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将X线平片与CT对跖骨跗骨骨折患者的诊断优势进行对比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跖骨跗骨骨折患者中选取21例患者先进行X线平片诊断,后进行CT扫描,将两组的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X线平片诊断出32个跖骨、跗骨骨折,CT扫描诊断出38个跖骨、跗骨骨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扫描通过多平面重建(MPR)以及表面遮盖显示(SSD)技术可以更全面的显示出患者足部跖骨附骨骨折的具体病况,让医生能够制定更加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康复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CT、MRI影像特点,评价两种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脊柱结核患者48例,分别进行X线、CT、MRI诊断,对比相关指标。结果:MRI、CT、X线片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67.42%、56.82%,X线、CT、MRI评估单个椎体结核病灶均破坏范围分别为(35±12)%、(69±14)%、(80±11)%,正常椎体CT值(253±16)、骨桥(552±100)、硬化骨(522±1)、亚正常骨(312±21)、死骨(463±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RI诊断脊柱结核病变效用较好,但考虑到MRI价格昂贵、检查繁琐以及可能对预后产生不良影响,应结合CT联合诊断。  相似文献   

3.
唐国强  姜林  邱雄 《影像技术》2012,24(4):34-36
目的:分析脊椎损伤的X线及CT表现,对X线及CT在脊椎损伤影像诊断的价值及限度进行分析。方法:对X线平片诊断为椎骨骨折的60例伤者进行CT检查,并对X线及CT片对骨折的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对本组检查的60例患者,以CT为标准,平片对骨折的检出率为42.85%。两者有极大的差异。结论:CT能对椎骨的三维结构较全面而准确的诊断,与平片比较CT提高了对骨折的检出率:对判断椎管损伤程度及仍柱稳定性CT优于X线平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今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60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和CT检查,42例行MRI检查。结果:7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交感神经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椎动脉型颈椎;9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脊髓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移位—变形;6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神经根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神经根受压—移位;6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椎动脉型颈椎,行CT、MRI检查呈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钩突肥大、横突孔变小—分隔;5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食管型颈椎;27例患者行X线平片检查呈混合型颈椎。结论:CT、MRI检查对行X线平片诊断较难的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能进一步明确患者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精确的诊断资料。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X线、MSCT(多层螺旋CT)在重型脊柱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46例重型脊柱损伤患者应用X线、MSCT诊断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纯椎体压缩骨折MSCT诊断阳性率明显优于X线平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是重型脊柱损伤的首选诊断方法,而X线脊柱平片可作为一般的补充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股骨头缺血坏死的X线,CT,MRI检查技术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分别对其使用X线平片、CT以及磁共振成像检查技术进行检测,并将其检测结果与同期临床症状进行对比。结果:64例患者经X线检测结果为42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经CT扫描检测结果为50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经磁共振成像检测结果为64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并且有21例患者属于早期病变。经过对比,磁共振成像检测技术的检查结果最好,X线平片最差。三种检测技术的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磁共振成像检测能够有效的多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进行检查,并且能够发现其早期病变状况。磁共振成像技术对于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检测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肠梗阻疾病通过腹部X线平片以及CT进行诊断的方法以及诊断价值,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将我院在2014年12月到2015年12月所收治的通过手术以及临床证实,同时采取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的肠梗阻患者资料60例开展回顾性分析,比较60例患者的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诊断结果。结果:60例患者中肠套叠3例,肠肿瘤22例,结核性腹膜炎2例,肠粘连21例,麻痹性10例,粪石性2例;60例患者通过腹部X线平片得到诊断42例,诊断率为70.0%,通过CT诊断54例,诊断率为90.0%;肠梗阻疾病通过CT检查能够显示扩张肠袢以及萎陷肠断移行区,属于判断梗阻的可靠征象,针对绞窄性肠梗阻通过CT诊断优于X线平片诊断,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肠梗阻疾病通过CT诊断比腹部X线平片诊断存在更高的准确率以及诊断价值,应该在临床中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李晶  陈静  文伟 《影像技术》2013,25(3):21-24
目的:研究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表现并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将选取36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的X线平片、CT、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36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其中28例位发生于长骨,髌骨、腰椎各2例,跟骨、耻骨、颞骨及肩胛骨各1例,其中CT显示29例患者的骨壳完整,7例患者骨壳不完整,4例患者病灶周围组织边缘出现增生硬化且存在肿块,8例患者见液平面显示。MRI显示病灶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20例于MRI T2WI序列见显著液-液平面。CT或MRI增强显示分隔轻中度强化。结论:通过笔者的对比分析研究,其结果显示CT、MRI检查对ABC内部结构及软组织显示均明显优于X线平片,而MRI对病灶内特征性表现"液-液"平面的显示更显著优于CT,对ABC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常规X线片与螺旋CT在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2例脊柱骨折患者分别行常规X线片与螺旋CT检查,对比分析常规X线片与螺旋CT在脊柱骨折患者临床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参照手术证实脊柱骨折情况,螺旋CT技术脊柱骨折检出符合率(98.08%)显著高于常规X线片检查(84.61%),P0.05。结论:X线片与螺旋CT在临床脊柱骨折患者的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X线片成为临床骨折患者首选基础检查手段,但对轻度骨折及椎体小关节骨折、脊柱后柱结构骨折X线片的分辨率较低,而CT进行检查对细小组织结构变化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以弥补X线片检查不足,临床检查应该结合应用X线片与螺旋CT技术进行诊断,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讨论腹部X线平片和CT检查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肠梗阻患者,男性26例,女性24例,平均43.5±11.5岁。通过与手术病理的对照,分析腹部CT和X线平片检查在判断有无肠梗阻及其类型、部位及病因的准确性。结果:在50例肠梗阻病例中,判断肠梗阻是否存在:CT检查诊断49例(98%),X线平片诊断41例(91.1%)(P0.05)。诊断肠梗阻部位:CT正确诊断45例(90%),X线平片正确诊断34例(68%)(P0.05)。判断肠梗阻类型:其中单纯机械性肠梗阻有36例,CT正确诊断33例(91.6%),X线平片正确诊断32例(88.8%)(P0.05);绞窄性肠梗阻有8例:CT正确诊断7例(87.5%),X线平片正确诊断诊断(12.5%)(P0.05);动力性肠梗阻有6例,CT正确诊断5例(83.3%),X线平片正确诊断4例(66.7%)(P0.05)。判断肠梗阻的病因:CT正确诊断45例(90%),X线平片正确诊断26例(52%)(P0.05)。结论:CT检查和腹部X线平片均能对肠梗阻是否存在做出准确判断,但是,相较于腹部X线平片,CT诊断肠梗阻部位、类型、病因方面准确率和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在综合性医院中采用CT诊断的特点和效果.方法:收集我院从2008年1月到2011年3月之间的72例经过确诊为肺结核的患者,回顾其资料,分析CT诊断特点,并对比x线片诊断结果.结果:72例患者中,CT诊断结果占比例最多的Ⅲ型肺结核,其例数为51例,占70.8%,而Ⅱ型肺结核患者例数最少,为2例,占2.7%,而Ⅳ型肺结核为19例,占26.4%.跟x线片比较,其诊断结果没有出现误诊情况,正确诊断概率为100%,而x线片正确诊断概率为77.7%,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综合性医院中,采用CT诊断肺结核,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诊断隐匿性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58例经X线平片(DR)检查阴性但临床高度怀疑骨折的急性外伤患者于伤后2h-7d行16层螺旋CT检查,薄层重建后行多平面重组(MPR)、曲面重建和三维重建。结果:58例患者经16层螺旋CT扫描后处理确诊鼻骨骨折19例,眼眶骨折10例,肋骨骨折20例,胸腰椎横突骨折2例,股骨颈骨折4例,髋臼骨折2例,胫骨平台骨折1例。结论:16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尤其是MPR成像显著提高了细微骨折的检出率,是诊断隐匿性骨折有效而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方波 《影像技术》2014,(2):38-39,20
目的:通过患者临床表现,结合X线摄片结合CT扫描诊断颈椎病的影像学特点,探究其诊断结果对患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进行颈椎病诊治的患者128例,两组患者均进行X线摄片及CT扫描,根据影像学结果,分析两组的诊断水平。结果:X线平片可良好地展示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隙及骨质改变,而CT对椎间盘、黄韧带、后纵韧带、椎体形态程度及病变部位具有良好地诊断作用,故需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选择影像学检查,提高诊断意义。结论:临床诊断颈椎病,X线摄片常为首选检查方法,但只能显示部分颈椎病变,CT扫描诊断颈椎管及椎间盘的准确性高于X线摄片,故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根据病情选取检查方法,提高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4.
黄文清 《影像技术》2012,24(3):14-15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64位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在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在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我院治疗的65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进行64位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将此结果与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主要由患者冠状动脉狭窄引起,因此对可评估的262支冠状动脉,64SCTCA显示的冠状动脉狭窄为181支,其中有176支得到CAG证实。64SCTCA诊断狭窄的敏感性可以达到97.2%,特异性可以达到91.2%,阳性预测值可以达到94.9%,阴性预测值可以达到95.1%。结论:64SCTCA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阴阳性预测值,在应用64SCTCA诊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病变时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陆启军 《影像技术》2014,(3):21-22,18
目的:观察成人支原体肺炎CT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对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确诊的58例支原体肺炎的CT图像进行整理与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其中52例(89.66%)CT表现为结节状或小斑片状气腔实变影(见图1),双侧6例,单侧20例;45例(77.85%)表现为磨玻璃密度影(见图2),双侧12例,单侧33例;32例(55.17%)可见支气管血管束增粗;31例(53.45%)呈现树芽征(见图3),双侧5例,单侧26例;15例(25.86%)可见淋巴结肿大(见图4),42例(72.41%)患者的病变范围局限于单个肺叶之内。所有患者中16例(27.59%)患者的病变范围涉及两个以上肺叶,42例(72.41%)患者的病变范围局限于单个肺叶之内。结论:支原体肺炎CT表现特征性较为明显,可作为其诊断与鉴别诊断依据应用于临床实践之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联合MRI在宫颈癌淋巴结转移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20名宫颈癌患者,分别采用多层螺旋CT、MRI、多层螺旋CT联合MRI进行诊断,并由病理检测结果进行核实,对比不同方法的诊断价值.结果:120例宫颈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39例,淋巴结转移率为32.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