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甘文钧 《中国陶瓷》2007,43(1):70-71,69
现代陶艺创作给我们一个全新的观念,它要求陶艺家熟悉掌握陶土的配制、釉料的配方工艺,用自己的配制方法作陶,并且要掌握烧成工艺,亲手用火对自己的作品做最后的定格。这方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现代意义上的陶艺家。从这一角度上讲,现代陶艺的创作对艺术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现代陶艺创作面临更大的挑战,但又蕴含着更多的机遇。  相似文献   

2.
韩祥翠 《陶瓷学报》2011,32(4):636-640
女性陶艺是伴随着现代艺术和现代陶艺发展起来的.本文从女性陶艺的形式特征入手,简要介绍了其发展背景、发展过程及语言特点.文章重点是从对女性陶艺自然之美的颂扬、自我经验的表述、性的禁忌以及社会关注等这几方面深入论述了女性陶艺所具有的时代特点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钦州坭兴陶传统窑变效果非常美观独特,因此多年来很少使用釉料装饰,但近些年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下出现了一些创新性装饰风格的坭兴陶艺,但釉料的装饰应用却很少,因此引起了笔者釉料在坭兴陶艺上的装饰法研究的兴趣.该文章是结合其他学者与笔者经过几年的实验研究中得出的一些经验和成果来展开探讨,希望抛砖引玉能引起众多坭兴陶爱好者的关注与参与,最后共同推进坭兴陶文化发展事业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龚保家  李青 《中国陶瓷》2006,42(11):47-48,51
中国陶瓷艺术具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取得了辉煌的艺术成就.近代,传统陶艺在西方现代文化思潮的冲击下,出现了现代陶艺,传统陶艺是现代陶艺的根基.在分析了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对现代陶艺如何走与传统陶艺相结合的道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制作性肌理在陶艺创作和欣赏活动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本文简述了制作性肌理在现代陶艺审美中的重要性和优势,并以古今中外的陶瓷艺术作品为例,重点介绍了制作性肌理在陶艺创作中的多种表现技法,最后对制作性肌理的创新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好的陶艺作品是造型与釉色的最完美结合。一件作品即使极具创意,而缺乏与作品造型、构思、理念相匹配的陶瓷釉色装饰,就如同一位身材相貌出众的少女没有一件与之相称的衣裳一样,使人感到遗憾。而艺术作品所追求的是完美的艺术境界。目前在中国陶艺家群体中,能够运用自己的陶瓷釉彩配方进行陶艺创作的屈指可数。在陶艺创作的过程中,大多数陶艺家使用的釉彩是现成的,在现成釉料不理想的情况下,索性使用素烧的办法对作品做最后的定格。可以想象,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构思、制作、烧成中,掌握陶瓷创作的技艺,利用材质、色料、器型,释放自我的创作灵感和文化趣味.原料配方、釉料配方、成型方法是陶艺科学的价值所在,展示陶艺的美感.是人格魅力的表现.也是陶艺教育的真谛所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现代陶艺壁饰及情感的概念进行界定,通过对影响影响现代陶艺壁饰情感的色彩、泥料及肌理的要素进行分析,阐述了现代陶艺壁饰情感要素的应用方式及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探讨生活陶艺与现代陶艺和传统陶艺之间的关系问题,进一步明确生活陶艺的内涵及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与传统陶艺表现方式不同,现代陶艺更注重对媒介语言的深入挖掘及个人情感的流露.本文从现代陶艺媒介的本体语言出发,论述了泥、釉、火在现代陶艺创作中的重要性,深入挖掘泥、釉、火的各种特性及其表现方式,阐述了媒介对现代陶艺语言形成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利用德化陶瓷工业常用原料,采用正交与单因素实验,系统研究了釉料配方中黑泥、瓷石、长石、锆英粉的量以及釉层厚度、保温时间、烧成温度、干燥方法等因素对釉面流纹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釉料配方及工艺参数.实验结果表明:釉料组成是影响流纹釉效果的内在因素.当面釉中黑泥加入量为8%时,可使釉面在干燥时开裂;瓷石加入量为61%时,会...  相似文献   

12.
为降低制备成本,有效利用工业废弃物,以赤泥作为氧化铁主要来源,在1120℃左右烧成,制备出了较为理想的低温红油滴釉。探讨了釉组成中ZnO、B2 O3、CaO、MgO、Fe2 O3、Al2 O3等氧化物含量对釉面光泽度、油滴形成的影响。研究发现,低温油滴釉的形成主要基于釉的分相;B2 O3、ZnO的引入不仅可促使釉分相,并能降低釉的熔融温度增加基础相的透明度,从而得到光泽度良好的低温油滴釉;调整CaO、Al2 O3等的含量可以控制分相的产生及分相的结构;Fe2 O3会富集在油滴状的微相中;ZnO、MgO对油滴釉的颜色有较大影响,增加ZnO的含量则油滴釉由黑色变为棕红色,增加MgO的含量则油滴釉由棕色变为黑色。研究了釉层厚度对油滴形成的影响,釉层厚度为1~1.5 mm时形成的油滴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对铅-锌-锰系中温析晶虹彩釉的形成机理、形成条件以及制作工艺进行了研究。寻找到最佳的釉料配方组成及工艺制度。釉料配方、釉料细度、釉层厚度、烧成制度等是决定虹彩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偏光显微镜和反光显微镜观察试样釉层的显微结构,发现虹彩釉在成釉过程中釉层表面析出了针状的黑锰矿晶体。  相似文献   

14.
王世忠 《玻璃》2012,39(6):25-29
在《玻璃》2011年第7期《低辐射玻璃的概念与应用问题的讨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Low-E玻璃的辐射系数对Low-E中空玻璃、Low-E充气中空玻璃和Low-E真空玻璃的隔热保温性能的影响,给出了有关计算结果,说明了Low-E中空玻璃的中间层厚度不应小于6mm。采用辐射系数E=0.25、中间层6mm的Low-E玻璃,可以满足北京地区建筑节能65%的要求。充填氩气等低导热气体取代空气,中空玻璃的保温性能有所提高。Low-E玻璃的辐射系数对Low-E真空玻璃传热系数的影响更大,真空玻璃虽然厚度比中空玻璃小很多,但传热系数更小,建筑节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孙新霞 《江苏陶瓷》2000,33(1):15-16,21
介绍了高档卫生瓷梦幻蓝色釉的研制过程 ,讨论了颜料本身属性、烧成制度和其它工艺因素对梦幻蓝色釉的影响 ,其工艺特点是底釉和面釉分别制备 ,两次施釉 ,一次烧成。  相似文献   

16.
A method for determining glaze penetration was developed and the effect of glaze penetration on glaze fit studied. The effects of twenty-four fluxes on penetration of a base glaze into semivitreous, hotel china, terra cotta, cordierite, pyrophyllite, wall tile, and steatite bodies were determined. The result shows that glaze penetration affects glaze fit and that penetration varies greatly, depending on glaze composition and the character of the body.  相似文献   

17.
周忠华 《江苏陶瓷》2010,43(1):37-38
介绍一种性能优异的无铅熔块釉。这种釉不含铅,也能达到铅熔块釉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詹益州 《陶瓷》2009,(2):44-47
缩点釉是一种釉面会收缩成点粒现象的釉。阐述了缩点釉产生的机理.介绍了研制经过,讨论了几个影响缩点效果的问题。并指出只要合理地选用原料.调整好坯釉配方,掌握好施釉厚度和烧成温度。是可以得到均匀、好看、美观的“缩点釉”的;若能在装饰对象和装饰方法上大傲文章,可以使这一具有“缺陷功能”的釉种产生更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铜红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康泰  毛婕 《佛山陶瓷》2002,12(12):34-36
本分析了铜红釉的化学组成,组成与釉呈色的关系;讨论了铜红釉难以烧成的根本原因,分析了生产工艺对铜红釉呈色的影响,介绍了几种现代铜红釉的曲型配方及生产工艺要点;对铜红釉的呈色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王超 《中国陶瓷》2012,(2):36-38
以熔块釉为基础釉,通过添加MnO2和CuO两种金属氧化物,成功制备了亮银灰色金属光泽釉。系统研究了MnO2与CuO的质量比K、加入量及冷却制度对釉面效果的影响,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析了釉层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1)取2~3当CuO加入量为2.25~3%,MnO2为6~9%时,釉面出现高亮金属光泽。如果CuO含量低于1.5%,釉面不易出现金属光泽效果。MnO2的继续加入,有使釉面出现暗黑且无光的趋势;(2)快速冷却较随炉冷却更容易使釉面出现金属光泽效果;(3)快速冷却后试样釉层分布着亚微米级球状晶体,且平行于釉面规则生长,这极有可能是釉面出现高亮金属光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