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企业门户Web资源整合及其实现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企业门户Web资源整合中的关键问题,分析并给出了相关整合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特殊的远程门户组件Web服务(WSRP)实现机制WA2WP(Web Application to WSRP Portlet),可将普通Web网站映射封装为虚拟门户组件发布;给出了改进的跨域单点登录机制SSO4EPI(Single Sign On for Enterprise Portal Integration),可提供开放的接口形式和对跨安全域异构性的良好支持。最后结合应用实例说明以上方法的可行性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已有虚拟计算环境的现状、特点及适用范围,针对聚合异构分散计算资源的需求,提出一种基于框架技术的虚拟计算环境实现方法,包括计算平台的总体框架和服务组件,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与通信方式的实现。采用服务分层设计方法优化计算服务的架构,完成对各服务组件的设计。以地震资料数据处理为例对虚拟计算平台进行实验测试,结果证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能够整合零散、异构的计算资源,尤其适用于性能差异明显的计算组织。  相似文献   

3.
基于Web Services的产生式专家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Web Services的异构平台互通的能力,设计一个跨平台的、具有良好扩展性的基于Web的分布式决策专家系统榘构,系统通过组件封装推理机、知识库管理和维护等业务逻辑处理模块,从而具有良好的扩展性、伸缩性、兼容性和协作性,并且实现多专家系统的分布式协同合作.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目前几种虚拟计算环境的现状、特点及适用范围,针对聚合异构分散计算资源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框架技术的虚拟计算环境的实现方法.研究了虚拟计算环境的关键实现技术,主要包括计算平台的总体框架和服务组件,以及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通信方式;并基于服务分层设计方法来优化计算服务的架构,对各服务组件进行了详细的设计,实现了虚拟计算平台系统.以地震资料数据处理为例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该虚拟计算框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能够整合零散、异构的计算资源,尤其适用于性能差异明显的计算组织,为用户提供了透明的资源访问模式,提高了计算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5.
基于Object-Z的Web组件形式化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严吉皞  缪淮扣 《计算机科学》2012,39(106):383-388,407
Web组件技术是一种解决Web服务再利用和扩展问题的方法。Objcct Z是Z语言的面向对象补充,它们是基于一阶谓词逻辑和集合论的形式规格说明语言。用形式规格说明语言Object Z对Web组件建模,能够保证Web组件在异构平台、松散藕合、封装等特性下的一致性和精确性。以Web组件为研究对象,以Object Z为形式规格说明语言建立模型,提出了Web组件及其组合的建模方法。该方法对包括接口、组件操作在内的Wcb组件静态行为进行了建模,定义了接口、消息的匹配方法。构造了基本组合结构的形式化框架,利用组件的逻辑分解方法将该框架应用于复杂的组件组合过程,并提出了需求驱动的组件组合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实例对组件的交互、组合进行了建模分析。  相似文献   

6.
赵薇  刘杰  叶丹 《计算机科学》2014,41(9):75-79
随着数据规模的快速增长,单机的数据分析工具已经无法满足需求。针对大数据的分析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组件的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Haflow。Haflow自定义了业务流程模型和可扩展的组件接口,组件接口支持各种异构工具的集成。系统接收用户定义的业务流程,将其翻译成执行流程实例,提交到Hadoop分布式集群上执行。Haflow是一个可扩展的、分布式的、支持异构分析工具的、面向服务的大数据分析服务平台。提出该平台有两重意义:一方面平台将与数据分析业务无关的工作封装起来,支持各种异构组件,以加快分析应用的开发速度;另一方面,平台后端使用Hadoop分布式系统来实现多任务的并发,从而提高应用的平均执行速度。  相似文献   

7.
远程门户组件的Web服务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Web服务解决了异构环境中的互操作问题,但是并没有提供信息展示和用户交互的方法。采用远程门户组件的Web Service(WSRP)技术,提出了WSRP平台的概念模型,分析了远程门户组件的映射原理,研究了远程门户组件的对象池及管理算法,设计实现了一个远程门户组件的Web服务的运行平台,解决了Web 服务的展现问题,同时解决了Internert上的门户组件共享问题。  相似文献   

8.
针对数字图像处理实验中算法实现语言多样化、跨语言调用难等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面向异构资源集成的数字图像实验平台。平台预先集成了数字图像处理各种常见的由不同语言编写的算法组件,为接入互联网的任意客户端提供了透明高效、可调用和可扩展的算法组件,同时提供了定制实验流程并能对实验进行集中管理和反馈的Web服务。该虚拟实验室平台界面美观,交互性好,使用简单高效,系统性能优异,跨平台支持,能很好满足高校数字图像课程需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将JSF定制组件技术与Ajax技术结合起来开发制作了一个Captcha组件。整个组件分为两大部分:Ajax支持部分和JSF支持部分。前者主要利用Ajax技术完成组件显示图片部分的即时切换,能够实现Web页面的局部刷新,可以在切换图片的同时不对页面中其他部分产生影响;后者主要利用JSF组件封装机制将Captcha模块封装成符合JSF规范的组件,从而使该组件可以像其他JSF组件一样在Web系统中方便地部署。最后,结合具体实例介绍了该组件在Web系统中的具体使用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许国艳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6,27(10):1791-1792,1796
数据集成是共享分布的异构数据资源的核心问题.在分析常用数据集成技术的基础上,结合Web Services技术和组件技术,提出了基于Web Services和组件技术实现Mediated系统的数据集成方案.最后,以J2EE为平台给出了一种面向服务的低偶合的数据集成框架,中介器和包装器由EJB组件实现,由组件部署的Web服务为用户提供一个透明的统一的接口,实现异地异构数据资源的共享和整合.  相似文献   

11.
The Web has undergone a tremendous change from a primarily publication platform towards a participatory and"programmable"platform,where a large number of heterogeneous Web-delivered services(including SOAP and RESTful Web services,RSS and Atom feeds)are emerging.It results in the creation of Web mashup applications with rich user experiences.However,the integration of Web-delivered services is still a challenging issue.It not only requires the developers’tedious eforts in understanding and coordinating heterogeneous service types,but also results in the time-consuming development of user interfaces.In this paper,we propose the iMashup composition framework to facilitate mashup development and deployment.We provide a unified mashup component model for the common representation of heterogeneous Web-delivered service interfaces.The component model specifies necessary properties and behaviors at both business and user interface level.We associate the component model with semantically meaningful tags,so that mashup developers can fast understand the service capabilities.The mashup developers can search and put the proper mashup components into the Web browser based composition environment,and connect them by data flows based on the tag-based semantics.Such an integration manner might prevent some low-level programming eforts and improve the composition efciency.A series of experimental study are conducted to evaluate our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2.
该文讨论了利用分布式组件技术扩充Q3接口协议栈以构造类Q3来实现CMIS(Comm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evice)的管理业务的方法,探讨了Q3接口的实现问题。在开发TMN系统时,以Web作为TMN子系统互联的应用平台,探讨了利用B/S结构实现分布式计算应用的问题,综合利用了Web技术、面向对象技术、分布式组件技术,实现了基于TMN的综合管理系统TIMS。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以构件库技术和Web Services技术为基础,提出了将两种技术结合的Web services构件库的基本框架,结合新疆多语种语言的特点及应用需求,设计开发了多语种语言构件库管理系统.验证了Web Service技术开发模式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平台无关性和可伸缩性.多语种构件库管理系统的建设填补了多语种语言民族地区相关软件业领域建设的空白,其开发模式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对促进面向中亚西亚出口软件开发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支持EJB动态分布的组件迁移模型与算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范国闯  魏峻  钟华  冯玉琳 《软件学报》2004,15(3):404-413
Web应用服务器是Web计算环境下的新型中间件,为基于组件的分布式Web应用提供了基础运行平台.组件静态分布限制了事务性Web应用在运行期间适应执行环境变化的能力.为了满足Web应用的动态分布需求,Web应用服务器需在底层为组件提供一种动态迁移的能力.如何维持组件迁移前后的一致性是组件迁移中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为解决此问题,定义了组件迁移一致性约束CMC(component migration constrains),并给出了在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nse edition)应用服务器中支持EJB(enterprise Java Bean)动态分布的组件迁移模型和SLB Copy,SFB_Copy,EB_Copy 3个迁移算法.分析得出SLB_Copy,SFB_Copy和EB_Copy均满足CMC约束.迁移模型和算法已在自主研制的Web应用服务器WebFrame2.0中实现,并已应用到自适应负载平衡、失效恢复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组件的虚拟仪器控制面板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组件技术及虚拟仪器软件系统,讨论了虚拟仪器控制面板的一般要求,并结合实例分析了虚拟仪器控制的组件化设计及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由于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高校实验资源存在不同程度紧缺,各科研高校通过建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大大缓解高校实验资源不足状况。结合实训资源呈现分布广、种类多、结构异构、管理自治和动态组合等特征,本文设计基于本体语义的实训云服务体系结构,利用本体技术和Protégé实现实训云语义描述,采用Web Services技术实现实训资源匹配和定位。本文设计的实训云提高了开放式在线实训平台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7.
从RMI到EJB的迁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最近几年,组件技术发展迅猛,sun推出了自己的组件模型──EJB,在业界引起了很大反响。它代表了服务器端程序设计的未来。文章从简单介绍对EJB技术的需求出发,阐述了RMI机制的优点,讨论了如何实现从RMI到EJB的转变。  相似文献   

18.
采用.NET平台构建了一个以Web Service技术为基础的虚拟企业网站。该网站具有为客户端提供对本公司产品信息查询、订单采购的Web Services接口。还将上游合作伙伴公司提供的Web Services引入到本地,通过编程将其提供的Web Services实现为本地化的服务。采用Web Service这一技术将网络上无数的孤立的信息数据岛互相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互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现有网络架构和网络服务,探讨一种新的网络服务技术——主动服务。该技术可以使本地终端用户更灵活地使用各种网络资源,是未来网络服务的发展方向。该文阐述主动服务技术的实现机制,其核心是各种构件的应用。应用结果表明,其可行性较高。  相似文献   

20.
While constructing virtual enterprises, it is crucial to flexibly integrate heterogeneous business resources and processes of different business partners and make them collaborate dynamically. Keeping involved IT systems or components as autonomous and loose-coupled services, the “Everything as a Service” concept supports flexible integration of heterogeneous applications. We adopt this concept and analyze the challenges in virtual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then propose a service platform for on-demand virtual enterprises. The platform supports flexible integration of networked resources, and facilitates virtual enterprise construction with business process utility, trusted service composition and data service centric business collaborations. At the end of the paper, together with a case study, experimental evaluations in contexts of concurrent multi-users are presented, showing the effectiveness and performance of the platfo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