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为了克服传统自并励励磁系统技术上的缺陷,介绍了一种新型叠加强励励磁方式,并研究了新型叠加强励励磁回路的电磁暂态特性,以及叠加强励励磁系统励磁变压器的容量问题。通过电磁暂态仿真,发现叠加强励可以使得励磁电压和励磁电流增大,并且励磁电压和励磁电流的响应速度很快。对三绕组励磁变压器和传统双绕组励磁变压器的容量分别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叠加强励三绕组励磁变压器可以减小励磁变压器的容量。  相似文献   

2.
研究同步发电机叠加强励励磁系统的强励能力,建立叠加强励励磁系统的仿真模型,并与传统自并励励磁系统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构造具有叠加强励励磁系统的发电机35 kV电缆输电线路模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叠加强励励磁系统的强励能力优于传统自并励励磁系统,且强励过电压不会对发电厂输电电缆绝缘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3.
自并励励磁系统水轮发电机机组励磁起励控制回路方式一般采用交流电源起励、直流电源起励和残压起励,起励控制回路的合理设计有利于发电机机组的可靠起励。由于直流电源起励有利于发电机的黑启动,因此很多自并励励磁系统水轮发电机机组励磁起励控制回路方式选择直流电源起励,但是直流电源起励的控制方式会消耗大量直流电能,给直流电源造成较大冲击和谐波干扰,威胁直流电源、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及其他设备的安全运行。某发电公司在对机组进行增容改造的过程中,自并励励磁系统水轮发电机机组励磁起励时对厂站直流电源系统生产的大冲击和谐波干扰,造成该发电公司35 kV一条线路断路器和故障录波装置开入量误动。针对此次事故,开展原因排查、试验和事故分析,提出了整改措施并实施,保障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4.
原建荣 《电力学报》2004,19(2):155-156,159
通过对直流侧并联自复励可控硅励磁系统过电压原因的分析 ,提出了对直流侧并联自复励可控硅励磁系统过电压防治的有效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自并励静态励磁系统各环节功能及参数的作用,并根据IEEE提供的自并励静态励磁系统模型ST1A搭建适合本次研究的励磁系统模型,总结了该模型中功率放大环节增益、并联校正环节增益、输出限制环节换向电抗系数不同取值时对系统暂态稳定性的影响,为自并励静态励磁系统参数优化、电压调节器设计等工作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对传统自并励励磁系统进行了改进,对新型励磁变压器的额定电压、额定电流以及容量进行了分析。计算了励磁变压器的容量,计算结果表明,所采用的新型叠加强励励磁方式可以降低励磁变压器的容量。  相似文献   

7.
1 工作原理图1是直流侧并联无刷同步发电机自复励半导体励磁系统主回路接线简图。图中交流励磁机(下称交励机)G_1为旋转电枢式三相交流同步发电机。与交励机电枢同轴一起安装有三相式旋转整流器 v_1,G_2是主发电机的电枢,T_1是复励变流器,它的原边与 G_2的输出母线相串连,副边经三相桥式整流器 v_2整流后供出复励电流 I_i,复励电流随发电机负载的增大而增大;励磁变压器 T_2的原边接于 G_2的输出端,副边经可控硅 v_2可控整流后供出自励电流I_U,交励机的励磁电流 I_F 由复励电流和自励电流两部分叠加而成即 I_F=I_i+I_U (1)当发电机空载时,负载电流 I 等于零,I_i 亦等于零,交励机的励磁电流由自励电流供给 I_F=I_U。  相似文献   

8.
大型同步发电机已广泛采用自并励励磁系统。文中在对大型同步发电机起励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起励的特点并结合工程实践,提出了一种基于起励—转子回路时间常数的起励系统主回路设计新方法,包括起励电源的选择、起励—转子回路时间常数的选取计算及关键器件设计方法等。同时,提出了一组适用于大型同步发电机起励的控制新策略,包括整流装置与起励的协调控制、起励回路退出控制策略、基于积分分离法的升压过程控制策略等。仿真结果与1 000MW汽轮机组、700 MW水轮机组的工程实践充分验证了所提出的起励设计方法与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电网规模的扩大,大型发电机组普遍采用自并励励磁系统,但由于短路电流衰减易造成后备保护拒动,基于理论分析,通过推导短路电流方程并计算,总结外部短路电流与外接电抗的关系即自并励发电机在不同位置发生三相和两相短路故障下的短路电流变化趋势,得出三相短路及近端两相短路时短路电流均衰减,但三相短路电流衰减会使后备保护拒动的结论,结合工程实际在现有保护基础上给出了两种分别加设低压保持元件和出口解锁的低压记忆回路的改进后备保护方案。  相似文献   

10.
大型汽轮发电机自并励励磁系统的应用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思立  孟庆和 《中国电力》1994,27(12):61-63
讨论了《大型汽轮发电机采用自并激励磁系统的可行性分析》[1]一文中关于自并励励磁系统的应用条件。自并励可控硅励磁方式在可靠性及性能上,均优于常规三机励磁。汽轮发电机采用自并励励磁,可以缩短机组轴长,减轻轴系振动。送端、受端或条形系统中部的大型发电机组都可以采用自并励励磁系统。文中对暂态稳定计算中,特别是电力系统近端三相短路故障时,交流励磁机的数学模型及快速励磁必须配置PSS等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11.
田禾  郑同明 《湖南电力》2003,23(4):25-27,29
分析了相复励旋硅式无刷同步励磁电机旋转二极管的开路和短路状态,并以某大功率中速柴油发电机组为例,分析了其旋转二极管监测电路框图的工作原理,该监测电路在二极管开路时能延时发出信号,而在二极管短路时能迅速解列发电机,以维护机组的安全。最后对监测电路的实际性能进行了简要的说明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李志强 《宁夏电力》2005,(Z1):24-25
针对国电宁夏石嘴山发电有限公司330MW自并励汽轮发电机组励磁系统的接线方式、励磁变的选择、自并励的起励、发电机励磁试验电源问题等分别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核电站控制棒电源系统,现有保护仅采用以额定电流为定值的定时限过流保护作为短路后备保护,导致该系统已发生多起过流保护抢先动作与失磁保护失配的事件。解决保护失配问题的关键在于对控制棒电源系统发电机短路故障电流的准确解析,解析重点在于考虑发电机实际采用的相复励无刷励磁方式对故障电流的影响,而相复励励磁电流由并励电压对应的励磁分量和复励电流对应的励磁分量合成产生。经过合理的假设与模型简化,结合发电机基本方程和励磁系统数学模型,推导得到了并励电压分量作用下的三相短路电流。引入复励电流分量作用,根据励磁电流变化对短路电流进行修正,得到了包含暂态分量和稳态分量的相复励发电机三相短路电流时域解析表达式。由正序等效定则扩展得到两相短路电流的时域解析表达式。基于PSCAD/EMTDC平台建立了控制棒电源系统电磁暂态模型,对理论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进一步对保护优化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钱建平  向铁元 《上海电力》2005,18(6):623-626
基于普通无刷励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同步发电机无刷励磁控制系统,即光控无刷励磁控制系统。它是在普通无刷励磁控制系统中用可控器件取代不可控的二极管整流,通过光电耦合形式实现对励磁电流的直接控制,并且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分别对普通无刷励磁系统和光控励磁系统进行了建模、分析和仿真,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光控励磁系统对于提高同步发电机的响应速度,改善电力系统的暂态和稳态性能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发电机过电压保护设定值在空载误强励灭磁过程中对发电机本体和灭磁系统安全性的影响,分别对采用自并励励磁的300 MW和600 MW汽轮发电机组在不同发电机过电压保护设定值下进行空载误强励灭磁仿真。对比仿真结果可见,过电压保护设定值较低时相应的发电机最高定子电压、灭磁电流、灭磁电阻能耗和灭磁时间也较小,有利于发电机本体和灭磁系统的安全。为论证降低过电压保护定值的可行性,分析说明了该定值降低后并不影响励磁系统V/Hz限制、发电机过激磁保护和发电机正常运行。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减小发电机过电压保护整定值和增设发电机空载专用过电压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竺士章 《中国电力》2004,37(6):19-22
为研究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的发电机空载电压阶跃响应品质对电力系统扰动品质的影响,确定分析电力系统扰动种类和扰动品质,按照相同上升时间不同超调量和相同超调量不同的上升时间建立了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各参数组;对电力系统扰动进行计算分析,按照优劣排序,得到较小上升时间和超调量的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在多数扰动下品质较优的结论;对自并励静止励磁系统发电机空载阶跃指标提出整定范围。  相似文献   

17.
广东电力系统励磁设备运行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吴晓宇 《广东电力》2006,19(1):53-56
对2001—2004年广东电力系统励磁设备运行情况进行了统计,具体分析了励磁系统常用设备———励磁调节器、功率整流柜、灭磁及转子过电压保护、励磁主回路开关刀闸、转子和励磁主回路的故障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反事故措施建议。最后指出,励磁系统是一个整体,必须保证各个环节的工作正常,才能使整个励磁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双馈水轮发电机励磁系统主电路和控制电路的研究,设计了一个以双PWM作为励磁电源、DSP为硬件核心的励磁系统,系统电路简单,结构紧凑,仿真结果表明设计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对思林发电厂EXC9000自并励励磁系统自投产以来产生的故障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