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渭河宝鸡段水环境现状,分析了市区渭河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论证了构建市区段生态水环境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了解决渭河生态水环境恶化的措施,为宝鸡市渭河生态水环境建设出谋献策。  相似文献   

2.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生态红线逐渐被提升为国家战略,水生态红线的相关研究和工作也在推进中。分析了建立水生态红线管控制度面临的问题,继而阐明了其重大意义。详细论述了构建水生态红线管控制度体系的基本思路,在此基础上,从生态文明、生态保护红线和水生态红线等三个层面建立起水生态红线管控制度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3.
水生态红线是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将从管理机制上为水生态安全提供更可实施的保障。本文通过对水生态系统表象特征和水生态系统演化过程的关联分析,提出了水生态保护的红线框架体系:水量红线、空间红线和水质红线,阐释了三条红线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内涵。综合生态需水、淹没面积、生态健康评价方法,嵌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相关规范,提出了兼顾自然和社会属性的水生态红线分级方法,建立了水生态红线指标体系。以淮河水系淮滨、王家坝和蚌埠断面为例,进行了水生态红线划定的示例应用。本文提出的三位一体的水生态红线框架体系和红线划定方法,弥补了水生态保护红线机制研究的空缺,为水生态保护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渭河是咸阳市供水水源地的主要补给源和污染源,即使水源地保护区的各项措施都得到实施,水源地的水质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渭河水质的控制与渭河功能的恢复是保证咸阳市供水安全的首要问题,污染物的协同控制和生态修复则是水源地保护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根据生态栖息地质量指标法构建太子河流域水生态健康指标,同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指标,结合构建太子河流域的指标体系,对该流域的六个主要断面进行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影响太子河流域生态健康的四个关键指标是电导率、 BOD5、 CODcr和HQI。由于太子河中游东陵段处于市区,其栖息地质量指数相对较低;上游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其栖息地质量指数较高,该区总体水生态系统处于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6.
目前,渭河水环境的现状是水资源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水污染严重、水质超标,生态用水被挤占,地下水超采、环境地质问题突出,下游防洪形势严峻等。据此,提出了河流健康控制指标选择的原则,构建了基于稳定河床维持指标、水环境及生态功能指标、支撑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功能指标的渭河河流健康控制指标体系,并对河流生态基流、现状干支流地表水和流域地下水开发程度等指标进行了分析。指出维护渭河健康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社会参与管理和市场机制的作用,强化流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意识等。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渭河水文化的定义和源远流长的渭河文化,并通过今昔渭河的对比,分析维护渭河健康生命、传承渭河文化的迫切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构建治渭思想体系、落实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水政执法工作、强化非工程结合等四项载体举措,以维护渭河健康生命,传承繁荣渭河文化,构建生命渭河、人本渭河、和谐渭河。  相似文献   

8.
水电生态红线理论框架研究及要素控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水电生态红线是我国环境保护的创新型管理方法,科学指导水电开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意义。水电生态红线研究现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本文构建了水电生态红线的理论框架,阐释了水电生态红线的概念、内涵、特征与基本原则,指出了水电生态红线的核心为规划红线、要素控制红线与管理红线的确定;同时就要素控制红线中——水电工程下游河道关键生态要素的控制阈值确定开展了初探,为开展水电生态红线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水生态红线是生态红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梳理生态红线提出过程、概念和分类的基础上,基于生态文明和水生态文明提出水生态红线内涵和分类,并以江西省为例初步探讨了江西省水生态红线指标体系和红线分类。  相似文献   

10.
渭河健康生命的主要标志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渭河现状生命存在的主要问题是:①河流水沙循环通道不畅,河床失稳;②枯水期水量严重不足,河道水流连续性受到威胁;③水环境质量达不到水域功能要求;④河流生态结构受损;⑤洪水风险和洪涝灾害问题突出。通过探讨渭河健康生命的基本内涵和主要标志,建立了渭河健康生命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稳定河床维持指标、水域功能实现指标、良好生态维系指标、人水和谐指标等。提出维护渭河健康生命的主要措施是:①完善防洪减灾工程体系;②构建洪水管理体系;⑧完善河道监测评价及劣变心对体系;④构建水环境监测及污染控制体系;⑤构建渭河旅游娱乐生态景观体系;⑥组建一支河流综合管理队伍等。  相似文献   

11.
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全局性水资源配置工程。当前,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健全,这不利于维持和改善调水区生态环境质量,确保供水水量和水质的长期稳定。而调水工程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之一。文章在分析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基础上,从生态补偿目标、补偿原则、补偿主客体、补偿标准和补偿方式等方面构建引汉济渭工程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框架。同时,从协调机制、评估机制、绿色发展机制和生态价值产品实现等四个方面提出生态补偿机制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2.
《治淮》2018,(12)
正一、引言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红线类型,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保护和治理、防范饮用水水源污染风险,对保障饮用水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河道治理工程通常包括堤防加固、河道疏浚、建筑物工程等多项工程内容,是典型的生态影响型工程,实施后可提高治理河道的防洪排涝能力,改善河道生态环境。但位于饮用  相似文献   

13.
刘铁龙 《人民黄河》2020,42(3):40-43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和陕西省渭河全线综合整治工程的实施,渭河生态流量保障成为渭河生态系统修复面临的迫切需求。针对渭河干流宝鸡峡至魏家堡河段生态流量保证率低的问题,基于层次化需水理论方法和利益相关方解析,研究适用于该河段水利工程特点和生态环境状况的河道基流生态补偿和调度方案。通过研究,提出了渭河流域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等不同类型用水的优先等级,综合确定了层次化的生态环境需水和经济社会需水保障次序;在此基础上,基于不同情景下利益相关方损益分析,按照基于最小生态流量的水生态保障义务、基于低限生态流量的水生态补偿过渡、基于适宜生态流量的水生态补偿责任3个层次,提出了渭河宝鸡段水生态补偿机制,并提出了不同情景下的生态流量调度方案和具体补偿措施。  相似文献   

14.
保证渭河一定的生态流量是现今社会各个方面的迫切需求和要求,但水资源短缺,用水矛盾突出的问题难以解决,补偿机制可以平衡相关者的利益关系,对经济发展和水资源管理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根据目前渭河生态调度方案的执行情况,提出建立补偿机制的原则,确定了渭河水生态补偿的地域范围,建立基于引水量的变化量、经济成本核算、直接经济损失三个方面的核算方法,作为补偿的依据,确立设立水生态补偿基金的生态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5.
西安作为“双中心城市”,“北跨”战略是完善新时期都市圈功能的重要举措,渭河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对渭河发展趋势背景及现存问题后提出实施渭河流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通过优化水资源配置、构建跨河交通联系保卫河湖安澜,保障生态基流、改善流域水质,修复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措施助力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渭河生态产业带的建设基础,根据渭河生态产业带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探讨了渭河生态产业带的建设任务,提出了协调渭河生态产业带建设关系的途径,可为类似生态河流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龙正未 《陕西水利》2014,(3):133-134
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是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本文从渭河水生态现状需求出发,结合对生态需水量概念的梳理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对比分析,提出了渭河干流林家村、咸阳、华县断面适宜的低限生态流量,并着重从水库群联合调度、合理调度发电引水、加快跨流域调水工程实施和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方面分析了渭河千流生态需水量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8.
河道生态基流理论基础与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宗学  李鹏  侯昕玥 《人民黄河》2019,(10):119-127
系统梳理了生态基流的概念、内涵、确定原则、研究内容和计算方法,回顾了生态基流理论发展的历程,构建了生态基流计算分析的总体框架。以渭河关中段为例,首先识别了其生态保护目标,然后分别运用水文学法、水力学法和综合分析法估算了渭河关中段主要控制断面的生态基流,并基于专家论证意见,初步确定渭河关中段林家村、魏家堡、咸阳、临潼、华县断面生态基流近期目标为4.0、6.0、8.0、12.0、16.0 m~3/s,远期目标为8.0、10.0、12.0、18.0、20.0 m~3/s,最后从农业用水管理、地下水管理、工业用水管理、水质管理、水量调度管理等方面对生态基流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水利发展研究》2014,(6):16-16
——水生态文明建设.一是扎实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设计.发布了《省水利厅关于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二是积极推进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创建.无锡、苏州、徐州、扬州4个省辖市列入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启动22个省级水生态文明城市创建试点工作.三是加紧构建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立省、市、县三级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制定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办法,江苏特色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体系初步形成.四是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无锡、常熟市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通过水利部验收;南通、泰州市全国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完成自评估;新建290个节水型载体;在全国率先划定地下水位红线,实行水量、水位双控制度.五是全面加强河湖管理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由于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水源地保护区出现保护动力不足、保护措施不力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对水源地保护区进行生态经济性补偿以促进生态质量、提高水质水量的建议。提出了生态补偿的理论依据,并对生态补偿的标准计算方法、补偿方式和实施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