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国产溴化锂水溶液物性的实测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提出了溴化锂水溶液的平衡方程和焓-浓度方程。进而介绍了利用这两个方程在电子计算机上进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热力计算的方法。计算表明,采用上述方法较之查图表手算,既迅速又准确。文中还分析了吸收式制冷机所适用的热源温度。  相似文献   

2.
以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为研究对象,对溴化锂水溶液的热力性质参数进行了计算机模拟。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求解溴化锂水溶液热力参数的较为精确的计算方法。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是以水为制冷剂,溴化锂为吸收剂,通过消耗热能来实现制冷目的的。通过对单效循环的仿真模拟计算,实现了对机组在不同工作工况下的性能预测。为进一步利用数字和模拟手段深入研究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溴化锂水溶液的比焓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磊  陆震 《制冷学报》2002,85(1):10-13
从溴化锂水溶液的热物理性质出发,分析了国内外有关溴化锂水溶液的比焓值数据,合理地解释了国内外溴化锂水溶液比焓值不同的原因,提出了一种简单的转换国内外溴化锂水溶液比焓值数据的公式,并显示了较好的吻合性,为今后借鉴国外有关的比焓数据提供了方法。并根据这一方法,对国外有关的高温高浓度区域的比焓值数据进行了转换,可为三效和四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开发和研制提供比焓值数据。  相似文献   

4.
以溴化锂水溶液的热物性参数计算公式和美国供暖制冷空调工程协会(ASHRAE)给出的溴化锂水溶液的平衡方程为基础,通过模拟计算得到了较为精确的确定溴化锂水溶液热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而对单效热泵循环的仿真模拟计算,实现了对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预测。为实验研究提供了分析方法,为企业生产提供了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改善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基于活性炭的高吸附性,研究在溴化锂水溶液添加适量活性炭颗粒形成的悬浮液的传热传质性能,分析活性炭/溴化锂悬浮液替代溴化锂水溶液作为吸收剂的可行性。研究表明,悬浮液的粘度随活性炭浓度线性增长,以悬浮液作为吸收剂的制冷机的出力随透湿系数、悬浮液吸附平衡常数及换热表面积呈近似线性增长关系,并且,以活性炭/溴化锂悬浮液作吸收剂的制冷机出力较以纯溴化锂溶液作吸收剂的制冷机出力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热力优化设计计算数学模型。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热力优化设计计算数学模型的三个构成要素——设计变量、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均进行了详细的数学描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元函数坐标轮换法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热力优化设计计算完整的数值迭代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塑料管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雪东 《制冷》2009,28(2):10-14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传热管腐蚀及其引起的拎量衰减一直以来是人们难以解决的问题。采用塑料传热管代替铜传热管有望解决这个难题。分析了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理论循环,对塑料管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进行了热力计算和传热计算,设计了塑料管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结构,为塑料管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实验性能测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一、前言 1945年,美国Carrier公司制成了第一台以水为制冷剂、以溴化锂水溶液为吸收剂的吸收式制冷机。由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具有以热能为动力、运动部件少等显著特点,正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并获得了迅速发展。目前,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冶金、纺织和制药等工业部门以及宾馆、电影院和办公大楼等建筑物的中央空调系统。不过,现有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多为大型机组,小型机还不多见。美国阿克拉公司及日本矢崎总业  相似文献   

9.
以烟气热水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全寿命周期成本为目标函数,编制溴化锂水溶液、烟气、水及水蒸气的热物性计算程序,分别建立机组各运行工况的数学模型,并将热物性程序及数学模型应用于整个机组的优化设计软件。该软件能够提高设计人员优化冷水机组结构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是以热能为动力,水为制冷剂,溴化锂水溶液为吸收剂制取空调或工艺用冷(热)水的制冷设备。这种制冷机因为热能为动力,能源利用的范围广,特别是余热、废热、排热的利用使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具要节能的特性。同时,因为水为制冷工  相似文献   

11.
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热工参数控制的计算机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邵莉  王美霞 《制冷》2001,20(3):39-42
本文对蒸汽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部分热工参数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得出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冷媒水出口温度的阶跃响应曲线,利用两点法求出了被控对象的传递函数,建立了动态数学模型。控制器选用基于PID控制规律的数字控制器,设计了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热工参数控制的仿真系统。并对控制器的控制参数进行整定,得到了最佳控制结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将“国产溴化锂水溶液物性图表集”中给出的物性参数实测值整理成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3.
溴化锂制冷机新的防腐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乃玲  李永安 《制冷》1995,(1):47-49
如何防止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腐蚀,是长期困扰人们的一大难题.本文探讨了一种新的防腐措施,研究了防腐机理,经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出了新防腐剂的最佳配比,这对于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运行保养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塑料换热技术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上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在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但换热装置腐蚀及其引起的冷量衰减一直以来是人们难以解决的问题.根据现有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性能,结合塑料换热装置的一些特点,提出了采用塑料换热装置代替金属换热装置来解决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这个难题;并以研制一台制冷量为3.49×104W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为例,对塑料换热装置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与传统金属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相关部件的参数进行比较.通过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的传热面积、管道阻力的计算和安全强度的校核,发现塑料换热装置应用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上是可行的,塑料换热技术在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上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是一种以热能为动力,以水为制冷剂,溴化锂水溶液为吸收剂,制取高于0℃的冷水的制冷设备。它具有能利用低势热能、废汽发热、太阳能、地热等优点,且运动部件少,制造安装简单。自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1月7日《慧聪网》发表了题为“探国内溴化锂制冷机使用实情”文章,在我国制冷空调行业,特别是在生产溴化锂制冷机的企业内引起轩然大波,甚至正在使用或将要使用溴化锂制冷机的广大用户对溴化锂制冷机的性能和溴化锂制冷机生产厂也产生强烈质疑。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和中国制冷学会对这篇文章高度重视,为了维护本行业经过半个世纪奋斗而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为了创建由制冷空调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迈进的形象,为了维护溴化锂制冷机生产企业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及行业公平竞争的和谐局面,为了反对误导舆论,从中渔利的不法行为,协会和学会领导根据溴化锂制冷机生产厂的强烈要求,于2005年12月20日邀请了国家质检总局产品质量监督司、国家空调设备质检中心、  相似文献   

17.
太阳能空调系统性能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本对太阳能高效平板集热器与热水型一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及热水型两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成的空调系统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热水温度为82-95℃的范围内,太阳能一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具有较高的效率,但系统效率随热源温度的下降而急剧降低;在热源温度为65-82℃的范围内,太阳能两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具有较突出的优越性,系统效率几乎不随热源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两级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与太阳能平反集热器有比较好的匹配性能。  相似文献   

18.
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设计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冷却负荷大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蒸汽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设计和优化方法,给出了所设计的600KW制冷量冷温水机组的工作参数和技术指标,并通过与蒸汽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比较和对本机组的节能效益和有效能利用率分析,认为蒸汽型溴化冷温水机组是一种值得大力推广的机型。  相似文献   

19.
吸收式制冷循环特性的稳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溴化锂水溶液的热力性质进行模拟,得到较为精确的确定溴化锂水溶液热力参数的计算方法,为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的模拟奠定基础。编制吸收式制冷机组循环模拟程序,对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单效及双效并联进行模拟,通过对比试验数据与模拟结果,发现模拟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一、前言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与热泵均以低位低级热源(通常以90~100℃热水或工艺蒸汽,或以表压0.7~1.0kg/cm~2的水蒸汽,或以其他工艺气体与废气)为动力。由于溴化锂及其水溶液的优良热力循环特性与热源动力的广泛性,该种冷机与热泵已成为制备冷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