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工艺矿物学,研究了云南某硅钙质胶磷矿,确定了浮选的最佳磨矿细度和浮选工艺。针对该矿石低磷、高硅、高镁的特征,选择硫-磷混酸作为抑制剂、HM-02作为脱镁捕收剂,WH-04作为脱硅捕收剂,进行了磷矿脱镁、脱硅双反浮选工艺研究。结果表明,反浮选脱镁,脱镁精矿浆旋流分级,分级后的细粒级脱镁精矿再反浮选脱硅的双反浮选闭路流程工艺,分级粗粒级脱镁精矿和脱硅精矿合并为最终精矿,可获得P_2O_5质量分数为28.42%,MgO质量分数为1.08%,P_2O_5回收率为87.95%的磷精矿。选矿指标良好,能实现低品位磷矿磷灰石与脉石矿物的有效分离;取得的脱镁、脱硅磷精矿,能满足酸法加工用磷矿石要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湖北大峪口磷矿的性质研究,查明其主要有用矿物为胶磷矿,主要脉石矿物为SiO_2和CaO,属于硅钙质胶磷矿。针对该矿性质,采用几种新型药剂进行正反浮选工艺试验研究,通过条件试验确定最佳磨矿细度、浮选药剂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闭路试验,获得了较理想的选矿效果。原矿P_2O_5品位22.83%,经过正浮选一粗一扫、反浮选一粗两扫的闭路试验流程,获得磷精矿P_2O_5品位31.11%、回收率85.61%、正浮选尾矿品位11.75%、反浮选尾矿品位6.25%的浮选指标。  相似文献   

3.
对云南某地区胶磷矿进行矿物组成和粒度组成分析,发现磷矿倍半氧化物等杂质在较细粒级中富集,SiO2在各粒级中分布较为平均。故采用磷精矿旋流器分级后沉砂产品进行反浮选脱硅工艺技术研究。结果表明:与单反浮选脱镁工艺相比,采用分级后沉砂产品反浮选脱硅工艺不仅能有效提高磷精矿品质,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浮选药剂用量,且P2O5回收率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用磷矿选矿中成熟的选碳酸盐捕收剂PA-2、选硅酸盐捕收剂MAC,在不脱泥的条件下,对巴西博阿维斯塔铌矿中的碳酸盐和硅酸盐脉石矿物进行反浮选,采用先反浮选碳酸盐矿物(脱碳)再反浮选硅酸盐矿物(脱硅)的工艺流程,在条件试验确定的药剂制度下进行了闭路试验,结果表明:当碳酸盐矿物和硅酸盐矿物排除率为63.48%时,可以排除96.28%的P_2O_5、94.60%的S,Nb_2O_5损失率仅为20.29%。试验结果明显优于现场两个生产厂的选别指标。该流程一方面减少了Nb_2O_5在矿泥中的损失,从而保证了进入浮选作业的铌金属量;另一方面先选碳酸盐矿物,能在碳酸盐矿物浮选段排除较多的矿泥,减轻了矿泥对硅酸盐矿物浮选的影响,并且该选别流程在高效排除碳酸盐矿物和硅酸盐矿物的同时,也兼顾了杂质磷矿物和硫矿物的排除,达到了在提高铌精矿回收率的同时降低铌精矿中磷和硫杂质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对云南混合型胶磷矿中的磷矿物、白云石和硅质矿物进行了浮选速率试验和接触角等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当浮选时间超过2 min后,浮选过程为无效选矿;延长浮选时间虽然可以提高精矿回收率,但会降低精矿品位.利用白云石矿物、磷矿物和硅质矿物在一定浮选时间内浮选速率的高低可以确定脱除脉石矿物的浮选工艺,即先混合浮出磷矿物和白云石矿物...  相似文献   

6.
针对胶磷矿品位低、难选,尤其是主要脉石为石英等硅质矿物难以脱除的特点,总结重选分离、电选、浮选等磷矿脱硅工艺的研究现状,为胶磷矿脱硅富磷提供参考;介绍磷矿脱硅捕收剂和脱硅抑制剂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7.
针对滇池地区某中低品位胶磷矿性质,采用单一反浮选工艺流程选别。研究结果表明,在反浮选一次粗选、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和一次粗选一次精选全硫酸流程3种工艺条件下,均可获得磷精矿w(P2O5)33.3%、w(Mg O)0.85%,P2O5回收率≥76.0%的选矿指标;反浮选工艺适合该矿石选别,能实现目的矿物和脉石矿物的有效分离,得到合格的磷精矿。  相似文献   

8.
在胶磷矿浮选实践中常用脂肪酸类捕收剂正浮选脱硅,存在矿浆需加温、浮多抑少、药耗大、成本增加的问题。本研究采用油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胺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4种捕收剂进行胶磷矿、石英及长石、高岭土和埃洛石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油酸钠、十二胺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对以上矿物均有捕收作用,对胶磷矿、硅酸盐类矿物选择性差;十二胺反浮选硅酸盐类矿物时,不同矿物的最佳浮选矿浆pH值不同,这是反浮选脱硅效果较差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为了降低云南东川低品位胶磷矿中脉石矿物的含量,对P2O5品位为18.30%,MgO和SiO2质量分数分别为5.05%和23.36%的原矿进行磨矿筛分分析,结果表明磷矿中P2O5均匀分布在每个粒级中,MgO富集在38μm以下的粒级中,SiO2出现分异现象。常温(20℃)下,采用正浮选1粗1精1扫联合反浮选1粗1扫的工艺流程进行该矿石的脱硅降镁浮选试验。结果表明该矿石属于硅镁含量较高的低品位胶磷矿,通过正反浮选得到了最终精矿P2O5品位27.59%、MgO质量分数0.81%、回收率84.06%的选矿指标。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高石英含量磷矿的浮选分离效果,采用三聚磷酸钠为浮选抑制剂,研究磷矿常见脉石石英、白云石与磷精矿的浮选。结果表明,三聚磷酸钠能选择性地抑制磷精矿在微泡沫体系中的上浮,而不影响石英及白云石的上浮,从而实现浮选分离。实物原矿(w(P_2O_5)19.6%)在实验条件下,反浮选后得到的磷精矿w(P_2O_5)24.65%、泡沫产品w(P_2O_5)15.23%,浮选分离效果明显,说明三聚磷酸钠对高硅磷矿的抑制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针对云南某磷矿擦洗尾矿高硅低镁的特点,进行了正浮选脱除硅质脉石矿物的试验研究。经"一粗一精一扫"简单浮选流程,实现了胶磷矿和硅质矿物的有效分离,最终获得精矿P2O5品位28.26%、回收率80.37%、SiO2质量分数20.76%的良好浮选指标,为该磷矿擦洗尾矿的开发利用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针对贵州省织金地区以玉髓形式存在的硅质胶磷矿,通过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查明了矿石中主要的矿物存在形式。有用矿物为碳氟磷灰石,占矿物组成的55.01%。脉石矿物主要为硅质矿物,其中以玉髓为主,占31.42%;云母次之,占8.9%;而石英仅占1.13%。对矿样分别开展了正浮选、反浮选、反正联合浮选、脱泥—正浮选、超声波强化药剂分散等工艺的脱硅试验研究,得出了正浮选+超声波强化药剂分散的联合工艺为最适合于以玉髓形式存在的硅质胶磷矿的选矿工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矿物的粒度是浮选的重要影响因素。先对反浮选脱镁后的云南昆阳胶磷矿产品的粒度组成及其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再对不同的粒级进行反浮选脱硅研究。考察了各粒级在反浮选脱硅中的捕收剂用量条件和分选性。结果表明,在反浮选脱硅过程中,粗粒级矿物表现出良好的脱硅效率,且泡沫流动性好,而细粒级矿物对粗粒级的脱硅效率造成负面影响,降低了浮选泡沫的流动性。这种现象说明分级浮选工艺是云南中低品位胶磷矿反浮选脱硅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某硅钙质磷矿反浮选碳酸盐脉石矿物捕收剂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BL作捕收剂,对某硅钙质磷矿石进行反浮选脱碳酸盐脉石矿物试验,获得了含P2O532.71%,回收率达到82.93%的磷精矿,实现了胶磷矿与白云石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5.
贵州某中低品位胶磷矿属于硅钙质磷矿石,针对该矿石性质,在磨矿细度-200目占82%的条件下,以新药剂EM-LP-01作为脱硅捕收剂,EM-LS-01作为脱镁捕收剂,采用正反浮选工艺,最终获得了P2O5品位30.86%,回收率为89.57%,含MgO0.77%的磷精矿,实现了磷矿物与脉石矿物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四川某难选硅钙质胶磷矿,在磨矿细度-200目占79%的条件下,配以新型正浮选捕收剂EM-C2和反浮选捕收剂EM-D10,采用正反浮选工艺,最终获得产率63.60%,P_2O_5品位31.30%,回收率88.21%,MgO质量分数仅为0.62%的磷精矿,实现了磷矿物与脉石矿物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17.
以湖北某胶磷矿为研究对象,考查了磨矿细度及抑制剂H_3PO_4、脱镁捕收剂DS-1、调整剂Na_2CO_3、脱硅捕收剂GDS-Y等用量对浮选指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反浮选脱镁一粗、反浮选脱硅一粗的双反开路浮选流程,可获得P_2O_5品位31.23%、回收率81.61%的浮选精矿。研究结果可为此类胶磷矿选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云南化工》2015,(1):15-17
云南某磷矿浮选尾矿主要矿物为胶磷矿,脉石矿物为石英-硅酸盐类矿物。对该浮选尾矿进行工艺矿物学研究和再磨再选试验,结果表明,可以获得磷精矿品位26.96%,回收率65.79%,尾矿磷品位4.72%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9.
浅谈反浮选脱硅增效剂在磷矿选别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地高镁低品位磷矿,采用双反浮选工艺流程,在脱镁的基础上,添加少量脱硅增效剂,增强了硅酸盐杂质的疏水性,提高了硅酸盐杂质的可浮性,精矿P2O5品位可以从25.0%提高到28.0%以上,可以满足酸法用矿要求,为该矿开发利用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根据钟祥磷矿的性质,采用正-反浮选工艺处理该胶磷矿。通过试验探索了不同性质的捕收剂对浮选的影响,最终选用合适的捕收剂按一定的配比进行试验,从原矿P2O5品位为19.20%,获得了磷精矿品位为30.51%,回收率80.13%的选矿指标,实现了目的矿物与脉石矿物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