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赤霉病药剂防治的单一重复使用和用药量的加大,赤霉病防治难度在逐年增加,为减轻小麦赤霉病防治压力,减少农药使用量,开展不同的杀菌剂与戊唑醇复配对小麦赤霉病防治效果和增产作用的试验比较,以期筛选出在本地对小麦赤霉病防效好增产作用明显用药量少的最佳药剂,结果表明:40%丙硫菌唑·戊唑醇与48%氰烯菌酯·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效显著高于40%戊唑醇·咪鲜胺、45%戊唑醇·咪鲜胺、37%戊唑醇·咪鲜胺、15%井冈·戊唑醇,40%丙硫菌唑·戊唑醇与48%氰烯菌酯·戊唑醇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相当,但在增产方面40%丙硫菌唑·戊唑醇优于48%氰烯菌酯·戊唑醇,显著高于低用量的48%氰烯菌酯·戊唑醇处理。  相似文献   

2.
以"中早39"为供试品种,通过25%咪鲜胺乳油药剂不同浓度及浸种时间试验。结果表明:早稻机插浸种48h为宜,采用25%咪鲜胺乳油浸种浓度2 000×-4 000×预防恶苗病效果好,秧苗素质最佳。  相似文献   

3.
试验结果表明,50%甲基硫菌灵·噻呋酰胺、32.5%苯甲·嘧菌酯和24%噻呋·咪鲜胺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药后7天和14天,50%甲基硫菌灵·噻呋酰胺、32.5%苯甲·嘧菌酯和24%噻呋·咪鲜胺3种药剂处理病株防效均显著高于12.5%氟环唑和30%苯甲·丙环唑,平均病指防效都在80%以上,三种药剂交替使用可有效控制水稻纹枯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为验证水稻浸种剂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0%氰烯·杀螟丹;12%氟啶·戊·杀螟三种药剂对稻种催芽的安全性及对水稻恶苗病防治效果,使用17%杀螟·乙蒜湿性粉剂250倍液;20%氰烯·杀螟丹可湿性粉剂和12%氟啶·戊·杀螟可分散粉剂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药液浸种进行催芽培养,统计发芽率和成苗率并对各处理药剂浸种后田间恶苗病实际防效调查。结果表明: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发芽率、成苗率以及田间恶苗病的实际防效均为最优。20%氰烯·杀螟丹和12%氟啶·戊·杀螟最高倍液和最低倍液对水稻的成苗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生产上推荐使用17%杀螟·乙蒜素可湿性粉剂250倍液;20%氰烯·杀螟丹1 000倍液;12%氟啶·戊·杀螟1 200倍液对水稻浸种。  相似文献   

5.
宁84是宁波市农科院选育而成的单季晚粳稻新品种,适宜在浙江省作单季稻种植。通过对该品种的产量、农艺性状、经济性状、抗逆性、品质及其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综述,为宁84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试验目的 明确试验药剂25%氟硅唑·咪鲜胺水乳剂对葡萄白腐病的防治效果、对作物的安全性及适宜的使用剂量和施药方法,为该药剂登记与推广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进行11种农药防治水稻叶瘟病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50 g/L嘧菌酯水悬浮剂、75%三环唑水分散粒剂、25%咪鲜胺乳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9%吡唑醚菌酯微囊悬浮剂、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6%戊唑醇微乳剂、2%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亿芽孢/g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乳油、70%氟环唑水分散粒剂等药剂对水稻稻瘟病的防效最高达94.65%,最低为74.90%。11种供试农药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均对稻瘟病有一定防治效果,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243.75 g/hm2试验组防治效果最佳,7 d防效为92.78%,14 d防效为94.65%。  相似文献   

8.
嘉58是浙江嘉兴农科院育成的国内第一个光身稻,食味软糯略带淡香的晚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在嘉兴平湖市种植,表现出高产、优质、生育期适中、抗倒性较好等特点,深受种植户喜爱。2013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2014年列入浙江省主推品种。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特介绍其品种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绍粳18系浙江绍兴农科院育成的优质晚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在嘉兴平湖市种植,表现出丰产性好、米质优、穗粒兼顾、结实率高、抗性好等特点。2011年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特介绍该品种的产量表现、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