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我国居民生活用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揭示了我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的主要特征:(1)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其在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重却持续下降。(2)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用能特征有很大不同,城镇居民人均生活能源消费量增长极快,农村居民能源消费结构却仍以煤炭为主,引导居民部门能源消费应该对城乡居民有所侧重。(3)各区域居民生活能源利用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东部沿海地区能源利用效率最高、中部地区最低,要提高各区域生活能源利用效率,需根据各区域不同用能特征规划能源政策。  相似文献   

2.
朱成章 《中外能源》2011,16(5):34-39
通过对世界主要国家一次能源供应构成的分析,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完成了第一次和第二次能源大转换,已不存在生物质能的传统利用,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已大大下降,石油和天然气的比重有了很大提高。核电、水电、生物质能已成为发达国家非化石能源的主体,但随着资源的日渐枯竭,今后的方向是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发展中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和第二次能源大转换,在一次能源构成中石油、天然气的比重还较低,核电、水电和生物质能的开发还有很大潜力可以发掘。因此,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是不同的,前者主要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而后者应发展核电、水电和生物质能。我国提出逐步提高非化石能源的比重,完全符合我国目前能源工业的现状。我国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有不同的计算口径,应明确非化石能源的统计口径,对非化石能源进行全面统计。为了完成我国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的目标,应尽快把落后的能源工业改造为现代能源产业,加快完成第一次、第二次能源大转换,同时应大力鼓励增加电力进口。  相似文献   

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消费演进特征总体可以概括为:能源消费总量庞大,并持续快速增长;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刚性特征,煤炭长期作为主要消费能源,且比重始终稳定在70%左右,能源消费结构均衡性较差;能源消费大部分流向了第二产业。受能源消费演进特征累积效应的影响,我国油气资源对外依存度高,煤炭资源对外依存量大;同时,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分析我国能源消费演进特征的成因,经济发展是其形成的根本动力,能源利用效率低是能源消费增长的驱动因素,资源禀赋约束是能源消费特征形成的基本条件,而可再生能源发展受限则抑制了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我国目前应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发展低耗能、低污染的第三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洁净煤技术,加大非常规天然气开采技术的研发力度;另外,要加快建立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省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城市化建设也给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为了保障能源的充足供应和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从能源供给、转换、消费等方面对广东省能源平衡的全过程进行分析。根据2007年广东省能源平衡表.绘制出2007年广东省能流图。广东省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比重偏高,以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而资源丰富的可再生能源比重偏低;能源消费总量增长迅速,对外依存度高,能源安全保障难度高;化石能源消费还带来了环境恶化和气候变化;火力发电效率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提高的空间。广东省工业部门消耗的能源最多,其次是交通运输和仓储邮政业。再次是城镇和农村居民生活,此外广东省对油品和电力等优质能源的需求也迅速扩大。鉴于此,建议在广东本地开发低碳新能源。包括核能、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等;充分开发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进一步加强能源运输传送能力建设;提高火力发电效率应以技术改进为主,以优化燃料构成为辅;在工业上推进节能高效先进技术的应用,加快第l_产业的发展,在交通上推进高效率智能低排放的运输方式,鼓励居民采用并不降低舒适度的低碳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5.
选取2001~2010年山东省原煤产量、原油产量、天然气产量、水电产量以及能源总产量的统计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与能源总产量关联度从大到小依次为原煤产量、天然气产量、原油产量、水电产量,分别为0.865、0.804、0.769、0.578;原煤占据山东省能源总产量的最大比重,这种严重依赖原煤的不合理能源结构制约了山东省未来实现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目标;天然气发展迅速,在山东省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原油产量稳定不变,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下降;对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不足.提出了改善山东省能源结构的建议和对策:优化能源结构,降低原煤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逐步扩大原油、天然气以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第二产业比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培育战略性薪兴产业和低碳产业:加大风能、海洋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投资力度和政策倾斜;采用先进、成熟的节能技术提高能源生产效率、降低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6.
江西生态经济建设的一大瓶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省煤炭、石油、天然气这三种主要能源资源都十分贫乏,人均能源储量,原煤约33.5t,只有我国人均储量的1/3;人均能源消费量只有全国人均能源消费量的1/2;每创造1000美元GDP要消耗能源0.88t标准煤,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江西国民可供消费的能源总量中,煤炭、石油、天然气之和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6.94%,即在消费能源总量中清洁能源所占的比重仅为13.06%(主要为水力发电)。江西生产水平低、国民生活水平低、经济落后,这些都是与能源制约密切相关。江西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在中部地区崛起、进行生态经济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能源问题是一大瓶颈。江西必需面对严峻现实,制定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能源发展、储备战略和一系列开发新能源的举措,其中包括大力发展水力发电;有计划地规范和限制煤炭的开采,积极推行洁净煤技术,我省今后不宜再新建火力发电厂,尤其不要再新建大型火力发电厂;依靠科学技术,寻找、开辟新能源、清洁能源、再生能源、绿色能源;适度发展核能发电;努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制定能源储备制度和建设能源储备体系;切实做好矿区“三废”治理、土地复垦和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这些也是解决能源瓶颈问题的举措。  相似文献   

7.
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制约了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能源结构,增加天然气和石油清洁能源的比重,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常规大型燃煤火电厂,应逐步减少比重,增加燃气分布式能源比重。本文阐述分布式能源的特点、优点和发展条件及其存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是衡量某一国家或地区电气化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分析预测该项指标可为能源消费利用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提出了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计算方法的修正意见,完善了该指标的计算方法,同时提出了其发展趋势预测方法,并应用到安徽省电力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计算及预测中。应用结果显示:该分析预测方法可有效分析区域电气化水平,明确能源消费结构及效率改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为达到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目标,本文采用指数分解方法分析能源消费总量变化原因,并且分析能源消费与GDP、产业结构、技术进步、能源价格等因素间的关系,为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提供决策支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影响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重要原因,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比重对于降低能源消费总量具有重要意义;应当加快能源价格市场化进程,发挥价格在能源消费中的调控功能;应当加大基础科研的投入,促进生产技术进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我国能源经济的总体特征、问题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史丹 《中国能源》2007,29(1):5-12
“十五”以来,我国能源经济运行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征,能源生产与消费增长速度超过改革开放以来任何一个时期,同时也超过国民经济增长速度,能源消费强度上升,对进口石油的依赖性增大,能源消费进一步向高耗能行业和东部地区集中,煤电油气价格均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除炼油行业之外,其他能源行业的经济效益大增,能源项目尤其是电力项目成为中央与地方建设投资的重点。2006年随着我国加入WTO的承诺逐步兑现,能源市场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能源工业的市场化改革也因此会深入发展。当前能源经济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生产与消费对环境的影响,能源安全生产与国家石油安全四大问题。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速度的调控,基于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外部性问题需要采取经济、法律、行政手段等综合措施。能源价格将会继续上升,加快能源价格机制改革和加强能源的国际合作是我国未来能源经济工作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盐城新能源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宗林  虞华  陈光亚  程鑫 《中外能源》2010,15(12):106-109
目前盐城市新能源主要有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以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其中,盐城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起步发展的关键阶段;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正处于加速发展的起步阶段,尤其是风电装备产业发展迅速。盐城发展新能源产业具有机遇良好、自然资源优越、产业基础雄厚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风电装备产业发展仍相对滞后、风电场土地使用不够集约、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陷入低潮、新能源汽车推广普及还有难度,缺乏整体规划、研发能力薄弱等制约因素;另外还存在技术障碍、运营成本高、安全与环境问题、盈利困难等产业繁荣背后的隐忧。应努力做好规划和组织引导工作,建立研发投入机制;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改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注重整机的引进和大企业拉动;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研发能力;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建设,以求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2.
新能源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期间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汇总分析21世纪以来我国新能源技术的科技成果,揭示其研发现状及发展趋势十分必要。利用文献计量、数据对比、数值模拟计算等分析方法,对我国以及中国科学院2000年以来在先进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领域的科研成果产出数量、年度分布、技术分类等进行计量分析。2006~2008年是新能源技术科技成果数量快速增长的时期,生物质能的科技成果产出最多,太阳能和风能次之,核能的科技成果产出最少,比较符合我国实际国情下发展高效安全能源的思想和策略。北京、上海、辽宁和广东是主要成果产出地区。中科院和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等是主要成果产出机构,中科院在生物质能、风能领域的科技成果优势较为突出,但仍需在太阳能、核能领域加强技术研究。为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我国应进一步完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提高新能源产业"软"、"硬"两方面的技术,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建立新能源产业资金和运营保障体系;完善新能源价格政策;加强基础研究,促进产学研结合,完善新能源科技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3.
美国碳强度指标走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广玉 《中外能源》2011,16(2):17-22
碳强度作为衡量二氧化碳排放量与GDP关系的指标,将成为中国减排工作的一个约束性指标。它不仅受能源效率影响,更受能源结构的影响,与能源强度相比,其实质上是一个能源质量的问题。美国早已建立了全面的碳强度指标系统及完善的数据收集系统,并出台了众多相关政策。美国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从2000年的521t二氧化碳当量/百万美元(2005年价)下降到2009年的416t二氧化碳当量/百万美元(2005年价),9年间下降了20.15%。在能源供应相关碳强度方面,自2000年以来也呈逐年下降趋势,且2008~2009年间下降尤为突出,可见碳强度指标真实地反映了美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强弱。美国信息产业不仅GDP贡献值远高于传统工业,且碳排放量也远小于传统工业。新能源已被赋予了改变美国命运的重要使命,特别是风能已成为美国非化石能源发展的主力军。我国除应对气候变化外,还面临着扶贫、就业、区域差距等一系列发展问题,实现碳强度指标降低任务非常艰巨。建议政府首先应在中央层面建立一个全面而又公开的碳强度信息数据系统,这是所有工作的起点和基础,并将碳强度指标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考核目标;借助"十二五"发展契机,推动国内能源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加速低碳城市创建,注重节能技术的创新开发和应用;逐步应用新的清洁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推动新能源的应用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朱成章 《中外能源》2012,17(7):13-18
能源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似乎是个老问题,我国从1985年开始,经“七五”、“八五”、“九五”、“十五”直到2020年,一直坚持“能源发展以电力为中心,煤炭为基础”,但在新形势下,重提“以电力为中心”就具有特殊意义.新形势下,不仅煤炭清洁利用要求把更多的煤炭转变成电力,而且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时,大部分也必须转换成电力,保护生态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也必须以电力为中心.我国自1985年提出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以后,电力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电力在全国的覆盖面大大提高,电气化程度快速上升.2010年我国电煤占煤炭消费量的比重、电力占一次能源消费量的比重、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量的比重,都比1985年提高了1-2倍.在大能源观的指导下,中国的绿色能源战略是:节能;解决煤烟污染,方法是煤炭利用要以电力为中心;发展天然气,用天然气替代发电以外的用煤,将替代下来的煤炭供发电用;发展水电和核电,对中国来说,水电、核电是能源工业以电力为中心的重要内容;开发新能源,新能源绝大多数需要转变成电力来使用,所以绿色能源战略要以电力为中心.我国要实现用低碳、无碳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的第三次能源大转换,需要做好替代能源的选择;研究建立非化石能源的电力辅助服务设施;建立适应我国电力工业需要的智能电网;加强大规模储能设施的研究开发;加强用能设施的研究等各方面的工作.中国在没有完成两次能源大转换的落后条件下,要通过第三次能源大转换迎头赶上.  相似文献   

15.
我国省际能源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李雷鸣  贾江涛 《节能技术》2010,28(6):557-561
随着能源效率对地区经济、社会环境及国家安全的影响日益凸显,对于能源效率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我国2004-2007年省际及地区能源效率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我国各省份及地区能源效率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不同地区能源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北地区以科技进步的影响最为明显;华北、华中地区以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最大,华东地区以产业结构影响最为关键;华南、西北、西南则以工业内部结构影响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舟山群岛新区常规能源匮乏,目前的能源现状远远不能满足新区建设的需要.面对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新能源已成为舟山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舟山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占全省风能资源的1/3,目前已建成风电装机容量9.78×104kW,占浙江省总装机容量的26.6%,2015年将达到87× 104kW.同时,舟山也是我国潮流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在潮流能发电示范应用方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舟山属于我国太阳能中等资源区,秋冬季太阳能资源丰富,近年来除了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做好太阳能的推广利用之外,还开辟了许多新的思路.此外,海上运输的便利也使舟山在利用外部生物质能、LNG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舟山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安排、适度开发、有序推进,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开发与保护并重.今后应着重做好资源调查与评估、建立健全能源规划、重视技术创新、注重产业联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等几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17.
DES/CCHP系统和区域能源利用效率计算方法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华贲 《中外能源》2012,17(3):18-23
天然气分布式冷热电联供(DES/CCHP)是中国“十二五”期间提高能效、保障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其评价指标是能源利用效率、经济效益、碳排放.DES/CCHP实现高效的技术关键包括:把所有终端用能集成为一个“总能源系统”;科学用能,核心是尽可能减小每一级用能的(火用)损耗;尽可能安排多个冷、热、电、汽终端用户时空分布的最优组合;需要较大的系统规模.新区DES/CCHP系统能效是决定区域总能效的最主要因素,两者的区别在于交通用能、其他用能和外来电力,可在取得相应数据基础上计算得出.计算能源利用效率的一般公式是:能效=终端耗用各种能源总量之和/耗用的一次能源总量,CCHP能效计算的分子必须是全部终端用能,必须按照8650h/a不同负荷逐时累加求和计算,不能取设计工况数据;分母必须全部折算成一次能源.在计算出区域规划的能效、总能耗和一次能源构成后,便可按照规划目标年度的GDP数据,推算出能源强度、碳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等低碳发展指标.影响区域能源利用效率的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天然气价格与上网电价,客观因素——产业格局、气候条件和实际进展与规划格局的差异,以及主观因素等,其中外部、客观因素是决定能效的硬性约束.  相似文献   

18.
我国炼油企业能量利用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炼油企业能量利用策略是指炼油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如何合理地分配能量的策略。近年来,我国炼油加工能力快速增长,装置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原油加工量达3.42×108t,开工负荷率77.3%,生产汽煤柴成品油2.08×108t,千万吨级炼厂增加到11家。同时炼油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油品清洁化进程加快。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炼油企业普遍能耗较高,在能量利用方面存在观念落后、政策体制不够完善、主要生产装置能量利用率较低、装置间热联合程度较低等问题。要提高我国炼油企业能量利用效率,必须健全法规制度,加强主要装置和装置之间的能量利用策略,强化工艺过程之内、工艺与热力系统之间、工艺与储运系统之间及厂际之间的综合优化,大力推行炼化一体化和装置规模大型化,提高装置间热联合效率,应用热电联产技术,延长装置安全运行周期。  相似文献   

19.
电力工业的储能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成章 《中外能源》2010,15(12):7-11
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正迅速发展,由于新能源发电大都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因而将使电力工业进入储能时代。最近30年来,世界能源领域有3个变化:一是环境问题由区域性问题变成全球性问题;二是因化石能源顶峰论和枯竭论导致化石能源恐慌;三是化石能源价格暴涨。由此把全球能源利用推向第三次能源大转换,用新能源发电替代化石能源发电,并催生了智能电网。电力工业在100多年的历史中,前后经历了舞伴时代、电力需求侧管理时代,现在为了发展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电力工业将进入储能时代。中国在最近20年内,无论是在需求侧管理方面还是在需求响应方面的工作都优于工业发达国家,中国电力工业已进入了电力需求侧管理时代。大容量储能是新能源开发的"瓶颈",是智能电网的"瓶颈",要想加快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开发,就要把大容量储能放在战略位置上,抓好大容量储能技术的突破。现在技术比较成熟的储能设施是抽水蓄能电站,但是投资大、能量转换损耗大,不可能全靠它来解决大容量储能问题。主要问题还是技术不成熟和政策问题,应加大对大容量储能技术的研究开发力度,在新能源发电规划和智能电网规划中要有相应的大容量储能规划,同时要尽快理顺电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