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序言在X射綫和鐳治疗之早期,由于对其皮肤生物效应研究不够,在治疗过程中,所致种种严重皮肤損害的文献記述中,給了我們深刻的印象。放射性同位素在医学中的应用,以P,I~(131)和Co~(60)最为广泛。P~(32)的各种用途中,做为β射綫外照射治疗皮肤疾病,治疗效果之优劣、皮肤发生永久性損害与否与医师对所施治剂量产生的皮肤效应規律的掌握和預测有密切关系。本文的目的卽在于通过实驗观察,孰識P~(32)所致之皮肤的病理生理改变、不同剂量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叶是绿色植物的重要营养器官,季米里亚捷夫在强调叶的特殊作用时曾说过:“植物——就是叶”,只有在叶中,在光线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形成最初的有机物质,在制造这些物质的同时,叶一方面用这些物质来营养自己,另一方面又供应着整个植株及其各个器官,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了,但叶究竟怎样以它制造的物质供应着整个植株及其各个器官,究竟哪一片  相似文献   

3.
鈣是生物体內不可缺少的元素,是組織和体液的組成物,在各种生理作用上負有极为重要的使命。因此,研究鈣在生物体內的代謝情况是十分必要的。自应用放射性Ca~(45)进行示踪以来[康普伯耳(W.W.Campbell),格伦伯(D.M.Greenberg),1940],許多学者对鈣在机体中的吸收、分布和排泄等作了不少研究。如哈里桑(Harrison)等人进行了幼鼠大小腸对Ca~(45)吸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在小麦返青拔节期间,对生长茂密的麦田所施行的梳老叶、浇水、剪叶等技术措施的作用,用P~(32)示踪研究施行了上述技术措施后对磷的吸收和分布情况,从而为防止小麦倒伏的措施提出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证明,梳老叶和浇水可促进根系对P~(32)的吸收和利用,并可以抑制植株营养体的生长,促使植株健壮;拔节期间,小麦倒伏后剪叶可以加大磷在茎基部的积累和促进磷向穗部运转,抑制茎叶徒长;小麦拔节期控制土壤含水量为最大持水量的70%,既不会使茎叶徒长,并有利于基部茎节的强韧和幼穗内磷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放射性同位素P~(32),初步研究了水稻密植与水稻在不同生育时期对磷肥的吸收规律,从而找出水稻的合理密植程度与合理磷肥施用技术,为水稻栽培提供参考。试验方法及结果本试验分盆栽试验与田间试验两部分。盆栽试验着重研究水稻在不同生长时期对磷肥的  相似文献   

6.
作物体內物貭吸收、运轉和分布的規律及它們同环境条件或农业措施的关系,还有很多間题需要探討。利用示踪原子作为研究手段,具有很多方便和优点。因而作者用P~(32)对棉花(岱字棉15号)进行了几項初步試驗。工作系在1960及1961年进行的,重复3—4次。  相似文献   

7.
磷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又:它是组成原生质和细胞核的主要部分。植物的分生组织和生长较快的部分都需要较多的磷。磷的存在对于有枇物的转化和运输过程有密切关系。磷不足时,营养器官和繁殖器官的奠定和形成会受到板极不良的影响。目前关于植物的需磷规律尚存有不同的见解。苏联学者捷米晋科和波波夫认为:对于穗  相似文献   

8.
小麦对土壤肥力和肥料比较敏感,施用磷肥效果尤为显著,由于小麦播种早,生育期较短,因此在生育期追施速效肥料就具有特殊的意义,为了深入探讨不同时期及不同肥料配合对小麦增产效果,以便为合理追肥提供依据,我们在田间试验中应用示踪原子法,观察了小麦植株对P~(32)的吸收和利用情况,以及不同肥料配合对植株吸收磷素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虽然用放射性P_(32)治疗皮肤病中的湿疹、神经性皮炎、血管瘤等有显著的效果。但是从防护的角度上,应考虑最利于疾病的治疗而又使患者免于遭受P~(32)内照射的危害,所以挑选最合适的敷贴材料来制备敷贴层是治疗疾病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小麦主茎与分蘖养分转移的规律,给小麦的合理密植提供科学的根据,本试验利用放射性P~(32)(K_2HP~(32)O_4)分别在室内和田间进行试验。结果证明:不论初生根或次生根吸收的养分,都是优先供应主茎。主茎和分蘖的养分可以相互转移,特别是分蘖中的养分大量而迅速地向主茎转移,证明控制适当的分蘖对主茎是有利的。从植株对P~(32)的吸收和分配规律看来,认为合理密植原则应该是:保证主茎生长优势,兼顾第一分蘖成穗。  相似文献   

11.
前言棉花是我国最重要的作物之一。在当前棉花生产中,黄铃脱落一般仍在百分之七十左右,甚至达80%,所以严重地影响了棉花产量的迅速提高。以前研究结果已经指出,磷素营养在棉花生育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磷在棉株生育前期,能促进根系发育和幼苗的生长,并促进幼苗的氮素代谢过程;在后期促进棉籽成熟,增加铃重,提早吐絮。棉花在结铃期特别需要磷素营养,如果缺磷,会引起子房的猛烈脱落,因此,磷素营养与棉株的生长发育和黄铃的脱落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应用放射性同位素P~(32)研究棉花不同密度和不同生育阶段磷素营养运转与芮铃脱落的关系,为控制黄铃脱落,提供生物学上的理论根据,地生产实践有着重要意义。试验材料和方法试验品种是百泉260。密度试验共4个处理:3000,4000,5000,6000株/亩,列区排列,重复3次,小区长30尺,宽20尺,面积0.1宙,8行区,等行距2.5尺,其株距分别为0.8,0.6,0.48,0.4尺,重复间设走道3尺,两边设保护行。试验地为粘壤土,每亩施底肥(草粪)8000  相似文献   

12.
1949年凯提(S.S.Kety)首先用同位素Na~(24)研究了一些患者局部组织血流的改变,并指出某种放射性物质在组织内吸收的规律为: 式中Ω_0为注入的放射性强度;Ω_x为经过t时间后组织内的放射性强度;e为自然对数;k为组织对放射性物质的吸收常数。根据(1)式,又可推出下列公式:  相似文献   

13.
一、前言土壤中的磷、钙和硫都是植物生长中很重要的元素,速生用材树种对这些元素的要求都是较严格的[如杨树每百克干物质(叶)中含P_2O_5量为0.35克左右,含S量为0.3克左右,含Ca量为2.5克左右]。根据我们的材料(见表1),北京淋溶褐色土中钙与硫等元素的含量并不很多,而磷的含量也很缺乏,因此这些元素在该土壤中的移动与分布对速生用材林木的生长来讲  相似文献   

14.
一、材料和方法 供试土壤为北京浅色草甸水稻上(全氮0.116%,有机质2.35%,pH8.25,水解氮6.54mg/100g土,全磷68ppm,速效钾135.08ppm)。试验采用塑料桶,桶高26.5cm,上口直径为26.5cm,每桶装土9kg,每盆施N量为667mg,N:P_2O_5=1:0.5,即每盆施P_2O_5量为333.5mg。水稻品种为秋光。  相似文献   

15.
应用示踪原子来研究昆虫的飞翔、散布、食性、为害及越冬蛰伏等方面,给昆虫生太学研究开辟了新的广阔的途径。昆虫生态和习性的研究不仅在生态学本身有其理论价值,而且对于害虫防治也有其实际意义,因为一切害虫的防治措施,都是根据害虫的生活习性而提出的。粘虫(Pseudaletia seperata)、劳氏粘虫(Leucania loreyi)、白脉粘虫(Leucania nenalba)、三化  相似文献   

16.
1958年以来农业连续大跃进的事实,证明了农民群众制造的深耕结合多施肥的经验是保证农作物增产的重要措施之一,它是耕作法和施肥法的重大改革,深耕结合多施肥能促进土壤熟化,增加土壤中有机物质含量,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矿物质的有效化等,从而促进作物根系的发育。深耕结合施肥这一措施涉及面广,问题很多,但与生产直接有关的是,究竟耕多深合适?是否越深越好?肥料施在何部位?在浅耕和深耕条件下根系分布有何不同? 河南孟县1959年5万亩小麦丰产方的经验说明:深耕以后,下层土壤中麦根的比例增加,麦根有向下伸展及分布范围扩大的趋势,以深耕1尺增产效果最显著,中国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深耕试验证明:深耕到1.5尺以上,小麦根系的总量和分布深度并非直线上升,而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应用放射性同位素P~(32)示踪研究甘薯植株内磷素营养物质的运转分配与薯块形成的生理基础,进一步了解甘薯的生物学特征,为甘薯的合理施肥、栽培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1.试验材料品种五五三,前茬小麦,小垅单行扦插,行距2尺,株距1尺。全生育期标记两次,每次标记的植株均经严格选择,其生育状况基本一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为了更精确地观察到小麦在不同深翻条件下的根系生长及分布情况,为深翻改土,提高农作物产量提出根据,本试验应用P~(32)示踪,根据根采对P~(32)吸收后在地上部分的存在来分析根系的生长和分布。试验结果证明,小麦返青期间在任何深翻深度的条件下,大部分根系集中在土壤上层0—35厘米。随着耕翻深度的增加,根系有下移的趋势,但并不成比例,耕翻愈深则差异愈不显著;同时土壤中根系的数量也增加。证实了土壤深翻对小麦根系的发育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前言不同的施肥、密植、深耕等栽培技术措施与水稻丰产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又以施肥、密植二者的影响为大。本试验利用P~(32)示踪研究在不同氮肥用量、不同追肥时期和比例(氮肥)及不同密度的情况下,稻株各生育阶段对P~(32)的吸收转移与分布规律,为水稻丰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对 32 P的切仑科夫计数法及液闪测量作了比较 ,同时对于不同样品瓶和闪烁液对 32 P计数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比较 ,指出提高 32 P测量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