文系统的论述了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电子鼻"技术,顶空分析法,气相色谱-吸闻技术法在分析奶味香精上的应用,并对奶味香精分析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