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一泵多井注入方式经济性分析(1)工艺特点。一泵多井橇装注入站与单泵单井常规注入站相比,优点在于结构紧凑,工艺部分搬迁方便,设备重复利用率高;橇装化,可预制,方便现场生产组织;自动化程度高。缺点在于各单井及泵之间的压力耦合,致使各单井精确配比控制难度较大;单井之间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斜井有杆泵泵况诊断方法进行了系统论述。斜井有杆泵的使用也使得斜井有杆泵泵况诊断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因为对斜井有杆泵泵况进行诊断可以提高石油开采效率,减少开采消耗。如何有效地对斜井有杆泵泵况进行诊断,首先要加强对斜井有杆泵泵况进行排查;其次对斜井有杆泵进行有效管理;第三在使用斜井有杆泵可以用扶正器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3.
周立人  韩规划 《石油机械》1991,19(10):38-43
<正> 我国许多油田机械采油已进入后期,油井大量出水,为提高原油产量,需在长冲程、深抽工况下加大抽油泵排量。然而,目前各油田大量使用的常规组合泵筒管式抽油泵(以下简称常规泵),在长冲程深抽时,由于泵筒长度增加,油管内液柱载荷加大,泵筒外管拉伸变形增大,使得衬套端面间正压力减小而密封失效,大大影响了抽油泵泵效。泵筒较薄的整泵筒抽油泵  相似文献   

4.
根据实际统计资料,证明有杆泵井不一定只使用一级泵抽油效果就好,认为应根据各油井的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泵级。  相似文献   

5.
对如何合理选择变频泵提出了几种方法.水泵的变频控制有三种方法:变流变压控制,恒压变流控制和恒流变压控制,不同的方法其节能效果不同.变频泵串联的最优配置——同型号两台泵串联,其中恒速泵、变频泵各一台,变频泵并联时宜采用并联泵组均变频控制.  相似文献   

6.
在小修作业中,为了保证油井的正常生产要对油水井进行必要的维护作业:检泵。抽油泵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受到机械磨损及地层砂、蜡、气、水等不同腐蚀侵害,使抽油泵各部件受到不同程度损害,甚至漏失或蜡卡、泵杆断脱等使油井减产、停产等。因此,及时检泵、换泵井下作业施工,是维护油井正常生产的必要程序。油井检泵按照检泵原因和目的分为计划检泵和躺井检泵。其中,计划检泵,是按预定周期或生产到一定限度进行周期检泵或加深泵挂、换泵、泵升级等;躺井检泵,是指在油井正常生产过程中或还没到计划检泵周期,由于抽油泵的各部件突发故障或油井由于其他原因的突然变化造成产量大幅下降,甚至停产,而进行的检泵施工。随着修井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一些新工艺、新技术也不断的应用于检泵工艺。  相似文献   

7.
总结国内外双螺杆泵特性研究成果,并分析各类实测性能曲线。其回流增压特性利用了气体的可压缩性来提高泵的容积效率,回流损失和容积效率是该泵流量特性的关键指标,主要受泵内间隙尺寸和运行参数的影响。压力差、含气率、转速等运行参数对容积效率的影响较复杂。容积腔内压力沿螺杆逐渐升高,对于单相流,各容积腔压力线性递增;含气率越高,出口端压力梯度越大;泵轴功率不受含气率的影响。泵效随转速的升高而升高,随含气率升高而降低。粘度增高时泵的轴功率和容积效率会提高,水力损失会增加,泵效的变化需要试验确定。研究结果对泵的选用与运行维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水力活塞泵采油到了后期暴露出的问题,已越来越突出。对注水见效的井,水力活塞泵能正常生产,也可转为其它采油方式生产;对注水不见效的井,地层流动压力逐渐降低,造成水力活塞泵泵效降低,严重时泵不能正常工作,甚至鳖泵,致使换泵频繁,经济效益越来越差。  相似文献   

9.
为了认清螺杆泵的漏失机理,还原其井下实际生产条件下的工作状况,根据流体传压特性,将螺杆泵漏失细分为泵内滑失和泵外漏失。在确定泵内压力分布的基础上计算了螺杆泵各腔室的滑失速度,研究了不同泵吸入口空隙率和排出口压力下的漏失规律。结果表明:泵内压力变化导致泵内流体滑失,滑失又会影响泵内压力分布,泵外漏失是泵内滑失达到一定程度时出现的现象;气相存在一个较小的滑失区间,随着泵排出口压力增加,滑失区间向吸入口偏移;泵吸入口空隙率的增加改变了泵内流体的可压缩性,使得液相滑失速度曲线由线性进化为抛物线型,气相滑失区间向排出口扩散。研究结果为螺杆泵漏失量的计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华北油田研究成功的射流泵井下测压的原理是,通过一个压力通道,把射流泵吸入口的压力,引到射流泵之上的压力计中,测出泵的吸入口压力。如果测压前油井是不生产的。那么测出的初始压力就是静压;若是正常生产井,测出的则是流压测压时,从井下压力计中取出的为没有文字说明的曲线。首先应计算出曲线各点的压力,然后分析确定卡片测出的压力是反映的油井压力还是泵的工作情况。若泵工作不正常,应找出原因改进后再下井测压。射流泵井下压力计所测压力和真空压力表读数相差0.05兆帕的有84个。占测压总数(86个)的97.7%,所用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有杆泵井漏失后停产检泵和带产检泵的产油量和每吨油成本对比,研究了有杆泵井最佳检泵时机;建立了最佳检泵时机函数;利用计算机绘图,得到带产检泵和带产检冲的图版,正常日产量1~10 t的有杆泵井是图版的应用重点。2002年1~8月共实施带产检泵51井次,成功50井次,累计增油10 294 t,每吨原油成本26.68元,减缓自然递减率1.62%。产液单耗大幅度降低,平均产液单耗由16.9 kW·h/t降为7.1 kW·h/t。  相似文献   

12.
页岩气大规模压裂作业中,压裂泵受周期性变化的复杂载荷作用,易发生疲劳失效;现场试验耗费人力物力,数值求解过程繁琐,且均存在一定难度。为此,利用ANSYS和FE-SAFE平台开展研究,以寻找变压力工况下压裂泵的疲劳失效演化规律。选取柱塞和泵头体等6个主要部件,通过建立三维模型、设定边界约束条件和施加工况载荷-压力,揭示不同压力工况下各部件应力、位移状态及疲劳脆弱点位置;求解各部件应力、位移及疲劳寿命随压力变化的规律;绘制变压力工况下各部件和压裂泵整体的疲劳失效演化图谱。研究结果表明:压裂泵主要部件的最大应力、最大位移随压力近似呈线性变化,并得到在最大许用应力范围内各部件满足工况要求,且变压力工况下压裂泵的疲劳脆弱点发生转移。研究结果可为现场压裂安全施工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单螺杆泵特性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进行单螺杆泵特性参数随泵出口管线结构及吸入口管线结构变化的试验研究,绘出了泵的特性参数与出口压力、吸入口真空度的关系曲线。试验结果表明,改变泵出口管线结构,使泵出口压力在一定范围内工作时,流量变化大,而且泵效率较高,可以作为泵调整参数的一种手段;而改变泵吸入口管线结构不宜作为泵的调整参数手段。  相似文献   

14.
赵天财 《钻采工艺》1990,13(2):66-69
泵空抽控制技术,由6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到70年代,第一个商业性泵空抽控制系统已试验成功,75年在Wasson油田安装了第一个监测控制和数据收集系统。80年代初,带微机处理器的泵空抽控制系统问世。文中介绍了各时期发展起来的泵空抽控制技术的特性及功能,主要介绍了SPOC系统,它适应于任何类型梁式泵,是目前最先进的泵空抽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15.
文章阐述了给排水泵效率监测的经济意义;论述了采用热力学方法测量泵效的原理、计算方法及公式推导;分析了泵效测试的主要误差来源及处理方法;同时,作者还对泵效测试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可靠性统计的基本理论,利用现场实际记录的修井检泵数据,确定有杆泵抽油装置的寿命分布规律;借助对检泵数据的统计分析对检泵作业质量给予科学地评估,井提出相应的措施,以期提高维修水平和改善有杆泵抽油装置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海底多相泵泵抽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底多相泵泵抽系统由海底泵、动力与控制系统、控制管缆和作业工具组成。用户应用该系统可以降低投资费用和提高原油产量。多相泵可以同气举或井下泵配套使用,从而成为具有高可靠性和高经济效率的集成采油系统。本文详细地描述了海底多相泵泵抽系统的组成,同时还介绍了该系统的现场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8.
防泵的磨蚀     
在任何工艺过程装置中,泵的使用都非常广泛。如果泵过早的损坏了,势必会造成生产上的损失和维修费用的增加;在某些情况下,甚至会导致灾难性的火灾和爆炸。 因此,在制定一项改善维护保养方案之前,操作人员应首先了解泵出故障的原因,并采取必要的措施;以防止泵遭受进一步损坏。  相似文献   

19.
伺服调量注入技术是对原有比例调节泵进行改进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是在注入泵液力端增设回流调节阀,应用综合控制系统监控各柱塞运行状态,精准控制流量调节阀关闭、开启时机,调整机泵有效做功行程,并通过与流量计联动,实现流量的自动调节与控制。伺服调量注入技术故障率低,运行稳定;泵平均时率可达98%以上;调节范围大;黏损率低,平均黏损率为3.4%;瞬时流量注入稳定。  相似文献   

20.
提高注水泵泵效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计算注水泵机械效率和容积效率,并对注水泵泵效各组成部分进行分析,提出提高注水泵泵效的有效途径,达到节能降耗、降低成本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