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形式是建筑的语言,形式的理解和运用是建筑师应该掌握的基本功。总结了建筑形式研究的4种类型特点:设计经验研究、美学研究、形态学研究及形式语言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从建筑的基本形式、形式要素、形式结构、造型法几方面系统研究建筑形式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2.
人们经常会对周围的建筑发表评论,其中许多是针对建筑形式的问题.如何避免建筑形式出现不良的视觉联想是本研究的主题。  相似文献   

3.
本阐述了为寻求建筑形式与城市环境的契合点,使城市形式完构与整合,在淮海食品城的设计实践中,打破了商业建筑固有形式,研究和展示了新型城区的形态与空间。  相似文献   

4.
建筑风格问题是建筑美学理论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形式加工和抽象气氛都不是建筑风格的征,建筑风格则是建筑形式的内在特点。  相似文献   

5.
基于系统价值论美学的学术视野,构建了"形式审美循环与秩序探索递进"的复合系统;并通过对现、当代建筑艺术,基于形式审美与秩序探索价值取向的分析,提出了探索"深层秩序"、提炼"模仿秩序"、建构"复杂形式"的当代建筑,是系统价值论建筑美学不断完善、人类科学探索不断超越的重大转折;同时具体探讨了当代建筑艺术,基于数学、复杂性科学、晶体学等学科科学追求的建筑范式.  相似文献   

6.
对最近中国建筑界盛行的“欧风”、“KPF热”等问题进行反思,认为当前建筑设计中普遍存在偏重形式,以“形”为主的设计倾向。并通过回顾西方建筑历史的发展段落,比较当今世界建筑大师的思想和作品,重新认识建筑的“形式”之争,指出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艺术,“形式”只是一种综合结果的最终表现。应该摈弃先入为主的形式主义的设计方法,关注诸如技术、环境、时代、社会等相关因素的发展与变化给建筑带来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给建筑师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建筑空间的表情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空间是建筑产生的前提,建筑又创造了空间.不同的空间,提供给人们的空间感受是不同的.空间情感又必须以某种客观形式来表现出一种表情,这也就是建筑空间的表情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建筑细部是建筑整体设计的一部分,它不仅直根于建筑的实用性中,更重要的是对强化特定建筑环境气氛起决定性的作用。针对辽宁工学院9号教学楼,分析建筑的形式设计。  相似文献   

9.
四合院是北京的传统民居形式,它型制规整,特点鲜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全面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本文详细介绍了北京四合院的建筑形式、建筑要素,以及它们所反映出来的当时社会文化等.  相似文献   

10.
对最近中国建筑界盛行的"欧风”、"KPF热”等问题进行反思,认为当前建筑设计中普遍存在偏重形式,以"形”为主的设计倾向.并通过回顾西方建筑历史的发展段落,比较当今世界建筑大师的思想和作品,重新认识建筑的"形式”之争,指出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形式”艺术,"形式”只是一种综合结果的最终表现.应该摈弃先入为主的形式主义的设计方法,关注诸如技术、环境、时代、社会等相关因素的发展与变化给建筑带来的复杂性与矛盾性,给建筑师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从21世纪中国建筑发展来看,各民族文化是我们挖掘与吸收的源泉,羌族建筑与空间设计在民族建筑文化中具有自己的特色.对羌族庄房空间设计的文化方面进行了研究,论述了羌族建筑的三种形式;以庄房建筑形式为主,分析它的建筑结构,以及影响建筑空间分布的文化信仰与环境艺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2.
科学观对建筑创作的影响起决定性作用.科学观的变化必然引起世界观、艺术观、建筑观的连锁反应.随着科学进入非线性的新时代,建筑师敏锐地把科学的新发展应用于建筑创作中,这是一股难以阻挡的理论和实践"潮流".从对非线性科学观、非线性建筑的阐释和剖析入手,介绍了拓扑和分形两种基于非线性科学观的建筑创作策略.  相似文献   

13.
2015年俄罗斯·中国艺术节在圣彼得堡成功举行,这座素以建筑精美而闻名的俄罗斯城市再次聚焦了国人们的目光。经过实地考察该城之后,深入分析圣彼得堡的建筑风格、艺术表现形式、宗教建筑、桥梁建筑,进而总结得出:地标性建筑艺术的影响力、老建筑艺术的新生力、建筑艺术的文化传承力、建筑艺术对城市环境的保护力。  相似文献   

14.
以苏州科技学院建筑系馆的形象设计为例,分析了建筑设计理论中建筑现象学、建筑类型学、格式塔心理学在建立当代建筑形象的环境特征和传统文脉特征中的作用,也探讨了直觉思维作为互补同样是建筑形象设计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结构是影响建筑设计的重要因素,当代建筑结构设计已经突破了传统概念上的“结构支撑”,越来越重视结构形态的表现性,结构表现成为建筑创作中形态构思的重要方法。结构表现着重发掘建筑结构中的艺术因素,寻找结构和艺术的结合点,变抽象的结构概念为生动的建筑语言。文中重点探讨了结构表现的概念和内涵、基础和灵魂,指出技术与艺术的有机交融构成了当代结构表现的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结构表现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尝试归纳了一些有关结构表现的设计思路,以促进设计师对结构表现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文化传承是当代地域建筑创作的重要课题。借用"文化基因"概念,将抽象文化归纳为形制基因、形式基因和符号基因3个层级要素,并与现代建筑三原则构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六角模式框架"图,建构起"建筑文化基因传承"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结合华侨大学厦门校区主校门的文化环境,主校门选取泮池形制基因、环境形式基因、拱门符号基因三要素,包含了宏观和微观、抽象和具象、传统和现代3种文化属性,体现了中华府学文化、场地环境文化和华侨大学校园文化。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初步实现了建筑创作中将抽象文化建筑化的目的,体现了建筑文化基因传承理念在实践中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结构形态建筑化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分析了建筑与结构的关系,提出结构形态的审美特征,指出建筑设计要实现结构形态与建筑形态的统一,基本途径是寻求结构形态的建筑化表现,同时介绍几种结构形态建筑化表现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前提下也日益追求精神内涵,体现公共精神,带有明显的公共属性。文章从公共艺术的研究入手,以公共艺术雕塑为例,通过对建筑与雕塑两者之间的关联研究,以及对它们公共艺术形式的分析,论述建筑与雕塑具有一样的公共艺术特性,揭示出建筑是公共艺术中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从辩证的角度提出建筑向雕塑化和公共艺术化发展的利弊以及建筑公共艺术化的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