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应用前文提出的聚合物共混体脆韧转变(BDT)的损伤竞争准数(Da)判据,研究了共混体分散相形态与界面粘接对BDT的影响。由Da判据预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分散相含量,减小分散相粒径,减小粒子在基体中的聚集程度以及增大粒子的形状不规则性,皆有利于BDT的发生。界面粘接强度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也能够使共混体的韧性增加。这些理论预示与实验结果相一致,从而表明Da判据能够反映分散相形态与界面粘接等多种因素对共混体损伤过程的影响规律,是聚合物共混体脆韧转变的控制参量。  相似文献   

2.
应用前文提出的聚合物共混体脆韧转变(BDT)的损伤竞争准数(Da)判据,研究了共混体分散相形态与界面粘接对BDT的影响。由Da判据预示,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分散相含量,减小分散相粒径,减小粒子在基体中的聚集程度以及增大粒子的形状不规则性,皆有利于BDT的发生。界面粘接强度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也能够使共混体的韧性增加。这些理论预示与实验结果相一致,从而表明Da判据能够反映分散相形态与界面粘接等多种因素对  相似文献   

3.
CaCO3刚性粒子增韧HDPE的脆韧转变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HDPE/CaCO3增充体系中CaCO3表面处理,粒径,含量及其体树脂分子量,结晶性与其材料缺口冲击强度,产生脆韧转变现象及其体晶态结构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共混体系中界面应力的应变诱导致结晶作用及其所引起的基体中伸展链晶体络结构的形态是该材料实现脆韧转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PP/POE共混体系脆韧转变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乙烯-1-辛烯共聚物(POE)对两种不同型号的聚丙烯(PP)的增韧情况。结果显示,对不同性质的基体PP,出现脆韧转变所需的弹性体POE含量不同;根据逾渗模型,应用不同的计算公式,定量地求得了两种PP/POE体系分别出现脆韧转变时的临界基体层厚度Tc。  相似文献   

5.
PP/EPDM/CaCO2三元共混体系的脆韧转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扫描电镜和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研究了PP/EPDM/CaCO3三元体系中CaCO3的表面处理与其材料的缺口冲击韧性及产生脆韧转变现象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体系中分散相颗粒周围向PP基体扩散,渗透或与之共结晶的EPDM部分是增韧PP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6.
从Goodier方程出发,研究了球形分散相周围基体中的形变能密度分布及其与分散相力学性能的关系,将所得结果结合前文给出的聚合物共混体的脆韧转变方程讨论了分散相的力学性能对聚合物共混体脆韧转变的影响,结果与实验一致。  相似文献   

7.
NiAl-Cr(Zr)合金的高温力学行为与韧脆转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多相金属间化合物NiAl-33.5Cr-0.5Zr合金的显微组织、高温力学行为与初脆转变。铸造合金由β-NiAl和α-Cr组成的共晶胞及沿共晶胞界分布的Ni2AlZr(Heusler)相组成.用热等静医处理后.在胞界处的Ni2AlZr相转变为富Zr相.该合金具有较高的高温压缩强度,高温压缩变形很好地符合幂指数规律.对高温拉伸延伸率的研究表明,该合金具有较明显的韧脆转变温度(BDTT),当应变速率为1.04x10-4s-1时,韧脆转变温度是1173K,应变速率提高两个数量级时,韧脆转变温度升高约100K.讨论了高温变形和韧脆转变机理.  相似文献   

8.
对16Mn钢类裂缝缺口试样进行了系列温度的示波冲击试验,以考究断裂载荷及冲击吸收功随温度的变化特性,发现在有效断裂载荷谷值点对应的温度Tc,*d处发生韧脆转变该温度受控于材料的解理特征应力Sco。此外,落锤试验还表明:该钢的零塑性转变温度NDT即为Tc*d。  相似文献   

9.
对16Mn钢类裂缝缺口试样进行了系列温度的示波冲击试验,以考察断裂载荷及冲击吸收功随温度的变化特性,发现在有效断裂载荷谷值点对应的温度Tc,*d处发生断裂的韧脆转变,该温度受控于材料的解理特征应力Sco。此外,落锤试验还表明:该钢的零塑性转变温度NDT即为Tc*,d。  相似文献   

10.
用带有微机检索和处理数据的摆锤式冲击试验机测定了30CrMnSiNi2A钢的韧脆转变曲线,提出了判定韧脆转变的判据,解决了一般在超高强度钢中,因总冲击功随试验温度呈连续变化,没有明显的突变点而难于准确判定韧脆转变温度的困难。  相似文献   

11.
PP/EPDM/CaCO_3三元共混体系的脆韧转变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扫描电镜和材料力学性能试验方法研究了PP/EPDM/CaCO3三元体系中CaCO3的表面处理与其材料的缺口冲击韧性及产生脆韧转变现象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及分析表明:体系中分散相颗粒周围向PP基体扩散、渗透或与之共结晶的EPDM部分是增韧PP的有效成分;较好的表面处理条件下,体系中加入较少量的EPDM即可使材料缺口冲击韧性和拉伸模量值同时达到较好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锅炉与压力容器的材料往往以钢板为材料,钢板的韧性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下降,韧性也降低,当达到临界值后,钢板会发生韧脆转变现象,导致产品性能不佳的现象,锅炉压力容器就会达不到技术要求,为了科学判断锅炉压力容器钢板韧脆随着温度变化而发生的转变,本文通过系列温度冲击试验,对钢板韧脆变化进行了测定,希望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3.
PA6/ABS共混物的脆-韧转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共混方法制备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增容的PA6/ARS共混物,结合吴守恒的临界基体层厚度(IDc)理论,考察了基体层厚度与界面粘接对PA6/ABS共混物脆一韧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低于8℃,当ID减小时,冲击强度先缓慢增加,当ID<ID.时,共混物缺口冲击强度急剧增加;测试温度处于13℃~23℃...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严格控制工艺条件,得到了不同分散相含量和不同粒径的PP/EPDM/HDPE和PP/EPDM共混体。利用SEM分析了PP/EPDM/HDPE的结构特点,通过测量Izod缺口冲击强度,得到了PP/EPDM/HDPE的脆韧转变主曲线,证明其符合脆韧性转变规律;同时利用SEM照片,分析了主曲线不同区域的增韧机理。  相似文献   

15.
采用系列冲击试验和动态撕裂试验研究了屈服强度大于550MPa、含铜量为1%的热轧低合金钢板(板厚为6mm)的韧脆转变行为。结果表明,该钢具有很低的韧脆转变温度,ETT50和FATT50均低于-100℃。  相似文献   

16.
SMA含量对PA6/ABS共混体系结构和韧-脆转变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SMA)含量(0~4.5phr)对PA6/ABS(75/25)共混体系结构和冲击断裂的影响。结果表明,PA6/ABS共混体系的橡胶相粒径和基体层厚度都随着SM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PA6/ABS共混体系冲击断裂存在脆韧转变现象,其脆韧转变温度随SMA含量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加,并且在对应SMA含量为0.9phr和1.5phr时取得极小值。同时,脆韧转变温度随着基体层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升高,即升高温度与降低基体层厚度都可以获得脆-韧转变。  相似文献   

17.
针对40Cr钢提出孤细观模型认为;在统计意义上,材料的韧性断裂为空穴机制,临界空穴扩张比参数可以作为其判据;材料的脆性断裂可以用内嵌币状裂纹的脆性断裂模型来模拟;在韧脆转变区内,这两种机理并存并相互竞争。  相似文献   

18.
核-壳型/蜂窝型高抗冲聚苯乙烯(HIPS)树脂在Izod冲击和落锤冲击断裂过程中的脆-韧转变行为不同。透射电镜(TEM)对亚断裂形变区的观察表明,蜂窝型HIPS对落锤冲击作用下的脆韧转变敏感,应力集中能有效引发基体的塑性形变,呈韧性断裂,但在v-notched Izod冲击断裂过程中,却呈脆性;而核-壳型HIPS的冲击断裂性能与之相反。将LDO假说引入冲击破坏研究并结合损伤竞争准数Da和Vincent图探讨了分散相特性及冲击方式对脆韧转变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MBS增韧PVC的脆韧转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MBS增韧质PVC,改变MBS的填充量,得到材料的脆韧转变,得到发生脆韧转变时分散相的填充份数和分数粒径,计算出材料的临界断裂特征长度。  相似文献   

20.
16MnR 钢弹塑性断裂韧性Ji的韧脆转变温度特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完了16MnR钢弹塑性断裂韧性Ji的韧脆转变温度特性。结果表明,断裂韧性Ji的韧脆转变非常明显,其韧脆转变温度大大低于夏比冲击韧性的韧脆转变温度。根据试验结果,建议采用以弹塑性断裂韧性Ji的韧脆转变温度曲线为基础来确定受静载荷低温设备的最低使用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