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从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到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大大提升了防汛抗旱监测预报预警和调度及决策指挥的支撑能力。介绍了我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果与防汛抗旱业务应用系统典型案例,提出了及时跟踪并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扎实建设综合数据库、进一步提升决策支持业务化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及时修订完善或者新编技术标准等对未来防汛抗旱信息化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上海市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推进“四个率先”和建设“四个中心”的不断深入,对城市防汛应急管理提出了迫切要求。不断完善防汛丁作联络网、基础资料信息库、防汛专家资源库、预警预案管理库和抢险队伍物资库即“一网四库”,对于加强防汛基础管理、提高应急响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防汛信息化建设角度出发,在WebGIS等技术支持下.设计了防汛“一网四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框架,对防汛应急管理的数字化和地图化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防汛会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对实现高效防汛决策,降低洪灾损失,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石佛寺水库防汛会商系统为例,从功能设计、系统建设目标、集成管理技术、系统实现等方面阐述如何建立"全精快"、动态灵活的防汛会商系统。希望本文能为其他工程提供借鉴,将防汛应急工作向科学化、信息化和移动化方向推动。  相似文献   

4.
台州市以"百乡和汛"工程为背景,有针对性的发展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着手建立了《台州市乡镇防汛抗旱综合管理系统》,真正实现了以基层为单位的全民防汛联动,充分体现了信息化建设在现代防汛工作中的作用。对台州市基层防汛信息化的现状、"百乡和汛"工程信息化建设的任务和目标、《台州市乡镇防汛抗旱综合管理系统》的建设方案等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5.
于建营 《河北水利》2008,(10):13-14
近期,河北省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建设,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为“龙头”,开发整合信息资源,构筑应急指挥平台,完善决策支持系统,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有力地带动了全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初步建立起以信息采集为基础、通信传输为保障、计算机网络为依托、决策支持为核心的省市和重点水利工程管理单位的防汛抗旱信息化系统。全省水利信息化基础平台建设扎实推进.  相似文献   

6.
付佐昆 《北京水务》2006,(Z1):62-64
随着防汛管理的正规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防汛信息数字化在防汛工作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针对潮白河防汛工作中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包括水文自动测报系统、通信网络系统、防汛异地会商系统等进行功能分析,找出问题及不足之处,并提出系统进一步完善的主要方向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防汛信息化是水利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OTA技术已经发展成熟,可以很好地应用于防汛信息化建设中。介绍OTA技术的概念、组网结构,阐述OTA技术在防汛信息化中的拓扑结构和系统功能架构。OTA技术可以与GPRS传输、中间件、多层结构、Web Servicg等技术结合在一起应用在防汛信息化建设中,互为补充,介绍利用PDA,OTA,WAP等技术构建的防汛指挥及调度移动信息应用系统的应用框架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平度市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建设与管理,在服从青岛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的统一规划,积极进行防汛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围绕防汛指挥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对计算机网络应用、防汛会商、防汛指挥等系统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并对原有的水雨情遥测系统进行了更新改造,积极推进防汛信息化各项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全市的防汛信息化水平,防汛信息系统在近几年的防汛工作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论述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必要性,以苍南县防汛信息化建设为例,介绍水文遥测系统、气象监测系统、防汛信息数据库和指挥决策系统的设计原理与性能特征,对做好防汛减灾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水利》2006,(23):68-68
近年来,全国各级防汛部门十分重视防汛信息化建设,而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软件的建设决定着信息化的成败。传统的项目型建设模式不但在速度和效果上满足不了建设规模的要求,也易造成财政资金的浪费。福州四创软件开发有限公司推出的基于产品化策略的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汛典”系列防汛应用软件.集成了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中各主要应用子系统,将大量的防汛业务应用进行模式化和组件化处理,可有效降低建设成本.同时在对整个系统的集成应用方面.它是以防汛预案为主线,设计了一个事件驱动的决策模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近年“工程带水文”项目和水文应急度汛改造工程的实施.以及水文信息化建设,全省水文测报及传输设施水平得到很大提升,在此基础上,全省水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按照防汛抗旱并举、实观“两个转变”的要求,牢固树立水文测报是“生命工程”的思想.不断强化防汛意识.挺高技术水平,为科学防汛提供技术和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防汛指挥视频会商系统是全市防汛工作非工程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信息采集点分布不够完善,信息系统需要延伸到乡镇的迫切要求,结合各区县、乡镇防汛信息化实际能力,提出防汛指挥3级视频会商系统建设方案。系统将有效提高全市防汛信息化管理应用水平和防汛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工作,把水利信息化作为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尤其在洪水预警报系统、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和水文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对福建省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做了全面的总结回顾,分析了福建省水利信息化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并对“十二五”期间水利信息化的建设做了展望,以期为海峡西岸经济区水利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顾了上海市防汛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从网络硬件、数据库、应用系统和标准规范四个方面分析了上海市防汛信息化的建设现状;阐述了现在防汛信息系统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之处;探索了上海市防汛信息化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围绕普陀区防汛管理需要,从非工程措施建设角度切入,以智慧防汛信息化建设为抓手,通过基础物联感知、保障环境、智慧防汛应用等建设,对普陀区"智慧防汛"建设进行探讨,提升普陀区防汛管理智慧化、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程道君 《海河水利》2012,(1):50-51,66
从信息化建设规划、基础工作、系统建设、人员培训等对近年来天津市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对做好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并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7.
水利信息化是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建设既是水利信息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又是水利信息化的"龙头"工程。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一期项目获2012年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二期工程即将开工建设,总投资约13亿元,总工期4年,二期工程将基本建成覆盖全国的信息采集系统,改善系统运行环境,建设水情、气象、防洪调度、抗旱、灾情评估、综合信息服务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全面提高防汛抗旱业务应用水平。日前,本刊编辑专访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万海斌。万海斌副主任对我国在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要进展、存在的不足以及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二期建设的主要内容、工程的实施计划、投资情况一一做了介绍。希望各地紧紧围绕防汛抗旱工作需要,抓住水利大发展的有利时机,团结协作、共同推进防汛抗旱信息化向更高水平迈进!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是知识经济世纪、信息网络时代,将防汛与信息化建设结合,打造防汛信息系统是时代发展对防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我省从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防洪安全保障的高度出发,狠抓防汛指挥系统建设,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宽带通信技术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等现代手段,初步建立起先进、实用、高效、可靠的防汛信息化系统,在防汛现代化建设上迈出坚实步伐。本刊将连载《河北防汛立足现代化》一文,介绍我省防汛信息化建设情况,详见7页。  相似文献   

19.
宁夏以防汛抗旱指挥系统项目为依托,通过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建设,实现了信息共享,将水利信息化各业务系统独立成体系建设整合设计为信息采集、通信网络、数据中心、业务应用、安全保障五大单元,统一了技术构架,打破了以前信息化建设多渠道投入比较突出、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部门化现象严重、应用系统杂乱、条块化现象严重、数据共享衔接不足等信息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滨江临海地处下游,河流、湖泊、洼地多,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承受着上中游200万平方公里的来水,防汛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我省各级人民政府和防汛部门按照李鹏总理“要将防汛工作正规化、规范化”的指示精神,不断进行“两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提高了防汛管理水平。一、建立健全防汛抗旱组织是“两化”建设工作的基础防汛抗旱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经常抓、常年抓,因此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防汛指挥机构和常设的办事组织。1950年起,我省各级政府都成立了防汛防旱指挥部,但由于多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