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科技纵横     
高质量改性环氧树脂日本化学公司最近研制出在环氧树脂内加入空心橡胶颗粒的新型热固性环氧树脂。空心橡胶为改性剂,颗粒直径约100毫微米,均匀分散在树脂中,在不损失耐热性的前提下,使树脂的韧性和耐疲劳性大大提高,扩大了功能性树脂的适用范围。改性树脂有良好的黏合性、韧性、耐热性和电绝缘性能,除用于汽车、家电涂料、胶黏剂等领域,又因具备重量轻、耐冲击等特点,可在飞机、船舶上使用。(张东生)玉米制成水性涂料日本关西涂料公司研制出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的单液型水性涂料。大豆等植物也能制备涂料或油墨,但这些天然原料分子很难达到均衡…  相似文献   

2.
<正>日本Kaneka株式会社日前公布了其最新研制的加入100 nm级分散度核心橡胶颗粒的环氧树脂硬化技术。新纳米环氧树脂产品Kaneyi-MX采用独特的分子设计技术,在保证环氧树脂原有耐热性能不受损害的基础上,提高了树脂韧度,并使树脂耐久性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3.
日本Kaneka株式成功研发纳米环氧树脂。日本Kaneka株式会社日前公布了其最新研制技术:加入100nm级分散度核心橡胶颗粒的环氧树脂硬化技术。新产品Kaneyi-MX采用独特的分子设计技术,在保证环氧树脂原有耐热性能不受损害的基础上,成功的增加树脂的韧度,使树脂耐久性大幅提高。Kaneka株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Kaneka株式会社日前公布了其最新研制的加入100 nm级分散度核心橡胶颗粒的环氧树脂硬化技术。新纳米环氧树脂产品Kaneyi-MX采用独特的分子设计技术,在保证环氧树脂原有耐热性能不受损害的基础上,提高了树脂韧度,并使树脂耐久性大幅提高。Kaneka株式会社宣称,将投入20亿日元在日本和美  相似文献   

5.
对环氧树脂及其改性后树脂的低温性能、动态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得到环氧树脂及其增韧树脂在低温情况下材料特性 ;并对材料的断口照片进行了分析 ,得出在低温、低载荷作用下的橡胶增韧双酚A改性的环氧树脂共混体系中 ,共混体性能此时以橡胶颗粒的性能作为主导性能出现。  相似文献   

6.
《塑料工业》2013,(2):121
有机纳米橡胶颗粒增强环氧树脂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方法一种有机纳米橡胶颗粒增强环氧树脂自修复微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有机纳米橡胶颗粒分散在环氧树脂及其稀释剂的混合物中,搅拌均匀,用三辊研磨机研磨处理得到稳定分散的纳米相增强环氧树脂;(2)将乳化剂溶解在去离子  相似文献   

7.
<正>日本Kaneka株式会社日前公布了其最新研制的加入了100 nm级分散度核心橡胶颗粒的环氧树脂硬化技术。新型纳米环氧树脂产品Kaneyi-MX采用独特的分子设计技术,在保证环氧树脂原有耐热性能不受损害的基础上,提高了树脂的韧性,并使树脂耐久性大幅提高。Kaneka株式会社宣称,将投入20亿日元在日本和美国建立新型纳米环氧树脂生产基地,并制定了从明年春天开始的5年100亿日元的销售计划,其研发机构也将展开围绕新技术开发下一代新型产品的一揽子方案,以加速这  相似文献   

8.
《粘接》2009,(10):56-56
德国朗盛公司开发出塑料和橡胶等热塑性树脂和弹性体聚合物改性用的有机纳米颗粒,它是由预交联橡胶颗粒组成的凝胶产品。采用了朗盛公司创新的乳化专利工艺制造。合成过程可根据客户所需实现不同的交联度或不同的颗粒极性,可以做成颗粒状、粉末状、糊状等。该有机纳米颗粒与其他弹性体在外观和硬度上很相似,既可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处理应用,也能通过特定工艺使其更易于分散。  相似文献   

9.
杨敏  韩胜利  李伟红 《粘接》2011,32(2):44-48
用环氧树脂、纳米橡胶改性环氧树脂、双氰胺、促进剂、PVC糊树脂、填料、触变剂等制备出一种汽车用环氧折边胶。研究了促进剂、纳米橡胶改性环氧树脂、填料对折边胶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促进剂4,4’-亚甲基-二(苯基二甲基脲)为环氧树脂质量的1%,纳米橡胶改性环氧树脂MX-125为树脂质量的60%,硅微粉为树脂质量的50%时,折边胶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苯乙烯-丙烯腈-丁二烯(ABS)树脂为增韧剂,制备了环氧树脂/ABS复合材料,讨论了增韧剂对复合材料的热性能和机械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S的添加可提高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扫描电镜结果显示,基体的剪切屈服和橡胶颗粒的微孔洞是ABS增韧环氧树脂的主要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11.
深海浮力材料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环氧树脂为基体,选用低分子聚酰胺树脂为固化剂,液体聚硫橡胶为增韧剂,并填充经表面活化处理的空心玻璃微珠,制得高强度、低密度、低吸水率的深海浮力材料。结果表明,随着空心玻璃微珠用量的增加,深海浮力材料的密度、压缩强度和冲击强度均逐渐降低,而吸水率上升。当固化剂TY–203的质量分数为环氧树脂的1/2、增韧剂液体聚硫橡胶的质量分数为10%、改性空心玻璃微珠的质量分数为35%时,制得深海浮力材料的综合性能较好,密度为0.633 g/cm3、压缩强度为45.21 MPa、冲击强度为36.39 J/m、吸水率为0.67%。  相似文献   

12.
《粘接》2016,(10)
为了增强橡胶颗粒与环氧树脂胶粘剂之间的界面粘接强度,提升环氧树脂/橡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采用清水、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二氯甲烷、四氯化碳分别对橡胶颗粒浸泡处理,考查了不同处理方式对环氧树脂/橡胶混凝土力学性能和橡胶颗粒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除Na OH溶液使环氧树脂/橡胶混凝土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降低外,其余溶剂均使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提升;除清水使峰值应变和峰值应变能降低外,其余溶剂均使峰值应变和峰值应变能提升。随着盐酸溶液处理时间的延长,环氧树脂/橡胶混凝土的弯曲强度和压缩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弯曲峰值应变也先增大后减小,压缩峰值应变基本无变化,橡胶颗粒表面形貌发生变化。建议橡胶颗粒采用盐酸溶液浸泡处理8 h,环氧树脂/橡胶混凝土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经济性和环保性。  相似文献   

13.
<正>据"www.ptonline.com"报道,日本Kaneka(钟渊化学)株式会社公开了其最新研制技术:加入100nm级分散度核心橡胶颗粒的环氧树脂硬化技术,利用新技术成功研制出环氧树脂Kaneyi-MX。新产品纳米环氧树脂Kaneyi-MX采用独特的分子设计技术,在保证环氧树脂原有耐热性能基础上,提高了环  相似文献   

14.
环氧树脂增韧改性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综述了改性环氧树脂的最近研究状况,概述了橡胶粒子、热塑性树脂及热致液晶聚合物等对环氧树脂改性方法。对环氧树脂改性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中国橡胶》2011,(24):23-23
前不久.日本商Kaneka公司开发出均匀分散有核壳橡胶的环氧树脂改性剂。这种改性剂名为“Kanes MX”,其能以100nm的尺寸将称为“核壳橡胶”的胶囊状功能性树脂均匀分散到环氧树脂等热硬化树脂中。该产品能够在不破坏环氧树脂固有耐热性的情况下提高其韧性和耐用性.  相似文献   

16.
日本曹达公司研制了一种利用橡胶状骨架来改性的新型环氧树脂。制法如下:使双酚A 型环氧树脂,脂环型环氧树脂与具有丁二烯或异丁烯橡胶骨架的化合物反应。这种树脂可克服以往的环氧树脂在冷热环境下使用时所出现的剥离及龟裂的缺点。特点如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环氧树脂具有优越的性能,在胶粘剂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是众所周知的。为了改变环氧树脂的脆性,添加橡胶到环氧树脂体系中去是一个重要的方法,从而得到多种橡胶改性的环氧树脂胶粘剂。然而加入橡胶以后,往往带来一些缺点,例如橡胶对树脂的柔化作用使其耐热性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又例如用较高分子量的橡胶会使胶液流动性降低,浸润性变差。当然这些问题可以设法解决,如变更环氧树脂品种,选用耐热性较  相似文献   

18.
张颖  郭硙  刘文星 《广东化工》2007,34(11):69-72
概述了关于近些年环氧树脂以及环氧树脂胶粘剂增韧改性的研究进展情况,简单地介绍了以无机刚性填料(颗粒)增韧改性环氧胶粘剂的情况,比较详细地叙述了以橡胶弹性体和热塑性树脂增韧改性环氧胶粘剂的一些重要研究情况及相关的增韧机理,指出了国内外之间环氧胶粘剂发展的差距,同时提出了环氧胶粘剂将来的重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专利速报     
《现代涂料与涂装》2012,15(10):71-71
20121001一种利用废旧橡胶颗粒制成的防水涂料公开号:CN102557538A公开日:2012-07-11申请人:天津市宝坻区兴海盛橡胶加工厂一种利用废旧橡胶颗粒制成的防水涂料,将水泥150~400份、橡胶颗粒150~400份、氢氧化钠50~60份、丙烯酸5~6份、三乙醇胺2~4份、聚苯乙烯树脂30~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大孔乙酸乙烯酯-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P(VAc-co-TAIC)大孔树脂颗粒和聚氨酯/环氧树脂(PU/EP)共混物弹性体基材,制备了厚度为2 mm的大孔树脂颗粒-弹性体水声高频吸声涂层。基于传递矩阵法,建立了声学模型,计算并分析了涂层的损耗因子、密度、杨氏模量与频率对吸声性能的影响,在消声水池中进行了涂层钢板吸声性能的测试。结果表明:纯弹性体涂层能够衰减声波,加入大孔树脂颗粒的涂层对声波的衰减效果优于未加大孔树脂颗粒的纯涂层;含大孔树脂和金属Fe粉的弹性体涂层以及大孔树脂颗粒分层梯度结构的弹性体涂层均表现出良好的水声衰减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