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傲慢与偏见》与《简爱》中塑造的女主人公性格形象,都是自信、自尊、有胆、有识,比以往有创新的美好的女性形象,能冲破世俗偏见,独自寻找真爱,同时,又各具鲜明的特点。在对女性美好形象认识的角度上,在美好性格形象对美好命运的推动上,在女性叙事的手法上,两部作品还存在明显的差异,从中能清楚地看到女性内在性格形象在文学上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中的芳官出场的次数虽少,但个性鲜明.她美丽聪明,重情重义,不受约束,蔑视权贵,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但她不清楚自己作为丫环的地位,实际上就如猫儿狗儿一般,而因了贾宝玉的宠爱,恃宠生骄,倔强嚣张,最后必然招致悲剧的下场.  相似文献   

3.
《侠客史》一书最突出的特点是具有创新精神。该书从社会历史学的角度和文化背景上观照侠客的历史,寓学术性于比较完备的理论框架中,许多观点颇有见地,真正做到了“补前修所未逮”。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文化语境解读《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菊花》中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她们既承袭着方兴未艾的"新女性"气质,又有其女权精神难以为继的悲哀。从社会文化视角透析女性形象塑造,能客观而辩证地认识她们作为女性独特的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5.
《平凡的世界》描写了社会变革时期农民的命运变迁。社会制度的变革给农民带来的机遇是平等的。从改革型孙少安、知识型孙少平、保守型孙玉厚与政治家型田福堂、孙玉亭这四大类型的农民命运的变化当中可以看到,追随和推动社会改革的农民能得到丰厚的回报,但那些不积极改变自我。甚至试图阻挡社会前进的农民会被时代所抛弃。  相似文献   

6.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悲剧是对行动的摹仿,而性格是行动的动因之一,正是性格决定了人物的抉择,导致了人物的行动,因此性格论在亚里士多德的悲剧理论中有重要的地位,对我们理解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悲剧性等都有一定意义。以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奥赛罗》中的主人公奥赛罗为例,分析了亚里士多德《诗学》的性格论。  相似文献   

7.
从叙事学角度解读中篇小说《傻瓜的诗篇》。分析小说叙事外部聚焦与内部聚焦的使用,探讨叙述者声音和视角中的杜预与杜预视角与声音反映出的杜预之间的细微差异。小说作者运用貌似平实的叙事展示了人类的精神困境以及在这种精神困境里苦苦挣扎找不到出路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农业社会中的“醉翁”形象能否被现代社会中的读者正确认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译者的能动作用,即能否协调读者与作者的认知语境的差距,为读者创设一个最佳认知环境。  相似文献   

9.
10.
经济现代化需要相应的精神要素提供合理的道德支持,以保持经济持续地发展。文章分析了马克斯.韦伯关于新教伦理对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重要作用的论述,探讨了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中借鉴韦伯理论构建相应的精神动力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美国著名剧作家尤金·奥尼尔的早期作品《榆树下的欲望》中的人物所具有的相当复杂的性格结构.从人道主义伦理学家埃·弗洛姆关于人的不同类型的性格取向与个人和家庭幸福的关系理论的角度,探讨该剧中人物悲剧的根源,揭示在当前时代背景下重读《榆》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吃碗茶》这部小说的细读,可发现雷庭招笔下的华裔男性的形象经历着不断的变化,从封建、专制的父亲,到懦弱、顺从的儿子,再到勇敢、积极的美国人,小说揭示了华裔男性所经历的"痛苦—挣扎—转变"过程。  相似文献   

13.
《搜神记》作为魏晋时期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描述了各类神仙鬼怪的故事,有相当多的故事涉及到各类动物。关于狐的故事虽然不是最多,但是狐的形象类型比较有典型性和代表性。未卜先知的狐、学识渊博的狐、凶狠残暴的狐、媚惑淫邪的狐几乎涵盖了狐形象的各个方面。狐形象的多面性对后世传奇、志怪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更为重要的是隐晦地反映了作者对魏晋时期政治现状、社会百态的思考与认识,具有一定的史传色彩。  相似文献   

14.
《圣经》是全世界最伟大的一部著作,其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尤其入木三分。以此对《圣经》中的一位女性人物米利暗进行深入探讨,并认为米利暗是《圣经》文学中最复杂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5.
对电视连续剧<亮剑>之英雄主义群像进行解读,分析了什么是"英雄主义",从而讴歌了"亮剑"精神,也探讨了新时期的"亮剑"精神.  相似文献   

16.
对阿乙的小说《先知》与鲁迅的小说《狂人日记》进行比较,认为两者在主人公的形象与命运、艺术风格和对生活态度的思考等方面存在较多的相似之处,但也存在叙述者与主人公的立场差异,其瑕疵减弱了《先知》的反讽张力,降低了对读者的震撼力.  相似文献   

17.
歌词是一种凝炼的文学形式,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歌词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塑造文学形象,为歌曲塑造音乐形象和整个艺术形象,使之成为优秀的作品。论文针对我国目前歌词创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对几首优秀歌词的分析,明确提出了歌词文学形象需要创新的观点,并围绕这个观点,从几个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深入的阐述。  相似文献   

18.
"五四"以来,人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女性的主体意识也开始觉醒.由女性书写自己的历史,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泯灭的文学现象.我们应当正确认识这种觉醒.文章针对丁玲女士的《莎菲女士的日记》与卫慧的《上海宝贝》中两种不同的女性形象进行分析,对女性的主体性意识的真假做一个甄别.  相似文献   

19.
巴金《家》中的觉慧形象的核心性格是积极追求新生活,坚决反抗封建家长与封建礼教对青年一代的残害。觉慧的反抗性格经历了一个发展的过程。在反抗意志方面,随着对摧残青春、毁灭生命的封建礼教认识的逐渐深入,觉慧的反抗意志越来越坚定,反抗行为也越来越果敢。在爱情观念方面,觉慧最初认为,只要门当户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就不会有问题;后来他认识到,男女青年要得到幸福的爱情,必须敢于反抗封建家长横蛮干涉。《家》通过对觉慧叛逆性格发展的描写,真实地体现了"五.四"时期年轻一代成长的艰难与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爵士乐》中人物精神生态的失衡体现和原因,探析了莫里森的精神生态智慧:爱是重建精神生态平衡的终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