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针对干旱区平原水库渗漏引起的坝后土壤盐渍化问题,基于非饱和渗流理论,以恰拉水库坝后农田地下水位埋深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平原水库"防-截-导"渗流控制对坝后地下水埋深的影响。从防渗措施,截渗沟深度,截渗沟内积水排导情况等方面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截渗沟深度与截渗沟积水深度的变化都会影响坝后农田地下水埋深,截渗沟越深,沟内积水深度越小对降低下游地下水位越有利。在"截渗-导渗"的联合作用下,确定无防渗措施、水平铺盖、垂直防渗墙3种工况下联合截渗沟最适深度分别为4. 5、4. 5、3. 5 m。其中垂直防渗结合"截渗-导渗"的作用效果最佳,是无防渗措施条件下的1. 16~1. 30倍,是水平铺盖措施条件下的1. 15~1. 21倍。可见"防-截-导"的综合控渗机制可有效控制下游的渗流量从而降低坝后农田地下水位,防止坝后农田土壤盐渍化的发生,治理下游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山区中小河流筑堤获取粘性土较为困难,就地取材使用清滩料碎石土筑堤已逐渐在应用,但是清滩料的渗透特性尚待进一步研究。山区河流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水位暴涨暴落,在水位剧烈变化的过程中,堤身渗流场也随着发生明显的改变,此时清滩料堤防的渗流场变化特性如何没有明确的结果。为研究这两个问题,通过现场实测与室内试验结合,确定堤身的渗透系数,同时以试验探究清滩料堤防的允许最大水平坡降,进而结合典型水位变化曲线,对比不同材料堤身的渗流场变化特性,研究认为清滩料堤身碾压密实时,河道水位暴涨暴落对堤防影响范围有限,渗流量较小;碾压较差时,影响范围较大,贴坡防渗可以降低坝体内的浸润线与渗流量,但是不管是否设置贴坡防渗,水位暴涨暴落时,其峰值对应的堤身最大渗流量均与各自对应的峰值水位在稳定渗流时的渗流量接近。  相似文献   

3.
黄河下游截渗墙对地下水影响的数学模型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水文地质条件和建立黄河下游(河南段)影响带数学模型的基础上,采用FEFLOW软件建立了三维地下水流模拟模型。详细描述了模型中截渗墙的处理,并用模型模拟了截渗墙建成后黄河侧渗量和地下水流场的变化。结果为截渗墙埋深为20m和45m时,黄河年间侧渗量减少率相应为5.50%和7.48%,影响范围位于大堤两侧10km以内。地下水位的变化表现为大堤内侧水位相应升高,大堤外侧水位相应下降。  相似文献   

4.
梁晋芳 《山西水利》2014,(10):36-37
介绍了汾河水库基本情况,通过对水库50余年来的绕坝渗流数据分析,结合水文地质相关情况,参照库水位与渗流量观测资料,对库水位高低与渗流量大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及现场勘察没有发现渗流出流位置发生改变,渗流水质外观无明显变化,表明目前绕坝渗流状态稳定,不存在渗流破坏。  相似文献   

5.
地基修做截渗墙、堤身铺设复合土工膜的防渗结构 ,可有效解决黄河大堤堤身、堤基渗漏问题 ,是黄河堤防防渗加固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黄河堤防混凝土截渗墙设计深度、厚度及强度的确定 ,截渗墙抗渗能力分析 ,结构强度计算及整体防渗结构的渗流稳定分析 ,以及利用液压开槽机连续槽孔法进行混凝土截渗墙施工的施工工艺和施工经验 ,提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堤防渗流控制是一种控制堤身(基)内的渗流状态,如渗流水头、渗透坡降等在允许范围内,以保证大堤安全的手段。其原则是:前堵后排,保护渗流出口;其方法就是阻隔水力通道和延伸渗径,主要包括:截渗、减渗、排渗、压渗等。截渗、减渗统称为防渗。防渗分为水平防渗和垂直防渗,文章主要研究垂直防渗的主要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7.
根据紫坪铺水利枢纽渗流量监测成果,对紫坪铺水利枢纽坝体、坝基渗流及绕坝渗流监测运用定性分析法,就渗流量的影响因素及特征值进行分析,并对紫坪铺水利枢纽渗流量安全进行评价,进一步提出了蓄水建议。紫坪铺水利枢纽坝体、坝基渗流及绕坝渗流主要受库水位和大气降水影响,“5·12”汶川大地震后,坝体、坝基渗流及绕坝渗流量均有增大,但增幅均较小;汶川大地震后,紫坪铺水库库水位均控制在860m以下,至2009年8月底渗流量监测成果表明,紫坪铺水利枢纽渗流量表见异常,同比国内正常运行的同类型大坝,紫坪铺水利枢纽渗流量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景丰联围丰乐围堤的地质情况,针对双层堤基堤段透水性强,堤脚易渗,在汛期高水位时渗水比较严重,且有些堤段会发生喷砂、管涌、涌水等现象,进行了弱透水层等厚无限长双层地基及弱透水层等厚有限长双层地基的渗流计算,根据承压水头计算得出堤后填沙盖重厚度,再由填沙盖重厚度试算得出填塘压渗范围。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抽沙压渗处理方法可以解决堤围内坡脚的渗流稳定问题,确保堤围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9.
某黏土心墙坝在蓄水期间,出现渗流量较大、坝体渗流、绕坝渗流增大等现象。为了寻找原因,通过对某黏土心墙坝的环境量、坝体渗流、绕坝渗流、渗流量等原型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得到渗流量、坝体坝基渗压、绕坝渗流等监测成果。为进一步分析渗流来源,对渗流量进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各监测成果互为印证,受库水位影响显著;库水位是影响渗流量大小及变化的主要因素,降雨量是次要因素,其中,库水位对渗流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两岸绕坝渗流,其次是通过坝体坝基渗流。库水位对渗流量的影响既是即时的又是持续的。  相似文献   

10.
淮北大堤兰桥洼堤段堤基浅层为砂壤土相对透水层,且有古河床分布,历年汛期水位上滩情况下内堤脚即渗水严重,为防汛重点防守堤段.在淮北大堤加固工程中,设计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截渗墙时该段堤基进行截渗加固.截渗工程于2007年汛前施工完成,汛期就遭遇了2007年洪水考验,堤基渗漏得到了有效控制,截渗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克孜尔水库副坝与F2断层连接部压孔隙水压力计测值、管水位、位势、1+137集水井渗流量分析,在未做截渗墙之前坝基基岩渗流基本上是沿着F2断层走向发展。随着库水位上升,测压管水位也随之上升,两者之间相关关系较密切。从除险加固后的监测资料来看,孔隙水位势有所降低,F2断层破碎带内测压管水位有所下降,1+137集水井渗流量有所减小,说明截渗墙起到了一定的防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大浪淀水库截渗排水控制水位的技术措施,分析了控制库外周边地下浅层水位长期处于临界水位以下的良好效 果。其技术措施在乎原水利工程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别对于桥水库大坝坝体与坝基渗流监测资料、纵横剖面渗流场、渗压水位统计模型、坝基位势过程线以及坝后渗流量等项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左残丘坝段基础存在砾碎石层,灌浆防渗效果不明显,坝体浸润线较高,坝基渗压水位与库水位相关性强;水中倒土坝段坝基渗压水位与库水位相关性高,高喷墙防渗效果未达到预期目的;右岸轻碾压坝段,坝基渗压水位与库水位相关性强、位势高;放水洞与坝体接触部位可能存在接触渗漏隐患;其他坝段的渗流状态正常。文中取得分析结论,为于桥水库大坝的渗流安全评价提供了重要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那邦水电站引水隧洞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实测渗流量,以代表剖面反算得到围岩的平均渗透系数。各工况渗流场计算分析表明,Ⅲ类围岩洞段在没有衬砌的条件下,地下水位线不会因外水内渗而明显降低,发电流量不会因内水外渗产生较大损失,渗流量和围岩渗流梯度均处于可接受的范围内,为取消Ⅲ类围岩洞段衬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渗流分析与控制对高心墙堆石坝工程安全至关重要。双江口水电站心墙堆石坝最大坝高314 m,地下厂房洞室群规模巨大,工程厂坝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复杂。采用4种有限元法进行渗流计算分析和渗流控制方案研究,反演得到天然渗流场边界水位和材料渗透参数,建立4套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分析运行期不同方案下渗流场分布、渗透坡降和渗流量,研究渗流控制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为双江口水电站工程安全运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垂直铺塑截渗是一项新工艺,新技术,在我省牛尾岗堤草坝段除险加固工程中首次引进。牛尾岗堤是淮河中游瓦埠湖蓄洪区圈堤,牛尾岗草坝段0+000~1 502堤段地基弱透水层顶面高程在17.30m左右,强透水层(细砂)顶面高程16.8-15.9m,两侧堤基弱透水覆盖层厚度权0.6-1.9m,由于上世纪70年代堤防加固时在两侧近堤脚取土,形成近堤脚100-224m宽的深塘,塘底高程15.20m-16.00m,部分弱透渗水层挖穿,堤脚两侧沿强透水层表成通道,严重削弱了堤防抗洪能力。能实施垂直铺塑截渗工程后,管涌,翻砂彭水等现象全部消失,通过目测及观测设备提供的数据分析,证实其防渗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17.
杨健  张漫  曹骏 《人民长江》2005,36(11):56-57
针对永赖圩堤防工程中所采用的水泥土防渗墙的渗控措施,对各监测断面历时3 a的水位孔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揭示了长江水位与堤基渗流的变化规律,汛期随江水位变化,防渗墙后堤基渗透变化速率明显小于墙前,墙前、墙后最大水位差为2.63 m,表明防渗墙起到了明显的防渗作用;而在枯水期,堤基渗透水位的升降主要受堤后地下水位的影响.对水泥土防渗墙截渗效果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8.
堤后取土形成的坑塘将对堤防渗流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文中结合黑龙江中游某堤后取土堤防工程,采用Autobank软件进行有限元计算,首先通过试算确定了能够满足计算精度的模型范围,然后重点研究了开采宽度、弱透水覆盖层保留厚度、开采区与堤防距离等料场开采因素,系统分析了各因素对背水侧堤脚处及料场开采区弱透水层底部承压水头的影响和对渗流量的影响情况,得到各因素影响规律,从而提出堤后取土的控制原则.  相似文献   

19.
应用地下水模型系统GMS (Groundwater Model System)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将水文地质调查和抽水试验得到的水文地质参数、边界条件、水头初始条件作为模型调参的初始值,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截渗墙前后地下水位的变化,探讨截渗墙修建后对邻近区域地下水位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考虑截渗墙两端绕渗作用下,截渗墙对地下水影响较小,在距截渗墙后50 m处,水位较建截渗墙之前下降1.5 m,100 m处下降1.1 m,300 m下降0.5 m,400 m以外悬挂式截渗墙对地下水位已基本没有影响。从有无截渗墙时地下水运动特征对比结果来看,截渗墙修建后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小,不会带来新的地下水环境问题等。  相似文献   

20.
根据水工建筑物所处位置的特点,以基坑控降水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以基坑及周边工程安全为约束条件,提出了在已知基坑水文地质条件情况下确定悬挂式截渗墙墙体类型及墙体贯入深度的计算方法,解决了以往仅限于截渗墙墙深对基坑控制渗流效果影响研究的局限性。在分析方法上,采用经典的井流及达西渗流理论,通过常规的计算手段完成了目标函数求解,解决了以往对悬挂式截渗墙基坑进行渗流分析必须采用有限元、二维或三维数学模型所带来的相关问题。为解决水利工程较深覆盖层基坑是否需设截渗墙、设何种结构形式的截渗墙及墙体经济贯入深度提出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