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薛红  刘兴芝 《稀有金属》1993,17(3):169-172
研究了用二(2-乙基己基)单硫代磷酸从硫酸介质中萃取钯。用连续变换法、斜率法及饱和容量法确定了萃合物中钯与萃取剂之比为1∶3,萃合物的组成为 Pd_4(HA_2)_6SO_4,并用 IR 和 H~1NMR 谱图讨论了萃取反应为阳离子交换-配位机理。  相似文献   

2.
新型钯萃取剂的合成及萃取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苯并噻唑硫醇为原料合成了新型钯萃取剂—丁基苯并噻唑硫醚(简写为SN)。研究了该合成萃取剂在盐酸介质中对钯的萃取。实验结果表明:SN对钯的萃取性能很好,50%SN对钯的萃取饱和容量大于6 877g/L;SN萃取Pd(Ⅱ)的机理是配位溶剂化;从IR谱初步判断Pd与SN中的N配位。用斜率法求得萃合物的组成为PdCl2·2SN。  相似文献   

3.
CTMAB与TBP萃取钯(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路  张锋 《稀有金属》2006,30(5):715-718
研究了磷酸三丁酯(TBP)存在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萃取Pd(Ⅱ)的性能。具体研究了CTMAB浓度、TBP浓度、相比、酸度、时间等对Pd(Ⅱ)萃取性能的影响。水相中钯的浓度为1.000 g.L-1,CTMAB浓度为0.2 mol.L-1时,Pd(Ⅱ)的萃取率达到92.7%。测定Pd(Ⅱ)的饱和容量大于5 g.L-1。确定了CTMAB萃取钯的反应方程式为:PdCl42-+RNBr→[PdCl4.RN]-+Br-。研究了CTMAB与TBP对Pd(Ⅱ)协同萃取的性能,CTMAB,TBP的浓度分别为0.16,0.04 mol.L-1(二者的总浓度为0.2 mol.L-1)时,协萃效应达到最大,协萃系数为3.086。氨水能有效地反萃Pd(Ⅱ)。载钯有机相中钯浓度为0.96 g.L-1,氨水的浓度为1 mol.L-1时,钯的反萃率达到97.6%。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了PMBP-CHCl_3从高氯酸介质中萃取钯的机理和热力学性质。在pH=0—2的酸度下,采用等摩尔系列法、饱和法及斜率法测得萃合物组成为Pd(PMBP)_2。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法证实了PMBP萃取钯属螯合机理,其萃取反应方程式为:Pd_(a)~(2+)+2HPMBP_(o)(?)Pd(PMBP)_2_(o)+2H_(a)~+  相似文献   

5.
潘路  古国榜 《有色矿冶》2006,22(2):24-27
用丁基苯并噻唑亚砜(用M表示)、MSO作萃取剂,在盐酸介质中萃取钯.结果表明:用煤油作稀释剂,M与MSO组成的体系对钯有较好的协萃能力.本文考察了协萃剂浓度、水相中盐酸浓度、萃取时间、相比对钯萃取率的影响,测定了钯的饱和容量.本文还考察了氨水、KSCN反萃钯的性能.  相似文献   

6.
董彦杰  宋淑玲 《湿法冶金》2001,20(3):149-151
研究了用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啉唑酮-5(PMBP)的氯仿溶液,从高氯酸介质中萃取钯的机理。采用斜率法测得萃合物组成为(Pd.L)ClO4,萃取反应方程式为:HL(o)+Pd^2 (a) ClO4^-(a)=(Pd.L)ClO4(o)^ (a)。  相似文献   

7.
吴献花  林洪  朱利亚  胡秋芬  杨光宇 《黄金》2004,25(11):47-50
根据4-羟基萘-1-亚甲基若丹宁(HNR)与钯的显色反应及C18固相萃取小柱对显色络合物的固相萃取,建立了一种测定钯的方法。在pH为3.5的HAc-NaAc缓冲介质中,在吐温-80存在下,HNR与钯反应生成2∶1稳定络合物;该络合物可被C18固相小柱萃取富集,用乙醇(内含2%乙酸)洗脱后,采用光度法测定;在乙醇介质中,体系λmax=520nm,ε=8.61×104L/(mol·cm),钯质量浓度在0.01~2.0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该方法用于钯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1,10-双(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4′-基)癸二酮-〔1,10〕(H_2A)在硝酸中萃取钒(V)的机理。测得萃合物的组成为 VO_2·HA,计算了萃取平衡常数。当有正丁醇存在时,由于溶剂化萃合物 VO_2·HA·C_4H_9OH 的生成,使 H_2A 对钒(V)的萃取速度加快,萃取率也有较大提高,萃取平衡常数也较无含氧溶剂存在时大几个数量级。在有机相中的萃合物呈红色,据此,建立了新的萃取光度法测定微量钒(V)。讨论了含氧溶剂对显色体系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9.
HDEHP—乙酸丁酯有机相萃取硫脲金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研究了二-(2-乙基己基)磷酸的乙酸丁酯有机相体系从酸性硫脲溶液中萃取回收金的性能,条件及反萃淬的组成,对萃合物的组成和萃取过程做了简要探讨,证实了稀释剂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钴镍冶金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论述了钴镍萃取与分离工艺的特点和优势,指出了当前在钴镍萃取与分离方面存在的问题,说明了钴镍萃取反应过程中萃合物空间配位结构研究的必要性;总结了钴镍的物理化学性质、配位数和空间配位结构,讨论了不同配体对钴镍配合物的空间构型的影响,并运用配位场理论,分别从晶体场配位理论和价键理论两个方面分析了不同萃取体系下钴镍配合物的空间构型存在差异的原因;综述了单一萃取体系和协同萃取体系下钴镍的配位数和空间配位结构及其研究方法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并利用配位场理论解释了不同萃取体系下钴镍萃合物的差异;指出了当前在钴镍萃合物的配位结构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展望了未来钴镍萃合物结构研究的潜在方法和发展方向,为钴镍萃取工艺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新试剂 5-(5-氰基-2-吡啶偶氮)-2,4-二氨基甲苯 ( 5-CN-PADAT ),探讨了该试剂与Pd 的显色反应。实验表明:在1.2 mol/L HClO4中,于室温下Pd 可与5-CN-PADAT反应,生成组成比为1∶1的紫红色稳定配合物。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位于 586 nm 处,Pd的质量浓度在 0~1.2 μg/mL 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线性回归方程为 A=1.110 ρ (μg/mL) + 0.008 6,相关系数r=0.999 9,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1.20 × 105 L · mol-1 · cm-1。反应在强酸介质中进行,大量常见金属离子及 1 250 倍的金,500 倍的锇,250 倍的银和铑,125 倍的铱和铂,75 倍的钌不干扰Pd的测定。方法应用于钯分子筛和钯-炭催化剂中Pd 的测定,结果与参考值相符,相对标准偏差(RSD,n=6)分别为 2.3% 和3.7%。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In(Ⅲ )和Fe(Ⅲ )在H2 SO4 水相 (pH0 4~ 2 0 )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形态 ,确定了P5 70 8萃取铟 (铁 )两种机理对应的平衡反应方程式 ;用热力学方法推导这两个竞争反应相互转化的判别方程式 ,实验及计算结果表明萃取率低时 ,SO2 -4 参与萃取 ;考察不同平衡 pH、c(H2 A2 )下两种萃合物在有机相比例 ,分析表明经串级萃取后含SO2 -4 的萃合物约占有机相中萃合物总量的 1/ 3~ 1/ 5 ,含SO2 -4 的萃合物难于反萃  相似文献   

13.
新型萃取剂仲壬基苯氧基乙酸萃取钪(Ⅲ)的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秀英  王秀艳 《稀有金属》2004,28(4):800-802
研究了一种新型羧酸类萃取剂仲壬基苯氧基乙酸在盐酸体系中对钪 (Ⅲ )的萃取性能及机制。考察了酸度、萃取剂浓度、氯离子浓度等条件对萃取率的影响。实验发现 ,7.0 4× 10 - 3mol·L- 1 CA 10 0在pH 3 .85时能够定量萃取钪。通过斜率法、恒摩尔系列法和饱和容量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ScA3。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萃合物成键特牲 ,结果证明COO- 参与了配位。萃取反应机制为阳离子交换反应。提出了酸性条件下萃取反应方程式。为从实际矿样中萃取分离钪 (Ⅲ )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用3,3′-己烷基撑-双-(1-苯基-4-乙酯基-吡唑酮)的氯仿溶液从硝酸介质中萃取结。用斜率法、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热分析和元素分析确定了萃合物中锆与萃取剂之比为1∶2,萃合物的组成为ZrA_2,萃取反应为阳离子交换配位机理。  相似文献   

15.
三正辛胺(TnOA)萃取Cr(Ⅵ)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群章 《湿法冶金》2001,20(3):141-148
研究了用TnOAnCH3(CH2)6CH3H2SO4体系和TnOACHCl3H2SO4体系萃取Cr(Ⅵ)的机理及萃合物组成.考察了水相酸度,Cr(Ⅵ)、萃取剂与SO2-4浓度,萃取时间及温度等因素对萃取的影响.用饱和法、摩尔比法、等摩尔系列法和IR法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和萃取平衡机理.结果表明,萃取过程属阴离子交换机理,萃合物的组成因pH值和c(Cr(Ⅵ))不同而异;pH值不同,Cr(Ⅵ)的型体也不一样;当c(TnOA)一定,pH=1.0,c(Cr2O2-7)=0.1000mol/L时,形成的萃合物是(R3NH)2Cr2O7(2∶1);当pH=-1.0,c(Cr2O2-7)=0.01945mol*L-1时,形成的萃合物是R3NHHCrO4(1∶1);SO2-4不被萃取,c(TnOA)及时间和温度对Cr(Ⅵ)的萃取影响不大.试验结果与Deptuta认为的Cr(Ⅵ)的型体为Cr2O2-7,Федоров和Жданов认为的Cr(Ⅵ)的萃取型体为CrO2-4的结论不同.  相似文献   

16.
5-苯基偶氮-8-氨基喹啉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在混合表面活性剂增溶下,于pH2.8的HCOOH-HCOONa的缓冲介质中,利用PAQ与Pd(Ⅱ)形成有色配合物进行分光光度测定。该法简便、快速,可不经萃取分离,直接用于钯催化剂和钯废水中钯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对于萃取分离贵金属的基本化学,已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本文即是其中之一。用1,3,4-噻二唑-2-壬基巯基-5-硫醇(TNSTH)作萃取剂,从浓盐酸溶液(约5M)中萃取分离金(Ⅲ)和钯(Ⅱ)的含氯阴离子颇有希望。在该介质中的分配系数约为10~4。TNSTH可用来使多种贵金属互相分离。例如,金(Ⅲ)-铑(Ⅲ)和钯(Ⅱ)-铑(Ⅲ)的混合溶液的分离因数(即分配系数之比)为10~6;金(Ⅲ)-钯(Ⅱ)为145;钯(Ⅱ)-铜(Ⅰ或Ⅱ)为180;钯(Ⅱ)-铂(Ⅳ)为10~6。钯(Ⅱ)的半萃取时间约为6分钟,能满足工业生产的要求。TNSTH不萃取除铜以外的贱金属,所以这种萃取剂为贵金属同贱金属的分离提供了一种手段。就铜而言,所萃取的是铜(Ⅰ)而不是铜(Ⅱ)。钯(Ⅱ)萃合物中的化学计量比为Pd:TNSTH等于1:1.5。关于乙醇溶液中TNSTH同各种含氯阴离子所形成的络合物的性质的补充资料表明,所形成的各种络合物是Cu(TNST)、Ag(TNST)、Pd(TNST)_2和RhCl_3(TNST)_2。大多数金属可用硫脲-盐酸溶液反萃取(值得注意的例外是铑(Ⅲ)和(Ⅳ))。萃取剂TNSTH可认为是一种具有供电子的氮原子和硫原子的螯合试剂。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斜率法研究了Versatic10(HA_1)、LIX63(HA2)及二者协同萃取体系对Ni~(2+)、Co~(2+)、Mn~(2+)的萃取机制,考察了LIX63和Versatic10协同萃取Ni~(2+)、Co~(2+)、Mn~(2+)时分配比随温度的变化,并计算相关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LIX63与Versatic10的物质的量比在1/4~4/1范围内,该协萃体系对Ni~(2+)、Co~(2+)有明显的协萃效应,其中对Ni~(2+)的协萃效果更好,对Mn~(2+)基本没有协萃效应;Versatic10萃取Co~(2+)、Ni~(2+)、Mn~(2+)时形成的萃合物可能为Co(A_1)_2、Ni(A_1)_2、Mn(A_1)_2;LIX63萃取Ni~(2+)、Co~(2+)、Mn~(2+)形成的萃合物可能为[Ni(A2)2]、[Co(HA2)SO4]和[Mn(HA2)SO4];LIX63和Versatic10协同萃取Ni~(2+)、Co~(2+)、Mn~(2+)时形成的萃合物可能为Ni(A_1)_2(HA_2)_2、Co(A_1)_2(HA_2)_2、Mn(A_1)_2(HA_2)_2;协同萃取Ni~(2+)时吸热,协同萃取Co~(2+)、Mn~(2+)时放热;协同萃取Ni~(2+)的反应过程中增熵,协同萃取Co~(2+)、Mn~(2+)的反应熵小于零,表明萃取过程中水相金属离子脱水过程引起的熵变大于形成萃合物过程中所引起的熵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P_(507))萃取钯的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pH=1.0—3.0范围内,钯的萃取率随pH值的增大而增大;钯的萃取率分别与钯离子浓度、高氯酸根离子浓度无关。采用等摩尔系列法和斜率法测得萃合物的组成为:PdL_2。并用紫外-可见光谱法探讨了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萃取钯的过程,确定其萃取反应为:Pd~(2+)_(A)+(HL)_(2(O))(?)PdL_(2(O))+2H~+_(A)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用MCI-GEL树脂分离富集钯的行为及与一些金属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钯与二甲基亚砜形成的配合物,能被MCI-GEL树脂吸附。当溶液中二甲基亚砜体积分数为2.5%,盐酸的浓度在0.5~2.0 mol·L-1之间,整个体系反应5 min,过柱流速为2 ml·min-1时,Pd(Ⅱ)可与Pt(Ⅳ),Fe(III),Ni(II),Cu(II),Zn(II)离子定量分离,且钯的萃取率可达99%以上。通过实验发现MCI-GEL树脂材料对钯的萃取容量为2 mg·g-1,1 ml二甲基亚砜能够完全洗脱富集物。文中初步探讨了二甲基亚砜固相萃取钯的机制,并对合成试样进行了分离和测定,表明该方法是一种高效、快捷,节约试剂,分离富集钯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