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测试了含油量、油品性质、锯末粒径和湿度等因素对含油锯末着火和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锯末含油量越高,油品挥发性越强,所需的引燃时间越短,质量损失率越大,火焰持续时间越长,高度越高,炭化深度越深,传播距离越长;若含油量超过13%,点火71 s之后火焰可传播至整个锯末表面,使锯末本身也发生燃烧;含汽油、煤油或含机油锯末被点燃的最低油含量分别3%、5%和12%;粒径较大锯末中的油品更容易蒸发燃烧;湿度越大,含油锯末越不容易被点燃.  相似文献   

2.
以棉布、纸板和碎纸屑为对象,考察了煤油添加量对3种材料的点燃时间、火焰传播速率及烧损速率的影响,分析了固体材料性质对浸油固体着火及燃烧特性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随煤油含量增加,棉布和纸板的引燃时间缩短,表面火焰传播速率加快,并在特定比例出现闪火燃烧现象;而碎纸屑的火焰传播速率则随煤油含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横向比较时,火焰传播速率为:浸煤油的碎纸屑>纸板>棉布。值得注意的是,浸煤油棉布和纸板燃烧时能够观察到样品表面火焰传播速率(煤油燃烧速率)和样品本身炭化速率。  相似文献   

3.
进行XPS挤塑板燃点温度测定和辐射引燃实验。研究表明:XPS挤塑板点燃温度约为355℃;0.019 4kW/(m2.s)的辐射热流增量不足以引燃挤塑板试样,当辐射热流大于0.060 4kW/(m2.s)时挤塑板试样能够被引燃,引燃温度分别为362、385℃。辐射引燃实验过程中挤塑板表面温度最大值分别为975、996℃。辐射引燃过程中XPS保温板质量损失速率呈现三个阶段:平缓减少阶段、急剧骤减阶段和相对稳定阶段。质量骤减阶段保温板质量呈明显的线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康茹 《亚洲消防》2007,(4):49-51
本文通过运用锥形量热仪横向比较了室内装修材料的点燃时间、热释放速率(HRR)、质量损失速率、发烟量等燃烧特性,并分析其在火灾发生时的危险性,综合实验结果证实,地板和地毯材料的火灾危险性较大。同时提出室内装修材料的研究方向,指出要完善室内装修设计、施工的规范及标准。  相似文献   

5.
借助高速摄像机,分析倾斜角度为0°、15°、30°及45°的狭长凹槽中汽油火焰传播影像,探讨主火焰区火焰形态、火焰结构、火焰传播速率随倾斜角度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在各倾斜角度下都可以观察到火焰前端的蓝色闪燃区及随后的橘红色主火焰区;随着倾斜角度增加,火焰结构的变化趋势为:在垂直汽油液面方向上火焰高度趋于稳定;在平行汽油液面方向上火焰传播平均速率V逐渐加快,且与倾斜角度θ之间呈指数关系:V=V0+A(1-e-θ/t)。  相似文献   

6.
摘 要:秸秆是可能引起大规模山火的常见典型可燃物之一,自然堆积状态下秸秆的燃烧过程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开展了圆柱体秸秆的燃烧实验,直径分别为60 cm和90 cm,厚度从2.94 cm增加到12.23 cm。对比分析了不同工况下的秸秆燃烧过程,并对秸秆的质量损失速率、火焰温度等燃烧特性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秸秆燃烧过程可分为初始中心燃烧阶段、融合环火阶段、分离环火阶段和衰减熄灭阶段;秸秆的质量损失速率与厚度呈现明显的线性关系,且秸秆直径越大,质量损失速率也越大;火焰温度呈现“快速升高-缓慢降低”的趋势;火焰轴心温度随高度提高而逐渐降低,秸秆表面温度可达800 ℃,在0.9 m处的温度下降至200 ℃。研究结论有助于加深对秸秆火灾发展蔓延过程和特点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低压环境一般存在于高高原地区和巡航飞机,我国存在着大面积的高高原地区和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高高原机场,低压环境会使固体材料的燃烧特性发生变化.介绍了固体可燃物的点燃、燃烧和火焰传播过程,系统综述了织物、纸箱、木材、电缆4种常见固体材料在低压环境下的燃烧特性研究进展,并对其燃烧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指出未来固体材料低压环...  相似文献   

8.
在20L爆炸球中测定不同压力下汽油的雾化粒径,通过化学点火分析了不同喷雾压力条件下汽油云雾的燃爆,并采用液体燃料持续燃烧性能测定仪测试燃料的燃烧性能。结果表明,随着喷雾压力的升高,汽油的雾化粒径逐渐减小,最大爆炸压力和最高爆炸温度都有上升的趋势,汽油在无约束条件下燃烧性能较优。  相似文献   

9.
调节圆形油盘距壁面的距离,分别对直径为15、30、40、50 cm的油盘进行了池火燃烧实验,探讨油盘直径、油盘距壁面的距离对热释放速率、火焰高度和火焰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火源靠近壁面燃烧时,各燃烧参数均值约是自由燃烧状况的1.14倍;油盘直径越大,燃烧参数随着L/D的增大,下降趋势越大.  相似文献   

10.
汽油是当前最常见的易燃液体助燃剂,不同载体会对汽油燃烧残留的成分产生影响。本文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技术,选用棉布和腈纶为燃烧载体,对93#汽油燃烧残留物进行分析鉴定,比较了汽油完全燃烧后残留物的特征以及两种载体对汽油燃烧残留物物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载体加入汽油燃烧后生成的物质会有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1.
张家银 《消防科学与技术》2021,40(12):1758-1761
以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板(8 cm×10 cm×1 cm)为实验材料,开展不同燃料间距(0~10 cm)的竖向火蔓延实验,分析火焰高度、燃烧速率、热解前锋位置及点燃滞后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发现,随着燃料间距增加,固体表面的净火焰高度与燃烧速率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此外,火焰在相邻固体燃料表面的蔓延过程中出现“点燃滞后”现象,点燃滞后时间随着燃料间距的增加呈指数级增长。  相似文献   

12.
采用锥形量热计对不同热老化程度的阻燃PVC电缆的引燃特性和热释放规律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电缆试样的引燃时间随热老化程度的增加而延长,老化前期引燃时间增大较快,后期减缓;热释放速率的初始峰值随热老化程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火灾性能指数随老化时间的延长总体呈下降的趋势。故与新投入使用的电缆相比,老化电缆的引燃危险和热危险相对减小。  相似文献   

13.
基于Fluent软件,对乙烯-空气预混火焰在四种不同狭缝管道阻火器中的传播以及正常情况下乙烯-空气预混气体通过每种狭缝阻火器的压力降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狭缝管道阻火器的阻火性能,并以微圆狭缝为例,分析了狭缝内火焰传播特性.模拟结果表明,火焰在微圆狭缝传播过程中呈现\"指尖\"状,会发生滞留现象,随后沿着狭缝轴...  相似文献   

14.
富氧燃烧火焰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自行设计的鼓风式燃烧器、火焰测量装置及富氧供气装置组成燃烧试验台,研究燃烧器以液化石油气为燃料,空气中氧体积分数在21%~30%时,富氧燃烧火焰的温度场、长度和锥角等火焰特性的变化情况。随着空气中氧体积分数的增加,火焰长度逐渐变短,火焰出口锥角逐渐增大,火焰温度梯度逐渐变大,燃烧强度逐渐增强。应用燃烧学理论证明了试验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三元锂电池过充诱导燃烧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保障锂电池储能行业的安全发展,建立锂电池火灾科学防控技术,针对三元锂电池单体和模组,采用恒定电流过充电的诱导方式,开展了锂电池火灾燃烧特性和蔓延规律研究.试验结果显示,三元锂电池的燃烧过程可分为鼓胀、冒烟、燃烧3个阶段,且呈喷射火形式,燃烧强度大、燃烧速度快,火灾最高温度约为750℃;三元锂电池热失控会生成CO、SO...  相似文献   

16.
在30°、45°、60°和90°的倾角条件下对热塑性材料聚丙烯进行燃烧实验,研究角度对可熔融材料表面火蔓延行为的影响,主要分析了火蔓延速率、火焰长度、质量损失速率、下表面温度等参数。研究表明:火蔓延速率、质量损失速率、下表面温升速率随角度增加而增大,角度对火焰长度影响较小。角度较小时燃烧受池火影响较大,这使火焰长度呈波动性增长,下表面最高温度反而高于大角度时。  相似文献   

17.
对PU合成革、绒布、网眼布、真皮4种汽车座椅材料进行水平燃烧试验、垂直燃烧试验;使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测试PU合成革、绒布、网眼布3种材料燃烧时产生的毒性气体含量和颗粒物浓度.结果 表明:PU合成革、绒布水平燃烧试验结果不满足国标要求,网眼布、真皮能够满足国标要求.PU合成革、绒布垂直燃烧试验阻燃性能大幅降低,网...  相似文献   

18.
掺混比对混煤燃烧特性的影响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热重分析仪,对3种单煤以及不同掺混比(质量比)下两两掺混的混煤进行了热重分析实验。根据实验结果,对不同掺混比混煤的着火温度、可燃特性、稳燃特性、燃尽特性及综合燃烧特性等进行了探讨。按一定比例掺混,可有效改善燃煤的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