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本课题以硫酸盐漂白蔗渣浆为原料采用G1184纤维素酶粉作为水解酶,探讨了甘蔗渣浆酶法水解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了反应时间、酶用量、反应温度、反应体系的pH值,底物粒度等因素对纤维素酶水解糖化甘蔗渣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渣浆酶法水解的最佳条件为:原料粒度为100目,在pH值为4.5的乙酸-乙酸钠缓冲液存在的体系中,与0.23 g性为8418 IU/g的C1184纤维索酶在温度为55 ℃的条件下,在全温振荡器中反应44 h后,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还原糖含量,在最优化条件下,蔗渣浆酶法水解的总转化率为75.45%.正交分析法表明,影响蔗渣浆纤维素酶解的最主要因素是pH值,其次是酶用量和温度,反应时间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2.
硼氢化钠水解制氢规律及工艺条件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行开发设计的硼氢化钠水解制氢实验装置上,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研究,对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并运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的方法综合讨论影响氢产率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与催化剂用量比的交互作用、催化剂用量比对氢产率均有一定影响.当选用CoCl2作为催化剂,反应温度为40℃,反应时间为25 min,反应物质量分数为5%,m(催化剂)/m(反应物)为0.126,溶液pH值为7时,氢产率可达96%.  相似文献   

3.
使用三乙胺作为催化剂催化水解聚马来酸酐与聚乙二醇单甲醚的酯化反应合成聚羧酸减水剂,测试了酸醇摩尔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比较了不同催化剂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的反应条件是酸醇摩尔比15∶1,反应温度85℃,反应时间6 h,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2%.在相同条件下,浓硫酸催化效果最好,三乙胺与对甲基苯磺酸催化效果相似,氢氧化钠催化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以硫酸为催化剂进行环氧化反应合成环氧化茶籽油.研究了反应时间、甲酸用量、过氧化氢用量、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环氧化反应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反应参数,得到茶籽油环氧化的最佳反应条件:茶籽油30 g,催化剂硫酸的用量0.1 mL,反应温度60℃,甲酸用量9 mL,双氧水用量30 mL,反应时间2.5 h.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环氧茶籽油环氧值为4.9%,转化率为96.1%.同时通过正交试验得到反应条件对茶籽油环氧化影响顺序为:双氧水用量>反应温度≈甲酸用量>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5.
羟甲基硅油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二甲基环硅氧烷(DMC)和乙酸为原料,以浓硫酸为催化剂,通过单因素试验法合成了羟甲基硅油.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130~140℃,反应时间4h,硫酸用量(催化剂)为2%.  相似文献   

6.
活性炭固载杂多酸催化合成乳酸正丁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活性炭固载杂多酸催化乳酸与正丁醇的酯化反应 ,探讨了催化剂用量、酸醇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重复使用次数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 ;在酸醇的量比为 1∶3.0 ,催化剂用量为乳酸质量的4.0 % ,反应温度为 10 8~ 12 5℃ ,反应时间 2 .0h ,乳酸的酯化率达 97.6 % .结果表明 ,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 .  相似文献   

7.
在对酚醛树脂合成的研究中,讨论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及甲醛与苯酚摩尔比4个因素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增加,催化剂用量增大,树脂的黏度和固含量增加,凝胶时间降低,游离甲醛含量降低;随甲醛与苯酚摩尔比的提高,树脂的黏度和固含量增加,凝胶时间降低,游离甲醛含量升高.酚醛树脂最佳合成条件: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3h,催化剂Ba(OH)2用量8 g,n(甲醛)/n(苯酚)为1.6.  相似文献   

8.
以三乙胺为催化剂,维生素E和乙酸酐为原料合成维生素E乙酸酯,研究了反应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合成的影响。通过均匀设计方法确定最佳合成工艺:维生素E与乙酸酐的m ol比为1∶1.6,催化剂三乙胺用量为0.13 m l,温度55℃,反应时间5 h,反应转化率达95.4%.  相似文献   

9.
对碳基固体磺酸催化乳酸和正丁醇合成乳酸正丁酯的催化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正丁醇与乳酸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以及催化剂的重复使用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确定较佳反应条件为:正丁醇与乳酸的摩尔比为2.5 1、碳基固体磺酸催化剂为酸醇总质量的0.5%、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为3.5 h.用酸化膨润土对乳酸进行预处理可提高反应转化率.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的重复试验结果表明乳酸平均转化率为90.2%.  相似文献   

10.
以五氧化二磷为磷酸化试剂,合在民了聚乙二醇(6000)磷酸酯。考察了其投料方式和 投料温度及反应所采用催化剂种类并采用四水平、四因素正交实验,对催化剂用量、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产品色泽、酯化率等指标的影响进行了综合研究,确定了合成聚乙二醇(6000)磷酸酯的最佳催化剂和催化剂用量、最佳投料温度及原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  相似文献   

11.
对智能调温粘胶纤维的表观形态特征、力学性能、调温性能等进行了测试,并且与普通粘胶纤维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为此类纺织产品的开发应用及生产加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加工工艺条件对聚酯混纺空气变形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课题用B-AM4空气变形机制造了变形纱.在加工过程中,聚酯长丝与再生纤维素长丝(如:粘胶、醋纤和三醋纤)混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估.比较了不同组分对空气变形纱性能的影响,并得出结论:聚酯长丝与再生纤维素长丝混纺可改善纯聚酯长丝的缺点  相似文献   

13.
浆粕生产过程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控制器局域网络(CAN)和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成功地研制了浆粕生产工艺现场总线控制系统。该系统由一个主站(PC总线工业控制机)和五个从站(CAN总线测控装置)组成,主站监督和管理所有从站,从站检测和控制蒸煮过程的温度和压力。该系统提高了粘胶纤维生产过程中浆粕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以香菇为原料用纤维素酶酶解处理后提取香菇风味物质.以提取率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为指标研究了加酶量、酶解时间、料液比、pH值、酶解温度等因素对酶解法提取工艺的影响;以提取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了初步优化.结果表明:当体系pH值为6.2、酶解温度为50℃、加酶量为12 U/g、酶解时间为3h、料液比为1∶30时香菇风味物质的粗提取率较高,可达17.48%,此时游离氨基酸含量为0.48%.  相似文献   

15.
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丙醛(mPEG-ALD 5KD)为修饰剂,对纤维素酶进行化学修饰,得到修饰纤维素酶(mPEG-Cell)。用mPEG-Cell降解微晶纤维素,以所得还原糖量为标准(DNS比色法测定),考察各种因素对其催化性能的影响,确定最佳修饰条件。结果表明:在0.1mol·L-1 pH=4.8的柠檬酸-柠檬酸钠的缓冲溶液中,纤维素酶质量浓度为5mg·mL-1,m(mPEG-ALD)∶m(酶)=1∶1,35℃修饰24h,所得到的mPEG-Cell具有最佳的催化性能,在50℃下降解微晶纤维素,24h后可得还原糖量达到2.58mg·mL-1,比同条件下天然酶降解微晶纤维素得到的还原糖量多0.53mg·mL-1,即多26%。  相似文献   

16.
电解质浓度对电化学氧化后碳纤维表面基团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XPS研究了粘胶基碳纤维在不同硝酸浓度条件下氧化后表面基团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电化学氧化中硝酸浓度的增加,碳纤维表面羟基的数量逐渐下降,羰基和羧基的数量则逐渐增加。碳纤维表面含氧基团总数随着硝酸浓度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技术(PVDT)制备再生细菌纤维素/氧化铝(RBC/Al2O3)复合纤维,运用SEM,FT-IR,XPS,XRD,TGA及电子单丝强力仪对样品的形貌、结构、成分、热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再生细菌纤维素纤维表面形成了致密的Al2O3包覆层,当Al2O3包覆层厚度达到40 nm时,RBC/Al2O3复合纤维的机械强度提高了大约60%,优于商用的黏胶纤维;氧化铝包覆层对RBC纤维的热稳定性没有影响。因此,RBC/Al2O3复合纤维在纺织工业方面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香菇菌和酵母菌共生发酵葡萄渣和麸皮生产纤维素酶的条件。香菇菌和葡萄酒酵母菌可以在PDA液体培养基中共生,并产生纤维素酶。通过正交试验法确定了香菇菌与葡萄酒酵母菌共生的主要基质最佳组合:葡萄渣、蔗糖和麸皮质量分数均为3%,硫酸镁和磷酸二氢钾质量分数均为0.15%。正交试验法确定的2种菌共生发酵产生纤维素酶的最佳条件为:发酵产酶温度27℃,pH 5.5,共生发酵3~5d,纤维素酶活力为3.2U/g,香菇菌生物量为21.4g/L,酵母菌细胞计数为3.61×108个/mL。比较试验证明共生发酵产生的纤维素酶与香菇菌单菌发酵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检测纸张纤维老化的纤维素酶酶解生物分析方法。纤维素酶酶解法采用条件实验,分别考察了反应温度、pH值、酶解时间及加酶量对纤维素酶活力的影响趋势,确定了纤维素酶酶解纸张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在最适pH值为4.8、最适反应温度50℃、纤维素酶解时间60 min、加酶量为10 kU/mL的条件下,不同老化程度的纸张经纤维素酶分解后,利用3,5-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得的还原糖量呈现上升的趋势,可以此来初步判定纸张纤维的老化程度,确定纸张的相对形成时间,从而建立了用生物方法检测纸张纤维老化程度的方法。该方法与其他检验方法相比,能够区分出纸张相对形成时间较小的样品,达到鉴别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以粘胶非织造布(100g/m2)为载体,探讨了茜草染液的染色工艺参数对其染色效果的影响.试验采用先媒后染工艺,以明矾作为媒染剂,媒染剂用量为8%(o.w.f),媒染时间为20min,在单因子试验基础上通过L_9(3^4)正交工艺优化,以反射率及色牢度等作为考核指标,得到茜草染粘胶非织造布的最佳工艺参数:染液浓度3%、染色温度100℃、染色时间30min、染液pH值12.试验结果对同类研究探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