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具有波束扫描灵活、空间功率和时间资源分配可控等传统雷达导引头所没有的优点.在分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技术的发展现状以及讨论导引头总体方案选取的基础上, 主要针对有源相控阵方案, 对天线阵列的热设计、微波馈电网络的收发一体化设计、捷联去耦以及导引头数据处理等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一些关键技术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捷联波束稳定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是空空导弹导引头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由于相控阵天线与弹体固连,捷联波束稳定是其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分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捷联波束稳定的方案,利用弹目视线在惯性空间不变的原理,推导并得出适应于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捷联波束稳定算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机载火控雷达和导弹导引头具有相似的功能定位,均面临着来自于隐身目标、高机动目标、慢速目标、复杂电磁环境和地理环境的挑战。两者基于相似的技术途径应对挑战,主要包括相控阵、载荷与平台一体、智能化架构、体系化作战等。但与机载火控雷达相比,考虑到导引头的独特之处,在低成本相控阵天线、高精度波束指向、高效散热、高效算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需求。  相似文献   

4.
均匀圆阵二维波束形成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俊  刘峥 《制导与引信》2007,28(4):34-39
为了获得更高的武器性能,飞机、导弹和卫星等各种先进的飞行器所携载的雷达用相控阵雷达形成"共形阵列天线"已成为发展趋势。文中对导引头天线新的发展方向作了简要的探讨,分析了一种可以应用于导引头的共形相控阵天线———均匀圆阵的二维(方位和俯仰)波束形成特性,通过仿真分析了相对半径与阵元数对方向图的影响、均匀圆阵的扫描范围以及波束宽度随扫描角变化的情况,并指出了均匀圆阵在波束形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多通道相控阵雷达导引头以其优越的性能成为当前精确制导雷达导引头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多通道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系统构成及关键技术,重点讨论了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和角度高分辨等抗干扰技术,总结并展望了多通道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技术的发展方向。多通道相控阵雷达导引头运用阵列信号处理技术,拓宽了导引头抗干扰手段,可有效提升导引头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与电子战设备对抗过程建模仿真和半物理对抗射频仿真试验,建立导引头抗干扰效能评估方法。系统级的全面评估导引头抗干扰效能,以满足实际军事应用的需要。试验可以对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系统技术、抗干扰算法等关键技术进行工程化验证。对导引头抗干扰性能进行内场系统试验,支持产品设计定型前的复杂电磁环境适应性摸底试验,为部队提供高水平的装备,也能为有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抗干扰性能提供有力的试验验证与评估。  相似文献   

7.
正相控阵雷达又被称为相位控制阵列,是通过改变雷达波相位来改变雷达波束方向,也被称为电扫雷达。相控阵雷达目前分为整体馈源的无源相控阵,和子阵带独立馈源的有源相控阵。有源相控阵被通称为AESA,也是电扫相控阵雷达技术的高端产品。相控阵的优点是可以取消机械方向指向机构,波束依靠电控偏转的指向灵活,无惯性,数据更新速率快,适合与数字式信号处理系统综合,还具有功能转换速度快,可靠性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的  相似文献   

8.
编读问答     
《兵器知识》2012,(1):82
正熊仔学长:请问有源相控阵雷达和无源相控阵雷达的区别,据说有源的较先进,是否?小编:你好,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要先明白什么是相控阵雷达。相控阵雷达是上世纪六十年才问世的一种雷达,它的天线是用几百几千甚至上万个辐射单元排列组成,用电子计算机控制天线阵的移相器,改变阵面上的相位分  相似文献   

9.
根据俄罗斯的国家武器计划,NPP雷达MMS股份公司正在研制多种先进的导弹导引头。国家武器计划包括未来10年的武器发展计划。根据该项计划,NPP雷达MMS股份公司正在致力于导弹制导系统的研制,包括装有主动相控阵天线的新一代雷达导引头和装有相控阵天线的微型毫米波雷达导引头。  相似文献   

10.
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军事强国竞相发展隐身技术,战机典型RCS已经从0.1~1 m2下降到-40 dBm2,隐身目标探测成为空空导弹雷达导引头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有源相控阵导引头技术被广泛认为是最有可能解决空空导弹对隐身目标探测的先进技术,但成本高,且对隐身目标探测能力提升有限。本文结合美军近年来中距空空导弹改进项目以及从平台中心战转向网络中心战、体系中心战的大背景,通过对机载雷达、 TVM(Track via Missile)雷达导引头以及Ku和Ka波段主动雷达导引头在晴天和雨天条件下对典型隐身目标探测距离计算分析的基础上,认为美军可能在发展TVM雷达制导与主动雷达制导复合的制导方式。X波段TVM雷达导引头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机载雷达资源,提升导引头对隐身目标探测能力,相比有源相控阵导引头技术成本大幅度降低。  相似文献   

11.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调度策略是发挥其波束灵活扫描优势的关键所在。针对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不同应用要求,分别讨论了相应的工作方式调度策略设计,并在分析自适应调度算法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多功能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自适应调度算法,给出了具体的性能评估指标,并对算法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评估。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相控阵导引头的基本特点和关键技术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自主性、威慑力、抗干扰和可靠性是防空导弹雷达导引头总体设计中的几个重要问题。相控阵导引头具有射后不管、时空信号处理、多目标信息提取、自适应抗干扰和高可靠等特点。研制相控阵导引头面临复杂电磁环境、目标隐身、弹体扰动、弹目机动和专用微波组件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3.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捷联去耦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是导引头体制发展的一个重要新领域,捷联去耦是其关键技术之一。在分析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系统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捷联去耦的系统方案,并利用坐标变换以及弹目视线在惯性空间的不变性原理,对捷联去耦算法进行了详细的推导,最终得出适应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捷联去耦算法,并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收发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武伟 《航空兵器》2010,(1):44-47,51
相控阵雷达导引头是未来雷达导引头的发展方向,而小型化收发系统是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关键技术。本文讨论了相控阵雷达导引头的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给出了满足系统要求的收发系统设计方案和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5.
鲁天宇  尹健  杜肖  夏群利 《兵工学报》2015,36(12):2262-2268
为了研究相控阵雷达导引头(PARS)采用虚位技术后对导弹制导性能的影响,根据天线单元置相原理,分析了波束指向误差斜率(BSES)产生的原因,推导了弹体扰动下含有BSES的视线角速率输出传递函数,对其幅值及相角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同时,根据波束空间指向角度关系,建立了BSES寄生回路模型,利用劳斯判据研究了不同虚位数对寄生回路稳定边界的影响。在雷达典型噪声输入条件下,利用参数无量纲化方法研究了不同虚位数对脱靶量的影响。研究表明:PARS采用虚位技术后将产生BSES,虚位数越大,BSES越大,在相同条件下寄生回路越容易失稳,所带来的脱靶量越大,接收机噪声比目标闪烁噪声对脱靶量的影响更大。因此需要根据不同的虚位数进行不同指向区间的误差标定,降低BSES,提高导弹末制导精度。  相似文献   

16.
为降低相控阵雷达天线的系统复杂性及硬件成本,采用稀疏阵列和子阵技术对天线阵面进行稀疏优化布 阵。对稀疏子阵的布局优化进行分析,基于遗传算法研究优化后的稀疏子阵布局;对稀疏子阵波束形成算法进行设 计,通过采用二级加权法,先对子阵内部阵元采用固定加权法获取阵元级权矢量,再对子阵级数据采用自适应波束 形成算法求取子阵级最佳权矢量,从而实现稀疏子阵的波束形成;设计子阵优化布局与波束形成应用软件。结果表 明:该软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可对天线稀疏优化设计起到较好的辅助和验证作用,有效提高天线阵列优化 设计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7.
与主动雷达导引头不同,被动雷达导引头的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目标雷达的参数,对于被动雷达导引头的设计,研究导引头所攻击目标雷达的参数分布特点具有指导意义。本文针对空空导弹的攻击目标分析其机载雷达的参数分布特点,并根据机载雷达的参数特点对被动雷达导引头的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现有反辐射导引头抗诱偏技术主要是着眼于提高反辐射导引头自身的分辨率,以实现尽早区分目标雷达与诱偏源的目的。文中从另一个角度人手,在不提高反辐射导引头分辨率的前提下.基于无源被动定位技术、虚拟导引头技术以及故障检测技术给出了一种新的抗诱偏方案。该方案首先利用无源被动定位技术估计出目标惯性系下的坐标,再用虚拟导引头技术计算出视线角等制导信息输出,并利用故障检测技术将导引头输出与虚拟导引头输出进行比较以确定反辐射导引头是否被干扰,如果被干扰则切换到虚拟导引头制导。最后对一个例子进行了仿真,初步验证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