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羽 《人民珠江》2005,(5):55-55,58
总结了正槽式河岸溢洪道设计中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包括引水渠的底宽和流速、控制段的堰型选择、堰顶水头和堰面定型设计水头,以及低实用堰的堰高和下游堰面坡度等,供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迷宫堰堰顶轴线呈折线形,状似锯齿或迷宫,故名为锯齿堰或迷宫堰。在控制段宽度相同条件下,迷宫堰比一般的直线堰溢流宽度增加许多,因而泄流能力比直线堰大很多。石嘴水库于1989年将原溢洪道无间控制改为迷宫堰以增加兴利库容,投资比替代方案(建闸控  相似文献   

3.
石缝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养鱼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利枢纽。由土坝、溢洪道、输水洞等建筑物组成。溢洪道采用无闸开敞式,堰型为WES实用堰,主要由进口段、控制段、消力池段、海漫段及尾水渠5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4.
结合某工程实例,对大淹没度低堰选型以及大淹没度对低偃泄流能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成果表明:在大淹没度下运行的低堰,堰的厚度与堰上水头之比δ/H≤0.67,且下游堰坡为陡坡的折线型实用堰比相同堰高的WES堰泄流能力大;在大淹没水深下运行的低堰,降低堰顶高程,减小堰高可增大泄流能力,但随着淹没水深的增加,低堰堰高以及堰面形式的变化对泄流能力的影响减小。  相似文献   

5.
在综合红桥水电站拦河闸面流消能试验成果的基础上,对低水头拦河闸平底堰和实用堰2种堰型面流流态进行分析。试验表明,低水头拦河闸溢流堰出口设置小挑角θ(θ=10°~15°)、适当降低出口挑坎顶及下游河床面高程之后,有利于面流流态的形成,降低了面流运行所需的闸下游最小水深的要求,同时扩大了溢流堰面流运行的下游水深区间,有利于工程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分析若干工程溢洪道进口段的资料入手,将进口段的水力设计概括为低堰和大孔口的流量系数问题加以研究。对于实用断面低堰文中讨论了上游堰高,下游堰高,剖面形状等因素对流量系数的影响;得出不同水头下流量系数的经验公式。此外,对所收集的十个计算侧收缩影响的公式和图表作了评述。文中就所讨论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大孔口在河岸式溢洪道,混凝高坝的中孔和深孔,拱坝大孔口等设计上都有广泛的应用。文中对大孔口的水力设计方法,避免负压气蚀的布置型式等也综合一些资料做了阐述。本文可作为河岸式溢洪道,高坝中孔,深孔泄水道,拱坝大孔口出流水力设计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1 概 述满拉水利枢纽工程泄洪建筑物采用侧槽溢流堰泄洪洞 ,布置在拦河坝的右岸 ,属 等 2级永久建筑物 .泄洪洞为“龙抬头”式明流隧洞 ,断面为城门洞型 ,底宽 7m,高 10 .5 m;围岩为新鲜辉绿岩和微风化辉绿岩 ;在“龙抬头”反弧段末端向下游30 m,底板衬砌厚度为 1.0 m,其余均为 0 .4m;隧洞由“龙抬头”段、洞身直线段和下游挑流消能段组成 ,全长 44 3.5 42 m,其中洞身直线段长 34 6 .16 5 m;施工期直线段与导流洞相结合 ,为导流系统的一部分 .由于满拉水库没有放空设施 ,因此泄洪洞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大坝蓄水后的运行安全 .泄洪洞直线段…  相似文献   

8.
迷宫堰水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迷宫堰轴线在平面上呈折线形,其溢流前沿长度比一般直线堰增长几倍乃至十几倍,故它具有溢流能力大的特点。本文在现有迷宫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地试验、分析了迷宫堰的水力特性,并对诸多影响因素作了简化和取舍,从而给出了简明实用的迷宫堰流量系数计算法;同时,根据工程设计的需要,提出迷宫堰淹没标堆和淹没系数计算法,并结合工程实践,提出迷宫堰水力设计的准则。  相似文献   

9.
禹门河利用潴城滞洪区滞洪,河道内水流有一部分通过溢流堰溢流的形式排进滞洪区,河道内下泄150 m3/s洪水,而多于150 m3/s的洪水要在溢流堰上溢走,溢流堰的高度和长度决定了溢流量。禹门河全程建设三段溢流堰,通过这三段堰的溢流,能保证每段堰下游河道150 m3/s的洪水。文中主要阐述每段溢流堰的长度和高度计算。  相似文献   

10.
溢流堰整体水工模型试验显示,水流通过堰面时,与堰面分离,形成大面积低压气囊,堰面负压严重,水流流态不稳定。通过试验观测与研究,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经过调整堰顶平台与下游堰面连接段的体型,分别采用WES型曲面连接段及较大半径的圆弧曲面连接段,均消除了堰面低压气囊,降低了堰面真空度,改善了流态。两种修改方案相比,以WES型曲面连接段方案为优。  相似文献   

11.
1 工程概况 石梁河水库泄洪闸加固工程中拆除工程量大,部位复杂,主要项目有:下游第一节消力池尾槛滚水堰拆除,闸室内小堰及胸墙拆除,上游南北涵洞导流墙拆除,下游砌石护坡底拆除及上、下游部分翼墙拆除等,总拆除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及浆砌石近2.6×10~4m~3。面对复杂的工程结构部位和不利的周围环境,为确  相似文献   

12.
龙滩RCC围堰工程量大、工期紧、施工强度高。其设计除考虑了正常挡水工况外,还考虑了超标准洪水的过水保护。围堰采用两岸堰肩不过水、中间堰段预留缺口形式,下游围堰缺口设置自溃子堰、堰身段设置缓闭止回退水阀门,上游围堰堰后坡面仅设置6.00 m宽消能平台,遇超标准洪水时基坑过水前进行预充水。围堰建成后两年来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3.
WES型复合堰是由WES堰的堰顶增加一平段衍变而成。通过改变堰顶厚度以及上游堰高形成一系列不同体型的WES型复合堰,由过堰水流流态和流量系数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将WES型复合堰划分为WES型复合实用堰与WES型复合宽顶堰,及将WES型复合实用堰划分为高堰与低堰的划分标准,并在高、低堰的划分标准中考虑了堰顶厚度的影响。此外,按堰型分类给出了设计水位下流量系数的拟合公式,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低堰堰型通常采用宽顶堰(有坎或无坎)和实用堰(折线型或曲线型)两种。一般来讲,宽顶堰自由泄流的范围较大,泄流能力较稳定,能在较小落差情况下宣泄较大的流量,只有当下游水位高出堰顶的水深hs与堰上水头Ho的比值hs/Ho≥0.8时,才开始变为淹没出流。实用堰的流星系数较宽顶堰为大,但其泄流能力受下游水位变化的影响也较大,一般当hs/H。一0.3时,便开始变为俺没出流,当hs/H。20.6时影响更为显著,过水能力很快降低。故有关文献指出,在坛的上、下游水位差较小,且过堰水流淹没度较大的情况下,采用…  相似文献   

15.
Ⅱ型折线型实用堰广泛应用于中小型水利工程中,但不同水头和堰高比值下、不同堰体形式下的流量系数尚未有全面准确的确定方案。针对工程中常用的上、下游坡度为0.5~3.0的堰体,通过室内水工模型试验,对相对堰高H/P1值在0.2~0.5、相对堰顶厚度δ/H值在1.0~2.5情况下的Ⅱ型折线型实用堰的流量系数进行了测定;并利用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方法,整理推导出一套简单实用的Ⅱ型折线型实用堰流量系数计算方法。该方法可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后河水库大坝为浆砌石重力拱坝,溢流面分堰顶曲线段,堰面和直线段和反弧段三部分。在施工中溢流面直线段到堰顶尾部曲线段采用牵引式滑模施工方案,滑模全长20.8m,高1.0m,实施后简化了施工工序,降低材料消耗及施工劳动强度,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46.4%的工日,克服原施工方案易出现漏浆、蜂窝、麻面等混凝土质量通病,混凝土浇筑及外观质量得到有力保证。同时在解决异形坝块轨道的布置、模板率可调、抹面平台简化和卷扬机钢丝绳夹角自动调节等方面进行了尝试,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由于曲线型实用堰渥奇(Ogee)剖面上游复合圆弧段未给出曲线方程,给设计、施工控制及竣工验收带来诸多不便.利用本文推导的曲线方程,设计总水头一定,即可得到相应的曲线型实用堰渥奇(Ogee)剖面上游复合圆弧段的曲线方程.  相似文献   

18.
1概述白盆珠水电站溢流坝是我省兴建的具有较高水头、泄流量较大的泄水建筑物。溢流坝为双孔,采用开敞式溢流堰,堰顶高程73m,进口宽2m×12m,堰面为WES曲线实用堰,下接1:0.75的陡坡段,陡坡段下游经反弧段(半径R=20m)后接水平护坦段,护坦末端连接梯形差动式挑流鼻坎,差动式鼻坎的高坡高程利.5m,低坎高程39.5m,高、低坎的挑角分别为30°和14°(见图1)。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所于70年代就承担了白盆珠水电站溢流坝水力模型试验研究[’1,并根据工程运行和管理的要求,配合工程设计和施工单位在溢流坝安装了原型观测设施…  相似文献   

19.
四川、西藏交界处的金沙江右岸白格村所在岸坡于2018年10月10日和11月3日发生两次失稳滑坡,堵塞金沙江形成堰塞湖。在介绍堰塞湖形成过程及成因的基础上,分析了堰塞体结构及形态特征、溃决发展阶段、溃决特征值,并将这些特征参数与以往一些堰塞湖作了比较。分析表明:该堰塞体总体由细颗粒组成,表面及下游侧粗颗粒增加,抗冲性差、库容、来水量及堰塞体物质组成是决定溃决峰值流量的关键因素,来水量、堰塞体抗冲性及堰塞体溃流段长度是决定坝体溃决时长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0.
<正>1工程简介某水电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云龙县境内的澜沧江河段上,为Ⅰ等工程,永久性主要水工建筑物为1级,次要建筑物为3级。某水电站以发电为主,电站正常蓄水位1 408.00 m,相应库容6.60亿m3,电站装机容量1 400 MW(4×350 MW)。大坝上、下游围堰为3级建筑物,上游围堰最大堰高65 m,堰顶宽15 m,堰顶轴线长338.57 m。下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