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结合渭河治理成就和河情新变化,总结探讨了新时代渭河下游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问题,并从流域全局和系统治水要求出发,提出了推进渭河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总结渭河流域治理成效、分析渭河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做好顶层设计、实施生态修复等推进渭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对策,为渭河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是陕西人民的母亲河,其下游流域孕育了富饶的关中平原,是陕西省经济的主要支柱区,经过近年来的治理,渭河生态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距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仍有差距.如水资源短缺,生态用水不足,污染速度得不到有效遏制等问题依然存在.渭河干流下游水环境、水生态预警,主要目标是摸清支流汇入、排污口汇...  相似文献   

4.
陈军峰 《陕西水利》2010,(5):100-101
本文从渭河遭到破坏后所显现出的主要问题,以及对交口抽渭灌区所造成的影响等方面。分析了渭河流域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渭河流域生态治理的措施,可为流域治理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渭河全线综合整治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渭河治理工程.随着渭河干流防洪工程的全面建成,如何做好渭河生态景观建设将成为下一阶段渭河治理工程的核心问题.本文介绍了渭河宝鸡段治理现状,分析了河道滩区治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生态景观建设方案,为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根据渭河综合整治工程的治理目标及整治措施,确立渭河治理中关键指标体系,并对相应的指标提出具体建设标准。在传统河流指标理论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河流治理中"生态产业带"经济指标,是对传统河流生态理论体系的创新。  相似文献   

7.
浅析渭河下游防洪治理的现状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艳艳 《陕西水利》2011,(1):114-114,139
长期以来,渭河下游的防洪与治理问题一直是渭河最突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当前形势下渭河下游防洪与治理现状的阐述分析,初步提出了今后渭河下游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防洪与治理新的思路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战略任务以来,生态环境建设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水作为生态环境的控制性因素,水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也已经成为水利工作必须要考虑的重大问题.尤其是在渭河的水环境建设上,在解决影响渭河水环境的四个主要问题:即水多(洪涝)、水少(缺水)、水浑(泥沙)、水脏(污染)的问题上,我们已经启动了包括"引汉济渭"调水在内的一系列重大工程措施.在渭河论坛上.我们又邀请了各个方面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渭河水环境问题,这必将对"引汉济渭"工程建设和渭河水环境治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季万才 《陕西水利》2016,(6):146-148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治水新思路,渭河生态区建设总体规划以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安澜河、生态河、景观河、文化河、旅游河、致富河"为治理目标,以"生态保护带动开发利用、开发利用促进生态保护"为原则,划定生态区保护范围,通过生态工程建设、综合开发利用项目建设和管理体制完善,实现渭河沿岸"生态环境优美、历史文化相连、产业集群发展、基础设施完备"的特色生态区总治理目标,促进渭河沿岸产业结构优化,带动城乡居民发展致富。  相似文献   

10.
浅议渭河城市段的生态景观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春 《陕西水利》2009,(5):107-108
文中将渭河城市段生态景观建设界定为在城市或城市规划区渭河河道及毗邻地区(滨水区)建设绿地、园林、水面以及娱乐设施,从而达到改善市民生活品质,促进渭河生态平衡,减少和避免城市灾害的渭河生态治理活动.从生态景观建设的必要性和建设原则加以论述,给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锦鹏  毋娇 《陕西水利》2023,(4):172-173+176
根据渭河西安段生态区基本现状和存在问题,渭河西安段当前存在防洪能力需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需进一步修复、管理能力需进一步提升等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出了防洪保安、生态自然,强化底线、严格约束,尊重自然、多元生态,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的工作思路。结合实际,形成了实施护滩固滩,恢复河道生态、完善管护措施,提升防洪能力、强化生态管控,严格项目准入的具体举措。坚持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兼顾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协同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最终实现“以河护城”的河道保护目标,“以绿连城”的生态修复目标,“以水兴城”的管理实施目标。  相似文献   

12.
冯姣姣  雷波  张蓉 《陕西水利》2023,(12):79-80
以陕西省渭河生态区为研究对象,划分4个评估单元,分别就滩区动植物、湿地生境等进行现场监测调研,分析滩区生物状况。结果表明,陕西省渭河生态区滩区动植物赋分71.40、湿地生境赋分83.22,生态安全状况均为良好状态。通过滩区生物监测评估,为渭河水生态安全常态化评估及河道治理提供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13.
张骅 《陕西水利》2009,(2):36-37
2008年初冬,笔者有幸参加了陕西省渭河流域管理局组织的"走近渭河"全程考察(从源头到渭河入黄口),结合从事40余年水利水土保持工作的实践,笔者认为拯救渭河,解决渭河的水源不足、防洪保安、污染治理、水土流失四大问题,是治理渭河的症结所在,也是陕、甘、宁三省的当务之急.笔者用"六小六大"来概括渭河的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的治理方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分析渭河污染的成因,针对渭河的"病症"提出了治理措施,根据数据分析了近年来治理渭河的初步成效,并倡导人们关注渭河、爱护渭河、宣传渭河.  相似文献   

15.
水文水资源完整性包括流量变异程度和生态流量满足程度两个指标。以陕西省渭河干流为研究对象,将渭河干流划分为10个评估河段,流量过程变异程度指标采用评估河段内代表水文站2016年逐月实测径流量、天然月径流量的数据;生态流量满足程度中多年平均流量采用2000年~2015年系列的水文监测数据,河流生态流量采用2016年最小日平均流量。渭河干流流量变异程度赋分为33.75分,表现为不健康状态;生态流量满足程度赋分52.06,表现为亚健康状态,水文水资源准则层赋分为46.57,整体渭河干流水文水资源状况表现为不健康。通过对渭河健康状况定期体检,评估渭河治理与保护策略,为制定渭河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渭河宝鸡市区段断流带来的生态问题,提出了渭河宝鸡市区段生态水源建设的思考,对探索缺水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渭河生态产业带的建设基础,根据渭河生态产业带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探讨了渭河生态产业带的建设任务,提出了协调渭河生态产业带建设关系的途径,可为类似生态河流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渭河宝鸡段水环境现状,分析了市区渭河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论证了构建市区段生态水环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解决渭河生态水环境恶化的措施,为宝鸡市渭河生态水环境建设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19.
刘铁龙 《人民黄河》2020,42(3):40-43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陕西省渭河全线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渭河生态流量保障成为渭河生态系统修复面临的迫切需求。针对渭河干流宝鸡峡至魏家堡河段生态流量保证率低的问题,基于层次化需水理论方法和利益相关方解析,研究适用于该河段水利工程特点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河道基流生态补偿和调度方案。通过研究,提出了渭河流域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等不同类型用水的优先等级,综合确定了层次化的生态环境需水和经济社会需水保障次序;在此基础上,基于不同情景下利益相关方损益分析,按照基于最小生态流量的水生态保障义务、基于低限生态流量的水生态补偿过渡、基于适宜生态流量的水生态补偿责任3个层次,提出了渭河宝鸡段水生态补偿机制,并提出了不同情景下的生态流量调度方案和具体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20.
秦岭北麓峪口至渭河南岸,是关天经济核心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生态需求的不断增加,秦岭北麓水生态现状,仍然存在一定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陕西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启动了《陕西秦岭北麓水生态治理规划》。结合秦岭北麓水生态存在的问题以及《规划》总体构想,提出部门协同治理、多方筹措资金、重视科技力量、与扶贫攻坚共同推进等方面的研究观点,为《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