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设计了一种基于圆盘挤压模式磁流变悬置,利用试验方法得出了不同激励频率条件下磁流变悬置的循环耗散功与励磁电流的关系.利用磁流变悬置,建立了发动机振动半主动控制的研究模型.提出了一种模糊控制方法,利用转速、加速度和动态拉压力传感器,借助美国国家仪器公司的数据采集和实时控制器,构建了发动机隔振模糊控制试验系统,并开展了怠速和常用工况条件下的发动机振动隔离控制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与橡胶悬置相比,基于磁流变悬置的模糊控制系统,能够降低发动机动态激振力传递到支承,并且低转速条件下的振动隔离效果优于高转速条件下的.  相似文献   

2.
This paper presents vibration control of a flexible beam structure using a hybrid mount which consists of elastic rubber and piezoelectric stack actuator. After identifying stiffness and damping properties of the rubber and piezoelectric elements, a mechanical model of the hybrid mount is established. The mount model is then incorporated with the beam structure, and the governing equation of motion is obtained in a state space. A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is designed in order to actively attenuate the vibration of the beam structure subjected to high-frequency and small magnitude excitations. The controller is experimentally realized and measured control responses such as acceleration of the beam structure and force transmission through the hybrid mount are evaluated and presented in both frequency and time domains.  相似文献   

3.
柔性车辆振动和运行平稳性控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陆正刚  郭慧明 《中国机械工程》2006,17(10):1026-1031
通过对铁道车辆柔刚体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应用独立模态空间控制理论,提出了通过控制车体的一阶垂直弯曲模态和车体浮沉、点头刚体振动模态,改善车辆运行平稳性的混合控制策略。在最优控制基础上,采用磁流变阻尼器作为作动器的半主动控制策略,实现能量消耗和控制效果的协调。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的联合仿真结果显示:半主动控制策略较好地抑制了车体低阶弹性弯曲振动和车体浮沉刚体振动;车辆运行平稳性性能的改善接近最优控制策略;对车辆系统而言,半主动磁流变阻尼器的实现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A squeeze-mode electro-rheological (ER) mount has been designed, manufactured, and applied to the vibration control of a frame structure subjected to external excitations. After verifying that the damping force of the ER mount can be controlled by controlling the applied voltage, a frame structure system supported by spring mounts and the proposed ER mounts has been assembled. The governing equation of the structural system is derived in the modal coordinate and is rewritten as a state-space control model. An optimal controller, which consists of the velocity feedback signal of the frame structure and the force feedback signal transmitted from the exciting point to the mount position, is formulated in order to attenuate the imposed excitations. The controller has been optimized experimentally and control responses such as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frame structure and the transmitted force at each mount position are presented in both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相似文献   

5.
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汽车悬架振动控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分析了磁流变减振器特性,为了抑制汽车磁流变悬架的振动,提出了一种含有控制级和协调级的分级模糊控制。在控制级,把天棚、地棚混合控制策略与模糊智能控制策略相结合,设计了1/4车辆垂直振动的半主动模糊智能控制器;在协调级,设计了整车控制的协调器,根据反馈变量对整车4个独立模糊智能控制器输出参数进行调整。把某微型汽车的4只被动减振器改装成磁流变减振器,搭建了磁流变悬架全车测控系统,运用设计的分级模糊控制器,进行了平顺性随机输入实车道路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汽车磁流变悬架的垂直振动进行分级模糊控制是可行的,能有效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在对整车振动系统进行分解和简化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分级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了用仿人智能思想来在线修改模糊控制器参数的1/4车磁流变悬架振动模糊自适应局部控制器,设计了整车悬架垂直振动的协调控制规则用于调整4个局部控制器的输出值。在MATLAB平台上对分级控制系统进行仿真,构建了磁流变悬架系统垂直振动的整车测控与评价系统,在不同条件下进行了道路试验。相对于被动悬架,分级控制的磁流变悬架使汽车底板振动加速度下降了约15%,使座椅振动加速度下降了约23%,表明用分级控制来减小磁流变悬架系统的垂直振动是可行的,可降低因模型的简化带来的影响,提高汽车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7.
旋转双臂的柔性结构在转动调姿时或外部扰动的影响下产生振动,将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和定位精度,减速器间隙非线性影响旋转双柔性梁结构的动态特性,加大了控制难度。研究了一种多变量非线性T-S模糊(nonlinear T-S fuzzy,简称NTS)控制算法,利用模糊控制器的多变量解耦控制能力以及T-S模糊规则具有的分段控制特点快速抑制柔性结构小幅值振动。设计并建立了交流伺服电机通过行星减速器驱动转动的双柔性压电梁结构实验平台。利用压电传感器采集振动信号,压电驱动器和交流伺服电机驱动器抑制柔性结构振动,对该控制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比例加微分(proportional and derivative,简称PD)控制算法,非线性T-S模糊控制算法对于系统的大幅值振动和小幅值振动都有较快速的振动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8.
This paper presents vibration and noise control of flexible structures using squeeze mode electro-rheological mounts. After verifying that the damping force of the ER mount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intensity of the electric fild, two different types of ER squeeze mounts have been devised. Firstly, a small size ER mount to support 3 kg is manufactured and applied to the frame structure to control the vibration. An optimal controller which consists of the velocity and the transmitted force feedback signals i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to attenuate both the vibration and the transmitted forces. Secondly, a large size of ER mount to support 200 kg is devised and applied to the shell structure to reduce the radiated noise. Dynamic modeling and controller design are undertaken in order to evaluate noise control performance as well as iso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mitted force. The radiated noise from the cylindrical shell is calculated by SYSNOISE using forces which are transmitted to the cylindrical shell through two-stage mounting system.  相似文献   

9.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受电弓主动控制分析与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动器是受电弓主动控制系统应用的瓶颈,磁流变阻尼器作为新型材料磁流变液发展而来的智能化元器件具有很多优良特性,将其用于弓网接触力的主动调节。首先建立了精确的磁流变阻尼器正向扩展双曲正切模型和逆向简化双曲正切模型,同时建立了和磁流变阻尼器结合的弓网耦合系统模型;为分析其在不同出力时程下的特性,设计了最优控制器、变结构控制器和模糊控制器对受电弓进行控制,并以SSS400+型受电弓为对象进行验证;最后以实际所需的主动控制力为标准,分析了作动器对理论控制力的跟踪能力。研究结果表明:磁流变阻尼器在不同控制策略的出力时程中均有较好表现,由于其较快的反应时间、较好的跟踪精度和较小的能量消耗,将其作为受电弓主动控制系统中的作动器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10.
磁流变液阻尼器-柔性转子系统振动特性与控制的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建晓  孟光 《机械强度》2003,25(4):378-383
对先前提出的理论分析模型进行适当改进,用新模型对支承在磁流变液阻尼器上的单盘悬臂柔性转子系统的振动特性和控制技术进行再研究。研究表明,随着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库仑阻尼力的增大,系统在无阻尼临界转速处振幅明显下降,但在两阶临界转速之间的一定转速区振幅增加;同时,随着库仑阻尼力的增加,阻尼器轴承处的振幅在几乎所有转速时都被减小,甚至在某些转速区间该轴承被“锁住”,而且轴承能够振动的区间越来越窄。这说明转子系统从一个弹性支承系统逐步转化为一个准刚性支承系统,阻尼器支承的有效刚度越来越大,使得一阶有阻尼临界转速逐渐提高,并逐渐接近刚支临界转速。根据这些特性,提出通过开关控制抑止转子通过两阶临界转速过程中的振动,并使转子振幅在全转速区达到最小。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平稳通过两阶临界转速。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应用于汽车悬架系统的磁流变减振器工作时需要外部电源和控制设备的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磁流变减振器,该减振器在无需外部电源和控制设备的条件下实现了对振动的自适应控制。研究了该减振器的结构特征和电能收集理论模型,并进行了模拟仿真。利用该减振器构建了无需外部电源和控制设备的汽车自适应磁流变悬架半主动控制系统,在1/4悬架实验台上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是可行的,明显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基于趋近律的离散滑模控制在智能柔性悬臂梁振动控制中的应用.以压电陶瓷为作动器,电阻应变片为传感器,采用有限元方法和模态截断技术建立结构动力学模型.由于柔性结构系统受到不确定外部扰动和量测噪声的影响以及参数的不确定性,滑模变结构控制可以实现滑动模态与系统的外干扰和参数摄动无关,即滑动模态的不变性.结构振动控制在系统状态由于外部干扰的影响偏离平衡状态,在控制器作用下能使系统趋于零状态.采用趋近律离散滑模控制方法设计状态调节器.由于状态量不能直接测量,故利用离散卡尔曼滤波技术构造状态估计器.采用试验模态测试方法得到结构的前4阶固有频率和阻尼比,与有限元方法的结果比较,说明该模型的正确性.使用dSPACE实时仿真系统和MATLAB/Simulink搭建控制系统,进行了振动主动控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控制器能有效抑制结构的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13.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履带车辆悬挂系统半主动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熊超  郑坚  吕建刚  张莉 《中国机械工程》2005,16(13):1201-1205
将磁流变阻尼器应用于履带车辆的悬挂系统中,研究了磁流变阻尼器在不同电流下的力学特性和耗能特性。建立了履带车辆二自由度车体振动模型,提出了基于线性二次型(LQR)最优控制理论的半主动控制算法。对典型沙土路面激励下履带车辆悬挂系统的半主动控制效果进行了仿真,与被动及开关控制的减振效果进行比较,得出了车体振动加速度、线位移、角加速度和角位移的响应曲线。结果表明,该控制算法对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履带车辆悬挂系统有着很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汽车半主动悬架非线性控制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考虑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和悬架弹性元件非线性特性,建立车辆半主动悬架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应用微分几何非线性控制,经过适当的非线性状态和反馈变换,实现半主动悬架非线性系统的精确线性化,并对系统实施非线性状态反馈控制;根据预定的控制目标及模糊控制策略调节控制参数,设计模糊控制器,对悬架系统进行了控制仿真研究;利用神经网络模式识别能力对输入数据处理辨别,设计控制网络层,从而达到提高悬架工作性能,改善汽车行驶舒适性的目的。将三种非线性控制方法的仿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表明:经模糊控制或神经网络控制后的悬架承受的冲击响应小、振动强度低,比微分几何控制能获得更优异的性能。  相似文献   

15.
带有应变反馈的柔性机械臂开关变结构控制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时,有效地抑制柔性机械臂的残余振动,提高春定位精度,提出了柔性机械臂的开关变结构控制,并进行了实验研究,将柔性机械臂的运动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使其在控制力矩作用下做大角度刚体运动;第二阶段当柔性机械臂的运动临近终止状态时,通过逻辑开关,将柔性梁应变反馈量接通,以产生控制力矩,实现残余振动抑制,与传统的PID控制和带有应变反馈的全闭环反馈控制的比较结果显示,开关变结构控制能够有效,实时地抑制柔性残余振动。  相似文献   

16.
蔡国平  洪嘉振 《机械科学与技术》2005,24(10):1178-1180,1216
采用一次近似模型对柔性机械臂的运动跟踪主动控制问题进行研究,控制策略采用最优跟踪控制方法。仿真结果显示,一次近似模型能够较好地对柔性机械臂的动力学行为进行描述,最优跟踪控制方法能使机械臂到达期望的指定位置,并可使机械臂的残余振动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
冯勇  吴凯  刘梦安 《汽车零部件》2012,(5):50-54,69
选择了某微型汽车悬架的磁流变减震器为研究对象,运用汽车动力学理论建立了1/4汽车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动力学模型,基于模糊PID控制算法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车辆在不同路面输入谱和不同行驶速度下,以悬架的簧载质量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轮胎动载荷3个基本参数来表征磁流变半主动悬架系统的振动特性,运用Matlab/Simulink软件对该悬架系统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当汽车在不同等级的路面上行驶时,随着车速的提高,采用模糊PID控制半主动悬架汽车的簧载质量加速度和悬架动挠度的幅值相对于被动悬架均明显减小,表现出了良好的控制效果.轮胎动载荷与被动悬架的幅度大体相当,偶尔还比被动悬架幅值高,但综合来看,模糊PID控制器能更好地减小汽车振动,进一步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结果同时也说明了模糊PID控制具有很好的鲁棒性.采用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系统有效地改善了汽车乘坐舒适性和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磁流变减振器的振动响应信号,将模式推理控制方法应用于汽车磁流变减振器的控制。实验表明,模式推理控制器能根据振动信号识别减振器的复原行程和压缩形程,并实施不同的控制算法,实现了双程智能控制,控制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9.
针对磁悬浮装置参振质量大、刚度和阻尼低、振动幅值大时抑制振动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磁流变阻尼器与磁悬浮装置并联减振的方法。由于磁流变阻尼器具有非线性和滞回特性,目前的力学模型还不够精确,为此提出采用模糊控制方法对磁流变阻尼器进行控制,建立了基于TMS320LF2407A DSP的模糊控制磁流变阻尼器与磁悬浮并联减振系统。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证明,采用模糊控制磁流变阻尼器与磁悬浮装置并联减振,可以达到理想的减振效果,振动幅值可由0.48mm减小到0.16mm。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