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2 毫秒
1.
在不断提高对供热系统及运行调节认识的基础上,对克拉玛依供热质调节配温标准制定和使用的四个阶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各阶段配温标准存在的优缺点,明确了供热平衡调节是确保配温标准使用有效性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供热系统的供热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着重对热水锅炉的供热系统的经济运行进行阐述,并根据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对热水采暖系统进行有效地温度调节和流量调节,总结了供热参数的调整规律,满足了采暖指标,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实现了供热系统的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3.
供热系统信息采集及模型的研究和应用是基于目前锅炉房管理不够完善、科学的情况下,为了全面、真实的了解当前外网供热情况,而进行信息采集并且建立的供热模型。供热系统的信息采集和供热模型的建立可以在理论的基础上全面准确的反映当前外网的供热情况,从而有效的调节锅炉出口温度,进而节省能源消耗,把有效的能源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现有采暖系统形式,为适应供热企业向市场经济转化,提出了一种可分户供热计量的高温水直接入户采暖系统,从而为供热行业实现商品经营和“量化”管理提供了硬件系统。该系统取消了供热外网的二级换热站,为系统全面实行量调节,进一步扩大节能效果,降低供热成本奠定了基础,也为供热系统的定型设计和装配式施工提供了方便。该系统用于高层建筑采暖时,无需设置设备技术层,可进一步降低建筑造价和工程费用。  相似文献   

5.
集中供热模式在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暖中应用广泛。随着我国国家能源在实行一些节能减排的政策,油田供热企业在供热系统的运行以及管理中不断的发展新的模式,通过运用计算机监控技术,对其数据进行分析以及计算,更好的调节供热系统的有效运作,保持供热管网的平衡,大大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降低供热成本。  相似文献   

6.
现有供热企业并入热电联供热网后,需要通过精细化热力平衡调节或加大改造投入,以便在既有的热电联供系统条件下扩大供热规模、降低供热能耗,供热企业的努力会大幅度降低供热回水温度,减少电厂抽汽量对发电量造成的影响,从而大幅度提高电厂的综合效益,但传统的热量计费方式并不鼓励供热企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来降低能耗。立足于节约能源、充分利用热电厂低品质热量和多方受益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对传统计费方式进行修订,采用回水温度分区间进行取值计费的办法,热电厂适度让利于供热企业,从而引导供热企业及热电厂共同努力,降低供热能耗,增大双方效益。同时也对目前实行修订后计费方式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述,以便促进包括当地政府在内的各相关方积极推进更合理计费方式的尽快使用。  相似文献   

7.
针对DzS型锅炉热效率不高、蒸汽压力不稳、蒸汽供热管网易短路或局部不热、凝结水回收难等问题,对低压蒸汽锅炉采用了“实现平衡通风、安装在线仪表、完善调节手段、回收尾部余热、稳定锅炉液位”等措施,对蒸汽供热管网采用了“稳定蒸汽压力、强化下游疏水、优化工艺流程、改进调节方法、回收凝结水”等技术思路,对锅炉房及相关流程进行了技术改造,取得了显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满足生活、供热、供暖等的用水需求,利用PLC及变频器对供水系统进行改造。将供水管网压力变送器的压力信号传输给PLC,进行PID调节改变变频器的输出频率,控制水泵机组的供水流量,实现了自动控制和调节供水。该系统能根据现场实际用水(外输管线压力)自动调节水量,维持恒定水压;同时,还能根据检测到的清水罐液位,自动启停水泵,具有系统工作稳定、节能效果明显、便于维修扩展、性价比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周征宇 《高桥石化》2001,16(5):25-27
根据热电厂7号机大修中调节保安系统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分析并解决了该系统存在的切除阀操作不便、流量限制器不稳定、危急遮断油门抿动等安全隐患和缺陷,保证了7号机发电、供热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Fluent软件,选择标准k-ε湍流模型、有限速率/涡耗散燃烧模型和P1辐射模型等计算模型,对全部由底部燃烧器供热(简称全底烧供热)和由底部和侧壁燃烧器联合供热(简称联合供热)的工况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底部燃烧器喷口面、炉管位置中心面、横跨段出口面烟气温度分布以及炉管管壁温度分布和烟气组成分布的数据。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全底烧供热时炉膛底部形成高温区,炉膛上部温度低;联合供热时在炉膛上方采用侧壁燃烧器补充热量,炉膛烟气温度场比全底烧供热更加适合于管内的烃类裂解反应,联合供热时炉管管壁温度分布优于全底烧供热;全底烧供热时横跨段出口面烟气温度平均值高于联合供热。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原油的换热终温,中国石油长庆石化公司通过模拟计算,采用夹点技术对500万t/a常减压蒸馏装置换热网络进行了节能技术改造。主要改造内容是调整换热网络和新增换热面积。与改造前相比,改造后原油的换热终温达到297℃,提高了14℃;加热炉燃料单耗[m(标准油)/m(原油)]下降了0.8kg/t。  相似文献   

12.
运用夹点技术对加氢裂化装置的换热网络进行优化,利用Aspen Energy Analyzer V 8.4软件模拟换热网络曲线对换热网络的特点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并利用Aspen Hysys模拟软件对优化方案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该换热网络的夹点温度为147.2℃,装置换热网络最小热公用工程用量为7.72 MW,最小冷公用工程用量为8.39 MW,节能潜力仍有6.67 MW;通过采用新增1台换热器E 1(利旧),利用152℃的柴油给45.5℃的冷低分油换热的优化方案,可分别节约热、冷公用工程2.11,0.36 MW,热、冷公用工程节能效率分别为27.34%,4.29%。  相似文献   

13.
以新疆吉木萨尔致密油储层岩心为研究对象,利用Micro-CT扫描技术并结合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建立了具有真实孔隙结构特征的三维数字岩心及孔隙网络模型,统计获取了孔隙与喉道体积及等效直径等特征参数的分布。利用基于有限体积法(FVM)的计算流体力学(CFD)软件ANSYS FLUENT完成了三维数字岩心的渗流模拟并计算获得了岩心内部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分布情况,得到了复杂孔隙空间不同流动方向的绝对渗透率大小。其微观流场计算结果显示岩心内部存在汇流通道,汇流通道的尺度对岩心不同方向的渗透率具有重要影响。所提供的方法为研究致密储层内的复杂流动与传热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4.
胜陀油田特高含水期油藏矢量层系井网产液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胜坨油田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特点,对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对研究区内平面、层间、层内3种类型的剩余油分布进行了详细分析。平面剩余油主要呈现为普遍分布型和差异富集型;层间剩余油分布呈现为均匀分布型和层间干扰型2种;层内剩余油以顶部富集型、均匀分布型和夹层控制型3种类型为主。在剩余油分布特征分析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区矢量层系井网调整技术,主要分层间、层内、平面3种矢量调整技术进行了分析。层间矢量调整关键是通过细分层系实现剩余油有效动用;平面矢量调整主要通过井网、井距、液量合理化分析来实现;层内矢量调整的主要手段是水平井优化开发和堵水调剖。通过15个矢量调整区块试验,注采对应率、水驱储量控制程度、现状储量动用程度均达到90%以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伊朗大不里士炼油厂常减压蒸馏装置改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伊朗大不里士炼油厂常减压蒸馏装置的改造情况。由于原油性质发生了较大改变,对装置的换热流程、电脱盐、常压塔和汽提塔内件、加热炉等部分进行改造。采用Bilectric高效电脱盐技术。常压塔采用高效SUPERFRAC塔盘,新旧加热炉并联操作等。充分利用原有设备,改动少,投资省,40天完成全部改造,并一次开车成功。结果表明,改造后装置可以加工四种混合原油。并达到原油加工量不变、生产的产品规格也不变的改造目的。  相似文献   

16.
辽河油田天然气管网设计特点浅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适合辽河油田地区的天然气管网设计,依据辽河油田各采油厂的用气特点,结合实际工程建立管输模型,利用该模型模拟天然气管网布局,考察流量、温度和压力等参数的变化情况,并根据辽河油田的地理特点,找出适于本地区特点的天然气管网设计。结果表明,采用自平衡式压力调节系统可以解决各采油厂用气量不均衡性带来的影响;可采用小型定向钻的穿越方式解决地下水位高、河流和沟渠多的问题;同孔多管回拖技术首次在辽河油田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冀东油田柏各庄T2-1区块原油物性有两低、三高,即密度、黏度低,胶质沥青质、含蜡量、凝固点高.多年来,在T2-1区块试验了多种清防蜡方法,如原油热洗、污水热洗、化学防蜡、微生物防蜡等,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该区块油井的清蜡问题.经过认真分析研究,决定采用空心抽油杆电加热装置清蜡.文章介绍了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及电加热清蜡的原理.通过T2-18井的试验证明,该装置结构简单,运行安全可靠,可有效解决高凝、高含蜡井难以正常生产的问题,避免洗井造成地层污染,而且杆管不结蜡,延长了检泵周期,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适用于常减压装置节能的新工艺、新设备以及利用计算机监控技术提高产率的情况。工艺方面主要采用过滤脱盐新技术对原油进行深度脱盐;采用强化蒸馏新工艺提高原油蒸馏拔出率、优化产出,增产柴油。设备方面使用规整填料和新型塔板,改善分馏塔分馏效率;使用新型燃烧器提高加热炉效率;使用新型换热器提高热回收率;采用变频调速技术降低装置电耗。最后对国内原油常减压装置节能改造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技术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积压裂技术在北美页岩油气藏的开发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体积压裂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总结,从地质和施工工艺两方面分析了体积压裂缝网形成的影响因素,明确了在不同储集层条件下的体积压裂技术施工要点。数值模拟研究表明,体积压裂的单井产能比常规压裂的单井产能要高得多,且其缝网系统可使压力波及更为均匀,开发效果优势非常明显。针对我国致密油藏特征,提出了从致密油藏成藏机理、压前储集层评价、诱导应力场和裂缝起裂机理等3个方面入手的研究思路,这将对我国致密油藏体积压裂技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庄稠油油藏隔热注采工艺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中浅薄层低品位稠油油藏特点开发研究了隔热注采工艺技术。该技术采用139.7mm套管完井和普通油管环空气体隔热注采,解决了稠油蒸汽吞吐生产中光油管注汽时热损失大影响开发效果,注汽时固井水泥环易受到破坏造成管外窜等问题。首次在139.7mm套管井内成功实现多轮次不动管柱隔热、注汽、采油一体化作业,减少了作业工作量和作业占产时间,充分利用了蒸汽热能。目前该技术已在中浅薄层稠油油田全面推广应用,成为中浅层稠油开发的一项主导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