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是软件测试中的常用方法。文章首先介绍了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以及两者的应用场合,然后通过一个实例说明在动态软件测试中如何使用这两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设计测试用例,确保以最少的测试用例发现尽可能多的错误和缺陷。  相似文献   

2.
成对测试中的一种用例生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嵌入式软件进行黑盒测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成对测试设计思想的测试用例生成算法。该方法充分考虑到待测软件所有外部接口参数的可能取值和各种可能取值的组合。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在不影响测试精度的情况下能有效提高测试用例的选择效果。  相似文献   

3.
等价类划分是黑盒测试的典型方法之一,通过把被测试程序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域划分成若干部分,从每一部分中选取少数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可有效减少测试次数,极大提高软件测试效率,缩短软件开发周期.  相似文献   

4.
本文提出了一种遗传算法。该算法能帮助测试人员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软件模块的黑盒测试,并给出测试结果和好的测试用例。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中文文档格式标准"标文通"(UOF)和XML实例文档进行形式化定义,统一了文档转换器测试功能点粒度划分标准,实现了测试用例覆盖率的度量;设计基于两两组合覆盖算法的文档转换器集成测试数据集构造方法,得到最小化的测试用例集,解决了文档转换器的人工集成测试用例设计简单、增量策略不合理、用例数量随着输入参数的增加呈指数增长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开发了文档转换器测试用例生成原型系统。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生成文档转换器集成测试用例,在保证测试用例覆盖率的基础上,有效降低集成测试用例数量,减少测试用例设计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6.
针对汽车电控单元的测试需求,通过引入参数相关性和组合约束条件,基于IPO(in-parameter-order)策略提出了一种改进的测试用例生成算法;设计并构建了汽车电控单元集成测试系统,并在集成测试系统的架构下实现了对汽车电子常用测试设备的统一管理和数据共享;最后,通过两种不同汽车电控单元的典型测试工况对提出的改进的测试用例自动生成算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测试用例生成算法可在满足覆盖准则的前提下有效缩减测试用例数量,结合本设计的集成测试系统,能够满足不同汽车电控单元的测试需求,提高测试效率和精度.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种基于Linux系统的低成本软件测试自动平台的实现方法,描述自动测试架构和测试管理系统的作用与实现,对一般应用系统的黑盒测试和回归测试的自动化设计具有参考意义.平台在开放源码项目DejaGnu的基础上依照国内一些企业的需求进行了改进,并引入了大量成熟的B/S应用技术以提供良好的人机界面.要求测试者创建可重用的测试用例并与开发人员保持更为密切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8.
基本路径测试是白盒测试技术的一种重要方法,McCabe方法作为基本路径测试中较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存在测试用例设计效率较低、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研究提出了基于McCabe方法的改进堆栈算法,该算法能够自动识别被测程序的基本图元结构,算出被测程序的基本路径数,并且输出基本路径集。该路径算法比McCabe方法构造过程简洁,可操作性较强,能够有效提高基本路径测试用例设计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为了实现软件功能测试的自动化并达到软件功能测试事半功倍的效果,给出测试逻辑、测试数据(集)和测试用例(集)的数学定义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1种软件自动测试技术:基于LoadRunner和正交试验设计法的数据驱动测试技术。首先,借助于软件测试工具LoadRunner生成1个测试逻辑;其次,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法生成该测试逻辑较少的、高质量的、典型的测试数据;最后,借助于软件测试工具LoadRunner自动执行该测试逻辑的测试用例集并分析其测试结果。同时给出该软件自动测试技术的应用实例,实验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减少测试用例数量且提高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为了对面向方面软件进行自动化测试,本文对面向方面软件自动化选择测试用例进行研究。通过对引入案例进行分析,提出面向方面软件自动化测试框架及自动化选择测试用例算法,并实现了自动化选择测试用例系统。实验结果在案例中的应用表明文中提出的算法及开发的自动化测试工具在面向方面系统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11.
基于改进轮盘赌策略的反馈式模糊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随机模糊测试方法测试盲目效率低下的问题,提出一种反馈式模糊测试方法,目的是通过流程优化来提高测试效果。首先,通过网络爬虫收集原始样本文件,确保原始样本的多样性。其次,通过代码覆盖率分析来从大量样本文件中筛选用于变异的最佳种子文件,在保证足够的测试空间的同时避免冗余测试。接下来通过变异种子文件的部分比特来生成测试用例,并根据测试结果基于改进轮盘赌策略不断调优种子文件的变异范围,以期发现尽可能多的软件故障。实现了一个原型系统OSSRWSFuzzer,在实验中发现了国产软件WPS Office的56个故障,体现了较强的漏洞检测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小卫星测试数据在线时间序列判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卫星自动化测试是提高测试效率、缩短研制周期、降低研制成本和保证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数据判读是测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测试数据判读多依赖于测试人员的手工比对,效率较低,难以适应于实时性较高的小卫星系统测试.针对这一问题,设计了小卫星测试系统方案和数据在线判读模型,建立了测试数据的时间序列模型,在此基础上完成数据预测算法设计和判读方法设计.最后利用飞轮和陀螺的测试数据对该方法进行了工程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数据预测算法和判读方法兼顾测试数据自身特点和实时性要求,能在较小的先验数据集上全面地检测出数据异常,从而显著提高测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测试用例复用和XML语言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XML的测试用例复用方法.采用XML描述可复用的测试用例,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测试用例在库中进行查找并复用,从而使软件测试的效率得以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4.
在研究测试用例复用和XML语言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XML的测试用例复用方法.采用XML描述可复用的测试用例,然后在此基础上对测试用例在库中进行查找并复用,从而使软件测试的效率得以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测试用例集进行有效化简,提出了一种考虑测试用例间互补关系的测试用例集简化算法CH.该算法通过挑选所有的必不可少测试用例、剔除1-1冗余测试用例、选择能够最大程度满足未被满足的测试需求的测试用例、应用考虑元素间互补关系的双组合选入机制,寻找优化代表集.实例研究表明,在一些测试条件下该算法优于现有的几种测试用例集简化算法.利用该算法,可以得到更精简的测试用例集.  相似文献   

16.
基于传动效率台架试验,对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ual clutch transmission,DCT)传动效率影响因素的进行分析,对离合器主油压、润滑油量和差速器挡油板3个因素进行试验,验证其对传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降低离合器主油压,有利于提高传动效率;适当减小润滑油油量,有利于提高传动效率;增加差速器挡油板,有利于提高传动效率。本试验结果可为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传动效率的提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数控切绘机控制系统对切绘机工作效率及延长切刀运行寿命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控制效率、硬件可靠性及性价比,设计了一款低成本、高效率并可靠的切绘机控制系统.系统采用飞利浦公司的LPC2138芯片为主控制器,并移植具有较高稳定性的μC/OS-Ⅱ实时操作系统,以实现多任务之间的调度.为了提高切绘过程中图形排列效率及材料利用率,提出了采用贪婪算法与递归算法中分而治之策略相结合的算法进行排样优化.经试验证明本算法比一般排样算法具有更高的效率和可靠性,有效提高耗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为了实现软件测试用例的自动生成,提高软件开发效率和软件质量,利用扩展的有限状态机模型(EF-SM)和数据流分析方法,对类、类的消息传递和类状态变化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扩展有限状态机模型的类测试用例集的生成算法.此算法能自动生成满足All_use路径覆盖标准的测试用例集,并能保证测试用例的路径长度最短.  相似文献   

19.
通过有限元模拟现场试验并以此设计34组对比模型,全面深入研究支盘桩承载性状,揭示内部工作机理。以相同扩径体数量的纵向对比,总结出侧阻力主要在前期发挥作用,端阻力主要在后期发挥作用,扩径体位置越深,支盘桩后期承载力越高,沉降曲线越缓;以不同扩径体数量的横向对比,发现承载力提高效率和扩径端阻力发挥效率的变化规律:扩径体数量设置过多,会使桩基承载力提高效率降低,扩径端阻力也不能正常发挥。为使经济性达到最优,建议最佳扩径体数量为2~3个,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逆序与对偶组合算子的小生境遗传算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逆序算子和对偶算子的性能研究基础之上,设计了逆序与对偶组合遗传算子,增强了局部搜索性能.通过引入共享机制小生境技术,并且采用自适应策略,对种群的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构造了一种基于逆序与对偶组合算子的小生境遗传算法,较好地解决了局部搜索与全局搜索之间的矛盾,保证了算法的全局收敛性.算例测试表明该算法具有较强的整体寻优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