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性城市景观的理念和整体性保护方法,旨在应对历史城市面临的大规模开发压力,对我国历史地段保护的“碎片化”和“孤岛式”问题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基于整体性视角看待历史与发展、文化价值与自然价值、历史遗产与其背景环境等关系,强调结构关联和历史可读。以嘉兴子城遗址公园为例,进行基于关联性的整体性评估,基于可读性对历史格局、空间尺度和风貌进行空间整合,提高历史地段公共开放性,将保护同城市公共空间的建设相结合,整合历史地段保护与城市各系统,结合一系列建设开发行动构建动态保护体系,以期为保护历史地段整体性和有机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黄科宏 《规划师》2009,25(11):67-71
针对城市中具有浓厚历史文化背景的特定水域,提出了“历史地段型水系”的概念,分析了其基本特征.指出城市历史地段型水系是城市文化的重要区域,其延续和保护面临日益突出的问题。结合桂林市“两江四湖”历史水系整治规划,从历史地段型水系的延续、保护、更新、利用等方面,提出了完善历史空间的组织体系、延续历史形态和格局、调整城市水系运行功能、保护生物文化资源的历史地段型水系的规划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3.
汪芳  刘迪  韩光辉 《华中建筑》2010,28(5):159-162
"活态博物馆"作为一种探讨城市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的理念和方法,是在Eco-museum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适应于城市空间中的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活态博物馆以居民集体记忆、社区居民、空间元素为组成要素;古今并重、主人为主、动态保护为主要特征,本质是社区更新。在山东临清中洲运河活态博物馆案例中,借助已有的资源魅力,激发出地段的活力,对适应城市发展需求、实现有效保护,进行了规划尝试。  相似文献   

4.
《新建筑》2015,(1)
老城区作为城市的发源地,承载着城市的变迁历史与文脉。然而,很多未被列入各级保护体系的老城在城市建设发展中逐渐衰落。以陕西省彬县老城开元寺片区规划为例,运用类型学理论对历史地段中的传统空间和文化要素进行梳理和分析,通过保护传统空间形态、剔除杂乱无序肌理、融入现代功能等方式,最大限度地对列入更新改造历史地段中残存的传统空间碎片的历史信息进行整理挖掘,保护其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色,实现对历史地段的文化传承与保护性重构。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城市中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于保护的提出和宣传也已深入人心。在当今国家注重文化建设的形势下,各个阶层都致力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历史文脉的延续,但保护与更新的政策、机制还不健全,导致了历史地段地域文化以及场所精神的缺失。该文针对目前历史地段场所的认同感、地域性特征丧失的现状总结,提出空间创新与文脉延续的设计方法。并结合徐州市历史文化片区老东门时尚街区设计的案例实践,对历史景观的场所特质进行分析和提炼,从而提出具有普遍性的构建方法用以促进历史景观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1990年代以来,随着城市肌理在大规模的更新中遭到破坏,城市特色逐渐丧失,学术界开始关注城市更新中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而近年来,"文化战略"已逐步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趋势,也成为了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作为承载着较多文化基因的历史地段,其文化价值更是被一再挖掘和利用,其中主要包括两种模式:一种是随着全球文化的不断深入,城市本地的历史文化被不断异化,导致了城市文化的去本土化和同质化等问题;另一种是城市立足于对本土历史文化的价值回归,通过差异化的空间生产方式来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本文着重对上海新天地历史文化价值的异化、南京老门东历史文化价值的回归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基于综合效益最大化的历史文化价值的保护与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7.
福建省泉州市域内集聚了大量传统古厝式建筑,这些古厝具有重要的历史和人文价值,但大部分古厝面临年久失修、产权不明、维护资金不足等多重困境。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历史文化资源愈加重视,探讨传统古厝的保护原则、利用思路和具体措施,已经成为闽南区域古建筑需要重点研究的问题。笔者以泉州范志古厝为例,采用与周边历史地段协同的规划设计手法,探索古厝的保护与活化利用方式,以期为泉州地区古厝保护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太原府城为例,探索兼顾保护和提升生活质量的城市设计。首先在历史城区整体层面进行了居住型遗产的摸底和评估,揭示出居住型遗产的整体价值;继而选择具有触媒潜力的居住型历史地段,探讨兼顾保护和发展、并具有适应性的城市设计路径;最后提出与历史文化资源整合的社区生活圈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邓巧明 《华中建筑》2007,25(11):61-6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地段的保护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矛盾.该文从对历史地段保护的基本认识入手,引出整体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方法,并以曲阜古泮池历史地段的保护研究为例,探讨了在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条件下,如何协调曲阜鲁国古城的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实现历史与现代的共生,从而使历史文化遗产能够获得更深层次的社会存在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历史地段保护的价值观--追求可持续的资源、环境与效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地段蕴含着失之不可再得的文化信息资源,我们只能审慎地进行发掘和利用;历史地段是城市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历史地段的保护更新中要树立全面的长远的效益观,防止因开发商片面追求局部利益而损坏历史文化环境,影响整个城市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1.
吴昕 《华中建筑》2007,25(4):63-65
历史地段的保护与更新在城市发展进程中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福州"三坊七巷"地段为研究实例,分析了保护与更新的各种模式,并提出重赋历史地段活力的策略思考.  相似文献   

12.
历史街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产业开发已成为提升城市品位、创造文化特色、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对历史街区文化资源的保护、历史价值以及开发意义的分析,针对中山路街区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产业开发的总体定位、规划、建设和管理等主要环节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保证历史街区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薛爽  李媚 《四川建筑》2013,(6):19-22
历史文化保护是天府新区规划建设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延续城市文脉、弘扬城市文化、保护城市文化资源的重要意义.文章结合天府新区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对天府新区范围内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历史文化特征和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作了简要介绍,并就新区历史文化保护的意义、历史地段的界定和挖掘、基础资料的分析和整理等方面提出了值得学习和借鉴的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14.
为在有限的资金投入下对量大面广的一般历史地段提供有效保护,从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的保护入手,挖掘提炼文化资源,对街巷节点、街道绿化、市政设施、城市照明、广告牌匾、标识系统、公共艺术等环境要素进行微更新,形成低成本、易应用、多元化、活态化的环境微更新的历史地段保护框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地段的保护将面临越来越多的矛盾。该文对曲阜古泮池历史地段的保护案例进行解读,总结了如何运用整体性保护原则和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协调曲阜鲁古城的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使历史文化遗产能够获得更深层次的社会存在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6.
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工作普遍面临保护要求不明确、难以划分保护与更新界线、特色塑造与多样化历史记忆难以兼顾的问题。文章以兴化市西门片区为例,采用“城市—街区—建筑与环境”多尺度保护思维探讨解决路径。城市尺度统筹特色定位,理清保护与更新的方向,确保历史文化保护同城市发展目标协同一致。将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范围扩大到完整的街区尺度,明确保护与更新对象,衔接、织补城市功能与空间。建筑与环境尺度进行精细化设计引导,落实多样化历史记忆传承。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法国波尔多当代艺术博物馆[1]为例,对欧洲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实践进行分析研究.通过"采取恢复生命力的行动"的再利用保护手段,对具有历史意义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其毗邻环境进行保护、更新、合理的综合改建再利用,不仅可使其自身得到有效的保护,并重新占据城市生活中的主导地位,成为推动地段和城市文化发展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以杭州武林路历史地段望湖宾馆新增地块保护规划建筑设计方案为例,对现代酒店如何与历史地段以及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研究,并最大化地优化建筑功能设计,突出保护为本和以人为本的原则,突出场地的历史文化特色和空间环境特色。同时,注重将整体建筑布局与西湖东岸景观相结合,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  相似文献   

19.
传统风貌区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拓展。但相关价值评价框架与既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方法还不能较好地适应传统风貌区。基于此,文章提出以"格局与风貌""建筑与场所""历史文化"三大保护层次下的七类价值构成要素为基础的传统风貌区价值评价体系,并据此提出基于保护层次和价值构成要素分类的不同保护与更新取向的规划策略组合,并以重庆大田湾传统风貌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针对国际风景园林师联合会2017年提出的“城市历史公园”遗产概念,辨析总结了其与城市在空间、时间、价值维度的多重关联性;据此建构了“城园关联”视角下,以城园、地段、园区、园景为空间尺度和以历史见证、公共文化为价值线索的城市历史公园景观特征“多尺度”解析与遗产价值“双系统”识别方法。在此基础上,以重庆市鹅岭公园为例,对其自重庆开埠设市以来各典型时期的景观特征与遗产价值进行系统解析,以期为历史公园研究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