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旗鼓岭铜多金属矿区是广东省有色金属地质局近年来发现的具有重要找矿前景的矽卡岩型铜钼钨矿区.在对该矿区岩石样品进行镜下薄片和光片鉴定的基础上,对其流体包裹体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成矿前期矽卡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302~401℃,盐度变化范围为3.87%~13.72%NaCleqv;成矿早期石英-氧化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54~396℃,盐度分布范围为3.71%~7.71%NaCleqv;主成矿期石英-硫化物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55~301℃,盐度变化范围为1.24%~6.16%NaCleqv;成矿晚期碳酸盐阶段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117~269℃,盐度变化范围为0.88%~8.28%NaCleqv.主成矿阶段包裹体类型多种多样,L型、V型、C型都发育,沸腾作用是该矿区金属矿物的主要沉淀机制.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马占山铜矿床内成矿期的石英、重晶石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方法及激光拉曼光谱分析,表明这些矿物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有:气液两相包裹体、纯液相包裹体2种。石英、重晶石中的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134℃~250℃、146℃~244℃,主要集中于200℃~230℃;流体的盐度wt%NaCl分别为0.9%~6.7%、1.9%~6.6%集中于4%~5%。流体包裹体数据揭示出该矿床为典型的中低温热液矿床,反映出流体演化趋势为较高温、较高盐度的流体向低温、低盐度流体演化。揭示出成矿流体由原始的岩浆流体,随着大气降水的加入,温度和盐度逐渐变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位于大别造山带上的汤家坪钼矿床属典型的斑岩型钼矿床。汤家坪钼矿石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3类:气液包裹体、富(含)二氧化碳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经实验测定,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07.3℃~515.6℃,以220℃~375℃对成矿最为有利;盐度集中于(0.53~16.91)wt%和(26.24~60.32)wt%2个区间。激光拉曼显微探针分析表明,成矿流体中含有少量C2H6和SO2气体。流体成矿过程具沸腾现象,不同包裹体中CO2含量差异很大,显示流体沸腾发生在开放体系之中。稳定同位素特征表明,汤家坪斑岩钼矿成矿流体为高温高盐度初始岩浆水,中后期有大气降水加入;而硫来源于花岗斑岩区,具深源硫特点。  相似文献   

4.
珊瑚钨锡矿床是南岭成矿带西段桂东北地区一大型石英脉型钨锡多金属矿床,其大部分矿石中钨锡紧密共生。选取与锡相关的三个主成矿阶段(伟晶质、云母石英脉及石英脉)矿石中锡石流体包裹体,开展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分析等测试工作。结果表明,伟晶质型锡石包裹体均一温度288~346℃,集中在310℃左右,盐度w(NaCl eq)4.65%~8.95%;云母石英脉型均一温度245~276℃,集中在270℃左右,盐度6.30%~8.55%;石英脉型均一温度235~343℃,集中在250℃左右,盐度4.65%~6.45%;总体而言,与锡矿化相关的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的NaCl-H2O流体体系。研究认为,伟晶质阶段成矿流体温度相对较高,以气液相为主,密度较低,流体溶解度较大,其盐度分布范围较广;随着成矿流体的运移、冷却,至成矿中后期的云母石英脉、石英脉成矿阶段,流体的温度逐渐降低,成分以富液相为主,密度逐渐增大,溶解度降低,盐度分布趋于集中。  相似文献   

5.
紫金山铜金矿床Ⅺ号铜矿带位于矿床的深部,是探讨矿床深部是否有斑岩型矿床找矿潜力的理想区段。在资料收集、详细岩矿鉴定的基础上,对Ⅺ号铜矿带主成矿阶段与铜蓝、蓝辉铜矿等密切共生的石英开展了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观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Ⅺ号铜矿带主要发育液相、气相、CO_2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于200~260℃和300~360℃,盐度介于0.35%~33.40%NaCl eqv;包裹体成分主要为H_2O、CO_2、NaCl、CO_3~(2-),成矿流体属于NaCl-H_2O-CO_2体系。综合分析发现,Ⅺ号铜矿带成矿流体同时具有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特征。因而判断Ⅺ号铜矿带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和斑岩型矿床的叠加部位,紫金山铜金矿床为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铜金矿床,在其深部有寻找斑岩型矿床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6.
东沟斑岩钼矿的成矿流体早期具有高温、高盐度,晚期温度及盐度均降低的特征。主成矿阶段石英-辉钼矿阶段的形成压力为18M~95MPa,对应的成矿深度为0.7~3.7km。东沟钼矿的成矿流体含有CH4、C6H6等还原性气体,且流体的氧逸度及pH值从成矿早阶段到晚阶段具有依次降低的趋势,表明东沟钼矿的主成矿阶段,成矿流体处于一种相对还原的环境,且流体的沸腾作用是导致钼矿沉淀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吉家洼金矿床产于熊耳山变质核杂岩中东部新太古界太华群片麻岩系中,为一构造蚀变岩—石英脉复合型金矿床。其金矿化过程分为4个成矿阶段。通过对各成矿阶段石英、方解石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成分及氢氧同位素组成等测试结果的分析研究,确定了流体演化特征和流体来源,成矿早阶段(Ⅰ),流体以中高温、中盐度为特征,反映其来源可能来自深部;在主成矿期(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降低,盐度总体呈现略为降低,但变化范围较大,介于1.74‰~17.34‰;次成矿期(Ⅲ),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再次略为降低,盐度总体略为降低,但变化范围较大,介于0.70‰~17.26‰,至成矿晚期(Ⅳ),成矿流体进一步演化,均一温度降低,盐度减少。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早阶段成矿流体的δD_(V-SMOW)为-78‰~-65‰,应来源于岩浆热液,第Ⅱ、Ⅲ、Ⅳ阶段明显偏离岩浆水,向大气水方向漂移。  相似文献   

8.
对多不杂铜矿床矿物包裹体进行气液相成分分析,研究表明:包裹体气相成分以H2O和CO2为主,代表了一种氧化环境;液相成分主要为Cl-和Na+,流体中含有大量的石盐子晶,说明其具有高盐度的特点;热液期各阶段流体呈弱酸性,随着成矿过程的进行,氧逸度、二氧化碳逸度和硫逸度在逐步降低,pH值和Eh值在逐步升高;成矿作用主要发生在高温、高盐度、浅成、弱酸性以及氧化环境中。  相似文献   

9.
对铲子坪金矿床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和石英包裹体Rb-Sr年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是147~310℃;盐度值主要集中于10%~11%;密度范围为0.81~0.99 g/cm3;成矿压力在105.99×105~342.10×105Pa之间;早中期阶段成矿流体以岩浆水为主,晚期阶段成矿流体以大气降水为主;Rb-Sr年龄等时线年龄为244±7 Ma,表明其成矿时代为印支期.  相似文献   

10.
长营岭钨锡石英脉为广西珊瑚钨锡矿区最具工业意义的矿化类型。在详细的岩相学观察的基础上,对代表性含矿石英脉中石英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系统显微测温和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结果表明:1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富液体包裹体,少量纯液体包裹体以及极少量的含CO2三相包裹体;2主成矿阶段均一温度主要集中于230~250℃温区,且由矿段中部展示出均一温度呈SW—NE向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3冰点温度为-3.7~-5.1℃,盐度为6%~7%;4流体组分主要为H2O,含少量CO2和CH4等,说明珊瑚矿区成矿流体背景为较封闭的低CO2、低盐度的中温热液体系,成矿流体由矿区中部向NE方向运移。上述研究成果对于进一步研究区内成矿规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雾渡河断裂带金矿——姜家沟金矿的矿体、矿石组成、结构构造、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分析,Au主要赋存于多金属硫化物及石英晶格中,以含金石英脉型为主体,富Na贫K,缺乏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姜家沟金矿成矿温度为169.4~269.7℃,压力为22.15~35.32 MPa,深度为0.74~1.18 km;成矿水体来源于岩浆水和变质水;部分成矿物质来源于野马河组的斜长角闪片麻岩和中细粒花岗岩;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上地幔深源岩浆,具有壳幔混源特征,属于中低温、高盐度、高密度成矿流体。  相似文献   

12.
热达门稀有金属矿床位于川西可尔因伟晶岩型矿田的南西部,文章在详细的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基础上,系统采集同一矿脉同一矿体不同标高(3540~3830 m)的矿石,分析测试了锂辉石单矿物中的C-H-O同位素组成以及不同矿物中的包裹体特征。矿物中包裹体主要以富液相包裹体为主,锂辉石中包裹体盐度集中于8%~20%,均一温度180~330℃,属于中-低盐度、中-高温成矿流体;石英中包裹体盐度集中于0%~8%,均一温度150~240℃,属于低盐度、低温流体。C-H-O同位素测试结果显示热达门稀有金属矿床中的锂辉石δD值为-97.5‰~-104.7‰(平均-102.8‰),相对于可尔因地区其他锂矿床,δD值明显偏小,δ18OH2O值为-0.34‰~2.88‰(平均1.032‰),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有大气降水的混入,并受到了围岩黑云母而长花岗岩体的影响。矿床中锂辉石的δ13CV-PDB值为-10‰~-16.6‰,平均-12.7‰,反映主成矿期碳的来源具有岩浆系统和大气降水系统的混合性质,与岩浆-地幔源(花岗岩、地幔多相体系)的低温蚀变有关,并...  相似文献   

13.
评价区位于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东部南缘,成矿条件优越,已发现多处大中型铜(钨)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主要为矽卡岩型、斑岩型复合型等,为探索努日大型钨铜矿床东部的矿床成因及成矿远景,通过本次的调查评价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成果,WO_3金属资源量达到大型矿床规模;矿区测定了各类岩体、脉岩中的锆石U-Pb年龄,分析成矿流体的特征,结合矿区各类地质特征,认为:1)主矿体IW在南西段与北东段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2)锆石U-Pb年龄表明努日东矿区的成岩成矿年龄早于冈底斯主带的中新世(12~18 Ma);这对捋顺冈底斯东段南缘的成岩成矿期次提供新的认识,扩大了该区带上找矿的时序与空间;3)通过流体包裹体分析显示努日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温度为中-高、盐度为中-高,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深部岩浆,也进一步指示了深部找矿(斑岩型)的方向;4)总结了找矿标志,这对区带上寻找矽卡岩型、斑岩型复合型钨铜多金属矿提供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花垣矿田长登坡铅锌矿床位于湘西—鄂西铅锌多金属成矿带,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代表性铅锌矿床之一。本次研究对长登坡铅锌矿床闪锌矿微量元素进行了高精度的LA-ICP-MS测定,结果表明闪锌矿具有低Fe、Mn,高Cd、Ge、Ga和低In的特征;闪锌矿Fe、Mn含量和In/Ga、In/Ge、Zn/Cd比值均指示矿床成矿温度不高,通过闪锌矿微量元素组成估算成矿温度为80~200℃,均值为136℃,指示该矿床成矿可能与中低温盆地流体有关;闪锌矿在(Ga+Ge)-(In+Se+Te)-Ag三角图解中的投点范围明显不同于SEDEX型矿床、VMS型矿床与矽卡岩型矿床,而与MVT型矿床有很大范围的重叠。综合分析认为,长登坡铅锌矿床属于MVT型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栾川县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与北秦岭造山带的结合部位,栾川矿集区西北部,南泥湖钨钼矿床外围西侧。矿区主要赋存有硫铁矿、锌铜矿,伴生白钨矿、辉钼矿、萤石等多种矿产 。为了对骆驼山锌铜多金属资源总体情况进行可靠的预测评价,利用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已有的小比例尺地形地质图、钻孔资料、地球化学数据、重力数据、磁法数据、电法数据等,建立了多元地学信息三维地质模 型,对成矿有利部位进行了定量预测,并进行了深部工程验证,深部找矿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最新勘查成果,在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区深部及外围控制了4条锌铜多金属矿体,新增资源量铅金属量3.97 万t、锌 金属量56.97 万t、铜金属量3.61 万t、银金属量30.68 t,为一大型锌铜多金属矿。综合研究认为:位于栾川矿集区的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床与周围的钼钨铅锌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相似,属于同一岩浆—热液成矿系统 ,为岩浆热液交代型层状矽卡岩型矿床。成矿系统自深部至外围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即深部为南泥湖岩体,岩体内外接触带为南泥湖钨钼矿床,中上部(600~1 500 m范围)为矽卡岩型铜锌多金属矿床(中高温), 上部为脉状铅锌银矿床(1 500~2 500 m范围)。骆驼山(锌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成矿系统中上部(600~1 500 m范围)中间过渡带,仅为其中的一部分,找矿潜力巨大,沿背斜轴向西,以及背斜的北翼均有成矿的可 能,通过进一步勘查有望成为一个超大型锌铜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藏邦铺钼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元素的沉淀、迁移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HMoO4-、Cu(H2S)(HS)2-是钼铜在热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受温度、压力降低、pH值增大、两种流体混合机流体沸腾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成矿流体中成矿元素Mo、Cu的络合物的溶解度降低,并伴随围岩蚀变,硫化物按相应的条件沉淀在相应的蚀变带中,从而形成了矿床如今的类型和规模。本次研究也为进一步的找矿提供了指示和方向。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革档金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云南省富宁革档金矿含金石英脉的流体包裹体进行系统的研究表明,这些包裹体可分为富液包裹体、富气包裹体和气相包裹体三种类型。金成矿主要分为三期:成矿前期、主成矿期和成矿后期,其中主成矿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为210~260℃;成矿热液盐度主要范围为4.55%~6.38%,并且从成矿早期到晚期盐度呈逐渐降低趋势;流体密度较大,一般大于0.80g/cm3,流体的pH介于6.13~6.77。上述流体包裹体特征表明革档金矿的成矿介质为中低温、低盐度、弱酸性的还原性热液流体,革档金矿为浅成-中低温渗滤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8.
广东天堂山铷锡多金属矿床位于NNE向武夷山多金属成矿带南段与南岭纬向多金属成矿带东端的交汇部位。通过对广东天堂山铷锡多金属矿体的地质特征、成矿特征的研究,查明矿体主要赋存于上侏罗统高基坪群第二亚群火山岩及其构造破碎蚀变带、节理裂隙蚀变带和花岗岩岩体隆起部位,其中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第二亚群火山岩岩石主要成矿元素Rb的背景浓度较高,该地层是铷矿(化)体的主要赋矿层位。通过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证据认为矿物质来源与火山岩和燕山期岩体有关,区内角岩型铷矿、云英岩型铷矿、钠长石化花岗岩型铌钽矿、构造破碎蚀变带(岩)型锡矿、云英岩型钨锡矿及细脉浸染型锡矿、铅锌矿、铜矿矿床成因是以岩浆期后气成-热液充填交代作用为主的多阶段、多期次成矿的,是在不同的演化阶段、不同的成矿地质条件及不同的部位形成的具成因联系的一组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