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蝶阀阀轴铜套内径缩量的计算江苏省阜宁县第一机械厂金日中蝶阀阀轴铜套和阀体孔座一般采用过盈配合,铜套压入孔座后,其内径缩小。为使蝶阀装配后铜套与轴为间隙配合,通常采用铜套内孔留出加工余量,待镶入孔座后再镗削或刮研铜套内孔的方法。这样加工费时费力,需要改...  相似文献   

2.
针对高压压裂泵现场施工中由于铜套裂纹引起液力端盘根密封总成快速失效的现象,提出了优化铜套开口角度α和底部圆角R,进行基于有限疲劳寿命的压裂泵盘根铜套优化设计方法。首先,通过现场施工中的4.5 in(1 in=2.54cm)V形铜套损坏情况,估算了现有V形铜套的疲劳寿命为2 830 000次;然后,使用SolidWorks Simulation建立了4.5 in V形铜套的静力学有限元模型,反推确定了吸入缸压强传递系数为0.3,对4.5 in V形铜套进行了疲劳分析,计算了疲劳寿命为2 797 000次;最后,计算了4.5,4,3.75,3.25和5 in V形铜套在不同开口角度和圆角的疲劳寿命。结果表明:优化设计后的4 in V形铜套在开口角度改为120°后疲劳寿命增大了81.5倍,现场测试满足在液缸最大生命周期内不再产生疲劳裂纹;通过现场施工数据反推传递系数,验证疲劳寿命计算方法的有效性,优化设计了5种压力等级下铜套的开口角度和圆角。同时,为其他型号盘根铜套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3.
铜套的缩量     
在机械装配过程中,经常把铜套镶入孔座,铜套对孔座一般为过盈配合。在常温下,铜套压入或打入孔座时,铜套内孔要收缩。为保证收缩后的铜套与轴的配合间隙,一般采用铜套内孔留加工余量,镶入后再进行镗削加工;无法镗削的就用手上刮研,费时费力,工效不高。  相似文献   

4.
一般机械手册上没有介绍铜套内径缩量的计算方法,而将铜套镶入孔座又是装修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事,由于铜套与孔座一般采用过盈配合,铜套压入孔座后,其内孔就要收缩。为使装配后铜套与轴仍为间隙配合,通常采用铜套内孔预留出加工余量,待镶入孔座后再镗削或刮研铜套内孔的方法来满足使用要求。这样加工费时费力,需要改进。我们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找到了一种计算铜套内径缩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将铜套镶入孔座是机械装配中经常遇到的工序。正确计算铜套内径的加工尺寸公差,使其被镶入座孔后,其内径正好符合与轴配合的要求,省去铜套镶入座孔后的镗或刮削工序,既省工、省时,又可降低制造及修理费用。关于铜套内径加工尺寸的计算,有的单位运用一种称为“内径缩量”的计算法。它的依据是:孔座多采用铸铁制造,且结构刚性一般较好,其变形量可不予考虑。铜套在被镶入孔座后,其轴向尺寸基本不变(铜套轴向尺寸较长,孔座挤压锅套对铜套轴向尺寸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这时铜套内径必然产生径向收缩。根据塑性力学中体积不变原则可知…  相似文献   

6.
我中心锅炉房配套使用的的除渣设备是ZKG型重型框链除渣机,总长约165m,每隔1m安装有1个托辊,托辊安装在框链槽两边轴承座上,如图1所示。轴承座内镶有厚度为5mm的铜套(见图2);在运行中,电机带动链条、链条通过托辊的支撑向前移动并带动托辊转动,所以托辊轴与轴承座铜套之间摩擦力很大,许多托辊浸在灰水中,无法进行润滑,所以铜套磨损严重,一个采暖期后,95%以上铜套需要更换,有的铜套已磨穿、轴承座内孔变形,维修量很大。  相似文献   

7.
用导向辅具装配连轩铜套丹东518内燃机配件总厂(118009)刘艳萍我厂加工的一种连杆,工艺上要求用压力机把图1铜套(见图1)压入连杆小头孔里。铜套压入连杆小头孔里后,往往产生铜套上的φ5孔与连杆小上的φ5油孔不重合,甚至产生错位,导致油孔不通。由于...  相似文献   

8.
某船使用6台柴油机,坞修时发现5号柴油机热交换器海水进出口铜套腐蚀严重,其他5台机器铜套正常轻微腐蚀,为找出5号柴油机热交换器海水进出口铜套异常腐蚀的故障原因,建立故障树,从铜套选型、材料质量、防腐锌块更换、外部环境因素进行逐项排查与分析,结果表明:5号柴油机铜套存在损伤,柴油机停机后海水无法排出干净,铜套和钛合金散热板浸泡在静止的海水中,形成原电池结构,铜套作为阳极被加速腐蚀掉,铜套腐蚀后,形成坑洼,海水更不易排出,进一步加剧了电位腐蚀速度,导致5号机铜套腐蚀程度远远大于其他5台机器。  相似文献   

9.
在修理机床时,对于磨损的铜套,可以采用下列方法修复。(1)如图1,沿铜套轴向铣一条通槽a,要求槽a在全长的宽窄一致,光洁度▽▽5以上,槽口宽度为π·x再加上足够的内径加工余量。x为铜套与轴的间隙。(2)将铜套置于手压床上,从铜套中部的外径上向中心均匀加压,直至槽a密合。加压时,为了适当纠正铜套开槽后所形成的少量椭圆,A处用力应大些。(3)将铜套外径车去2~5毫米,至正圆后,再热压入钢套B,如图2,其配合为D/jd。钢套外径要留加工余量,待热压后再精车。由于铜套与钢套是热压  相似文献   

10.
更换磨损的铜套时,需要把铜套垂直放入孔中,如果安装不正,会导致铜套变形。  相似文献   

11.
以沈阳地铁二号线样车的客室侧墙板安装为例,结合侧墙板的工艺流程对侧墙板安装进行工艺分析,并进行探讨。同时,分析了侧墙骨架模块化设计对侧墙板工艺安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Russian Engineering Research - On the basis of simulation, autoclave shaping and aging is considered in the manufacture of upper wing sheathing from sheets of V95och high-strength aluminum alloy,...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应用于橡胶处理生产上的套袋机械手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着重阐明了PLC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中所涉及到的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橡胶电缆的硫化过程及半悬链式橡胶电缆硫化生产线硫化管道及冷却管道长度的选择,介绍了橡胶硫化包覆过程中水汽平衡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围绕蒸汽压力控制、冷却水外循环、内循环三个方面对水汽平衡系统进行了设计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有限单元法,基于SSLB500型双轮四槽立式连续包覆机,采用四根直径15mm的铝杆为坯料,运用四通道方式对φ178mm×4mm电缆铝护套的连续包覆成形过程进行有限元分析,分别得到了成形过程中变形金属速度场、温度场、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基于挤压速度和分流结构对模具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进行了铝护套的连续包覆实验,铝护套外径尺寸波动小、壁厚均匀,圆度达到99%,同心度达到90%;对铝护套焊合区域进行了横向力学性能测试,抗拉强度、延伸率与母材一致,焊缝结合强度达到使用要求,表明模具结构设计和工艺参数选择合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一致,证明有限元模型准确,可用于指导大管径电缆铝护套连续包覆生产。  相似文献   

16.
铜石墨材料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以镀铜石墨粉为原料,用压制-烧结的工艺制备了不同铜含量的铜石墨材料,研究其电导率随铜含量变化的规律,并与传统的铜石墨材料的导电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用镀铜石墨粉制备的铜石墨材料的电导率与铜体积分数呈简单线性关系,拟合曲线外推到铜体积分数为100%时与纯铜电导率相近,说明铜的导电能力几乎得到充分发挥。含铜量为75%的镀铜石墨试样的导电性能优于含铜量为85%的传统铜石墨材料。  相似文献   

17.
连铸单晶铜的力学性能及断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同纯度的连铸单晶铜和连铸多晶铜的力学性能及断裂特征,并分析了二者范性变形特点的异同及原因。结果表明,连铸单晶铜与连铸多晶铜都没有屈服点,连铸单晶铜与连铸多晶铜相比,具有更好的塑性。连铸单晶铜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圆柱形拉伸试样变形成椭圆柱形,其长短轴之比为1.36;连铸单晶铜的断口呈扁平状剪切唇口,其断裂机理为微孔长大型断裂,显微孔洞在拉伸轴线上形核。连铸多晶铜宏观断口表现为各向同性和明显的变形不均匀性,在试样的表面出现了凹凸不平的印花,其断裂机理是微孔聚合型断裂,显微孔洞是在以拉伸轴线为对称中心的区域内的形核。  相似文献   

18.
铜制压力容器轻量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标准中铜材许用应力取值较欧美标准偏低,是国产铜制压力容器耗材较多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比较和分析国内外铜制压力容器标准,指出屈服强度是影响铜材许用应力的关键因素。建议采用1.0%非比例延伸强度代替0.2%非比例延伸强度作为屈服强度,以提高铜材许用应力,进而提高我国铜制压力容器的轻量化水平。并以H62铜合金为例,进行了容器爆破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许用应力提高后,铜制压力容器仍具有较高的强度裕度。  相似文献   

19.
定向凝固技术制备多孔铜及其力学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铜与氢在高温下发生的共晶反应,采取定向凝固的方法制备出孔隙率大于15%的多孔铜基材料,并研究了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只有在高压力下发生的共晶反应才能制备出沿凝固方向生长的细长孔隙和沿垂直于凝固方向呈规则圆形分布的多孔材料,其抗拉强度较其它方法制备的高2~3倍,而且气孔的存在能较好地吸收弹性能.  相似文献   

20.
Source identification efforts by scientists to establish a boundary for a particular ore deposite used in the production of Bronze ABe copper artifacts have larsely failed for various mineralogical and metallurgical reasons.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lead, an element presents in a minor amount in many copper ores and ts, is unchanged through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cesses and can be used to determine the sources of the copper used in copper and copper based bronze objects. Results show that for upper Euphrate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urkey, Maden and Keban copper ores may have been an hnportant copper sourc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