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一带一路”战略必将引起区域经济结构包括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现阶段逐步完成油气产业从中东地区向中亚油气中心的倾斜、转移和布局调整,逐步调整和实现“加强中亚、稳定中东、争夺非洲、开拓其它” 的中国油气对外合作战略,实现.3.5亿吨的海外份额油和采购油目标。加强在中亚等地区的陆路油气管网投入,推动能源装备制造及能源服务企业“走出去”与中亚诸国开展多层次、全产业链的深度合作。建设炼油化工基地,技术研发基地、装备制造基地;加强油气管网的互联互通建设,建立和完善中亚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强化上合组织框架内的经贸合作、文化融合、司法认知等往来交流。  相似文献   

2.
"一带一路"战略必将引起区域经济结构包括国家能源战略的调整。现阶段逐步完成油气产业从中东地区向中亚油气中心的倾斜、转移和布局调整,逐步调整和实现的中国油气对外合作战略,实现3.5亿t的海外份额油和采购油目标。加强在中亚等地区的陆路油气管网投入,推动能源装备制造及能源服务企业"走出去"与中亚诸国开展多层次、全产业链的深度合作。建设炼油化工基地,技术研发基地、装备制造基地;加强油气管网的互联互通建设,建立和完善中亚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强化上合组织框架内的经贸合作、文化融合、司法认知等往来交流。  相似文献   

3.
油气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丰富,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核心油气合作区;我国在“一带一路”国家的权益油气产量逐步增加,2017年原油权益产量1.48亿吨、天然气权益产量450亿立方米;陆上输油气管线和海上港口等基础设施逐渐成型,2017年我国净进口原油4.2亿吨,其中“一带一路”国家占进口份额的61.7%。文章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油气合作的2方面机遇,包括国内油气需求持续高位、油气体制改革不断加速等。总结了4方面的挑战,包括更加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大国利益关系格局变化,油气市场供需格局变化及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等。提出了4个合作建议,包括政府间积极构建能源合作平台,企业海外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方式,中东、中亚和俄罗斯仍是我国油气重要的战略目标区,更加注重维护海上油气通道运输安全等。  相似文献   

4.
中亚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中国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已近20年,合作成果丰硕。在油价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亚国家对能源策略和油气政策做出了相应调整。新形势下,中国与中亚油气合作面临着地缘政治形势更加复杂、大国博弈和竞争激烈、合作思路需要调整等多重挑战。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我国要全面推进与中亚国家的油气合作,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能源综合发展,实现与中亚国家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等亚洲新兴国家是我国“家门口”地区,也是“一带一路”大战略实现和落地的重要节点。这些国家和地区铜、镍、锡、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丰富,与我国资源互补性强,且这些地区尤其是中亚地区勘查程度相对较低、资源潜力大、与我国的外交关系也较好,投资机遇大,但同时因矿业勘查开发政策总体不完善、且人文环境有所差异,面临的风险也较大,投资机遇与挑战并存。  相似文献   

6.
油气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丰富,已成为中国石油企业海外核心油气合作区;我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权益油气产量逐步增加,2017年原油权益产量1.48亿t、天然气权益产量450亿m3;陆上输油气管线和海上港口等基础设施逐渐成型,2017年我国净进口原油4.2亿t,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进口份额的61.7%。本文分析了当前形势下油气合作的两方面机遇,包括国内油气需求持续高位、油气体制改革不断加速等;总结了四方面的挑战,包括复杂多变的地缘政治、大国利益关系格局变化、油气市场供需格局变化及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等;提出了四个合作建议,包括政府间积极构建能源合作平台,企业海外合作不断创新合作方式,中东、中亚和俄罗斯仍是我国油气重要的战略目标区,更加注重维护海上油气通道运输安全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全球政治与经济的不确定风险逐渐加大,不利于维护产业安全和稳定的“逆全球化”思潮开始抬头。为了探讨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合作可否对冲“逆全球化”带来的不利影响,深入分析国际能源合作对参与各国、各地区能源安全产生的作用及其背后的影响机制,本文以2000—2020年为观测期,尝试在“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框架之下,从能源合作产业链下游的能源贸易入手,运用Tobit模型和基础回归模型,从能源消费、能源生产2个维度出发,探究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能源贸易合作对参与各国能源安全产生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并且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能源贸易能够维护我国的能源消费安全和能源生产安全;2)提升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贸易总额能够通过降低合作能源消费国的能源使用成本,提高这些国家的能源消费安全水平;3)提升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贸易总额能够通过促进合作能源生产国的经济增长,提高这些国家的能源生产安全水平;4)受地理位置影响,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亚洲国家开展能源贸易合作产生的能源安全正向效应相较于其他地区更为显著。研究结论与建议如下:1)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能源贸易合作对于推动参与各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维护能源安全、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共同繁荣具有正向的影响作用;2)为了维护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能源安全,应当不断扩大、深化“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贸易多元化,并持续优化国际合作环境,为国际能源贸易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3)为了抵御外部各种不利因素对我国参与的国际能源贸易构成的安全威胁,应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实力,以保障国际间能源运输通道的安全和顺畅;4)为了保障“一带一路”参与各国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应大力推动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间清洁能源和新能源的国际合作,促进参与各国变革能源生产方式和能源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8.
能源资源领域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域经济合作的纽带。通过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铀资源分布、核能发展需求、铀矿业管理政策等进行分析,认为该区域不仅铀资源潜力巨大,也是未来核能增长最快的地区,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一是加强沿线国家的基础地质、核工业全产业链合作,通过核能外交促进上游铀勘查开发合作;二是鼓励走出去企业国际化,加快与国际资本市场、矿产资源技术规则等融合;三是深化双边或多边合作方式,新落实一批份额矿和长期合同,为我国核电长期发展提供充足铀原料保障。  相似文献   

9.
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下简称中亚三国)油气资源丰富,在全球石油经济快速发展、能源日益匮乏的今天,正在吸引着世界众多跨国公司的投资热情.而中亚三国也已经通过借鉴油气资源富有国家的经验,将油气生产和出口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中心.因此,对中亚三国的油气对外合作现状分析尤为重要,并从中研究我国与其合作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最大的油气资源国,是中国对中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点目标国之一。从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环境管理相关法律法规、油气投资及经营注册法律法规、油气税收及进出口管理法律法规、油气领域劳工管理法律法规等方面,分别阐述了哈萨克斯坦油气资源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变化趋势,既是对哈萨克卡斯坦油气管理体制和投资环境分析的重要环节之一,同时有利于促进中国企业对哈萨克斯坦油气领域投资合作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11.
我国保有铌资源储量536万吨,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两广、两湖地区;但品位低、开发利用程度低,铌精矿产量仅在年50吨左右;铌进口对外依存度高达95%;近年来,随着铌在超导材料、航空航天、原子能等领域的应用,铌消费量持续增长,预计2030年将达到2.35-3.36万吨。今后应加大对铌矿资源的地质勘查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校和地学合作研究中心的合作,提高开采和应用效率;同时,借助“一带一路”、“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等国际合作平台,推进与巴西、加拿大等国在铌矿勘探采选、冶炼加工以及运营管理等多产业链的全方位合作。  相似文献   

12.
乌兹别克斯坦在中亚地区具有重要的地缘战略地位和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为中乌两国的矿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通过分析乌兹别克斯坦的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得出未来乌兹别克斯坦油气、铀、金投资前景良好;通过介绍乌兹别克斯坦的地质工作程度、经济社会、政策法律等方面,分析了有利和不利的矿业投资环境。文章最后提出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矿业投资构想,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海外油气投资带来了诸多机遇,但风险因素依然存在。本文对"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油气资源投资风险进行了识别,建立了资源风险、政治与法律风险、经济风险、自然环境风险4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海外油气资源投资风险指标体系,建立了AHP-Fuzzy综合模型,对阿塞拜疆等16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油气资源投资风险进行了实证评价。结果显示:在阿塞拜疆、伊朗、阿曼、埃及、印度尼西亚、越南、哈萨克斯坦、泰国进行油气投资属于高风险等级;在沙特阿拉伯、马来西亚、印度进行油气投资属于中等风险;在俄罗斯、卡塔尔、科威特进行油气投资属于较低风险;在阿联酋、罗马尼亚进行油气投资属于低风险。提出对策建议:针对不同风险等级的国家,因地施策;推进"一带一路"能源合作机制建立;完善企业海外投资相关的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4.
菲律宾是金属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的国家,优势矿种铜储量9 000万t、镍480万t、金5 800t,镍矿产量在2 500万t/a以上,铜精矿28万t/a,金23t/a。镍矿、铜精矿、精炼铜和金是主要出口矿产,矿业出口占出口总额的2.3%。金属矿产勘查投入集中在铜矿、金矿领域,自2010年以来,新增金储量715t,铜1 000万t;非金属勘查集中在油气和煤炭。能源矿产产量不足,能源自给率仅为53%,每年需要大量进口石油和煤炭。矿业相关的电力、钢铁产能不足,限电情况普遍,2016年进口钢铁达790万t。通过分析矿业及相关产业供需,找出该国亟待投资的领域,本文认为中国企业在菲律宾镍矿加工、煤炭利用、能源勘探、电力、钢铁等领域有较好的投资前景。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库尔德自治区矿产资源丰富,扎格罗斯盆地内油气储量高,且开发程度较低,同时铁、铜、铬、铅、锌、大理石等固体矿产资源均具有勘查开发的潜力。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伊拉克第一大投资国,与伊拉克库尔德政府在矿产资源开发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前景。本文在分析库尔德地区资源禀赋、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市场需求等基础上,认为随着伊拉克局势的趋好以及"一带一路"的提出,库尔德地区矿业投资合作正处于一个良好的机遇期,我国企业应以油气、铁、铜等矿产资源为合作重点,从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经济贸易等多方面展开合作。预计随着伊拉克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油价复苏,投资合作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6.
台湾海峡两岸油气供应对外依存度高,均面临着能源安全问题。近几年,两岸经济合作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合作却开展乏力,与两岸经济发展不相适应。南海油气资源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两岸如能开展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合作,将对两岸的经济发展乃至东亚地区等地缘政治发生积极影响,并具有重大的民族利益和重要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7.
2017年,矿业市场好转迹象明显,全国地质勘查投入降幅收窄,采矿业企业利润大幅回升,全球重要矿产品价格明显企稳回升。中国矿产品供应能力不断增强,矿产品需求保持增长。全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35.9亿t标准煤,增长3.6%;消费总量44.9亿t标准煤,增长2.9%;能源自给率为80.0%。煤炭产量35.2亿t,进口2.7亿t;原油产量1.9亿t,进口4.2亿t,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铁矿石产量12.3亿t,进口10.7亿t;黄金产量426.1t,消费量1 089.0t。全球油气行业走出谷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果显著。同时,也存在民间投资信心不足、部分矿产品过于依靠国际市场且进口集中度高等问题。未来一段时期内,随着全球经济继续向好和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矿产品需求将呈缓慢增长态势,矿产品价格将小幅上扬,矿业企业利润将进一步好转,这将促进新一轮矿业企业的并购和资产再配置。  相似文献   

18.
2018年,国际油价中低位震荡,布伦特原油现货均价同比增长了31.0%。全球石油市场供需基本平衡,油气上游勘探开发投资回暖。我国石油天然气探明储量止跌回升,原油产量1.89亿吨,保持基本稳定;常规天然气产量1415亿立方米,同比小幅增长6.4%。油气进口持续攀升,原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达70.8%和43.2%,均创历史记录。油气勘查取得十多项重大突破。2018年我国石油企业落实中央指示精神,不断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油气勘查开采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进。国际油价波动、主要产油国能源政策走向等均对我国油气行业产生重要影响。预计2019年国际油价中低位震荡,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主要保持在50~70美元/桶水平。2019年原油产量约1.9亿t,常规天然气产量超过1500亿m3,页岩气产量超过150亿m3,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罗马尼亚产能合作前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罗马尼亚是中东欧第二大国,中国与罗马尼亚产能合作前景广阔,"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罗产能合作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本文基于资源产业合作,以基础设施、矿业及相关产业产能合作为切入点,对罗马尼亚的投资环境、资源禀赋,以及产业发展等进行综合分析,进而提出中国和罗马尼亚产能合作构想: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以投资额大、收益率高的项目为重点;矿业及相关产业领域合作,以黑海油气开发及铜、金开发为重点,关注罗马尼亚政府矿业政策变化,及时参与到罗马尼亚矿业投资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