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卓越计划"旨在培养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文中以成都学院车辆工程专业为例,通过开放专业实践平台,培养学生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探索卓越汽车工程师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2.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政府在高等教育领域做出了两个重大战略决策。其一是"985工程",旨在"追求卓越",建设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学;其二是1999年起持续多年的高校扩招,加快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转变。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育学院鲁斯.海霍教授及其课题组所关注的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厦门大学,都是国家重点综合大学,它们实际上面临着双重任务、双重挑战,即既要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又要通过"985工程"的实施尽快缩短与世界顶尖大学的差距。本文试图通过对北大、南大和厦大三个案例的分析,考察它们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如何处理好精英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的关系,兼顾国家使命与地方需求,平衡"追求卓越"与"维护公平"、"全球化"与"中国特色"、"学科综合"与"学科特色"等等,进而真切、全面地反映中国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的重大变革。  相似文献   

3.
欧林工学院教育项目被认为是美国高等教育界近几十年来最大胆的试验。它提出了“欧林三角”这一独特的课程理念,并将跨学科教学设计和“基于项目”的教学贯通全学程,尤为关注学生创新设计能力和团队能力的培养,首次在大学内不设“系”,并首次摒弃教师终身聘用制等做法,使得欧林试验在美国工程教育界独树一帜。欧林工学院独辟蹊径的卓越工程师培养之道,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改进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专业“卓越计划”立项建设契机下,从专业方向、课程体系、课程配套实验、校内和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现代教学手段、实践教学考核和保障制度等方面突破传统高等工程教育教学做法大胆改革,确保“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实现,并为相关专业的“卓越计划”实施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转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的中国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提出了主动质量与被动质量的概念以及主、被动质量的评价方法;指出高等工程教育必须努力提高自身培养质量,特别是提高培养人才的主动质量;针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论述了在确定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培养模式时所必须考虑的各种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工程素质培养是高等工程教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培养合格的工程技术人才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核心任务。工程训练中心在承担自身职能的过程中,通过重视工程素质培养,加强工程基本训练,打造"双师型"师资队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构筑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实践证明,这一模式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工程素质。  相似文献   

7.
工科院校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不同类院校、不同类专业,研究学生素质的构成要素与培养模式是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素质教育的前提。工程素质是工科院校学生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是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着力点。结合教育部启动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提出了工科院校学生工程素质的内涵,研究了工科院校学生工程素质培养的着力点,分析了工程素质与综合素质、人文素质的辩证关系,探讨了工科院校经管类与人文类专业学生工程素质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8.
杨宏 《机械管理开发》2011,(5):190-191,193
培养工科学生综合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是转变工科教育观念,加强与企业的广泛联系;练好内功,引入竞争机制,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建设综合工程实践训练平台。  相似文献   

9.
现代工程是大工程,需要具有丰富知识、能力和良好素质的卓越工程师.面向工程实际的工程实践教学是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基石.结合现代工程对卓越工程师的基本素质的要求,从加强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拓展综合工程实践训练内容等方面,论述了工程实践教学在培养卓越工程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前,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已成为高等工科院校培养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关键要素。其质量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是由整个培养过程直接决定的。所以,高校想要不断培养高质量高标准的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质量进行持续不断的分析、总结、改进,并对培养过程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在新时代、新经济和新工科背景下,培养大批能够适应模具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模具设计卓越工程人才,越来越得到教育界与产业界的重视和关注。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与以产教深度融合作为推进模具设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创建了耦合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政府搭建平台,以高校和企业为主导,第三方专业机构辅助的“三位一体、四方联动”校政企协同育人模式。该模式的创新之处是在政府、高校和企业之外,引入了既熟悉工程教育教学规律,又深谙企业生产实践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在政府的支持、调控与指导下,对接高校和企业,四方联合打造模具设计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协作共同体。该模式突破了传统校企合作的藩篱,解决了产教“联而不动、动而乏力”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材料成型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毕业生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促进了学生更加充分与更高质量的就业。  相似文献   

12.
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机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以及与国外高校对工程人才的培养方法对比,提出面向工程实际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生的理论教育、课程设计、实验教学、金工实习到企业实习等方面给出较为全面的培养思路,以期对当今的机械工程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CDIO是当前高等工程教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它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CDIO工程教育理念经过最近十来年的研究应用,它已成为当今理念先进、系统性强、应用范围广的现代工程教育模式。如何把CDIO工程教育理念应用到机械工程教育研究、改革、实践中,本文对此进行研究,探索提高机械工程教育的水平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毕业设计工作在高等工程专科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能培养大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对高校办出特色,培养高水平、高质量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本从分析我国高等工程专科院校毕业设计现状入手,探讨了高工专毕业设计工作的目标和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机电工程学院,始建于1979年。现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工业工程、物流管理、机械电子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等七个本科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为江西省第一批本科特色/品牌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培养专业,并与南昌海立电器公司联合建设我校唯一的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与"测控技术与仪器"为江西  相似文献   

16.
回顾了卓越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以上海海洋大学工业工程专业为例,探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的实施载体,提炼了卓越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合作双方的职责和任务,构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人才培养基地的保障体系,包括制度保障、经费保障、质量保障等。  相似文献   

17.
作为香港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员之一,广东广信青洲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洲水泥)出产的"金鹰"牌水泥广泛应用于国内高等级公路、桥梁、建筑的建设。使用"金鹰"牌水泥建设的东深供水改造工程曾荣获"广东省科学技术特等奖"、"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2000年以来,"金鹰"牌水泥先后被评为"绿色建材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而青洲水泥也被评为"广东省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走进这座"绿色"的矿山,感觉一切都井然有序,矿务部总经理何建荣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向我们讲述他是如何运用先进的管理经验和卓越的生产设备让"金鹰"品牌享誉业界的。  相似文献   

18.
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培养国家急需的能应对未来技术和产业变化工程科技人才,新工科专业建设已进入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的新阶段。面向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设置的智能车辆工程专业,对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程序设计课程存在设置单一、教学案例分散、学生综合实践能力难以提高等问题。为更好地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工具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岗位及岗位群需求为指针,遵循工程教育的成果导向理念,从计算思维出发,整理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相关课程,建立了程序设计课程群;梳理了课程关系,结合工程实际和岗位能力需求,进一步明确了课程教学目标,形成了课程-教学目标-程序设计语言关系矩阵表;依托行业资源、综合实践平台建设,广泛收集工程项目案例,分析筛选了典型项目案例并进一步解构,形成了贯穿式教学案例库,充实了课程群教学资源。课程群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卓越的工程实践能力及良好的计算思维,适应了新时代快速变化的编程需求。  相似文献   

19.
杨小兰 《装备制造技术》2013,(1):207-208,221
针对“卓越班”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围绕“卓越班”工程制图基本功力培养的项目式教改方案,通过项目式教法改革和课堂教法、课外作业及测绘等工程制图各环节的全程综合训练与方法改革,启发学生兴趣,调动其主动性,在识绘图能力方面得到有效训练,使学生真正具备工程制图的基本功力包括知识和专业素养,为后续专业基础、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此教改实践可为普通班工程制图基本功力培养及其他课程教改提供借鉴和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1月原机械与材料学院更名为机械与动力学院,学院现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工业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六个本科专业,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为国家特色专业、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和省本科品牌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为第三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