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市生态游憩空间服务功能评价与优化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华 《城市规划》2015,(8):63-69
以城市公园和绿地为主的城市生态游憩空间作为城市的生态基础设施,其空间的格局与功能的水平是体现城市宜居性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上海为对象,在综合城市总体数量特征指标的同时,将考虑城市居民对城市生态空间的游憩需求和空间格局的特征,以体现可达性、人均占有量、功能完整性、城市空间和游憩满意度等为目标,选择更能反映城市生态游憩空间服务功能水平的综合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并进行评价;结果发现目前上海综合评分处于较低的状态,其主要原因不是其绝对的空间数量值低,而是空间格局不合理而造成的功能受损。据此,从定位、目标的角度提出优化服务功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水带游憩规划设计-以上海浦东张家浜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滨水区处在陆地与湿地生态系统的边界,其景观生态边界效应明显,如生物群落结构复杂,生境多样等,但同时也是城市游憩休闲空间的重要载体。以上海浦东张家浜滨水游憩带为例,探讨在滨水区物质环境改善的前提下,如何保护其生态功能与滨水区游憩功能的协调、统一,创造系统完整的滨水景观。  相似文献   

3.
生态价值的提升转换是当前政府、学界、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城市近郊生态区作为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生态资源,除生态功能外,也成为城市服务产业发展和居民日常休闲游憩的重要区域,其生态价值转换更是成为关注和研究重点。文章以成都市近郊环城生态区为例,探索其不同阶段生态价值转换的举措、成效和问题,以期为其他城市近郊生态区生态价值提升转换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4.
刘骏  梅筱  何颖 《室内设计》2018,(2):70-76
城市森林公园是森林公园的一种 特殊类型,它既是维护城市环境的重要生态 林地,同时还兼具城市公园的功能,因此在设 计中需借助合适的分析手段,平衡林地保护 和游憩活动安排之间的关系。在分析城市森 林公园特征及问题的基础上,以重庆照母山 森林公园为例,借助城市森林公园游憩机会 谱(ROS)的评分模型及指标体系,通过城 市森林公园游憩机会谱评价,以寻求城市森 林公园中自然环境、游憩活动和管理设施之 间相互制约的关系;根据游憩机会谱评价结 果,对城市森林公园活动场所进行系统性的 分类,针对不同的游憩机会等级,提出各类 型活动场地景观设计优化的对策。以此探索 游憩机会谱(ROS)在城市森林公园中的运 用途径及对景观设计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理念的提出,不仅表明我国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也反映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体现出我国在建设城乡人居环境过程中的理念转变和对理想城市建构模式的探索。在此背景下建设公园城市,重点任务就是探讨在不改城市结构、不大搞公园工程的前提下,将现有绿地资源盘活并加以利用,以实现公园绿地空间的优质服务。因此,重视公园绿地发挥生态作用同时提供游憩空间,研究二者协调发展对城镇和人民有着深远意义。在各大城市纷纷建设公园城市的同时,小城镇作为联系城乡的重要区域,其未来发展同样重要。本文以公园城市理念为指导,从小城镇公园绿地本体入手,以浙江省长兴县为例进行优化研究。结合现状公园绿地分析游憩与生态供给情况,提出内部功能协调发展的可行性策略,实现公园绿地发挥生态作用与提供游憩功能并行,为小城镇建设成为公园城市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废弃采石场的生态修复与利用成为生态城市构建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今矿坑废弃地的再生模式已从最初单一的生态修复向生态修复和景观功能融合转变,矿坑成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一部分。文章以广州南沙凤凰湖公园设计为例,探讨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如何更好地发挥其观赏游憩、科普教育等功能,并对公园建成后的若干问题进行思考,以期给今后城市废弃采石坑再生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吴斌 《风景园林》2013,(5):18-20
我国城市水土保持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水土保持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当前城市化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新时期的城市水土保持应在内涵和外延上进一步拓展,充分发挥城市水土保持的生态服务功能、景观与游憩功能、防灾避险功能。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城市水土保持资源化、城市水土保持与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结合,将是城市水土保持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城郊绿色基础设施兼具城乡生态 服务与游憩功能,孤立或对立审视此二功能 会导致过度开发或机械被动保护,有机融合 则会促进城郊自然环境资源的高效保护与利 用。结合文献研究与案例分析,论文详细阐 释了融合生态服务与游憩功能的绿色基础设 施用地规划理念及技术方法:一、目标定位, 融合资源保护、生态服务、游憩休闲等复合目 标;二、现状分析,甄别绿色基础设施用地 保护要素与空间格局;三、功能设置环节,因 地植入维护要素系统自然生态过程的游憩功 能;四、用地组织层面,带动游憩产业发展的 同时提升其支持、供给、调节、文化四大生态 功能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9.
《规划师》2021,37(4)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健康城市背景下,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也面临着以健康为目的的游憩诉求。有别于传统基于自然生态维度的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文章通过系统梳理、辨析城市绿地影响健康的4条路径、3个维度,以太原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游憩需求与绿地影响健康的因素融入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中,尝试从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绿廊选线与复合绿地网络优化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绿地生态与游憩功能的协同耦合。研究旨在回应健康城市背景下人们日益强烈的游憩需求,探索中心城区以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促进游憩的技术路径,并为构建功能复合的绿地生态网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空间中形成大量裸露岩质边坡,严重影响城市景观,对裸露边坡进行生态防护研究显得尤为重要。该文介绍了边坡生态防护的发展历程,选取了3种具有代表性的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技术手段,详细论述了植被混凝土、三维植被网、客土喷播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岩质边坡生态防护提出几点展望。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