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TJG-Z型"锥套管式接头"铸铁管接口技术已获得1985年国家技术专利.它将铸铁管的形状做了重大改革,取消了铸铁管的承插口部分,采用锥套管将两根直形铸铁管连接(见附图),两段直形铸铁管中间加隔环和连接套将其位置大概固定,连接套和铸铁管之间充以橡胶圈和隔离圈,橡胶圈又被套在管子外面的环状压盘压住,压盘上穿有特制的螺栓,螺栓将橡胶圈挤压在压盘和连接套之间的锥形空间,橡胶圈被压紧,起到铸铁管的连接和密封作用.  相似文献   

2.
根据异标PE管材产品技术资料,对其管件的插入深度、电熔时间、螺栓长度、电熔接头等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及研究,进而得到一组适用不同标准产品的技术数据,并根据该组数据进行PE管材的连接施工,同时对连接后的管线进行水压试验。  相似文献   

3.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集输管线受输液介质的腐蚀和磨损使管线使用寿命缩短。为了正确了解油田集输管线使用情况,为制定油田管线下步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对孤岛采油厂地面输油管线的腐蚀原因从流体流速、矿化度、含水、含砂等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认识到管线材质是管线腐蚀的内因,输液量的不断增加是管线腐蚀的外国。指出了非金属管材是油田管线更新换代的必然选择,详尽地介绍了非金属管材在孤岛采油厂的应用情况及使用效果,并对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河南油田在稠油热采过程中,发现注汽管线的压降比较大.管径是影响地面注蒸汽管线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根据注入蒸汽的压力和流量来优化管径,优化的经济指标是管线的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在注入8、10及17 MPa不同压力和5、10 t/h不同流量下进行管线组合,从四种管径中优选出适合各自组合的管径.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注汽流量来优化管径的大小,在保证蒸汽干度情况下,尽可能采用大管径,以降低压力损失.  相似文献   

5.
《焊管》2005,28(3):29-29
3月26日,两根用宝钢高强度高韧性X80管线钢制成的管径为1016mm,壁厚为15.3mm的螺旋缝埋弧焊钢管在河北景县成功对接,标志着我国首条X80输气管线应用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相似文献   

6.
严刚  崔学龙 《新疆石油科技》2005,15(4):61-61,70
以克拉玛依化工园给排水系统规划工作为基础,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油田发展规划、矿区城镇规划、石油化工发展规划为基础,确定水厂规模、优选水厂厂址、合理设定外部管线走向及管径,达到优化供水流程,提高供水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石油机械》2017,(12):111-114
为研究密封垫片的回弹对板式换热器密封性能的影响,对板式换热器进行了双侧静压试验,测得夹紧螺栓的受力值,应用HyperStudy以压紧板压力为设计变量,以夹紧螺栓仿真与试验受力值的最小差值为目标进行多目标优化,获得了压紧板的压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压紧板压力分布不均匀,由中心向四周递减,均匀布置夹紧螺栓不合理;通过测量密封垫片位置压紧板的变形量可知,在工作压力下密封垫片的回弹量很小,对板式换热器密封性能的影响可忽略不计。研究结果对板式换热器密封结构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腐蚀是造成油气管线事故的主要原因,而有效的现场检测油气管线技术是非常有限的,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检测小管径管线的磁漏式检测系统,通过实例证明了该检测系统在小管径的应用中能够获得精确的腐蚀数据,大大减少了管线事故和维修费用。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天然气管线中水合物生成条件、以及水合物的生成对管线正常输送和安全运行的影响;提出了天然气管线水合物生成影响因素比较框图,对不同输送工况下管道中水合物的生成进行了分析,得出天然气管线中水合物生成影响因素有输量、起点压力、起点温度和管径,其中输量影响最大,起点压力影响最小,适当增大输量、提高起点温度、降低起点压力和减小管径,可以缩小水合物生成范围甚至避免水合物生成。  相似文献   

10.
统计资料表明,腐蚀是造成油、气管线事故的主要原因。管线老化和输送更强的腐蚀性流体会增长管线腐蚀和事故率。管线事故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安全问题和清理管线泄漏油、气的昂贵费用是相当大的。美国和加拿大的大部分油、气管线的管径为60~168mm,管长一般小于3km。有效的现场检测油、气管线技术是非常有限的,同时没有可以采用的检测管径小于114.3mm管线的满足要求工具。现已研制出一种用于检测小管径管线的磁漏式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1.
海洋平台上部模块和LNG项目模块中,管线穿防火墙的处理方案是管线施工中常见问题,管线中由于输送的流体存在振动,在管线穿防火墙时需要护管保护,以免管线因周期性的振动而与防火墙发生周期性碰撞。根据项目要求、防火墙类型、防火密封堵料厂家的不同,本文对常见的管线穿舱方案作对比分析,以供类似项目参考。  相似文献   

12.
减速箱润滑油漏失主要产生在输入轴和输出轴的轴承端盖部位。机油渗漏的主要原因是输入、输出轴端盖处的密封填料密封不严。对油封压盖进行重新设计,以满足强度要求及紧固盘根方便的需要。新型盘根压盖由2个半圆形压盖和紧固螺栓组成,压盖上加工有凸台,紧固螺栓的压紧力通过凸台压紧盘根,实现轴承压盖处的无渗漏密封。  相似文献   

13.
刘连伟  曲长龙 《石油机械》2006,34(10):58-59
手动切管机是一种通过自身旋转来实现管材切割的机具,主要由机架、扶正机构、切割刀、限位轮、铰接螺栓与螺母、摇把等零部件组成。这种切管机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管子切口形状规则、作业空间小、不需电源等特点,可以广泛用于不同口径、不同介质、不同温度的钢制和铸铁管材的切割,提高工程质量,具有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如果管径较大,又没有大排量空压机可利用,要对新建或改建管线进行清管,的确是个难题。为解决此问题,采用以下的方法: 1.采用螺栓固紧的办法,用挠性垫片将管端封住。 2.用一个低排量的空压机对管线加压到密封垫片的爆破压力。 3.当密封垫片爆破时,压缩空气的压能转变为动能。当压缩空气冲向管外时,将管中的锈皮和碎屑带出来。 4.要使管线清理得干净,可将上述过程重复数  相似文献   

15.
桩11—8井外输管线腐蚀与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材质分析、金相检验、腐蚀速率测试等手段对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桩西采油厂桩11—8井外输管线样品进行了测试分析,最终确定腐蚀原因为:该管线输送介质腐蚀性极强,20钢不适用于输送该介质,且1号管线存在的D3e级大块非金属夹杂物为引起1号管线局部腐蚀穿孔的主要原因。治理措施为:对该环境下的新建管线应采取适宜的内防腐蚀技术,推荐采用表面处理技术或添加缓蚀荆;对于目前已投入运行、尚未出现穿孔的管线,应采用非开挖内涂衬技术,以提高管线运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用改进的演化算法进行地下管线资料解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地下管线探测资料的解释中常遇到3种复杂的情况,即管线密集平行或上下重叠的情况、管线敷设在斜坡地形下的情况和用磁偶极子示踪法探测非金属管线但不能保证磁偶极子是否水平或垂直的情况。用常规解释方法处理这些复杂情况得不到满意的结果,甚至会误判。改进的演化算法是一种搜索效率很高的算法,不仅有杂交算子,而且还引入了变异算子,每一代只淘汰最差的个体。将该算法用于直接反演上述3种复杂情况下管线的参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注汽管线的压降比较大,影响因素比较多,主要有注汽流量、管径、环境温度、保温层材料及厚度等。从管径对蒸汽参数的影响情况来看,应尽可能地采用大管径注汽;在注汽流量等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管径越大,管线压力损失就越小。保温层材料及厚度主要影响管线的热损失,通过影响干度进而对压力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管径优化过程中,根据河南油田现场运行经验,在压降方面投入的运行费用每年1~3万元比较经济。河南油田实践表明:对不同的管径,最佳保温厚度可在80~100 mm之间选取。  相似文献   

18.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集输管线受输液介质的腐蚀和磨损使管线使用寿命缩短。为了给油田应用非金属管线提供依据,对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孤岛采油厂地面输油管线的腐蚀原因从流体流速、流体矿化度、含水率和含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介绍了5种非金属材料管线在孤岛采油厂的应用情况及使用效果,认为非金属管线必将成为油田钢管线的更新换代产品。  相似文献   

19.
Ajie.  JA  孙伯英 《国外油田工程》1996,12(7):23-26
文中提出了幂律原油管线设计的新方法。该法是依据在正常连续流动、重新启动流动和破坏胶凝的压力下,输送幂律原油所需的最大压力是以幂律原油流变性与高温有关的形式迭代的,是常现原油管线设计模型的改进。利用这个标准和常规方法,校正了尼日尔三角洲含蜡原油管线,这仅是其中一个实例,其结果表明,该法预测的管径小于常规法,并且,对相同的管径来说,该法的泵输量和需用重新启动压力均低。  相似文献   

20.
地面集输管线的腐蚀穿孔是影响油气田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之一。对西部某油田2013年度地面集输管线的腐蚀穿孔进行了统计和分析。注水管线的管材质量和结构、输送介质的腐蚀性、流体冲刷作用以及施工质量等是管线腐蚀穿孔的主要因素。为降低地面集输管线的腐蚀风险,提出"碳钢+缓蚀剂"防腐模式、使用非金属管线和管线定期检测的综合防治措施。从实用性和经济性考虑,缓蚀剂加注前一般要进行一次选型、分批次评价和定期清管预膜。非金属管线应重点关注选型和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