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云  吴婷  冯辽 《云南建筑》2012,(3):147-152
以云南哈尼梯田为例。通过界定文化景观的概念、分类,继而详细介绍了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概况、构成特征.并对其文化景观构成要素一森林、村寨、梯田、水系进行详尽描述.以一个全新的角度论证了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有机性、活态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的价值.从而为哈尼梯田的保护规划管理工作提供重要参考和科学依据,同时哈尼梯田作为特殊的申遗类型一文化景观而入列世界遗产预备名录,其关于文化景现的定位和描述也为国内其他申遗类遗产提供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5)
本文利用旅游来保护梯田传统农耕机制和传统的民俗文化,尊重其文化价值和传统特色,保护其乡土性,注重村民的参与,提出适合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2013年06月23日柬埔寨金边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被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突出普遍价值”在于红河哈尼族在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依据其独特的社会宗教文化体系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实现农业耕作。它是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以及蕴含深厚的生态智慧典型案例。从遗产地聚落选址、森林保护、水资源管理利用、一体化的农耕方式、独特的社会宗教文化体系等方面阐述了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中蕴含的生态智慧,从另一视野深刻揭示了世界遗产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持续千余年的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世界遗产地对景观及城市规划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哈尼梯田于2013年被世界遗产组织正式登录为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这一发源于中国西南大山深处的人类文明的痕迹得到世界的公认,是全球文明的幸运,也是哈尼各族人民的骄傲。哈尼梯田以其融合自然与人类智慧于一炉的特殊文化景观而著名,体现了高山林地蓄养水源,林下建设居住村寨,沿山坡地开垦梯田,水系自上而下滋养生命、浇灌梯田、而后汇入溪流河水,再蒸  相似文献   

5.
《室内设计》2013,(4):129-130
中国跃居第二大世界遗产国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6月16日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开幕,于27日在著名世界文化遗产吴哥遗址所在地暹粒闭幕。6月22日,中国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地数量增至45处,超过西班牙成为拥有世界遗产地数量第二多的国家,仅次于拥有48处世界遗产的意大利。世界遗产委员会在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的评语中写到,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所体现的森林、水系、梯田和村寨"四素同构"系统符合世界遗产标准,其完美反映的精密复杂的农业、林业和水分配系统,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独特社会经济宗教体系得以加强,彰显了人与环境互动的一种重要模式。21日中国新疆天山通过审议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在我国45处世界遗产中,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达到31处,有长城、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敦煌莫高窟、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相似文献   

6.
张琳 《风景园林》2017,24(5):87-93
乡村景观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是典型的文化景观,而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已经对乡村景观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云南省元阳县阿者科村为例,深入分析了哈尼梯田、传统村落和乡土文化景观的特征价值及其在旅游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围绕"哈尼梯田遗产价值的保护及展现"、"传统民居的活态保护及价值更新"、"哈尼传统文化价值的保护和传承"这3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规划思考。提出要从旅游的视角科学地认识并尊重乡村景观的价值,自然性、真实性、完整性、地域性和体验性是乡村景观的核心特征,不仅构成了乡村旅游的重要吸引力,更是进行乡村景观保护和规划的前提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从活态宗教遗产的概念与属性出发,分析活态宗教遗产保护的关键因素,以及宗教社区在活态宗教遗产保护中的作用。并以五台山文化景观为例,分析其"活态"特性、分析宗教社区在五台山宗教文化景观价值形成和传承中发挥的作用,以及遗产保护和宗教社区的当代现实需求之间的矛盾,提出在宗教社区和遗产保护社区之间建立对话互信,并加强宗教社区的能力建设,就宗教社区参与遗产保护与管理的合作机制和遗产教育展开专项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云南哈尼梯田作为响彻世界的文化景观遗产,除了梯田蕴含有价值,哈尼蘑菇房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蘑菇房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结果,在深入哈尼村寨进行详细的田野考察发现,云南哈尼梯田蘑菇房建造影响因素主要是独特的自然环境、便利的取材条件、拥有独具特色的建造者和文化、哈尼人的生产生活的功能需求。蘑菇房的形成是哈尼人智慧与自然环境通过千年的磨合形成的独具哈尼特色的产物,是中国滇南传统民居建筑的代表之一。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趋势下,随着遗产价值认识的不断深入,传统二元对立的遗产分类方式已经不能包容全部遗产对象,强化遗产资源物质与价值合一概念的"文化景观"成为世界遗产体系中一种全新的类别分支。从文化景观"物质—价值"合一的视角入手,对重庆合川钓鱼城军事城镇景观遗产资源的物质载体与文化内涵进行了重新审视,通过对城镇空间格局、攻防技术与防御性街巷场所、地标建筑等文化景观要素构成的梳理,从空间保护与价值传承结合的角度提出钓鱼城保护利用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金一  严国泰 《中国园林》2015,(3):106-109
随着遗产保护理论的发展演变,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渐成为引领当前遗产保护与利用领域的重要理论依据。首先从可持续概念与内涵出发,探索影响文化景观遗产可持续发展的构成要素,再论证社区在文化景观遗产可持续中的重要性以及所承载的责任,指出保障社区利益是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遗产整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社区参与是体现社区意愿和为社区争取权益的有效机制,是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结合我国文化景观遗产在社区参与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引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苏东坡2011年6月24日,西湖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处于"后申遗时代"的西湖文化景观是否坚持了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的原则;是否处理好了遗产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是否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机制条件……这些"后申遗时代"西湖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问题值得我们深入的思考。一、西湖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与审美意境杭州西湖享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  相似文献   

12.
文化景观遗产是1992年被世界遗产组织认定的"自然与人类的作品"的遗产类别。基于中国五个文化景观遗产价值分析,提出意象作为价值评价本源;辨析"意"与"象"双重本体在差异化语境下的人文与自然价值呈现类型,阐释本体对真实性与完整性价值衡量的时空要义,从而明确同类型文化景观的遗产价值界定核心,为提高中国文化景观遗产数量以及在世界范围的价值认同程度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文化景观——填补自然和文化之间的空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对世界遗产国际动向的分析为中国参与世界遗产、制定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提供新视野。通过对世界遗产公约的认识回顾,阐述其理论和实践中遗存的西方文化背景,以及自然和文化分离的历史和文化局限性。指出文化景观不仅作为特殊的文化遗产类别,而且也作为整体的遗产保护方法论,为弥合世界遗产自然和文化之间的裂痕所作出的巨大贡献。阐明了中国作为文化景观大国的现时机遇、潜在贡献及国家遗产预备名单的应对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世界文化景观遗产的申报,是近年来国内越来越关注的话题,作为中国第一个成功以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案例,五台山的申报过程为中国的文化景观遗产申报与研究提供了很多线索,尤其在突出普遍价值的认识及其保护管理方面,更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引发了新的思考。经过申报前后对遗产价值标准的对比研究及对保护管理的重新思考,认识到文化景观必须将自然、文化作为一个整体加以认知和保护,尤其要研究人与自然之间的作用机制,重视其中活态遗产的保护和展示。  相似文献   

15.
探索前行中的文化景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锋 《中国园林》2012,28(5):5-9
回顾了2年来国际国内文化景观的探索及示范性案例,阐述了文化景观的前沿思考,梳理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城市历史景观的建议书》的解读难点,解析了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对世界遗产的杰出贡献,提出了中国风景名胜区文化景观基础研究的迫切性以及对于解读庐山等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价值的重要性.介绍了扬州瘦西湖文化景观价值研究对于国际文化景观方法论的应用及中国文化景观研究方法的探索,指出了遗产地能力建设是遗产可持续保护与管理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6.
世界遗产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突出普遍价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西湖文化景观"是中国2011年成功登录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景观类型遗产,是中国山水美学景观设计最经典的作品,是文化含量特别厚重的"东方文化名湖"。杭州西湖文化景观"申报世界遗产的核心内容是"突出普遍价值"的研究与阐述,主要包括价值主题与世界遗产标准分析、对比研究、遗产价值承载要素分析、完整性与真实性评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7.
阐述了《世界遗产公约》对于人类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及其所取得的成就,简要回顾了世界遗产文化景观概念的发展过程、分类。根据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在国际地区分布、种类的不同,指出国际上对于文化景观概念由于文化背景而导致的理解上的差异,以及由此造成的在遗产实践领域的困难,解释了文化景观清查卡的设想和内容以及对于全球文化景观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在1992年,世界遗产委员会将文化景观列为世界遗产的新类型,它代表了"自然与人的共同作品"。以"九华山文化景观遗产"为研究对象,总结九华山的风景资源要素特征,并通过与不同类型的世界文化遗产进行对比,对比分析出九华山的文化景观价值,论证其具有的世界遗产的价值禀赋。  相似文献   

19.
文化景观价值的解读方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毕雪婷  韩锋 《风景园林》2017,24(7):100-107
随着世界遗产文化景观价值在中国遗产地普及,中国文化景观遗产特殊的保护价值以及发展潜力得到了具体描述和深度诠释。在指导遗产价值认知的过程中,文化景观作为认知方式和研究方法,明确了遗产地的保护目标和管理对象。而文化景观具备的这种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在新文化地理学崛起的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透过后现代的视角探析文化景观的本质与内涵—文化景观是"观看方式"和"文化实践",进而了解文化景观进行遗产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和准则,并总结价值解读方式:作为观看方式时,从主观阅读的角度,根据汉·鲁尔金提出的4个层面的准则(干预层、知识层、感知层、诠释层)解读文化景观;作为文化实践时,更多地从景观自身、内部出发考虑价值是如何形成的,将文化景观看作一个动词而不是名词,一个动态变化的智力过程,一种关联自然与文化、历史与现今、物质与非物质的方法,从根源上认知和把握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20.
吕舟 《风景园林》2022,29(4):20-25
针对世界遗产中城镇类遗产的保护问题所提出的城市历史景观概念,提供了具有整体性的方法.这一方法不仅考虑到对城镇遗产的物质形态特征的保护,也考虑到城镇社会生活的延续和可持续发展.城市历史景观源于文化景观的概念.文化景观概念的形成深刻地影响了世界遗产的发展.城市历史景观是否能够成为一种城镇遗产的新类型,形成自身的价值特征和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