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能耗制动抑制泵升电压检测电路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理泵升电压能量的方法通常有两种:采用电阻能耗放电电路;由晶闸管构成半可控有源逆变电路,通过能量回馈电路使之回馈到电路中.文中采用电阻能耗放电电路的方法来处理泵升电压对系统的影响,并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电路参数选择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路的任意激励的零状态响应,可以用卷积积分和拉普拉斯变换的方法求解。本文通过两个一阶电路的实例,阐述了两种方法的应用特点。  相似文献   

3.
具有互感系数的电路可化成为不含有互感系数的等值电路。這等值电路通常用下列两种方法求出: (一) 先寫出电流及电壓的聯立方程式,然後重新排列各个项,使適合於新的等值电路。 (二) 先假定一等值电路,并假设电路中的参数,然後比较各个电壓及电流方程式,以確定等值电路中的参数。上面两项规则不够快捷,本文根据下面的推理提出两项简捷的规则。  相似文献   

4.
叠加原理实验是电路分析实验中一个基础实验,当两个外接电源共同作用时,电路中有非线性元件的影响能产生一定的误差,而两个电源输出电压的大小和不当的电路参数的选取,会影响到两个电源的实际正常工作情况,这也是产生误差的一个重要因素。选择合适的电路参数是解决实验数据与原理不相符现象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是电路分析中的一个难点,用戴维南定理来分析含受控源电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同时又是难点中的难点。作者提出了两种简单而便捷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模拟电路故障诊断中信号的非高斯性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信号非高斯性的两个度量值峭度和负熵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最后提出了基于峭度和负熵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方法,并将该方法应用到实际电路。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但能缩短神经网络的训练时间,简化网络结构,提高故障诊断率,而且适用于实时的模拟电路故障诊断。  相似文献   

7.
针对经典三阶蔡氏电路模型,通过电路无量纲方程的变换推导,直接从电路中引出3个系统状态变量,突破原先只能分析两个状态变量的传统简单模式,并提出一种利用符号函数的非线性投影同步控制方法.基于Muhisimll电路仿真软件,设计相应电路实现初始值不同的两个混沌系统的投影同步控制.通过电路模拟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为今后混沌系统同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555集成电路用于常规振荡的典型电路基础上,对其改进和优化。提出两种实现理想方波振荡的改进型电路和提高压控振荡稳定度的优化方案。通过比较的方法,对电路参数予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多相SC电路频域精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ing L.Liou和Yen-Long Kuo提出了开关电容电路的频域精确分析方法,该方法仅适用于两相SC电路。本将其结果推广到多相SC电路,获得了在连续信号及采样保持信号两种情况下的多相SC电路的精确频域分析公式。  相似文献   

10.
时序检测器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时序检测器的两种设计方法:最少状态数法和移位寄存器法,并且对所采用的穆尔电路和米利电路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和比较,从而提出选用穆尔电路和米利电路的原则。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语言并行发展的历史轨迹--术语学读书笔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原始的知识科学与语言的关系,欧洲语言的变迁,哲学从认识论到“语言的转向”以及科学界克服语言障碍的种种努力等几条线索,从较长的时段和较宽的视角,揭示了科学与语言并行发展的历史轨迹。这可以帮助我们大大加深对术语学的产生与作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连续伪彩色编码的视觉特性,提出了连续伪彩色标尺的优化设计方法:以相关性、自然性约束色调、明度、饱和度的变化范围和方向,在均匀颜色空间先自动计算节点的色品坐标,使标尺的路径最长,再进行等色差插值,获取视觉上均匀的连续伪彩色标尺.用于热图像的伪彩色显示,保留了原始图像的相关性、自然性和目标整体模式的认知特性,增加了图像的视觉动态范围和可视信息量,提高了识别目标的对比灵敏度,避免了标尺设计的盲目性.  相似文献   

13.
对引起加工质量故障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用于加工中心加工质量故障分析的与/或故障树,提出了隐加工质量故障(FMQF)的概念和由·FMQF 找出制造系统故障的决策树方法.本文在模糊理论基础上,提出了隐加工质量故障识别的新方法,用这种方法可以根据控制图的变化进行设备状态估计.基于以上研究,建立了可用于柔性制造系统隐加工质量故障预测和预报的专家系统.  相似文献   

14.
研究所企业内部网的建设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某研究所作为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指出了研究所企业内部网的具体设计目标和设计原则。从系统网络通信平台的构造和信息管理资源服务器平台的构造两方面阐述了企业内部网硬件平台、软件平台构造方法和采用的技术,即在企业内部网组网方法上采用交换式高速以太网方案来构造局域网。信息管理资源服务器平台采用Web服务器和Web方式的信息组织及编程语语言;或多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两个方面说明了如何开发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振动诊断技术在电机产品质量检测中的应用。通过对同一型号几种不同质量的电梯用三相异步电机的测试和分析,找到了电机转子不同心、失衡及弯轴的特征频率—转子的旋转频率。以旋转频率分量的量值作为电机质量检测的指标,建立一个电机质量检测的简单系统和精密的诊断系统。  相似文献   

16.
某邻近地铁隧道深基坑施工监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坑开挖中的土体卸荷效应会引起支护结构及周围地层的变位,从而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对某邻近地铁区间隧道的深基坑施工进行了全过程跟踪监测,及时反映不同工况下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支撑轴力及立柱回弹的变化特征,分析了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特别是对邻近地铁隧道的影响.监测结果表明:围护结构的变形增量主要发生在基坑深层土体开挖阶段,开挖至坑底后变形趋于稳定;围护结构变形与支撑轴力具有关联性,围护结构的侧向变形越大,相应位置支撑的轴力也越大;坑底土体卸荷隆起带动立柱回弹,基坑中部回弹较大,基坑边角和施工栈桥附近回弹较小;开挖卸荷引起基坑附近一定范围内地表沉降和深层土体隆起,带动相邻地铁隧道上抬;基坑施工对邻近地铁隧道竖向变形的影响比对水平变形的影响更明显.  相似文献   

17.
发动机进气流量对前缘水滴撞击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掌握发动机进气流量对水滴撞击特性的影响规律,采用欧拉方法建立水滴运动方程,基于分区多块结构网格体系求解水滴运动轨迹,提出了复杂外形飞机水滴撞击特性的计算方法.基于该方法对发动机进气道唇口进行水滴撞击特性分析,研究了不同发动机进气流量对进气道唇口水滴撞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发动机进气流量越大,水滴收集系数最大值越大.因此,航空发动机吊舱进气道前缘的防除冰系统设计必须考虑不同飞行状态下进气流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上古生界暗色泥岩是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主力烃源岩之一,具有重要的勘探价值。为进一步明确黄骅坳陷上古生界暗色泥岩有机质富集环境与形成机制,开展了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上古生界暗色泥岩具有近源沉积特点,沉积时处于炎热潮湿向温暖湿润气候转换期,整体处于中高风化程度,沉积分选与再循环作用较弱,较好地保存了物源信息,且源岩为长英质岩石; 暗色泥岩从太原组沉积期到下石盒子组沉积期,有机质的富集不是由单一因素所控制的,而是氧化-还原条件、古生产力、古气候、沉积速率等多个要素共同控制与相互耦合的结果; 太原组沉积期,表层水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相对还原-硫化的水底环境,有利于有机质富集和保存; 山西组沉积期,在炎热潮湿的气候条件下表层水体也保持较高的初级生产力,同时较高的沉积速率有利于有机质的保存; 下石盒子组沉积期,温暖湿润的气候有利于有机质的富集,但较低的沉积速率导致有机质被黏土矿物以及其他无机矿物稀释,相对较难保存。  相似文献   

19.
采用有限元方法(FEM)建立考虑主缆局部振动影响因素的悬索桥断索动力分析模型,研究主缆局部振动对悬索桥断索动力响应的影响程度. 对主缆物理抗弯刚度、单元网格密度、索夹质量、模型阻尼比以及吊索应力初始状态等因素进行参数分析,给出提高计算结果精度的建议. 结果表明:在进行悬索桥断索动力分析时,主缆局部振动对计算结果精度具有不可忽略的影响;有限元模型中主缆物理弯曲刚度、单元网格密度和索夹质量均是影响主缆局部振动的关键参数. 结构整体模态阻尼和主缆局部阻尼均能有效抑制断索点主缆振动,分析模型须考虑局部主缆单元阻尼和结构整体模态阻尼的差异. 结构断索动力响应随着断裂吊索初始应力增大而增大,结构断索响应动力放大系数变化幅度不大.  相似文献   

20.
结冰传感器探头的动态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振管模态参数的测试是结冰传感器调试的前提,利用有限元法对结冰传感器探头简化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预估其模态参数.介绍了试验模态分析方法的原理和测试系统,通过该方法对传感器实际结构进行了精确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了有限元法的分析结果和探头结构理论设计的合理性,为传感器谐振电路的调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传感器的调试效率;并对振管轴向振动固有频率的温度特性进行了分析,为传感器的温度补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