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部线状缺陷是热轧卷板日检常见的缺陷,利用金相显微镜及跟踪工艺生产过程对卷板表面线状缺陷的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其主要原因是立辊与钢坯边部直接接触,由于粗轧立辊磨损后,与轧件表面产生摩擦力,在随后的轧制过程中造成表面应力撕裂,形成表面线状缺陷。  相似文献   

2.
供冷轧用热轧低碳钢SPHC,2016年底冷轧时出现大量边部裂纹。通过对SPHC试验样的连续冷却转变试验以及现场试验,发现产生边部开裂的原因是因SPHC钢带边部在热轧精轧时温度低于相变温度,产生了先共析铁素体,严重时出现纤维状组织。根据原因优化了除鳞工艺及温度参数,减少粗轧与精轧除鳞道次,终轧温度从878℃提高到888℃以上,卷取温度从620℃提高到660℃,最终边部组织由纤维状组织改善为粗晶组织,有效解决了边部裂纹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22MnB5钢种冷轧边部裂口缺陷的宏观形貌及特殊特性进行了详细描述。利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了缺陷的微观组织,钢带裂口较多的一侧充斥着大量的贝氏体;边部的晶相组织与钢带中间位置有很大的区别,推断出导致裂口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钢带宽度方向上组织不均,组织不均导致在冷轧加工过程中钢带受力不均,从而使钢带边部撕裂,产生边部裂口缺陷。利用便利的信息化条件对冷、热轧的生产过程进行了还原,通过数据收集和分析找出缺陷产生的可能原因。再通过生产试验对冷轧压下率进行了调整,对热轧层冷冷却过程包括层冷水温度、超快冷喷嘴等进行了综合调整。经过冷轧、热轧联动调整后,大大降低了缺陷发生的概率,保证了冷轧产线生产过程的稳定。  相似文献   

4.
针对超低碳钢冷轧边部缺陷问题,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确定了中间坯温降、边部温降以及压下率、精轧立辊轧制力等工艺参数是边部缺陷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安装粗轧机入、出口气喷和立辊挡水板装置,调整压下率和导尺开口度等热轧工艺参数,解决了超低碳边部质量问题.  相似文献   

5.
针对唐钢罩退法生产的冷轧Ti-IF钢两种边部缺陷展开分析,对现场收集到的典型缺陷试样进行金相和扫描电镜分析,找出了钢带边部缺陷的成因及分布规律。分析发现:边部色差缺陷主要是由氢气介质纯度不高造成、边部褶皱缺陷主要与热轧原料存在屈服平台且该钢种平整延伸率非常小相关。根据表面缺陷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工艺控制措施,实施后,降低了表面缺陷的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高强IF钢边部色差缺陷问题,采用扫描电镜和热重分析仪对高强IF钢边部色差缺陷的形貌以及热轧卷不同位置氧化铁皮的生长特性和组织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高强IF钢边部色差缺陷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冷轧卷存在表面开裂,造成边部缺陷位置与表面正常位置光线漫反射差异,从而形成宏观色差缺陷;而边部表面开裂主要是由于边部与中部的氧化铁皮厚度和结构存在差异,造成边部过酸洗,以及由于边部热轧温度过低,造成边部存在细小、拉长的铁素体形貌特征,使得其抗冷轧变形能力减弱。通过调整终轧温度、卷取温度和热轧速度,同时提高酸洗速度和降低冷轧压缩比,可有效抑制高强IF钢边部色差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针对新钢热连轧无取向硅钢冷轧基料XG1300WR、XG1000WR、XG800WR带钢边部"翘皮"缺陷,根据其形成机理,对影响无取向硅钢带钢边部"翘皮"缺陷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钢种成分与加热轧制工艺下,粗轧过程边部的组织形态和侧压量对带钢边部"翘皮"缺陷的发生率有较大影响。为了有效控制带钢边部"翘皮"缺陷,在钢的成分控制,加热与轧制工艺,立辊孔型以及影响粗轧板坯边部温降等方面提出了可行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厂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存在边部起皮缺陷的重难点问题,从热轧工艺角度分析了加热炉炉体结构和加热温度、粗轧负荷分配、立辊侧压等对边部起皮的影响。优化热轧工艺后,带钢起皮缺陷发生率大大降低,确保了带钢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9.
以梅钢热轧机组的粗轧板坯边部出现"黑线"为背景,对不同立辊形状的五道次可逆立-平轧制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孔型立辊轧制可更好地抑制双鼓形的产生;在相同的轧制工艺条件下,孔型立辊轧制的翻平量大于平立辊轧制的翻平量;轧制过程中,低温、高应力应变状态的金属在轧件边部的累积最终可能导致轧件边部沿长度方向产生"黑线"缺陷;立轧具有一定的修复微小缺陷的作用,从而改善和提高了带钢的边部质量.  相似文献   

10.
针对600MPa级冷轧高强钢生产中出现翘皮缺陷的质量问题,进行了现场跟踪、确认,利用金相检验、电镜观察和能谱分析等检测手段对冷轧高强钢的翘皮缺陷试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翘皮缺陷主要分布在带钢边尾部,距离其边部30~40mm,纵向无显著规律;在翘皮处的基体表面及横截面发现保护渣的成分元素,这是由于连铸工序中结晶器保护渣卷入铸坯表层,经过轧制变形,中间坯角部低温区在一定的立辊侧压作用下产生变形形成裂纹,在随后的变形过程中,轧制不能消除裂纹,最终形成沿轧制方向的翘皮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