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简明地介绍了最近几年出现在市场上的几种柯达多重感光度胶片,如:埃克塔新闻多重感光度彩色负片PJM(曝光宽容度ISO100~1000),代号GT的多重感光度彩色胶片GoldMax(曝光宽容度50~3200。附文列出了其有关感光性能数据和特性曲线。  相似文献   

2.
江山 《照相机》1999,(5):28-29
银盐胶片与数码相机的感光度在外界条件一定的情况下,胶片照相机最合适的曝光由银盐胶片的感光度决定,这也是众所周知的。银盐胶片的感光度是按得到图像密度(例如黑白负片胶片为01,彩色负片胶片为02)的必要的曝光量(勒克斯秒)作基准求得的,用ISO速度...  相似文献   

3.
20世纪胶片式照相机装备了测光或自动曝光功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使用相机拍摄前首先必须调整并设定好相机的感光度,使之对应于所使用的胶片感光度。这是因为照相机测光系统或自动曝光系统必须以某一个确定的感光度为基准,对被摄物亮度进行测定,以提供正确的曝光数据,而  相似文献   

4.
李衍 《影像技术》2002,(2):29-32
1工业无损检测对象与相关要求(见上期)2胶片感光性能要求(见上期)2.1层次特性(见上期)2.2能谱特性在实用范围内,X射线胶片特性曲线的形状不受照射到胶片上的X射线或γ射线波长(或能量)的影响。但胶片的感光度,就获得一定黑度所需要的照射量———伦琴数而言,会受到照射线能量(或波长)的强烈影响。图5表示某种胶片在一定的冲洗条件下获得黑度1.0所需要的射线照射量伦琴数(曝光时不用增感)。各种X射线胶片的能谱感光度曲线与图5所示曲线特点大致相同。但一种胶片与另一种胶片的感光性能,特别是最大感光度与最…  相似文献   

5.
董洁  李玲 《影像技术》2000,(1):31-34
新颁布的测定医用X线胶片感光度的国际标准规定,用X-射线作为感光测定曝光时的光源,此法精确,但所需设备复杂,操作耗时。因此,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采用特定的可见光代替X线射线为感光测定时曝光的施照光,是实施而合理的方法,本文介绍一组绿色可见光,可适用于测定感绿医用X线胶片的感光度。  相似文献   

6.
韩程伟 《照相机》2008,(5):47-48
有些时候,因夜间环境亮度较低,用ISO100的感光速度拍摄,机内测光系统无法正常显示,这时可将相机的感光度提高,测得曝光数据后,再将感光度调回,并根据原感光度与更改后感光度之间的级差调整曝光量,即可获得正确的曝光组合。如所用的数码相机或胶片的感光度为ISO100,相机设定为ISO100时,测光无法显示,将感光度调节盘拨至ISO3200后,测得曝光数据为F4,1/2s。胶片相机感光度调高后测光,所测数据不能直接进行拍摄,必须将所测数据按感光度变更的级数进行换算后再行拍摄,因测光时的感光度比胶片的实际感光度高出5级,正式拍摄时应将相机的曝光模式设为手动式,然后将快门速度放慢5级,即由1/2s调为15s,而光圈仍为F4,进行曝光。数码相机调整感光度测光后可以直接拍摄,  相似文献   

7.
柯达公司生产了一种新型专业黑白照相胶片,并且以13524,13536和120三种规格投放市场。该胶片属专业胶片TMAX系列产品,感光度ISO400。使用该胶片获得的影像,在EI400曝光条件下曝光,与大多数传统的感光度ISO100黑白胶片相比,...  相似文献   

8.
过去的十年是中国印刷行业发展最快的十年,预计在今后的十年中,印刷制版胶片的需求量会持续增长,因此,胶片生产厂家正在大量投资研究和开发卤化银印刷胶片和相关技术,本文扼要阐明了优质印刷胶片的主要特性及其检定方法,如:影像质量和清晰度,实际密度,感光度,显影宽容度,曝光宽容度,物理性能,显影速度和补充率等。  相似文献   

9.
孙志燕 《影像技术》1994,(4):41-41,43
1993年4月当富士彩色超HG系列改变为G系列的时候,同时开发富士附透镜的ISO800专业用胶片,而且“写儿>/二卞·超800”也问世。 ISO感光度800的彩色负片没有往常的感光度设定,开始是作为普通用的所以没预定发售。但作为“写儿>:寸”系列专业用胶片问世,尤其是受报导领域欢迎的、报导领域所期待的高感光度的胶片。因此重新以“超G800专业用”的名称,并于同年10月1日开始发售报导包装36张5卷和20卷的两种包装。  相似文献   

10.
Fujicolor Super G Plus彩色胶片多年来富士一直是更新换代频率最高的胶片制造厂家。两年前推出的富士彩色SuperG底片系列,标定感光度有ISO100,200和400。在当时所有彩色底片中,它是颗粒性和锐度最好的胶片,但极度的色饱和也...  相似文献   

11.
富士彩色超G800G系列彩色胶片的日常使用性能相当好:具有大的曝光宽容度,如超G200胶片,6档以内曝光失误都没有问题;甚至ISO400胶卷都具有极细的颗粒;ISO100胶卷具有惊人的照片放大潜力,线性放大36倍也显不出颗粒;100~125c/mm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丙烯酸丁酯(BA)和丙烯腈(AN)与明胶的接枝共聚物Gel-g-p(BA-AN)乳液对胶片照相性能和涂布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乳液中残余的引发剂过硫酸钾(KPS)使胶片的感光度明显降低,并产生严重的黄色灰雾;残余单体AN在一定程度上影响B、G、R层的γ、S值(提高B、R层的S,降低R层的γ);残余的单体BA造成胶片护膜层表面不均匀。采用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后,能有效地去除残留在共聚物乳液中的有害物质;纯化后的乳液对胶片的照相性能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三)感光度S 1.感光度S:感光度表示胶片感光快慢的程度,是摄影时,决定曝光组合的条件之一。它以底片上达到一定的密度所需的曝光量的多少为依据,所需的曝光量愈少,胶片的感光度愈高,反之,感光度低。 197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通过了彩色照相底片感光度的测定标准。标准规定,胶片按推荐的加工条件冲洗,以D_0+0.15作为基准密度点(灰雾密度以上0.15的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一般的摄影者来说,知道了胶片的感光度也许就可以拍照了。而对于专业的摄影及加工者来说,要想把彩色片拍好,冲洗好,制作好,还需进一步掌握彩色胶片的其他性能,如最小密度、反差系数、反差系数平衡、感光度、感光度平衡、宽容度以及颗粒度、分辨率等,并了解这些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性能如何随着加工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的规律。掌握了这些性能,有助于选择胶片,储存胶片,正确选景,合理布光曝光,并自觉地准确加工,就更有把握获得优质的彩色影像了。  相似文献   

15.
一川 《照相机》2004,(11):46-47
数码单反相机一大优点是在拍摄时其ISO感光度可自由改变,即在拍摄时只要按一下ISO按钮或拨盘即可改变ISO值。相对于银盐胶片改变感光度,必须换装不同的胶片真是方便多了。  相似文献   

16.
新颁布的测定医用X线胶片感光度的国际标准规定 ,用X -射线作为感光测定曝光时的光源 ,此法精确 ,但所需设备复杂 ,操作耗时。因此 ,在日常的检测工作中 ,采用特定的可见光代替X射线作为感光测定时曝光的施照光 ,是实际而合理的方法。本文介绍一组绿色可见光 ,可适用于测定感绿医用X线胶片的感光度。  相似文献   

17.
新反转片SR—6292比以前的彩色反转片曝光宽容度大;感光度也有所提高(由100ASA提高到125ASA);画面质量(颗粒度及清晰度等)和从前的胶片仍相同,以肤色为主的彩色还原有了改进。由于提高了红、绿等颜色的纯度,使画面颜色更为鲜艳。新片种仍可用伊斯曼柯达公司ME—4配方加工。胶片的感光度:  相似文献   

18.
张仁清 《照相机》1995,(9):28-31
彩色照相冲扩设备技术原理及操作维护(3)上海八一电影机械厂张仁清③感光度:是表示胶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如拟在胶片上得到一定的密度值,感光度高的胶片所需的曝光量就小;而感光度低的胶片所需的曝光量就大。所以,胶片感光度大小与产生一定密度时所需的曝光量成反...  相似文献   

19.
在胶片制造中 ,对胶片乳剂进行特定的光谱增感 ,加入红外增感染料 ,使乳剂的光谱敏感达到红外光谱区 ,即为红外胶片。红外胶片广泛应用于广告、航空、工业、艺术、风光、人像、科技、医学、刑侦、军事等领域的摄影。红外胶片的曝光宽容度小 ,感光度较底 ,分辨率弱于普通胶片、分色胶片、盲色胶片 ,并随敏感波长的增长而相应下降。●柯达红外胶片的规格、型号柯达HIE胶片为红外高速黑白胶片 ,135规格 ,对 750~ 84 0nm近红外区域的红外线敏感 ,最大敏感波长达 90 0nm。拍摄时 ,根据需要加红色滤光镜或红外摄影专用滤光镜。用柯达Wr…  相似文献   

20.
铱盐在工业射线胶片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燕萍 《影像技术》2010,22(3):35-39
本文阐述提高工业射线胶片拍摄宽容度和射线感光度的研究。尽管我们一般的工业射线胶片与国外名牌产品对可见光具有相同的感光速度,但是实际上用X-射线曝光对较厚钢管和铸件进行无损探测时,感光速度却远低于国外工业射线胶片,这是由于在用低照度长时间曝光时产生的互易律失效现象造成的。研究结果证实:在乳剂制备过程中加入铱盐作为掺杂剂,可提供多价离子在卤化银颗粒的适当位置产生浅电子陷阱,以防止出现互易律失效现象,从而全面改进工业射线胶片的感光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