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二氧化碳是大气中的重要温室气体之一,以其为原料并将其固定在离子液体中加以回收利用已成为二氧化碳利用的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离子液体的结构-性质、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制备及应用也是未来国际上的研究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用于气体吸收的功能化离子液体的结构以及合成,阐述了离子液体在固定CO2气体方面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应用概况,并对离子液体固定二氧化碳的理论基础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柱芳烃具有独特的富电子空腔和易于功能化的特性,在材料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呈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将离子液体与柱芳烃结合可以在离子液体的可设计性结构、无饱和蒸气压、可重复使用等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其应用性能.介绍了温敏型、pH值型、光敏型柱芳烃与离子液体主客体络合体系的研究成果,总结了近几年柱芳烃与离子液体络合体系的发展趋势,并对络合体系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离子液体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它在萃取脱硫时具有条件温和、操作简单、耗时较短、耗能较低等优点,因而离子液体在燃料脱硫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离子液体的性质,离子液体的应用范围,综述了低共熔类离子液体、咪唑类离子液体、吡啶类离子液体、聚合物类离子液体、哌嗪类离子液体、季铵盐类离子液体、吗啉类离子液体在车用燃料脱硫中的最新研究状况,对比分析了各类离子液体的优缺点。描述了离子液体的脱硫机理和再生方法,并指出各类离子液体在脱硫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指出找到一种绿色、廉价、脱硫率高、选择性好、再生性能优良的离子液体将是今后离子液体在车用燃油脱硫行业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离子液体在生物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新型反应介质,离子液体被誉为21世纪清洁绿色工业中最理想的反应介质之一,它具有非挥发性、强极性和热稳定性好等特点.近年来,离子液体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生物催化反应研究的热点,尤其是作为生物催化反应的溶剂和共溶剂更是备受关注.本文介绍了离子液体的组成和性质,总结和讨论了离子液体对酶的活性、稳定性和选择性的影响,综述了离子液体在酶和微生物细胞生物催化反应中的应用进展,同时指出了现阶段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离子液体的热物理性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子液体作为化学反应及分离工程等方面的绿色溶剂,其热物理性质对其工业应用及设计至关重要,综述了近年关于离子液体的热物理性质等的研究测定情况.影响离子液体熔点的主要因素是离子电荷的分布和非对称性;多数离子液体的密度比水大,在1~1.6 g/cm3之间;多数离子液体是黏稠液体,黏度比有机溶剂高2~3个数量级;测定离子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热容的文献不多,几种咪唑离子液体的表面张力和热容值分别在20~60 mN/m和1.3~1.8 J/(g·K)之间.  相似文献   

6.
离子液体的多元相平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关于离子液体与其它物质混合物的二元、三元相平衡研究,包括常压及高压下气体在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有机化合物与离子液体的二元气液平衡、有机物及水在离子液体中的无限稀释活度系数γ∞、含离子液体的二元及三元液-液平衡、二元液-液-固平衡等,所测定的主要是咪唑离子液体.列出相关文献、测定系统、温度压力范围、相平衡特点以及数据的回归、预测方法等.不同小组测定的相平衡数据有的相互吻合较好,有的差别较大.离子液体的相平衡数据还比较缺乏,要进一步积累以供工业应用.  相似文献   

7.
离子液体在纤维素材料及纤维素衍生物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纤维素是一种丰富的可再生资源,由于溶解性的限制使其不能得到广泛的应用.离子液体作为一种有效的绿色溶剂,对纤维素有很好的溶解性.本文综述了离子液体溶解纤维素及其在分解木质纤维素原料、制备纤维素衍生物和纤维素复合材料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将天然纤维素溶于离子液体中,制成纤维素/离子液体溶液,并以纤维素/离子液体溶液为原料采用悬浮聚合法制备了纤维素微球.讨论了纤维素种类和质量分数、纤维素/离子液体溶液与导热油体积比、搅拌速度和制备温度对纤维素微球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质量分数为2%的棉纤维素/离子液体溶液,以导热油为分散相,V(纤维素/离子液体溶液)...  相似文献   

9.
离子液体在二氧化硫吸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离子液体在烟气脱硫方面的应用,比较了不同离子液体的吸收条件、吸收速率、吸收量和循环使用效能,分析了离子液体吸收SO2的机理。结果表明,胍盐类、醇胺类离子液体对SO2有良好的吸收性能,尤其是胍盐类离子液体在吸收和解吸SO2方面有着吸收率高、吸收速度快、吸收条件温和、吸收容量大、解吸完全、可多次循环使用等优点,在烟道气脱硫方面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SO3H-离子液体催化苯酚和叔丁醇选择性烷基化反应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研究了SO3H-功能化离子液体催化苯酚与叔丁醇的烷基化反应.考察不同的功能化离子液体、反应时间、反应温度、苯酚与叔丁醇的摩尔比以及离子液体的用量等反应条件对烷基化反应的影响,并考察了离子液体的循环使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优化的反应条件(n(苯酚)/n(叔丁醇)=12,15 mmol离子液体,10 mmol苯酚,70℃,8 h)下,苯酚的转化率和选择性分别为80.4%和60.2%;离子液体重复使用三次,其催化活性不变.此外根据产物的分布,讨论了烷基化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是指在有机阳离子中引入一个或多个磺酸基(—SO3H),或者阴离子为磺酸的Brönsted(B酸)型离子液体,其酸性强、极性大、活性高。简要介绍了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合成方法,详细阐述了在多种有机催化反应中的应用,展望了磺酸功能化离子液体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以1,4-丁基磺酸内酯、吡啶和三氟甲基磺酸为原料,采用两步法合成吡啶型离子液体,以离子液体为催化剂,质量分数30%的H2O2为氧化剂,对模拟油进行氧化-萃取脱硫研究。实验结果表明:10mL的模拟油在反应温度为50℃、反应时间为30min、离子液体加入质量为0.6g、H2O2加入体积为0.2mL时,模拟油的脱硫率达到94%。将脱硫后分离出的离子液体经过旋转蒸发仪处理后重复使用,使用5次后模拟油的脱硫率可达到70%。  相似文献   

13.
固载化离子液体在烯烃、芳烃和不饱和醛的加氢反应中表现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和抗失活能力。本文全面综述了固载化离子液体在催化加氢反应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固载化离子液体、离子液体和有机溶剂3种不同环境中的催化性能,简要分析了固载化离子液体具有优异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离子液体(IL)具有较高的化学稳定性和溶解性、低毒、低挥发、不可燃、可循环等优点;天然氨基酸是一种重要的手性源分子,其中-脯氨酸是揭开有机小分子催化序幕的“明星分子”。鉴于此,本文以天然脯氨酸为手性源,设计并合成了一种结构新颖的咪唑类手性离子液,并将其应用于催化不对称Micheal加成,结果表明该新型脯氨酸衍生的咪唑类手性离子液具有良好的不对称催化性能和循环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羟基铝柱撑膨润土对[BMIM]C1离子液体水溶液的吸附性能,考察了吸附温度、吸附时间、膨润土用量、离子液体的浓度、pH值等对离子液体吸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羟基铝柱撑膨润土对[BMIM]C1溶液具有良好的吸附作用;温度对吸附的影响甚微;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2 h;吸附率随着吸附剂用量的增加而增大,且离子液体的浓度越大,吸附率越大;在中性溶液中,离子液体吸附率可达到最大值;离子液体在羟基铝柱撑膨润土上的吸附同时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  相似文献   

16.
固载化离子液体在烯烃、芳烃和不饱和醛的加氢反应中表现了较高的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和抗失活能力。本文全面综述了固载化离子液体在催化加氢反应中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固载化离子液体、离子液体和有机溶剂3种不同环境中的催化性能,简要分析了固载化离子液体具有优异性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离子液体在工业废水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应用离子液体作为溶剂的萃取工艺在治理冶金电镀废水、油田采出水、印染废水和化工制药废水中的应用,其可以高效地、高选择性地除去工业废水中的金属离子、有机染料、有机酚类和其他芳香族化舍物,使水体净化。与使用传统有机溶剂的萃取工艺相比较,该萃取工艺具有萃取效率高、萃取过程中不产生二次污染和可回收利用溶剂等特点,因此该工艺有望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废水的治理。  相似文献   

18.
离子液体作为一种环境友好材料是目前绿色化学研究领域的热点内容之一。由于低共熔离子液体具有制备简单、原材料来源广泛、性能独特等优点,近年来对它的研究备受关注。介绍了低共熔离子液体的种类、性质以及在有机合成、分离工程、电化学等领域的应用进展,并对这类离子液体未来的研究方向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陈普  汪青  钱畅  王明 《中原工学院学报》2009,20(3):33-35,50
探讨[bmim]Br(溴代1-丁基-3-甲基味唑)预处理对苎麻织物染色性能的影响,实验得出较合适的处理工艺:浴比1:30,处理时间1.5 h,处理温度100℃.对处理和未处理织物的上染速率及吸附等温线类型作了比较,结果表明:苎麻织物经过处理后,上染率及上染速率均有较大提高,吸附等温线类型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