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装配式变电站是变电站建设的一场变革,改变了传统的变电站电气布局、土建设计和施工模式。采用全预制装配结构的建筑形式,通过工厂生产预制和现场装配安装两大阶段来建设变电站,大幅缩短了设计及建设周期,减少了变电站占地面积,节约了土地资源.装配式变电站在全国各地均成功试点,成为今后变电站建设的一种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2.
李政道  谭波  陈哲  熊美琴 《建筑施工》2021,43(2):228-231
以深圳110 kV龙华中心预制装配式变电站项目为例,针对装配式变电站的工程技术难点,从预制构件生产、装配施工、信息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技术措施。同时,为更好地促进预制装配式变电站的发展与应用,提出了在构件生产、设计优化、现场作业以及验评标准等方面的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杨波  傅浩  许浩 《江苏建筑》2012,(5):71-72,82
装配式箱变基础是箱式变电站基础建设的一场变革,改变了传统的箱变基础的设计和施工模式。采用全预制装配式的箱变基础,分为工厂生产预制和现场装配安装两大阶段,通过稳定性计算、承载力计算以及技术经济效益的对比分析,装配式箱变基础是一种安全可靠、经济合理的选择,相对传统的现浇混凝土基础,单个基础可节约造价约19%,工期大大缩短,提高了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4.
预制装配式变电站设计和建造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110kV变电站的建设,研究装配式变电站的设计和建造技术,指出装配式混凝土柱-钢梁的混合结构能够实现全装配化施工.对于装配式结构的预制混凝土柱与现浇基础的连接,采用预应力压接式柱脚.最后简要介绍装配式围墙和防火墙及装配式110kV齐梁变电站试点工程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减少模块化变电站装配式建筑物主体和维护结构的现场的焊接连接,缩短建设周期,提高结构安全度和工程施工质量,以国网110-C-8方案变电站为例,对建筑物全螺栓连接进行研究,提出结构构件工厂化加工,现场全螺栓安装,又好又快的实现了模块化变电站"标准化设计、工厂化加工、装配式建设"的建造模式。  相似文献   

6.
BIM 技术和装配式建筑的结合,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当下的热点和未来的趋势,与国外相比,装配式建筑在我国处于初级阶段,发展面临许多制约因素。在分析我国预制装配式建筑 BIM 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对装配式建筑和传统建筑进行对比分析,总结 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下 BIM 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预制构件生产和现场装配施工 3 个阶段的应用价值。并以某 PC 住宅项目为例,重点介绍 BIM 技术在其施工阶段的具体应用,通过场地布置、碰撞检查、吊装模拟以及管线综合等 BIM 技术,实现施工阶段项目进度、成本和质量的精细化管理,以期为 BIM 技术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砖瓦》2021,(8)
装配式建筑技术的施工管理工作对于工程整体的安全管理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关键因素。装配式建筑技术改变了传统建筑现场浇筑施工的工作模式,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节省施工周期。分析研究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方法,并创建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体系,适时搭建建筑工程技术架构模型,有助于提高装配式建筑物的整体质量。基于此,将装配式施工技术理论发展延伸,确保能满足高质量装配式建筑物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结合110kV变电站的建设,研究了几种装配式结构的设计和建造技术,并指出装配式混凝土柱.钢梁组合结构能够实现全装配化施工.对于装配式结构的预制混凝土柱与现浇基础的连接,采用了新颖的预应力压接式柱脚.简要介绍了装配式110kV齐梁变电站试点工程的情况.  相似文献   

9.
陈帆 《建筑知识》2014,(4):417-418
传统变电站土建工程采用湿作业法,该法存在施工周期长、劳动强度大、材料消耗多、质量控制难度大、环境污染等问题,而装配式变电站采用于作业法,取代传统变电站的湿作业法,具有“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工业化”的特点,是未来变电站建设发展趋势之一。本文以兴邦110kV装配式变电站工程为例,简要介绍了装配式结构的特点,对比分析了装配武变电站与传统变电站的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相较在现场施工作业的传统建筑模式,装配式建筑已成为近年来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1],越来越多的建筑采用装配式结构,但在实际施工中,装配式建筑还存在一定的施工技术缺陷,影响工程质量,需要我们逐步完善。结合工程实例,对高层住宅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相关技术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后续工程的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预制装配式与3D打印等新型施工技术,为传统电力工程项目进一步缩短建设周期、提升工程质量、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了技术可能性。以某变电站工程为例,对比分析混凝土现浇、预制装配式及3D打印等三种施工技术的工艺特点,探讨变电站工程的主要成本构成,评价新型施工技术对变电站工程综合效益的影响,以期为未来变电站施工技术的选取及成本管理目标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区别于传统现浇混凝土建筑,是一种快捷、高效、低污染、低能耗的新型建筑,是实现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重要一环。但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控制与现场检测仍缺少成熟的施工技术和有效的检测手段。文章主要结合工程案例针对装配式建筑从生产运输到现场施工再到施工质量检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3.
国网宁夏电力变电站装配式建筑工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立足于解决当前变电站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难点、痛点、以及适应国网公司变电站模块化建设2.0要求,遵循“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建设、机械化施工”建设理念,以“夯”基础、“抓”统筹、“严”质控、“重”预防、“强”支撑为主要目标,以“高标准、严要求、抓细节、重落实”为工作要求,深化决策管理高标准,推进总体设计规范化,把牢工厂合格产品制造,保障安装施工质量安全,发挥监理过程抓手效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现场施工安装的角度全面分析了设计阶段、生产阶段、现场安装阶段的联系与统一。以多个项目应用为基础,通过系统调研,形成了适用于装配式剪力墙体系及装配式框架-剪力墙体系的高效施工安装技术,使得装配式构件的高效施工技术与设计、生产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最大程度地提高现场施工安装效率,实现精准、安全、高效地施工工艺,破解高效安装难题。通过系统集成现场施工安装技术,从现场安装及安全、便捷、高效的角度优化关键节点的施工安装方式。  相似文献   

15.
《安徽建筑》2019,(10):97-98
混凝土是建筑行业不可缺少的施工材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以其自身的优势受到业界的重视,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的应用频率也随之提高,所以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的现场操作研究十分重要。为促进我国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的操作更加成熟,文章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进行深入研究,进而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发展的施工技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项目建设规模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提高项目的建设质量,需要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提升现场施工效率,并积极应用装配式施工技术,从而推动施工企业的长效发展。相较于传统施工技术,装配式施工技术的施工速度快、制约因素少,且人力成本低,加强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的应用对提高施工质量有重要意义。据此,论文介绍了装配式施工技术的优势以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施工要点,并提出提高装配式施工技术水平的策略,希望可以为装配式建筑施工提供一些帮助,促进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装配式技术是当下建设工程的研究热点,以厦门海沧生物医药产业园4#中式厂房工程为例,分析了装配式厂房结构设计和施工方案,还原了整个施工过程,深入研究了预制构件及连接节点的设计处理,预制方案和安装技术。施工实践表明:预制装配式施工技术可提高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改善现场施工作业环境,实现绿色化施工。  相似文献   

18.
陈娜 《四川建材》2019,(5):213-214
房屋建筑装配式结构可以实现大规模生产,提高房屋建筑施工效率,降低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和施工的水电、材料等成本,是我国建筑结构的发展方向。作为一种新型结构,装配式结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缺乏合理监督管理,导致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存在装配式结构不符合实际结构尺寸、外墙保温层断裂等问题,严重影响到装配式建筑健康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房屋建筑装配式结构的优点,装配式结构施工技术、PC技术、NPC技术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建筑》2022,(4):24-24
突出贡献杨健康作为北京住总集团总工程师一直致力于推动装配式建筑高质量创新发展,从“十二五”开始,带领北京住总集团主动作为,依托传统优势,紧密结合产学研用,全面开展了住宅产业化全产业链的技术研究和实践应用,大力推进以“建筑设计标准化、部品生产工厂化、现场施工装配化、结构装修一体化、建造过程信息化”为特征的建筑业新型发展方式。  相似文献   

20.
装配式建筑主要是由预制构件通过各种可靠的连接方式形成,是一种新型的建造模式。国内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目前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主要问题在于:技术力量薄弱、劳动力经验不足、项目管理方式落后等。论文结合工程实例,分析装配式建筑在设计阶段、构件生产及运输阶段以及现场施工阶段的管理要点,给相关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