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提出中国碳减排两阶段目标: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构建碳中和目标更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引和重要机遇。“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意味着中国能源和经济产业结构将迎来深刻变革,也给中长期能源产业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方向。与此同时,中国能源转型的加速推进也将促使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供应系统走上减碳增氢的绿色发展道路。随着世界主要发达及发展中国家相继提出碳中和目标的承诺,针对气候变迁、低碳循环经济、绿色能源、CCUS等国际社会重点关注议题的前沿研究和政策措施显得愈加紧迫和重要。尤其是欧美等主要发达国家从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需要50~80年;而中国计划只用30年实现这个目标,因此面临着巨大挑战。这促使 中国需尽快制定“碳达峰、碳中和”战略规划、技术路线和行动方案,同时,加强联合各国学者开展更多的跨学科联合攻关与学术交流。在碳中和与能源转型的进程中,还必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低碳之路,并把技术创新放在首要位置,抓紧部署具有推广前景的低碳、零碳、负碳排放技术研究,提升能源电气化和智能化水平。针对碳中和与能源转型过程中的众多科学技术问题,必须进行认真的思考并开展针对性的研究工作。面向中国能源产业深化改革,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大战略需求,《工程科学与技术》推出了“碳中和与绿色能源”专刊,重点关注碳中和目标导向下的区域性(地区)战略框架和行动方案、重点行业碳减排路径及发展前景、可再生能源多元转换与储存、CCUS技术等,以促进全球碳减排研究,尤其是为中国“碳中和”政策制定、利益相关者提供借鉴和科学指导。在此,向为本专刊奉献佳作的论文作者表示感谢!同时,也向广大参与碳中和与绿色能源工作的生产及科研人员的辛勤付出致敬!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乃至世界都在经历能源转型。能源问题以及与能源密切相关的气候变化等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等领域共同关注的焦点。所谓当前形势重点是四大背景,中共十七大政策导向,世界性的金融危机、各国对能源问题的态度以及美国新政府的政策取向。各国能源政策也在迅速变动和急剧的成长之中。中国的能源政策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3.
<正>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需求,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就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做出了庄严承诺.随后,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中也明确提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革,向着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发展.高效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是达成"双碳"目标至关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10月17日,国网能源研究院与埃森哲(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举行联合设立"发展创新研究室"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助理兼国际合作部主任杜至刚出席签署仪式并致辞。国网能源院院长张运洲和埃森哲公司全球副总裁David Thomlinson分别致辞并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国网能源院与埃森哲公司将结合未来全球能源发展趋势,积极组织和承担能源政策、技术创新、现代企业转型、商业模式等领域前瞻性重大课题的研究合作,通过召开专家会议、不定期研讨会、高层次论坛等形式推动双方合作取得实效,为国家电网公司发展提供高水平决策建议,共同为中国及世界能源电力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5.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提出中国碳减排两阶段目标: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参与全球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在后疫情时代全球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构建碳中和目标更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指引和重要机遇.  相似文献   

6.
<正>一、前言当今人类社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近年来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由此造成的南极冰川溶化、海平面上升、沙漠化面积增大、极端天气和病虫害增加等现象更是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9月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向世界做出的庄严承诺和对世界气候环境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进步》2014,(3):42-42
“预计2014年后世界新增能源需求在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中东、拉美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进一步聚集,中国能源需求趋势成全球最大变量。”这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世界能源中国展望(2013-2014》报告中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使得全球经济大幅减速,深层次分析金融危机的原因,是全球产业结构失衡和金融结构失衡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极大地促进了全球经济失衡的调整。对于中国来说,更要调整产业结构,尽快完成经济转型和发展战略转型。  相似文献   

9.
正能源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随着几百年工业文明的发展,人类生产力逐步提高、生活水平大幅改善,但化石能源枯竭、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也日益突出。全球风能/太阳能储量巨大且取之不竭,地区能源禀赋差异显著,通过特高压电网进行大范围电力配置优势明显,上述因素决定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可行且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峰会、"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号召,要抓住新一轮能源结构调整和能源技术变革趋势,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实现绿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海油40年开放合作创新史,就是一部国有企业服务支撑国家战略、聚焦主业锚定高质量发展的变革奋进史。一路走来,坚守油气主业、服务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为中国海油积蓄了赢得市场竞争的宝贵优势,也锁定了企业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公司发展目标的宏伟蓝图。当前,全球能源行业在清洁化、低碳化、多元化和智能化转型中经历新一轮变革重塑,传统油气行业挑战日益凸显。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服务油气增储上产“七年行动计划”,中国海油瞄准中国特色国际一流能源企业目标,  相似文献   

11.
全球能源转型正处于关键阶段,发展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电力系统是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首先针对不同场景探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电力系统的建设模式,并分别以城市级大系统和园区级小系统为载体,结合各自能源结构特点,提出适用于各场景下的综合能源电力系统建设模式。接着,对这些建设模式的投资效益和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进行测算。最后,对人工智能在综合能源电力系统中的潜在应用,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对综合能源电力系统建设的影响进行简要展望。  相似文献   

12.
对世界上以及中国的矿产资源现状进行了研究,并且从国内外矿产资源形势和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 对矿产资源需求趋势方面展望了未来。认为要保证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就要公平、合理、科学地配置全球矿产 资源;就要切实部署与实施可再生能源、可接替能源、新型矿产资源及替代矿产资源的寻找与开发;就要将新的 科学技术应用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领域。中国西部地区矿产调查勘查程度很低,但成矿条件很好,有很 大的找矿余地。因此,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应把西部地区建成中国能源、矿产资源的主要接替区。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背景下全球能源互联网运行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清洁能源的大力发展与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成熟,特高压技术解决了超远距离电力传输调度问题,在当今全球化进程中全球能源互联已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实现全球经济与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全球能源互联需要世界各国在能源领域进行全方面合作,打破不同发展水平国家间的能源准入壁垒,将世界各国的资源及能源性企业联合起来,形成一套互信互惠的能源交易运行机制,并探索适用于全球能源互联的商业模式,以保障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建设有序开展。通过现阶段“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对全球能源发展现状及全球能源互联网现阶段取得成果的分析,对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过程中的新型投融资机制、市场机制、协同创新机制以及组织保障机制的建设进行了探索,旨在提出全球能源互联运行当中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全球能源互联运行机制建设提供可行性方案,推动“一带一路”与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两大战略的耦合与互动。  相似文献   

14.
我国倡导的全球能源互联网是构建现代化能源供应体系,实现能源清洁、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首先从能源发展战略需求角度,分析了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与全球能源互联网的关系。随后,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在我国西北地区建设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基地的优势和潜力。最后,结合亚洲超级电网设想和未来世界能源格局,阐述了建设西北可再生能源基地的意义及其对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能源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如期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清洁、低碳、安全、高效4个维度构建了现代能源指标体系,运用序关系分析法定量评价中国现代能源体系的历史进程,并进行国内外横向对比。结果表明:过去11年(2010-2020年),中国推动能源革命进程成效显著,2020年达到了世界平均水平,在全球76个主要经济体中排名第38位,落后于欧盟、美国、日本等发达经济体,领先于俄罗斯、印度等发展中经济体。中国高效指数排名明显落后于发达经济体,表明中国能效提升方面空间巨大,也说明更要重视科技投入;中国的安全指数排名比较靠前,证明了中国煤炭在能源安全中的“压舱石”地位,但是同样的原因导致中国的低碳指数相对落后;过去10年,中国能源清洁利用成效显著,但是排名整体靠后,说明中国能源的清洁开发利用依然任重道远。其中,中国能源结构指标、碳排放系列指标、能源强度指标是影响中国综合指数水平的关键性指标,尤其是能源强度指标。因此,首先,未来要加快构建以可再生能源为主、以化石能源为辅的现代能源体系;其次,新能源与低碳技术达到体量尚需时日,长期以来,煤炭支撑中国经济和社会较快发展,是中国能源安全保障的压舱石和稳定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仍需加强,而实现了清洁高效利用的煤炭就是能源清洁;最后,能源转型的关键是优化能源结构,要多能互补,集成热、电、气、冷,提升火电机组灵活性,而在终端消费方面提高能源效率,降低能源强度,实施电能替代,形成以电为中心的能源消费格局。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电力产业创新网络中能源转型的分析框架,从制度、经济、技术、行为4个层面对社会网络复杂系统中的网络密度、网络规模以及小世界性等概念进行界定,提出了能源转型路径演化的3条假设。选取2010—2019年电力产业创新网络的相关数据,采用ADF检验和协整检验等时间序列分析法,构建了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中国能源转型的路径依赖与路径突破。结果表明:现有的技术创新网络密度巩固了中国电力工业的路径依赖性;目前中国电力产业创新网络规模对路径突破具有促进作用,但小世界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路径突破;中国目前的技术创新与能源转型是脱节的,技术创新仍未达到政府的期望。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能源储量目前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硬约束,无法满足快速增加的能源消费,而汽车产业正在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此环境下,新能源汽车对中国的战略意义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中国必须充当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领跑者.作者分析了目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并提出政府应当在鼓励技术研发、产业化、制定行业规范等方面采取相应的政策.  相似文献   

18.
<正>据《世界气体情报》周刊报道,由国际能源署支持的可再生能源研究机构REN21发布《2010全球可再生能源现状》报告指出,2008年以来,全球用于可再生能源发电和供热的投资,已经超过普通核电、燃煤和燃气发电的总投资。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疫情控制持续向好、全球疫情肆虐蔓延的关键时刻,中国秉持着"勇于担当,守望相助"的理念,以博大的胸怀和进取的姿态阐释了新时代大国的担当与魅力,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评价。在这场全球战"疫"中,最美"逆行者"——中国,为全人类战胜疫情带来了希望,岁月不居,静等花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表示,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相似文献   

20.
<正>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国华能自成立以来,始终站在能源电力改革发展最前沿,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方面开展了积极的探索。党的二十大以来,以纳入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为契机,中国华能进一步增强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坚持“领跑中国电力、争创世界一流”的战略愿景,坚定实施“三六六”发展战略,不断提升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