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于华  杨杰 《机械制造》2002,40(7):37-38
型钢焊接制作大尺寸框架,易产生较大焊接挠曲变形,通过适当的矫正方法可对其进行矫正,采用合理的焊接方法和规范及焊接装配顺序,可在不采用反变形或夹具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挠曲变形。挠曲变形我厂曾承接一批大尺寸框架的焊接制作,工件尺寸较大,各组件为型钢,焊接成形。其结构见图1。焊接过程中,由于没有经验,采用手工焊接一次成型法,焊接顺序为先焊接框架两端槽钢和角钢,然后由两端向中心依次焊接其余槽钢。焊接完毕后,框架严重变形(见图2所示),产生了较大的挠曲变形。尤其Ⅰ处、Ⅱ处(见图3A)焊接时产生的纵向、横向收缩…  相似文献   

2.
随着现代搬运机器人向轻便、耐用、易操控的方向发展,搬运机器人机架就必须满足质量轻、易加工、强度高的性能,本研究选用6061铝合金作为搬运机器人机架材料,但铝合金机架在氩弧焊过程中,易出现变形,即尺寸较难控制。在分析铝合金机架氩弧焊变形产生的原因后,首先设计配套的焊接工装夹具,既辅助定位,又减少变形;其次,制定合理的焊接工艺,主要包括焊机和焊材的选用、焊前清理、机架的装配与焊接方面,具体从焊接设备选用、焊前装配、定位、焊接工艺参数等方面进行优化改进;最后,进行焊后检测。通过上述焊接工艺的改进,保证铝合金机架的焊接质量,同时有效控制焊接变形。  相似文献   

3.
机架长度尺寸超大,焊接后会发生变形。为了减少变形,工艺上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保证机架堆焊后一次交检合格。  相似文献   

4.
以FR622C旋控钻机桅杆的生产为例,时桅杆的结构,桅杆焊接变形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减少桅杆变形的方法,及矫正桅杆焊接变形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陈远伟 《机电工程技术》2007,36(9):29-30,41
上机架是电机中重要的部件,它承受着巨大的载荷,若局部的应力过高会导致结构被破坏,故上机架需要足够高的强度和刚度.本文基于Pro/E软件系统、Pro/MECHANICA分析平台,对上机架进行了有限元结构分析和优化设计.首先,应用Pro/E软件建立三维实体模型,然后采用Pro/MECHANICA,运用三维有限元方法,通过分析计算,确定了上机架的最大应力、变形值及再利用Pro/MECHANICA的结构分析工具,对上机架的结构尺寸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找出最大应力、变形随尺寸参数变化的规律.在保证振动和力学性能的条件下,通过合理的尺寸优化降低了机架的重量.  相似文献   

6.
主要介绍一种单工位多长度纵梁焊接夹具的设计:根据理论分析纵梁焊缝造成的弯曲变形的变形量与焊缝长度成正比的关系,结合纵梁结构变化区域的特点将纵梁夹具设置为前、中、后三段模式进行焊接前的预矫正,将不同长度的纵梁引起的变形矫正量进行优化合并为一种矫正量,在纵梁夹具后部采用双BASE结构满足纵梁长度的切换及焊接变形的预矫正;同时明确了纵梁焊接时焊缝焊接先后作业顺序的原则,规定了作业完成后纵梁需要在夹具中进行刚性固定的时间,以减少焊缝变形造成的纵梁变形。  相似文献   

7.
实体—箱形组合结构矫正机机架结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素荷  姚河省 《机械强度》1998,20(4):307-311,315
应用有限元法对实体上横梁与箱形框架组合结构矫正机机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研究,剖析了机架外形几何尺寸,板厚参数,筋板位置等设计参数对机架结构强度的影响,对该类型结构机架的几种改进设想进行了分析探索和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8.
对于结构复杂、焊接量大、技术要求高的大型焊接件出现的焊接变形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焊接变形的预防及矫正措施和具体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机架是软包锂电池分档机的重要支撑部分,为了研究其在工作状态下的特性,掌握其应力应变等情况,明确机架在工作受力后的薄弱部位再进行优化。首先,根据分档机的工作状况分析机架的工作特性,确定机架的结构参数;其次,运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整个分档机的三维模型,再导入到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 Workbench中,对建立的三维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与模态分析;再次,求解出机架的总变形云图、等效应力应变云图以及机架的前6阶模态振型与频率;最后,运用SolidWorks Simulation有限元分析软件对焊接后机架进行强度应力分析,与理论计算出来的许用应力进行比较,判断焊接处是否符合焊接工艺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0.
对于结构复杂、焊接量大、技术要求高的大型焊接件出现的焊接变形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焊接变形的预防及矫正措施和具体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由高铁底架结构与城铁底架结构混合而成的轨道车辆车体底架的制造新工艺,该工艺方法有别于以往车辆在底架组成之前将牵引梁与枕梁进行预先合成的组焊方法,而是采用将枕梁单件、牵引梁单件和边梁拼焊成一个底架框架的方法进行组焊。经试验确定,当工艺流程为分别预先组焊地板单件、牵引梁单件和枕梁单件,然后将边梁、牵引梁单件和枕梁单件拼焊成底架框架,最后将预先组焊的地板单件落入底架框架内,最终完成焊接时,得到的焊后变形量最小。变形趋势为宽度方向上两边梁向反面弯曲,长度方向上两端部向正面弯曲。通过设计专用的工装夹具,可使焊后变形量减小;通过焊前预制反变形,可使焊后变形量进一步减小。当焊前预制反变形量达到10 mm时,最大焊后变形量为3 mm。  相似文献   

12.
汽车框架式车身焊接变形的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大军  杨文静  方朝 《装备制造技术》2007,(12):105-106,110
针对汽车框架式车身大量采用异型管零件易于产生焊接变形的问题,从焊件设计、施焊工艺和机械矫正三个方面采取措施来严加控制,结果是保证了尺寸精度,达到了装配要求。  相似文献   

13.
李茹海 《广西机械》2012,(8):275-276
钢框架结构因其跨度大、高度高且变形成因复杂等特点,在安装完成后各类变形量的叠加且矫正非常困难,如何有效地对钢框架结构进行安装工艺分析,进而采取科学、合理的施工工艺,达到有效控制变形量的目的,是当前钢框架结构施工的关键。重点介绍了控制变形的方法和预防措施,希望能对此类工程的施工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挖掘机上部中车架预应力反变形组焊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天宁 《广西机械》2012,(11):156-157
通过上部中车架组焊工艺流程及组焊特.董进行分析改进焊接技术。根据工作实践指导于技术创新。挖掘机上部中车架底板焊接变形的控制与工艺改进。通过上部中车架组焊对品质的影响分析,得出中车架焊接中的关键技术的创新,包括预应力反变形焊接法,焊接顺序及工艺参数的调整,以更好应用于实践。  相似文献   

15.
HG70板盒型承载结构件结构复杂,加强筋多,焊缝交错,焊接过程中变形大,位置尺寸要求严格,各连接孔较深,加工难度大。由于HG70板材料的特殊性,焊后不允许热校形,而机械的校形方法时焊缝的影响较大,使得一般的工艺加工方法很难满足其性能要求。本文通过对影响焊接变形的几个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选择合理的焊接方法、焊接参数,采取有效的加工措施,通过试验,不断进行验证,圆满地解决了这一难题。此工艺方案完全适用于类似HG70板盒型承载结构件的加工。  相似文献   

16.
为了全面了解焊接和退火工艺对机车转向架构架制造过程变形的影响程度,提出了以试件的3D平均偏差、标准偏差和四角高差作为评价指标,用光学摄影测量系统对大型构架整体定位,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对构架进行快速数据采集,用Geomagic-studio快速处理点云数据,以构架设计模型作为参考基准、用Geomagic-qualify进行焊接和退火工序变形的分析与评价的系统化方法。研究结果表明,三维激光扫描仪和Geomagic软件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实现对大型结构件制造过程变形进行全方位的快速精确测量与分析,为该类产品制造质量的监控提供了新手段。数据分析表明,焊接工艺是影响构架变形的主要因素,而退火工艺对构架变形的3D平均偏差改善量小于0.58mm。该结论为缩短退火时间、降低能耗与生产成本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大型管形座结构的分析,着重阐述了下料、拼板、成形、组装和焊接过程中将要出现的尺寸不准、焊接变形及产生应力等问题的对策,制订了相应的工艺措施,确保组装焊接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梁武  凌朝国 《广西机械》2011,(8):124-127
通过对大型管形座结构的分析,着重阐述了下料、拼板、成形、组装和焊接过程中将要出现的尺寸不准、焊接变形及产生应力等问题的对策,制订了相应的工艺措施,确保组装焊接的质量,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叉车货叉架由多个零件组焊而成,焊后产生弯曲变形,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矫正。焊接工艺分析表明,若对货叉架的上、下横梁进行预反变形,则组焊后,货叉架不需矫正,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0.
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双湿式搅拌机底部框架焊接过程进行了数值分析.采用高斯热源模型模拟手工钨极氩弧焊源,利用APDL编写循环程序实现热源的移动,得到双湿式搅拌机底部框架焊后的变形和残余应力场.从焊缝结构微区的Von Mises等效应力分布云图和节点的残余应力分布曲线可见:整个结构的焊后残余应力均为压应力,其值远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最大残余应力发生在沿焊缝方向上,从垂直焊缝方向的残余应力分布曲线可见,在焊缝处横向残余应力发生跳跃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