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些陶刻的名家高手在紫砂茗壶上刻书法或绘画,书画高雅刀法遒劲,山水人物法度严谨,茗壶名刻相得益彰,形成了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独特的民国紫砂艺术,增强了紫砂茗壶的艺术魅力,深得民国上层人士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清代紫砂茗壶的制作,一方面由于工艺日益先进,制品日趋完善。一方面紫砂茗壶的装饰,采用浮雕、印花、贴花、加釉加彩等工艺,日趋华丽,适应宫廷皇室的奢华风尚。紫砂壶孕育了壶艺家和艺术家的智慧和对紫砂艺术的美好期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更应该把紫砂艺术传承发扬下去,让紫砂艺术发光发热,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和世界艺术之林不倒的丰碑。  相似文献   

3.
刘友良 《佛山陶瓷》2012,(8):53-53,56
宜兴紫砂茗壶造型体系中的筋纹器以其规则的纹理组织、等分匀衡等特点成为茗壶艺术中形制丰富、制作难度大的一个艺术门类,它筋纹生动流畅、工艺手法严谨,受到了藏家及壶艺爱好者的好评。  相似文献   

4.
宜兴紫砂光素器造型是紫砂茗壶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与紫砂方壶并存于世,相互辉映,不断变化、调整、发展,蕴育了紫砂漫漫的发展历史,创作了"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茗壶世界。就艺术而言,地方色彩愈  相似文献   

5.
宜兴紫砂陶艺历久弥新,长盛不衰,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始终备受世人的重视,这其中更以紫砂茗具独领风骚,蜚誉海内外.紫砂泥材质独特,透气性强,用它制作而成的壶则得以成为泡茶、贮茶的最佳茗具,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紫砂壶愈加具有生动的艺术美感,同时,紫砂壶因与茶文化一脉相承,故而深受文人雅士的重视,其不断与传统文化、民俗民风融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紫砂文化.实用、艺术和人文促使紫砂茗具保持了蓬勃发展的生命力,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生命美感.  相似文献   

6.
胡欣 《江苏陶瓷》2013,46(4):65
中国人自古就有饮茶的习俗,紫砂茗壶便在这样一种大众习惯中自然诞生,但不可不提的是,它更是劳动人民聪明智慧的产物。每一把紫砂茗壶上都凝聚着人们的愿望、志向或思想情感,因而它往往牵动着人们的心情,吸引着人们的视觉眼光,并最终成为一种博采众长的文化现象而发展至今。宜兴紫砂茗壶历史悠久、经典不断,与此同时,它的文化内涵和人文寓意一直备受关注,也因此成为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是集艺术和人文为一体的手工艺代表。  相似文献   

7.
强德俊 《江苏陶瓷》2007,40(4):43-43
阳羡虽古有"陶都"之名,然亦有"竹海"美名。陶都多竹,故紫砂艺术造型中亦多有竹型茗壶造型。竹型茗壶已成为紫砂艺术中的经典造型体系,而其步入紫砂造型艺术行列,虽然与陶都地域多竹  相似文献   

8.
正宜兴紫砂陶是一门具有优秀民族传统的工艺美术陶瓷,历史悠久艺术成极高就,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它起源于宋代,历经明、清两代的成熟发展到今日,宜兴紫砂陶在艺术上的表现更加完美丰富,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紫砂茗壶是宜兴紫砂的重要载体和经典类型,因其造型千姿百态、色泽淳朴古雅、工艺精美绝伦而独具艺术品位;同时,紫砂茗壶又充分凝合中华茶文化底蕴,包容并汲取传统文化的诸多内容,将艺术与人文结合,延续了紫砂艺术的生命,使之备受  相似文献   

9.
“紫砂洋桶壶”是紫砂茗壶品种里较为常见的一种款式,亦是一种茶壶款式的专用名称。“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适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成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  相似文献   

10.
沈菊芳 《陶瓷工程》2011,(10):63-63
宜兴紫砂光素器造型是紫砂茗壶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与紫砂方壶并存于世,相互辉映,不断变化、调整、发展,蕴育了紫砂漫漫的发展历史,创作了“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茗壶世界。就艺术而言,地方色彩愈浓,其民族性就强,愈自然,也就愈美好。紫砂陶艺正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陈健 《江苏陶瓷》2006,39(Z2):37
紫壶如玉,紫玉金砂。珠圆玉润,方显茗壶本色。当我八十年代步入紫砂艺术殿堂,进入紫砂光货创作领域以来,最大的感受就是紫壶如玉、紫壶是玉、爱壶胜于爱玉。用玉来比喻紫砂光货恰如其分,超脱凡俗,趣味无穷。紫砂光货是宜兴茗壶造型体系的一种,它以几何形体为主,根据球形、筒形、立方、长方形及其他几何形体变化得来,它经过艺人的构思、设计、加工处理,造就各种形态、神态,以其独特的面貌形式,成为紫砂茗壶独具特色的艺术造型形式。它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表面圆润光滑,润湿优雅。它特别适合把玩,具实用性、艺术性、工艺性于一体,它深受壶…  相似文献   

12.
宜兴紫砂光素器造型是紫砂茗壶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与紫砂方壶并存于世,相互辉映,不断变化、调整、发展,蕴育了紫砂漫漫的发展历史,创造了“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茗壶世界.就艺术而言,地方色彩愈浓,其民族性就强、愈自然,也就愈美好.紫砂陶艺正体现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3.
历代的紫砂艺人经过细心观察,在研究社会现象及自然形态的基础上,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特点,具备了高度的艺术素养,从而在设计紫砂茗壶造型时灵感迸发,并形成了壶器独特的民族风格与艺术特色。这款紫砂"馨竹雅韵套壶"汲取了竹文化的养分,塑造了自身独特的艺术格局。  相似文献   

14.
正艺术具有共通性和互补性,不同艺术种类之间的融会贯通,更是促成了百花齐放的情势。紫砂艺术博大精深,经过漫长岁月的发展,历代艺人不断创造创新,紫砂艺术更具有了极大的包容性,它与姊妹艺术完美融合,并注入了传统文化的精髓,紫砂茗壶及紫砂雕塑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近年来,紫砂陶板  相似文献   

15.
汤杰 《江苏陶瓷》2014,(3):45-45,48
宜兴紫砂壶是中国陶文化与茶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经过数百年来的艺术积淀,紫砂壶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中的瑰宝。紫砂壶的文化精髓在于记忆了宜兴的陶瓷文化、传统制作技艺和丰富的紫砂语言。一些代代传承的经典茗壶,作为紫砂技艺人员仿制出新的佳作而充满生机与活力。本篇以紫砂"炎黄二帝紫砂提梁壶"为例,谈谈其传统文化的蕴意。  相似文献   

16.
宜兴古称"阳羡",古人有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便形象地比拟了宜兴紫砂五色土的神奇与珍贵。紫砂陶土最重要的特征是可塑性强,经过艺术化的加工提炼,紫砂艺人们创作出了千姿百态的陶艺精品,而其中更以紫砂茗壶最为出类拔萃,它凭借良好的实用性能和艺术收藏价值为世人所熟知与推崇。紫砂陶土的可塑性为茗壶创作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制壶  相似文献   

17.
紫砂艺术在五百年的历史传承与发展中,涌现了如"石瓢壶"等一大批传统经典茗壶,其壶艺光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紫砂艺人。今天的紫砂艺人承前启后、开拓创新,推动了紫砂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就"瓢韵壶"的创作理念、形制、审美、意境、韵味等方面,作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宜兴紫砂圆壶造型是紫砂茗壶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与紫砂方壶并存于世,相互辉映,不断变化、调整、发展,蕴育了紫砂漫漫的发展历史,创作了"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茗壶世界。  相似文献   

19.
"供春壶"名满天下,是紫砂壶的鼻祖,"供春"题材在紫砂茗壶系列中甚为传统,在历史"供春壶"造型上演变与创新制作的三两器型,和谐统一的组合即具有了独特的艺术内涵。  相似文献   

20.
许俊 《佛山陶瓷》2013,23(9):70-71
宜兴紫砂光素器造型是紫砂茗壶型体系中最为常见的表现形式,它与紫砂方壶并存于世,相互辉映,不断变化、调整、发展,蕴育了紫砂漫漫的发展历史,创作了“方非一式,圆不一相”的茗壶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