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名牌产品”含有功效成分的白藜芦醇及葡萄糖甙“荣誉证书”。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首届国际葡萄酒质量大赛特等奖””中国葡萄酒行业十强企业”……诸多荣誉见证了北京丰收葡萄酒有限公司的发展与成绩。获得这些荣誉得益于丰收公司长久以来坚实的硬件设施,始终秉承的“酿造一流好酒,奉献广大消费者“的经营理念以及全体员工长期不懈的努力。“酿造一流好酒。不仅意味着葡萄酒口味要满足消费者需求,也意味着酿造的葡萄酒质量要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
杨强 《新食品》2006,(9):18-19
葡萄酒行业的创新同行业的高速发展紧紧相随.回过头看2005年的葡萄酒行业发展,葡萄酒行业并没有太多所谓的“划时代亮点”出现,更多的是企业对于自身资源的有效提升。张裕的VIP会员俱乐部便是顺应葡萄酒高端市场的发展需要,从而探索出的一种销售新通路。国内的诸多骨干企业,如长城在华南地区也开始在做类似的努力与探索。今年.长白山等企业在推出冰酒等高端产品之后,也是计划组织俱乐部等形式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新食品》2013,(18):117-117
进入2013年以来,国际经济持续恶化,中国经济发展放缓。中央出台“国八条”大力抑制了“三公”消费的支出。中国葡萄酒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4.
郭晓霜 《新食品》2008,(1):36-36
并非没有前车之鉴。2002年,吉林通化地区“三精一水”造假在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曝光,给整个葡萄酒行业带来的震动空前。“半汁酒”加速被洗牌出局,山葡萄酒企业集体迎来阵痛期,直到今天仍没有摆脱低迷销售局面。  相似文献   

5.
孙永才 《新食品》2014,(20):61-61
2014年,酒水行业进入调整“深水区”,国产葡萄酒企业正面临着“量”和“质”的双重压力。在我们看来,即使没有限“三公”消费的影响,随着进口酒消费群体的扩大,低价倾销和泡沫破灭后的去库存化,就足以让国产酒企头疼。  相似文献   

6.
陈小蓉 《新食品》2014,(18):98-98
今年7月以来,葡萄酒行业已经在释放出回暖的信号,包括一些国产葡萄酒企业的降幅部在大幅收窄。作为国产葡萄酒行业不可或缺的角色,威龙葡萄酒也在努力推动整个国产葡萄酒行业的发展,为国产葡萄酒的境遇发声,呼吁政府为国产葡萄酒企业“减负”,创造更加公平的国际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7.
焕锐  吴英 《新食品》2007,(22):60-61
7月下旬,笔者得到一个重要消息,河北昌黎夏都葡萄酒公司与法国普罗旺斯葡萄酒行业联合会(CIVP)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联手在中国市场力推葡萄酒三大酒种之一——桃红葡萄酒。得到消息,笔者立即飞赴昌黎求证,而夏都葡萄酒公司董事长张宝翼也非常坦率地告诉笔者:“夏都已与世界上最重要的桃红葡萄酒产区——法国普罗旺斯葡萄酒行业联合会(CIVP)达成战略合作,法方将为夏都桃红葡萄酒的酿造提供技术援助,  相似文献   

8.
李燕妮 《新食品》2014,(23):97-97
在这个葡萄酒早已走上千家万户餐桌的时代,中国已悄然取代法国,成为全球最大红葡萄酒消费国的今天,“红酒”在许多人眼里依然还是所有葡萄酒的代名词。然而,生活不只一面,葡萄酒也不只有红葡萄酒。全球葡萄酒行业早已进入个性十足的时代。  相似文献   

9.
《新食品》2014,(18):82-82
“懂葡萄酒不等于懂葡萄酒营销”这是不久前一位行业咨询专家告诉笔者的一个观点。几年前一位资深葡萄酒从业人士也说过:“和葡萄酒谈恋爱的人做不大葡萄酒生意”。笔者深以为然,他们点出了葡萄酒行业的两个命题:专业和市场。  相似文献   

10.
毋庸置疑,规范行业管理是打造“葡萄酒名城”品牌的根本举措。有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对假冒伪劣等现象要坚决查处。要提高行业“门槛”,规范经营秩序。葡萄酒局要会同工商和质监部门,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切实提高葡萄酒行业的整体水平。要加强对企业的教育管理,引导企业强化自律意识,自觉维护“产区”的形象和声誉。  相似文献   

11.
《新食品》2014,(5):82-82
葡萄酒行业盘整期最明显的现象是价格穿底。部分葡萄酒进口商拼命去库存化,或直接降价,或赠送服务或加大买赠力度;有的进口商本身就是机会性进入葡萄酒行业的淘金者,见大势下滑,立马甩货出局走人。经此番调整,从业者大多感到行业平均利润明显缩水,就连两年前被大众媒体疯传的“进口葡萄酒暴利说”电可以说是烟消云散了,近期就连央视经济频道都播出了“冷风劲吹进口葡萄酒市场”的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2.
《新食品》2014,(24):74-74
2014年,葡萄酒行业处于深度调整。产品、渠道、消费、模式都在重构。旧的平衡已经打破,而新的平衡尚未建立。4年时间堆积的泡沫基本破裂,但行业还没见底。企业经过分化、淘汰、重组、并购,行业大格局还没有成型。近期中国酒业协会统计50家大中型国产葡萄酒生产企业发现,企业的利润下滑近4成。1—9月份进口葡萄酒的报关总金额同比下滑6.35%。笔者在行业行走时候,常常和业界朋友探讨行业走势。乐观者认为利空出尽,明年底行业反弹,而悲观者认为2018年才能复苏。  相似文献   

13.
杨征丰 《新食品》2014,(21):66-66
这几年,葡萄酒圈好不热闹。在普通人眼中,做进口葡萄酒被描述成一门暴利的生意,甚至国家相关部门都还考虑是否增加进口葡萄酒的税收。但是,这个行业的“暴利”日渐稀薄。尽管如此,却仍然吸引着众多的业外资本扎堆进入。其实,这些资本看重的依然是行业曾经的信息不对称+人脉圈。笔者梳理了一下常见的几种现象。  相似文献   

14.
随着2001年新年的钟声敲响,人类社会前进的航船已经驶入二十一世纪,中国人民进入了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中国葡萄酒50年的辉煌已成为历史,面临的是新世纪的机遇和挑战,特别是中国即将加入WTO,必将对中国葡萄酒行业产生巨大的影响,要使中国葡萄酒行业在世界贸易全球化的新世纪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看清形势,把握机遇,规范发展。1 中国葡萄酒行业的生产、质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看清形势,就必须充分了解我国葡萄酒行业目前的发展、生产、质量等状况存在什么优势和问题,与世界葡萄酒行业的区别及差距。看清形势…  相似文献   

15.
文凤 《中国酒》2007,(2):72-73
2007年2月3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地处河南民权和山东烟台的7家葡萄酒企业存在生产不符合质量标准的葡萄酒产品,进而又一次引起了媒体和公众对于中国葡萄酒行业中不规范经营行为的质疑和声讨,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急速发展.诸如像“傍名牌”的现象也不会在短期之内消失.而这也为全行业提出了更高的挑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郭松泉  刘晓 《酿酒》2007,34(3):120
自2001年12月11日起,中国加入WTO已经5年有余,这意味着中国的葡萄酒行业再不是囿于自己圈圈内自行其事的小行业,而是一个和国际葡萄酒处于同一起跑线的、同步的一个行业。因此,再不能用所谓的“标准”来衡量葡萄酒的质量,只有与国际接轨、达到同一标准才能够与时俱进,使中国的葡萄酒融入国际葡萄酒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和白酒行业的“风生水起”不同,新冠肺炎疫情之下的葡萄酒行业过得很艰难。最近,五家国产葡萄酒上市公司递交的2020年业绩预告显示出一片惨淡光景。实际上,国产葡萄酒被消费者“嫌弃”已是老生常谈,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更是令国产葡萄酒行业雪上加霜。随着我国对澳大利亚葡萄酒反倾销政策的出台,国产葡萄酒今年能否“触底反弹”?  相似文献   

18.
小新 《新食品》2010,(4):158-159
“国酒”血统,需要什么样的基因传承? 那是历史文明的见证。文化价值的体现,价格标杆的意义…… 白酒行业,茅台以其国酒的地位,享受特殊的礼遇,散发独有的魅力,那是血统的力量! 红酒行业,以中华文化为终极背书的中华牌葡萄酒在2010年重新起航,那是血统的延续!  相似文献   

19.
郭晓霜 《新食品》2005,(16):15-18
2005年,是预想中洋葡萄酒品牌的一个分水岭!洋葡萄酒关税从46%下调到14%,一直高呼“关税原因,使得价格虚高”的洋葡萄酒似乎应该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了。而洋葡萄酒自恃拥有几百年的工艺技术和品牌号召力,有着国内品牌难以跨越的时间沉淀,这些都足以成为睥睨对手的本钱。一时间,“狼来了”的声音足以激荡人心。  相似文献   

20.
肖竞 《新食品》2014,(6):90-95
2012年之前,绝大多数从事进口葡萄酒行业的酒商,几乎都把重点布局在一“高”一“低”两个价格区间,这就是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历史上的“哑铃”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