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铜杆Y型轧机上的轧辊,若采用普通锻钢和冷硬铸铁制成,一般是满足不了轧制要求的,因为除了轧制线速度高以外,轧辊还要承受700℃以上的高温、轧件进槽时瞬间的冲击负荷和冷却水冲刷时忽冷忽热的影响。我厂使用的三辊Y型轧机,有10个机架,孔型为平三角接圆系统,进料铜线锭重85~120公斤,轧制16道,出线速度为18.3米/秒,成品铜杆直径为8.3毫米。几年来,我们曾不断进行研究,设法提高轧辊使用寿命。在实践中曾使用过多种材质的轧辊。现将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 用连铸连轧方法生产铜杆,同传统的铜杆生产工艺相比,其优点是:轧制的铜锭不需要预热;铜杆圈重不受限制;铜杆在整个长度上质量均匀;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在新的连铸连轧工艺和设备中,最为突出方法之一是康特洛德(Contirod)法。比利时M.H.O.公司把一台哈兹里特(Hazelett)双带铸造机和一台克虏伯连轧机连接起来,克服了现有轮式连铸机的缺点,1972年投产成功。从此形成了克虏伯-哈兹里特连铸连轧设备生产铜杆的独特工艺——康特洛德铜杆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对铜杆的连铸连轧工艺设备进行了综述。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现代熔铜炉——冲天炉新工艺设备;对连轧机的几种结构形式尤其是Y型三辊连轧机和平立交替二辊连轧机作了分析比较。其次对铜杆生产的其它新工艺也作了扼要的介绍,主要介绍目前在工业生产上应用的,例如浸涂成形法和连铸冷轧法。对于目前铜杆生产的主要手段——老压延的现代化也作了简单的介绍。  相似文献   

4.
<正> 过去,我厂轧制的φ7.2毫米铜杆较硬,伸长率低;拉制细铜线断头多,起皮、毛刺严重。针对这一质量问题,我们对铜的精炼及杆材轧制进行了攻关,使铜杆质量有了提高。其中的关键是要求有高质量的铜锭。现就铜锭对铜杆质量方面的影响及应有措施,略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本刊一九八二年第二期发表的上海铜材厂李华生同志《光电程序控制系统在开坯及Y型连轧机上的应用》一文,专门谈了该控制系统的特点及工作梗概。本文则就铜锭开坯及Y型连轧机上实现光电程序控制的构思方法及如何保持系统可靠性方面的问题作了进一步阐述。所以,本文也是前文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正> 哈尔滨电缆厂于1982年向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公司)购买了使用“浸涂成型法”生产大长度光亮无氧铜杆的专利权,同时从美国Ajax热磁公司、日本昭和电线电缆公司等引进了主要工艺设备。去年10月建成,同年投入试运行。今年8月通过正式验收。铜杆连续生产线选用了浸涂技术中最先进工艺,生产能力6吨/时,年产量为33000~36000吨。成品杆规格为φ8、φ14毫米。主要质量指标如下:导电率100~102%IACS;  相似文献   

7.
<正> 1979年12月,在全国第一次节能月活动推动下,我厂对生产φ8毫米铜杆的压延车间的加热炉进行了技术改造,更换了沿用的扁型煤气烧嘴,代之以平焰烧嘴。经过一年半的使用,证明节能效果很显著。本厂使用的煤气炉是连续式铜杆加热炉。炉子全长18.4米,炉膛宽1.6米,外壁  相似文献   

8.
<正> 概况意大利Continuus公司的CCR-FT7铜杆连铸连轧生产线由一座生产能力为8吨/时的熔化炉、一座保温炉、一台钢带两轮铸机、夹送辊、线锭辊道、液压剪、线锭修整器、连轧机、冷却管道及连续清洗装置、光亮剂涂敷装置、涡流式铜杆检查器及轨道式连续卷杆装置组线。整个系统由电子计算机控制。  相似文献   

9.
<正> 浸涂法生产铜杆的浸涂过程,对铜杆的性能并无影响。对铜杆性能有影响的却是电解铜板加热和入炉熔化过程所产生的冶金化学反应过程,以及原材料本身质量等因素。浸涂法所生产的铜杆由于含氧量较低,所以它的塑性和导电性较之普通铜杆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正常情况下测定的φ8毫米浸涂铜杆的性能,强度极限在23.4公斤/毫  相似文献   

10.
一、炉子基本情况湖南省湘潭钢铁厂线材车间加热炉兴建于一九五八年,由列宁格勒黑色冶金设计院设计。车间装备一套250连续线材轧机,设计生产φ5.5~φ8.5毫米线材,轧制17~19道次,最高轧制速度28.3米/秒,年产50万吨。60年投产后,生产一直不太正常,七七年以  相似文献   

11.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Properzi连铸连轧机开始用于生产有色金属杆材。起先用于生产铅和锌,后来用于生产铝杆。目前,在世界各地已有一百五十条这种连铸连轧生产线用于生产铝及铝合金杆。美国和苏联取得的成就 1963年,首先在美国和苏联有两台连铸连轧设备用于生产铜杆,当然铜杆的生产是在大量铝杆生产线的成功操作经验中取得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2.
一、关于汽包内径国产400吨/时锅炉有两种汽包内径:一种内径为φ1800毫米,如404型(吴泾热电厂~#7炉);另一种内径为φ1600毫米,如406、408、409、410、411、412等型锅炉的汽包均属此种。从吴泾热电厂~#7炉十年来的运行实践表明,对内径为φ1800毫米的汽包来说,以46台φ350毫米立式旋风器作为一次分离元件,以立式波形板为二次分离元件以及布置平孔板式  相似文献   

13.
<正> 我厂三辊Y型连铸连轧铝杆生产线,于1977年4月采用加大铸锭截面积和提高第一、二道的延伸系数,实现了铝杆的带负张力轧制,这不仅解决了轧制中的断头问题,还为连铸连轧理论的进一步探讨提供了新的认识。这一措施曾引起了国内同行业的广泛注意。几年来,经过不断认识和实践,国内同类型连轧机大都已采用这一轧制方法。现结合我们的体会,从理论上作一初步探讨,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正> 西德Herborn公司的Rus 12和20型铜杆剥皮装置,可分别与单头双鼓轮立式拉线机和HG型卧式拉线机配合使用,前者适用于φ22毫米及以下的铜杆,后者适用于更大的杆径。在这种装置上剥皮,实际上经历了两个过程:第一步是将铜杆校直、整圆并切割其表层;第二步是再次校直和实现剥皮。这两个过程的拉拔,在立式拉线机上是由同一鼓轮的上、下两段进行的(见图示),在卧式拉线机上则由两个鼓轮分别承担。铜杆剥皮前需经酸洗。  相似文献   

15.
我厂 WGZ200/100-8型锅炉系Ⅱ形布置,出力220吨/时,该炉配有两台 G4-73-11№16D 型送风机,每台风机的出力145000米~3/时,风压322毫米水柱。送风机入口风道为3200毫米×1000毫米矩形风道,吸风口位于炉顶;出口风道为φ2000毫米圆形风道,两台风机分别从锅炉的甲乙侧将介质送入环形矩形风道(1000毫米×1500毫米),再由该风道的前、后侧送入低温空气预热器。  相似文献   

16.
<正> 通常,用上引法生产的φ20mm无氧铜杆,在拉制成铜线之前首先要经过轧制。而冷轧设备投资大,维修繁琐,费用高,且轧制过程中容易混入金属杂质,以致在拉制直径1mm以下,特别是0.05~0.35mm细线时,断线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一难题,德国Niehoff公司研制了M 710型一级七模巨型拉线机,Henrich公司推出R3型巨拉机,用拉制取代轧制。M 170型巨拉机由385 kW直流电机驱动,其鼓轮直径为710mm。B3型巨拉机则将直径20mm的上引连铸铜杆,以每道34%的延伸率,经过三个模子拉制成直径14mm。  相似文献   

17.
我厂3、5号锅炉各使用-10型离心式引风机一台,每小时抽风量13万米~3。我厂锅炉燃用无烟煤灰粒硬,烟流先经过风机再到除尘器。自1957年秋后投入生产,仅有6个月期间,8毫米厚的钢板外壳,磨穿达1/3弧长,且喉舌处磨成大孔(如图1所示)。以后每个月补焊一次到两次。其他各引风机也同样严重磨损。锅炉房经常是乌烟瘴气,烟灰弥漫,引风机修补就成了修配场的关键。以后我们将-10型引风机作试点,用耐磨混凝土做护壳(见图2)。在风机外壳上按100×100见方,焊上φ10毫米高80毫米圆钢桩,然后用φ8~10毫米的钢筋纵横交置,通过桩顶,直达角  相似文献   

18.
<正> 我们拉制漆包线用圆铜线的φ8毫米铜杆,都要采用附图所示的剥皮模进行剥皮。对剥皮模的修制,以往我们都是采用手工操作,在校正和固定模具中心后,用油石和碳化硼研磨各加工部位,因而修制成的剥皮模的前后角大小不一,同心度差,平行管有偏斜现象,平行管长度和排屑槽深度误差较大,工作角难以控制准确。用手工修制的模具将铜杆剥皮时,经常出现剥皮单边、断头、剥皮杆表面不光洁等弊病,而且每只剥皮模的平均寿  相似文献   

19.
<正> 我厂的上引法无氧铜杆连铸机组是上海电缆研究所设计的,铸出铜杆直径为φ14.4mm。这种铜杆首先在 LHI-650/5巨拉机进行第一次拉线,再由 LH-450/5大拉机进行第二次拉制,通过两组拉线机便把φ14.4mm铸杆拉制成φ3mm 铜线。上引法φ14.4mm 铸杆的第一次拉线,通常是不焊接的,即拉完一圈φ14.4mm 铸  相似文献   

20.
改造给水泵     
辛店发电厂两台国产20万千瓦机组配置5台给水泵组成给水系统,其中3台泵为沈阳水泵厂1974年出产的 DG500-180型泵,另外2台泵为国外进口的。DG500-180型给水泵设计效率70%,实际只有66%左右。改前不投高压加热器只能带14万千瓦负荷,高压加热器投运后带负荷更少。此外,由于泵的轴承振动大、轴端密封盘根固定不住等原因,运行很不正常。为了适应全厂电力负荷大幅度增长的需要,确保安全运行,必须同时提高泵的出力、效率和提高泵的健康水平。为此,我厂对 DG500-180型泵进行了改造,具体做法如下:1.加大叶轮外径。通过计算,次级叶轮应从(?)350毫米加大到(?)359毫米,首级叶轮从(?)330毫米加大到(?)340毫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