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王赛时 《烹调知识》2000,(11):28-29
唐朝之前,南方人饮茶还多少保留着采鲜叶而煮饮的方式,如杨华《膳夫经手录》就说:“茶古不闻食之,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因鲜茶叶存贮、运输都极不方便,所以,人们开始使用各种方法加工茶叶,使之干燥成型又不失真味。《太平御览》卷八六七引三国魏人张揖《广雅》云:”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若饮,先炙令色赤,捣末置瓷器中,以汤浇复之,用葱姜芼之。”这是有关制造饼茶的最早记录。同书又引晋人刘琨《与兄子南兖州刺史演书》,有“前得安州干茶二斤”的记载,估计这里的干茶是  相似文献   

2.
3.
我国是茶的祖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茶饮发展过程,由于茶人、茶文化人的共同参与,逐渐产生并形成了中国茶文化,而茶文化的深层次发展便又形成了茶德。茶文化的兴起,茶德的推行,又推动着茶叶生产的发展。茶、茶文化总是相互推进的,在相互推进过程涌现出了一批成就非凡的茶人,唐陆羽就是其中成就最著、最具影响的一位茶人。陆羽一生是与茶结缘的一生,入茶区,下茶园,进农家,进行调查研究,而且还亲自垦荒种茶、采叶制茶、觅泉品水,同时也爱吟诗赋茶,从而积累起了非常…  相似文献   

4.
中国茶文化形成于唐代中期,民国时期出现了最早带有学术性的荼文化研究成果,但仅停留在对茶史的钩沉和茶文史料的辑录汇编,现代意义上的茶文化研究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文章以茶史为主线,将20世纪的茶文化研究分为近现代时期(1912~1979年)、起步期(1980~1989年)和奠基期(1990~1999年)三个阶段,从茶史...  相似文献   

5.
陆羽与雁桥     
刘湘松 《茶苑》2003,(1):34-34
  相似文献   

6.
“茶之为饮,始于神农……”(陆羽《茶经》),至今有4700多年,茶早已成为我们中华民族的国饮了。据史料记载,饮茶兴盛于唐代,呈现出“滂时侵俗……以为比屋皆饮”之势,自然形成了清雅别致的唐代茶文化。  相似文献   

7.
陈幼发 《茶苑》2004,(1):36-37
罗家庆先生在《陆羽小考》一文中说:“陆羽生不逢辰,首次北上投奔李齐物时,却碰到‘安史之乱’。流落浙西,幸逢皎然,为他引上研究茶事之路”。这是对陆羽生平事迹不甚了解所致。其实陆羽早在“安史之乱”前没有“流落浙西,幸逢皎然”的时候,就已经自学成才走研究茶事之路了。  相似文献   

8.
饮茶之风弥漫全国并成为全社会的生活习惯,始发于唐玄宗开元时期。杨华《膳夫经手录》说:“至开元、天宝之间,稍稍有茶,至德、大历遂多,建中以后盛矣。”封演《封点闻见记》卷六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恃真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看来,僧侣之间提倡饮  相似文献   

9.
茶点人生     
仙山灵草湿行云,洗遍香肌粉未匀。明月来投玉川子,清风吹破武林春。要知冰雪心肠好,不是膏油首面新。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的一首《次韵曹辆寄壑源试焙新芽》将华夏民族对茶饮的钟情抒发得淋漓尽至。 我国是最早饮用茶的国家.早在西汉时就把茶作为饮料来喝.到唐代饮茶已成了人们的习惯。两千多年的风风雨雨将茶与我们的生活搅拌成  相似文献   

10.
郑毅 《茶苑》2004,(4):27-27
“茶圣”陆羽撰写了《茶经》一书,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茶业、茶业工作者、学者无不皆受其惠。他把人类的饮茶从一种生理需要、生理现象,提高到了一种文化需要、文化现象,从而使茶文化成为光辉灿烂的大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后,茶著作者代有人出。如今徽州茶人胡武林先生撰写的《徽州茶经》一书,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我以为一是令人惊叹徽州茶文化渊源悠久;二是使人赞叹徽州茶类之多、品质之好;  相似文献   

11.
12.
南京雨花茶     
马学仁 《美食》2004,(2):44-45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自称桑林苎翁,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是唐朝中期一位名的学,在学,史学和地理学上都有较大的成就,他还是杰出的茶叶专家,有《茶经》,茶叶界奉他为祖师,民间尊称他为“茶圣”。  相似文献   

13.
经过分析,认为《茶经》的成书时间最迟是761年;765年完成初稿、775年再度修改、780年付梓之说是难以自圆其说的。  相似文献   

14.
竺济法 《茶苑》2004,(3):37-37
继1973年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发现7000年人类文明摇篮河姆渡之后,最近又发现了与姆渡同时代或更早的田螺山遗址。据报道,河姆渡遗址曾发现象骨,这次田螺山遗址经初步勘察,又发现了大象膝盖骨。除象牙作为工艺品可以传到世界各地外,一般来说,大象膝盖骨等其它骨骼只能在产地才有。此外还有大量热带金  相似文献   

15.
功夫茶趣话     
徐正唯 《美食》2005,(1):41-42
功夫茶烹治的方法。最初源于唐代陆羽《茶经》,只不过使用的器具更为精致。清代,烹治功夫茶以福建的汀、漳、泉三府,广东的潮州府最为讲究,使用器具也最精绝。  相似文献   

16.
茶艺双叠     
晨焰 《美食》2005,(4):44-45
家乡阆中系千年名城,自古茶事颇盛。我虽知茶圣陆羽《茶经》有关“茶之为饮,始于神农……”之说,却不谙其经,不懂其道,更疏予其德,纯属以茶解渴且图牛饮而后快的凡夫俗子。然而,平生两次却与茶艺偶然遭遇,竞能道出些茶道与茶德来,尽管其间时空跨度为半个多世纪。  相似文献   

17.
《茶经》“一之源”载:“茶之为物,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饮茶利于“精行俭德”,使人强身健体。  相似文献   

18.
浮云 《中国食品》2011,(20):72-73
茶,属清品,冲淡平和,文静高雅;更有君子之风,与文人雅士十分有缘。自从陆羽的《茶经》问世后,释皎然、颜真卿的极力推崇,茶便时常与文学艺术结合在一起,文人墨客以“茶事”为题,以茶抒怀,以茶写景,描写品饮乐趣的诗文、歌赋、不胜枚举。  相似文献   

19.
陆羽在《茶经》中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安溪悠久的制茶历史和饮茶传统形成了灿烂的茶文化,素有”茶海明珠”的美誉。如今,全国各大、中城市都能感受到安溪铁观音的韵味,铁观音几乎成了福建安溪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0.
茶圣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对茶的效用有如下的一段评价:“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若热渴、凝闷、脑疼、目涩、四肢烦、百节不舒,聊四五啜,与醍醐、甘露抗衡也。采不时,造不精,杂以卉莽,饮之成疾。”这段话的意思是:茶的效用,因其性至寒,用作饮料最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